单世联
单世联,1962年生,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美学、思想史和文化研究、现代思想研究和文化批评。先后任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兼职教授和特约研究员,2006—2007为英国Nottingham TrentUniversity访问学人。1985年以来,发表学术思想论文和社会文化评论400多篇作。
知识人的关怀与压力
本书为作者近年撰写的系列有关中外知识人的文化随笔精选集。不同的时代格局,不同的国事天下事,不同的知识人因立场、境遇不同,自然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与抉择。康有为、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贺麟、潘光旦、富特文格勒、海涅、君特·格拉斯这些中外文化名宿在大变局中的社会,既背负时代的重荷,亦无法挣脱复杂人性的缠绕,面临抉择,作为知识人的他们给出各自思考的同时,也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呈现了迥异的精神世界与生命姿态,为世人搭建了多彩而独特的文化景观。
红楼梦的文化分析
本书以现代人文思想为视角,从小说的创作过程、叙述方式、人物形象与红学演变等方面,探索小说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效果。作者认为,《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双重的,它一方面呈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并深入其细节,另一方面也对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的礼教文化发出深沉的抗议,并表达了从伦理型文化(理性、家国规范)向审美型文化(感性、个体、自由)转换的朦胧期待。该书为作者多年精心写就。可供《红楼梦》读者与红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对世界说话:中国文化价值的传达问题
本书以中国文化价值的对外传达为中心,跨越学科界限,沟通古今中外,以“说什么”“为何说”“如何说”为核心,研究中国价值传达的主题、重心、理论、心态、方法、策略、媒介与环境等基本问题。在追求话语权力的同时守护话语伦理,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弘扬人类共同价值,在着力理论构建的同时又关注传达技术。肯定传统而又反对“文化保守”,反对“西方中心”而又主张“美人之美”,保持理性诚实而又兼容并包。全书融理论、历史、政策于一体,开拓新论域,探索新思路,阐释新观点,为中国文化价值的对外传达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学术论证。
西方美学初步
暂无简介
黑暗时刻:希特勒、大屠杀与纳粹文化(上下)(套装共2册)
暂无简介
论文化观念与文化生产
把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奥威尔联系在一起的,是“二二得几”的问题。据狄更斯的描述,“二二得四”的算术是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的逻辑;对陀斯妥耶夫斯基来说,只有“二二得三”、“二二得五”才能表达了个体的自由选择;在奥威尔看来,尽管“自由可以说就是二加二等于四”,但“老大哥”却有办法让你说“二加二等于五”。近年来,有关文化的各种论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膨胀开来,但千言万语,似乎也还没有给出多少新的认知和体验。有关“二二得几”的三种回答当然也提不出什么具体意见,但上述三种情形至少提醒我们文化不是什么:它不是功利、不是公式、不是权力。
革命人
暂无简介
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
单世联编著的《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共分上中下三篇二十三章,字数近百万。全书主要围绕文化、政治等领域对近现代以来中德两国的国家、民族发展历程及中国对德国思想文化、政治理论的借鉴与融合等问题进行了严肃而深入的回顾、思考与探讨。在回顾19、20世纪德意志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和成就的同时,更为真实、全面地展示?近现代中国在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的曲折探索和艰辛付出。
被解释的传统
暂无简介
反抗现代性(从德国到中国)
暂无简介
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文化产业学概论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概念是在批判“文化工业”中获得的,并且由此而形成了关于“通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学术研究系统,这是共性。已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研究成果,不仅形成了各种学派和理论体系,拓展了人们对于文化产业认识的丰富性和科学性,而且也使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本身获得作为一门科学研究所必需的核心概念的身份。 本书共十二章,分别论述了西方文化产业理论述要;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历程;文化产业的概念、特征与基本规律;文化产业与现代社会运动;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中国入世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产业组织;文化产业运行机制;文化产业战略与布局;文化产业政策等内容。
中国文化管理研究( 第一卷)
中国文化管理研究为学术论文集,以文化管理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阐释、提炼了中国文化管理的丰富实践。作者借鉴外国特别是西方文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学科建设经验,从“理论新篇”“政策实践”“空间探索”“文化经济”“新近书评”五个方面深入论述了中国文化管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研究和构建,旨在推动文化管理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的建设。
文化政策与治理
《文化政策与治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指导思想,开展对于“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政策理论与治理实践研究。主要包括文化政策与治理基础理论研究、文化政策与治理比较研究、文化政策与治理经验分析、文化政策与治理发展史研究、文化政策与文化法治研究以及文化政策与治理案例等。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7卷)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7卷)》是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办的连续出版物。本卷设有理论探讨、改革瞭望、云岭学者论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研究、产业发展思考、文化营销传播、发展报告、区域观察、全球环顾等栏目。收录了单世联、范建华、付延慧等人的27篇文章,是文化产业学者最近一年来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探索的最新成果荟萃。
两岸文化蓝皮书: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13)
《两岸文化蓝皮书: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13)》是“两岸文化蓝皮书”的第二本,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一文化部两岸文化研究基地主持编撰的专题性研究报告,记述了2012年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交流发展的情况及专家学者对今后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言献策。 2012年,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呈现产业对接、全面展开的特点,并逐步进入深度合作期,对进一步合作提出了更为深层的机制、体制要求。文化助推两岸和平发展,将成为在巩固并深化两岸关系成果基础上,开启深层对话与寻找新的话语体系的对接点,以及政策推动的突破点。 总报告由大陆和台湾的研究报告共同组成,是《两岸文化蓝皮书: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13)》的特点;《两岸文物交流20年》为2012年两岸重要文化活动“海峡两岸文物交流20年座谈会”的总结报告,是《两岸文化蓝皮书: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13)》的特邀文章。
文化战略与管理(第2卷)
《文化战略与管理(第2卷)》收集与国家文化战略的理论和实践相关的学术论文6大栏目,共18篇,讨论了文化发展战略的纵深和前沿问题,具备全局性和国际化视野,解放思想,重在创新,以期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一个重要理论窗口与全球性的文化研究成果展示平台。
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
《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德意志所体现的西方现代性的内在分裂和对抗,也仍为中国读者所关心。《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分析现代文化思想中的一些基本论题,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现代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思想资料和思考线索。中德文化关系史的意义,是具有两种基点文明代表性意义的言语化交流与互动。中德文化交流是东西方文化内部的两种核心子文化互动,即作为欧洲北方文化的条顿文明与亚洲北方文化的华夏文明之间的交流。中德文化互动是主导性文化间的双向交流,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
今日思想丛书:因为现状可以改变
《今日思想丛书:因为现状可以改变》以“现代文化的主题与风格”为主题,选编作者1998提以来发表的文化/社会评论。文章多着眼于日常现象,兼及学理和语境,尊重个人经验,打通古今中外,转化社会理论,探究当代文化。重在理解,不惮批评,论点鲜明,考量周延。虽然写作的时空环境和评论对象差异甚大,但确有内在的一贯,体现了作者较为明确而自觉的文化批判立场。 全部文章均为第一次结集发表。按观念、人物与行为编为三辑。
文化大转型:批判与解释——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套装共3册)
文化产业历史短暂而又广阔无边,西方理论丰富多采而又晦涩难解。本书根据作者所理解的文化产业基本问题为结构原则,首先阐明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的来龙去脉,最后评论诸理论的思维风格。作为全书主体的第二、三两部分,在文化“大转型”的背景下,以20世纪“理论”为中心,连接古今思想,跨越学科分界,把浩瀚精深而又分散无序的各种有关文化产业的评论、阐释、研究和批判综合为劳动方式、产品、意义、传播、消费、政府管理、全球竞争七个“基本论域”和技术、经济、政治、社会、欲望、文化六种“话语样式”,广泛清理,精心勾连,明其脉落,殚其系统,描写西方文化转型,叙述当代理论交锋。材料丰瞻,叙述清晰,评论公允,观点鲜明。三卷书册,一气呵成,重建西方文化的批判论据和解释逻辑;百余万言,用心写就,再现智性文本的思想魅力和言外之意。 本书是掌握西方文化理论的入门书,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工具书。
文化研究的自觉:文化理论与批评编年文集(1985-2020)
《文化研究的自觉:文化理论与批评编年文集(1985-2020)》为作者在过去三十余年中所写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文章的选集,从1985年起至2020年止,每年选取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所选文章均已在各类刊物发表,有些文章在业内颇有影响。作者对于文化理论有深刻的思考和富于见地的剖析,所论内容涉猎广泛,包括对叔本华美学理念的讨论,对戏剧与经济关系的探索,对中国画的人文价值的研究,对文化多样性的关注,等等。这些文章所论内容与当年的文化热点多有契合,反应了这些年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