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唐末五代十国儒学研究:以儒学范式的转变为中心
以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儒学为研究对象,把儒学范式的转变方式作为研究的中心问题,探讨了在唐宋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下,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儒学的范式转变。提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儒学,是唐宋变革在思想学术形态上的重要表现,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巨变的回应,在这一层面上揭示出儒学的一些本质特征。
引航员英语(供三级引航员用)/海港引航员适任培训系列教材
《引航员英语(供三级引航员用)/海港引航员适任培训系列教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港引航员适任培训大纲(2019版)》对海港三级引航员“引航英语”的要求进行编写,包括引航英语在海上避碰中的应用、引航员上下船程序、引航员与船长/驾驶员的信息交换、港口水域及助航设备应用、船舶操纵设备与拖船的应用等内容。《引航员英语(供三级引航员用)/海港引航员适任培训系列教材》可作为一级引航员参加应试培训的学习用书,也可作为航海院校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还可作为引航员在引航工作中的参考用书。
没有终点的旅程(上、下册)
《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内容简介: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是以电脑和网络历史为主要脉络,在描述电脑科技发展的轨迹中,折射电脑和网络文化,呼唤心灵的感悟。正如《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前言”里所说的那样,由于预测电脑的未来是相当冒险的行为,写作过程中始终包含着一种悖论:一方面,小心谨慎地回避带有预测性的内容;另一方面,几乎每一篇章都频繁使用了“将如何如何”的句式,潜意识里总想对未来作一点猜测。以当前的趋势推断未来的前景,原本是未来学家的拿手好戏,然而,在电脑科技领域,就连冯·诺依曼那样的科学巨匠都难免失误。那位提出“梅特卡尔夫定律”的网络权威专家,1995年曾贸然预言说:如果互联网明年还未因过分拥挤而崩溃的话,他将“吃掉”自己的这番言论。然而,当1996年成为历史后,Internet并没有任何崩溃的迹象,全世界的“网民”依然生活得有滋有味,梅特卡尔夫只好当着众人的面,“吃”掉了他的发言稿。过去未去,未来已来,21世纪第一年的日历即将翻了过去。 限于篇幅,《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基本上没有涉及中国电脑和网络的发展历程,也没有来得及向读者介绍中国电脑发展史上的先驱,以及仍在为民族IT产业艰难奋斗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但是,在即将结束写作的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中国是否有可能站在未来电脑科技领域的最前沿?由于与未来科技成果密切相连的,是发展电脑科技的人才群体,对此,我们也斗胆做一点自己的预言。 透过《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对电脑科技发展历史的回顾,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实: 在电脑的“史前史”中,早期计算机的研制几乎都发生在欧洲大陆。帕斯卡和莱布尼茨“开天辟地”在法国;巴贝奇和阿达研制分析机,他们的故乡在英国……。然而,从电子管发明直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前后,计算机发明的大本营出现了第一次西向转移:德·弗雷斯特发明电子管,艾肯首创“马克1号”,冯·诺依曼为电脑规划蓝图,沃森父子领军IBM称霸世界,肖克利贡献晶体管,奥尔森发明小型机…… ,他们建功立业的根据地,都毫无例外地集中在美国东部。电脑科技中心从欧洲西向飘洋过海,登陆美国的第一站,就安营扎寨于烟囱与摩天大楼林立的东部美国热土。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世界电脑科技中心开始了第二次西向迁徙。不仅“硅谷热”带来最伟大的发明“硅芯片”,而且从个人电脑面世、软件革命直到阿帕网诞生、因特网建立,奇迹几乎都出现在美国的西海岸。第二次从东向西的地域性转移,时间延续近半个世纪,映射着现代电脑和网络成长的整个历史。 当历史跨入21世纪的今天,有历史眼光的科技史学家可能会做出第三次转移的预言,把目光从美国西海岸再往西投射,透过广袤的太平洋去关注东方的那块大陆。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经过长期研究,曾得出一个被称为“汤浅现象”的结论,那就是:在某一时期,人类的科学活动总是在某一地区形成中心,但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个国家。随着科学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变化,这个中心将不断转移。汤浅指出:科技活动中心的衡量标志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多寡和科技人才的数量和水平。他用确凿的史实证明,近、现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顺序大致为: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每个国家大致是70年左右。 50多年前,美国诞生了电脑和电脑网络;如果根据“汤浅现象”分析,20年后电脑科技发明的中心也有可能发生转移,转向亚洲,转移到最先发明二进制数字的中国。或许,这个预测并是非空穴来风。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就驶入了高速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在全球经济发展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取得的辉煌成就令全世界惊叹。其中,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也成为全球新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据有关文献统计,1990年中国电脑业的总产值只有50亿人民币,到2000年已达到2800亿,年均增长50%。1990年中国仅60万台个人电脑,且大部分属于进口;到2000年中国自己生产的品牌PC机已达到86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近80%。由于中国台湾是世界第三大IT硬件生产地区,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加深,台湾的IT企业也正在逐步向中国内地转移,中国的IT制造业已经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93年,中国拥有的软件开发人数已名列世界第二;中国软件销售及信息服务总值1996年仅为4亿人民币,到2000年已达到560亿人民币,其发展速度并不低于印度。互联网络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巨大的进步更是有目共睹:1994年才进入中国的互联网,1998年底仅有210万用户;而到2001年初,用户数已跨越了2000万人大关,两年间增长了近10倍。此外,中国的商务网站已突破2000家,电子商务迅速涵盖农业、旅游、人才、文化、房地产、证券、资本和各类专业市场,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对此,连比尔·盖茨也认为:“假如你在10年前访问中国,你会发现,它与美国的差距是10年,如果在5年前访问中国,会发现差距已缩短到3年,如果现在到中国,你会发现它与美国几乎一样”。 中国电视媒体曾播放过一部全面介绍因特网的十集专题片,解说词预言说:“东方先哲曾以‘天人合一论’兴起了以道德为主线的农业文明。随后,西方的流水线分工率先把社会重新组合成以金钱为主线的工业文明。而Internet所带来的信息革命,却又极大地破坏了这个以分析为哲学、以垄断为目标、以金钱为动力的西方体系,人类世界的文明再次转向以神秘为哲学、以分享为目标、以道德为动力的东方体系。在这个新的历史舞台上,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又一个龙腾狮吼的天赐良机。” 无论是从科学、技术还是从经济、文化的视角透视21世纪的中国,我们都面临着一次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巨大机遇——“千年等一回”。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的“数字鸿沟”。据IDG统计,1999年国民经济信息化投入,中国与美国相差45倍;2000年电脑普及水平,美国是中国的55倍。表征一个国家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的“社会信息化指数”,中国仅仅处在美国60年代的水平,差距也在40年左右。近年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传统工业经济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在数字经济上的差距反而有所扩大,从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新千年首脑会议上重点指出的“数字鸿沟”问题分析,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历史已经说明,一个民族要想上升为世界电脑科技中心,必须经过至少半个世纪的努力。它不仅要求电脑科技界创造发明成果的积累,而且需要普及电脑和网络的社会环境,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奋斗。在这个落后与希望同在,危机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任何个人、任何集团的利益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要填平新经济带来的“数字鸿沟”,中国人将感到格外紧迫。继续发展电脑和互联网络,构筑21世纪文明的生命线,这是中华民族开启历史新纪元之门,创造辉煌未来的金钥匙。 说到未来,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讲的就是未来。他在书中这样写道:“这是一个绝妙的生存时代。从来也没有过这么多的机会让人去完成从前根本无法做的事情。这的确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最佳时代。” 据估计,到2010年,30岁以下的青年人将占世界人口的75%。青年人无疑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力量。对于我们每个中国青年,特别是正在接受人类文明知识熏陶,接受学校教育的每一位青年学子,时代的重托和个人的命运,更需要我们在这个“绝妙的生存时代”,领取一本进入未来的“护照”,掌握信息技术这把开启智慧和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让我们高擎着神奇的钥匙大声呼唤:“芝麻,开门吧!”
环境的哲学与伦理
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基础、根据和最终目的是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其理论要求探索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建构生态道德哲学。其实践要求促进人类文化的生态转向,调整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社会关系,尊重生命、尊重生态过程、尊重生态系统,建构生态道德学。 本书是笔者探索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环境哲学问题的一本论文集。通过这些论文似乎可以再现笔者研究生态伦理问题的心路历程,或许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射出我国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一角。
三苏蜀学思想研究
《三苏蜀学思想研究》,其论说的角度主要是把三苏蜀学放在北宋古文运动的兴盛、宋代儒学复兴的学术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力图揭示它的儒学特征,分析诸学派之间思想的互动,还原它的儒学本色和学术价值。
极斗·临兵斗者皆列阵在前:传统跆拳道系统入门手册
跆拳道已成为一项全世界流行的运动,并已发展成为一种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运动项目,至今已推广到220 多个国家,拥有一亿以上的跆拳道爱好者。传统跆拳道在中国的推广始于1986 年,跆拳道创始人崔鸿熙将军领导朝鲜跆拳道示范团在中国各地巡回表演。1989 年中国开始推广传统跆拳道技术。 传统跆拳道由五部分构成,即基本运动、套路、功力、对打和防身术,本书重点讲解套路(特尔)部分。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沿着每个套路的演武线进行拍摄,分为正面图、后视图和左右两侧侧视图,标明了每个套路的含义和动作数、演武线,每个动作的文字解说,并配合了演示视频。 在跆拳道迅速发展的今天,希望《传统跆拳道系统入门手册》能够为传统跆拳道的练习者带来帮助。
从绿色大学运动到全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文库
《从绿色大学运动到全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文库》记录了20年来在我国高校发生的一场以生态观念变革为特征的绿色发展运动,这场绿色发展运动,来源于20世纪下半叶对亘古未有的全球生态危机。的产生原因进行的理性反思。
回归自然:新世纪的生态伦理
地球上现存的任何生命,无论是处于生物进化波峰的人类,还是处于生物进化波谷的非人类尼玛虫,都是地球生物大家庭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类与它们怎样在这个大家庭中和谐地生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而人类应当怎样对待它们,使它们以其自身完善的方式在这个大家庭中美好地生活,这却不仅是一个伦理的问题,而且还是关系到这个大家庭应当如何走向未来的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大问题。
临床心肾交集性疾病
《临床心肾交集性疾病》从心肾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心肾联合损伤的临床与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心肾疾病及相互关联、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肾脏问题以及慢性肾脏疾病诊治中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心肾交集性疾病”理论进展和临床诊治实践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内容新颖、翔实、丰富,目前国内尚没有类似的书籍,国外的资料也有限。
河流生命论
《河流生命论》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系列研究课题之一,内容包括河流的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两部分。一章至第五章论述河流的自然生命,包括河流自然生命概念的确证、河流自然生命之水、河流自然生命的脉动、维持河流自然生命的健康、河流自然生命的意义;第六章至第八章论述河流的文化生命,包括河流文化生命的概念及其本质、河流文化生命发展的社会规律、河流文化生命的意义。可供河流伦理研究工作者、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及广大社会读者阅读、参考。
基于生态伦理的环境科学理论和时间观念
《基于生态伦理的环境科学理论和时间观念》为了确立生态文明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从生态伦理学、环境科学和环境问题三者相交叉的综合研究视阈,对环境科学问题进行了理论化、系统化的疏理,提出并建构了针对环境科学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的环境科学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由此对环境科学群进行了重新分类,确证了以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人文与社会科学为基本结构层次的大环境科学体系和特征以及研究方式,进而从环境自然观、环境保护观、环境社会观层面分析并提出环境科学的理论观念,从环境友好型产业、荒野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河流生命保护伦理及其建构的思维方式,分析并提出了环境科学的实践观念。
生态文明的绿色崛起:实践观念和理论观念的探索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发展就是硬道理”指引着“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的轨道上来”,鼓励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一场经济发展运动。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90年代初我国生态伦理学者倡导对生态讲伦理,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考虑自然的价值和其他生物的权利和利益,与当时中国发展目的是摆脱贫穷的国情,即“在生存线上波动的人的基本社会生活”的人的价值和权利相比,有激进之嫌。暴露从西方引进的生态伦理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在哲学上缺乏严密的论证,正如刘福森教授指出的那样,人与自然不是同类,不能成为伦理关系,但仅当承认人与自然都具有“生命同根性”。佘正荣从我国古代“天人一体民胞物与”视角,提出生态伦理学本质上是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道德关怀,基本问题是人类如何与非人类生命实现和谐共生问题。由此透射出一个生态伦理学发展的新趋向,即走向与生命伦理学汇流的非学科性的生命文化趋向——益于人类生存并促进生态平衡,是生态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从趋异走向趋同的文化转向。
农村安全用电
现代社会里,电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和
电脑时代的先锋
《电脑时代的先锋》内容简介: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人类发展的历史将经历三种不同的文化:前喻文化是后代人必须向前代人学习;并喻文化是两代人必须相互学习;而后喻文化是老一代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在当今电脑领域,已率先从前喻文化发展为并喻文化,甚至后喻文化阶段,许许多多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了电脑和网络,他们生活在成年人难以理喻的世界,比上辈更理解什么是“赛伯空间”,他们是电脑新生代。 创业、创造、创新,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强音。历史将告诉未来:21世纪必将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世纪,必将为孩子们建功立业搭起更大的舞台。《电脑时代的先锋》将以一篇篇中外IT英雄们少年时代的创业故事,给即将走向创业道路的莘莘学子提供一点启迪。或许,未来的少年英雄就在我们的读者中间!
互联网络传奇
《互联网络传奇》:真正的天才是非常有价值的,创业之初就是围绕着天才。在公司的发展阶级,综合组织能力更为重要,这需要不同技能。天才常常和其他人无法合作,而合作比天才更重要。——西蒙尼 起初,阿帕创造阿帕网。阿帕网空虚而黑暗,阿帕之灵行走于网面。阿帕说,要有一个协议,就有了协议,阿帕看它是好的。阿帕说,要有更多的协议。于是就有了,阿帕看是好的。阿帕说,要有更多的网络,事情就这样成了。
船舶管系工工艺
《船舶管系工工艺》共分九章。主要内容为船舶常用管系和附件的材料、规格和选用;介绍了船舶主要的船舶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用途、工作原理、布置原则和安装技术要求;结合管系放样的基础知识,对管系的内场加工工艺、外场安装工艺、运行调试和验收等作了完整的叙述;此外,还选取了几个比较典型和简单的管路自动化实例,以便对管路自动化的初步认识并有利于今后的提高。 《船舶管系工工艺》主要作为船舶系统技工学校船舶管系工专业的学生和船厂青工技术培训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中等专业学校船舶动力装置专业师生、船上轮机人员及船厂工人、技术人员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