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芩
花猫三丫上房了
25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5.4%
《花猫上房》是叶广芩老师继《耗子大爷起晚了》之后的又一儿童文学作品。故事主要讲述耗子丫丫跟随爸爸离开颐和园之后回到家里,开始了自己的小学生活。上了小学的耗子丫丫并没有因为入了学堂而变得乖巧起来,而是将她的古灵精怪进行到底。她在胡同的院子里,带着小妹妹唱戏,追着花猫再屋顶上乱窜,本书将带领读者,通过小女孩耗子丫丫的眼睛,领略到老北京胡同里的生活。
逍遥津
13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4.4%
本书为著名作家叶广芩的家族小说精华本,包括《逍遥津》《三击掌》《拾玉镯》《小放牛》等。小说以“我”的视角为轴线,以戏曲名为引子,跳跃性地写了从民国到现在,从大宅门的世家贵族到普通人,北京百年的人物众生相和时代交变的沧桑。作者深谙传统文化与北京风土人情,行文上又能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这些都赋予本书浓厚的京味和非凡的魅力。
土狗老黑闯祸了
12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6.6%
《土狗老黑闯祸了》是“丫丫的故事”系列的第三本,第一本《耗子大爷起晚了》以颐和园为背景,第二本《花猫三丫上房了》以北京胡同为背景,本书以方家胡同小学为背景,叙写丫丫在学校以及家庭中的成长。故事以丫丫在学校的生活为主线,围绕丫丫和她的老师以及同学们之间的趣事展开,塑造了一群可爱有趣的北京孩子的形象,讲述了丫丫由胡同走向更开阔的人生的故事。通过这本书的讲述,丫丫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更加立体,童年的生活除了上房揭瓦,下河摸鱼之外,多了一些更加丰盈和深刻的内涵。而且,本书的风格与之前的两本一脉相承,继续通过丫丫和小伙伴们的眼睛,勾勒出一幅多姿多彩的老北京生活风俗画卷,将北京城的风土人情融入到童年书写中,童趣盎然,京味浓郁。
黄金台
9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8%
本书收入叶广芩的十多个中短篇小说,《黄金台》《盗御马》《树德桥》《鬼子坟》《梦也何曾到谢桥》等家族小说,以及挂职期间的系列小说《长虫二颤》《黑鱼千岁》等,其创作移步换景,表现了多样的世态人情。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
4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8%
老舍之后“京味文学代表人物”,满族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侄孙女,隆裕皇后的亲侄女。看“格格”作家笔下的市井生活及烟火气息。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作者叶广芩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童年家族的兴盛、热闹和欢愉,少年开始的波折和历练,经历过特殊时期,也见识了瞬息万变,冷暖体验都是切肤的。但她却能有一颗不屈从的心,不凡的见识,是洒脱豪迈对生活又极富热心的。这本散文集内容主要是围绕其一家子热热闹闹、风风火火的生活来展开:与女儿顾大玉的成长、教育中碰触的无数火花,九十多岁的公公跟新时代的晚辈(顾大玉)抱持着的固执与可爱,与丈夫到日本生活的种种热闹以及各种哭笑不得好玩有趣的故事,以及记录从医经历时印刻在心中的二三往事。主要体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很难得的人间烟火气息。
我喜欢通透的人生
3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7%
叶广芩继《我爱这热闹的生活》又一散文力作!与《自在独行》一样深入人心,受路遥、陈忠实、莫言、贾平凹赞誉。领略人生,要如滚针毡,用血肉之躯去遍挨遍尝,要它针针见血,才能觉出生命的神秘和伟大。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叶广芩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这本书的内容主要选自她后期的一些故事,历经风雨后回过头来看那些经历,反而让她有了更平静与通透的心态。主要内容有:作者几十年后回到老宅的所念所想,她及家人所热爱的戏剧往事;她走入文学的因缘及感怀的那些人;在日本生活的情况和她的广岛情愫,以及后来她寻迹山河大川的所见所感。
叶广芩文集 黄连厚朴
《叶广芩文集 黄连厚朴》是一本中篇小说集,选入中篇小说十余篇。 《风》《霜》《雾》《雨》《霞》,这五篇作品都是与日本有关的作品。写到了日军侵华,写到了慰安妇劫后余生的悲惨生活,还写了日本投降时曾在中国留下的一些孤残儿童,这些孩子大都由善良的中国人抚养长大。八十年代以后,中日关系逐渐改善,其中有些长大的日本孩子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但他们毕竟是在中国长大的孩子,环境、文化的不同使他们很难融入日本社会。《黄连厚朴》描写了一个中医世家的发生的故事,作品满溢着传统文化的韵味。《太阳宫》《唱晚亭》等是追忆老北京的佳作,其中饱含的“物是人非”的遗憾之情令人感慨不已。 这些作品无论在结构还是笔法上都彰显了深厚的功力。流畅的语言、精彩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都会让读者在阅读中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文学与文坛的边上
本书是陕西省作家协会《小说评论》杂志编辑、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邢小利的一部文学评论集,收录了作者近年创作的三十余篇评论文章,作者从文学与文坛、作家艺术家作品论、陈忠实研究、文坛徜徉录等几个方面,对现当代文学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思考,对作家作品给予了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又具有可读性。
当代文坛点将录4
1人今日阅读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京味浮沉与北京文学的发展:北京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对1949—2019年间京味文学研究资料进行编纂与整理。包括对重要学术期刊关于京味文学的研究与讨论进行收集、整理,对京味文学谱系及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全面而广泛地呈现七十年来京味文学研究的完整面貌,以资料汇编的方式呈现京味文学美学特征、文化特色及发展趋势。
新时期文学中的生态伦理精神
文学中的生态伦理精神是指文学作品中蕴涵的在探讨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生命关系时的道德态度和伦理规范。这种伦理精神强调对自然和其他生命的价值、权利的肯定与尊重,并通过文学的方式实现伦理态度的审美表达。本论著以1976年以来的文学期刊作为一手研究资料,在对原始资料的辨析、梳理中形成判断。以人际伦理叙事为参照,呈现出生态伦理精神从缺失到逐渐生成的历时性特征,探究其伦理内涵、叙事模式、话语形态以及文学史定位和本土化路径。
对话:陕西当代文化名人访谈
本书是一份关于陕西当代文化的最真实底稿,是一部陕西当代文化名人和大家的口述纪实。作者通过面对面的深度访谈,深层次的发掘,以新闻手法的敏锐,以文学笔法的厚实,展现了贾平凹、陈忠实、刘文西、赵季平、张岂之等陕西当代文化大家、学者不同寻常的人生履历和多彩的心灵世界,给大众的人生以真实的参照和省悟。
文坛杂俎
本书包括“文坛杂忆”、“文化之旅”、“文坛杂说”三卷,收录了《闲话邓友梅》、《布衣燕祥》、《近看王蒙》等文章。
陈忠实文集(全10卷)(增订本)
16人今日阅读
《陈忠实文集》收入了陈忠实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的大部分文字,所收录的时间跨度极大,既有如《白鹿原》这类已列为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的长篇小说,也有如《信任》《四妹子》《梆子老太》《蓝袍先生》等颇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以及其小说创作时的手记和大量的随笔、散文、杂记、对话、序跋等。这套文集以极其完整的面貌全面呈现了陈忠实的创作过程,是研究一代文学大家极有价值的资料。同时,通过陈忠实个人的创作历程,也客观地呈现了新时期以来文学发展至今的历史脉络,是了解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路径。
陈忠实:我的心灵独白
本书收录了《第一次投稿》《晶莹的泪珠》《原下的日子》《三九的雨》《白鹿回到白鹿原》等散文,书中精选的几十篇散文,既能看到陈忠实人生之路上那些鼓励与帮助他的良师益友,也能看到他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农村的业余作者成长为一个作家的。
自成风景
陈忠实讲述文化的文章,通过读陈忠实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文字,传递文化的力量。认清自己的内心,摆脱焦虑,从容地生活、工作、交际。简单,不刻意,中国文化、民俗里的负载与共性;自有,多创新,记录外国文化的自成风景与沉思。
陈忠实人生系列合集(套装3册)
1人今日阅读
陈忠实人生系列合集(行走人间+共剪岁月+自成风景),陈忠实的个人经历及成长,对人生中的点点滴滴的态度、体验和感悟。从《白鹿原》到烟火人间,他来过,付出过,喜欢过,也足够深情过。好的坏的,都是人生风景。
写作成为居住之地: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
本书稿为著名文化记者范宁对当下25位著名作家的访谈(张炜、白先勇、易中天、严歌苓、张翎、陈应松、陈若曦、施叔青、韩少功、刘震云、格非、陆天明、苏童、林白、梁晓声、叶兆言、池莉、麦家、邓一光、张悦然、毕飞宇、叶广芩、雷平阳、余华、马原),通过问答形式介绍作家的当前状态、创作历程、心得,以及对当下文化现象的观察以及对自身特点的提炼。全书涉及面广,从问题的设置到受访对象的回答都具备相当的质量和可读性,兼顾思想性和个性色彩,对广大读者、研究者了解作品之外的作家有着很大的价值,同时对话内容也具备一定的话题性和深度。行文生动有趣,由浅入深,适合阅读。
戏剧影视的“乡愁”文化研究:第十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2017年上海市研究生学生论坛暨第十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共37 篇。来自长三角地区及相关地区著名高校的戏剧与影视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围绕“戏剧影视的‘乡愁’文化研究”主题展开了研讨和报告,形成了本书的论文内容。它涉及了戏剧影视关于故园与家族“驿站”概念的阐述和表达、戏剧影视关于故园的“乡愁”等距离性审美情感、审美机制以及戏剧影视作品中漂泊者、回乡者和留守者人物形象等主题,是国内目前对于戏剧影视的“乡愁”文化研究比较系统和前沿的学术成果。
陕西文学研究(第二辑)
《陕西文学研究(第二辑)》是由陕西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一部具有地域性文学评论学术著作。此部书稿涵盖了凡与陕西文学有关的当代(侧重当代)、现代和古代的宏观或微观的个案研究,评论,史料,考辨,争鸣,人物等,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陕西文学研究的现状,力求为陕西地域性文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借鉴。
马尔克斯的忧伤:小说精神与中国气象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托尔斯泰、加缪、马尔克斯、略萨、大江健三郎等人的创作和文学理论入手,结合中国文坛当下莫言、余华、阎连科、陈忠实等人的创作,深入阐述了“小说对自由的召唤”、“小说的反叛精神”、小说中现实与虚构的关系、小说的情欲书写、小说的边缘意识等小说叙事和写作的核心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第二部分从小说的文体、观念等入手,选取了现当代重要的作家作品,深入分析了沈从文、贾平凹、浩然、刘玉民、余华等人创作中文体、观念和叙事问题。第三部分从文学谱系、版本、地域文化等入手,选择了当代文坛的经典文本,分析了《创业史》的文学谱系、秦腔对陕西当代小说的影响、《秦腔》的艺术问题、《白鹿原》的版本问题、《黄河东流去》与中原文化等。
似你所见
《似你所见》是作者近年来的文学评论集。评述了新世纪女性作家及其作品,长篇小说创作,近年来重要作家、摄影家、画家及其作品。在本书中,自由的文体想象力使何向阳的文学批评有时成为一种感性化的再创造过程。何向阳视野宽阔,思路活跃,治学严谨,她能将细腻的艺术感受与深湛的理性思考融于一体,使其批评文本展现出丰沛的人文意蕴。何向阳的批评实践注意广博地占有材料,爬梳辨证,沿流溯源,达到对批评对象的深入认识和丰赡繁富的表述,同时富于激情,具有诚恳、真挚的精神品格。
夏娃的花环:马季散文随笔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既有优美的文化散文,细致的作家研究,客观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新颖的阅读心得,又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和专业的艺术赏析。
道汇长安·秦岭古道文化地理之旅
秦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东部、呈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它西起甘肃临潭县白石山,东经天水麦积山,穿越陕西,直至河南,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为崤山、邙山,中为熊耳山,南为伏牛山,全长约1600千米,南北宽数十千米至二三百千米,气势磅礴。狭义的秦岭是指位于陕西省境内的山脉,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其中中西翼分支为大散岭、凤岭和紫柏山等,东翼分支为华山、蟒岭、流岭和新开岭等,中段为太白山、鳌山、首阳山、终南山(狭义)、草链岭等。秦岭不仅在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上具有南北分界的重要意义,而且还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孕育地和塑造者
路遥传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6%
这是一部讲述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传记文学。《人生》、《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然而,英年早逝的路遥的人生状态始终像谜一样地困扰着读者。这部20多万字的《路遥传》,是国内第一部具有学术意义的、全方位解读路遥人生的文学传记。作者是学者型作家,该书“十年磨一剑”,是路遥研究者与文学爱好者一部不可不读的传记作品。
路遥传
著名作家路遥的短暂人生,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光焰,其《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也影响了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然而,英年早逝的路遥的人生状态,始终像谜一样地困扰读者。《路遥传》的作者是路遥生前的忘年交、路遥文学馆馆长以及路遥研究界的权威之一,掌握丰富的一手资料,披露了大量路遥不为人知的往事,还原路遥的写作时代,展现他的写作精神。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小说研究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0%
本书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为界,对这一时段重要的文学创作、文学现象、文学潮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深入的解读、独立的评价;对于“传统主流文学”生产机制的危机、“纯文学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现实主义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在对“80后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的发展及其内部机制正面接纳并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对它们与“传统主流文学”的对抗、博弈关系进行深度描述,并努力寻找这些依托于新机制、新媒介的文学与“传统主流文学”对话的可能,以及与文学史的对接点,从而对于未来“主流文学”的重建,提出了富有创见的设想。
井蛙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0%
《井蛙》作者从小城原生态家庭女孩景婠成长、教育、心路历程等视角出发,以细腻的写作还原了当代大部分小城家庭孩子的教育发展问题,突出和揭示在当下应试教育背景下年轻人因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存在“不知为谁而学,不知为何而搏”,人生奋斗最终只是接受父母安排,继续着小城居民代代宿命轮回的现象,《井蛙》字里行间有美好的期冀,更有现实的羁绊,能映射社会现实,更能反思当代原生态青年成长向上的路径。
延河(2021年10期)
1人今日阅读
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延河》杂志,创刊于20世纪50年代,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光荣历史,在共和共文学的奠基时期有过非凡的表现,号称“小《人民文学》”,在文学火热的20世纪80年代更达到超过13万册的月发行量。她的漫长时期的品牌积累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深刻的历史记忆,至今深入人心。
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遥年谱
路遥是从陕北大地上走出来的著名作家,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创作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多部有影响力的作品。《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遥年谱》一书以年代为主线,采用大量一手资料,详细记载了路遥一生的生活与创作轨迹,将新中国文坛、陕西文坛的重要事件与重要人物穿插其间,将路遥及其作品置于整个新中国文艺发展的脉络中思考,为读者提供了路遥及其作品得以生成的文艺环境与地理条件,进而为重新审视路遥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打开了新的空间。用大量一手资料,生动呈现茅盾文学奖桂冠得主路遥不平凡的一生。
陈忠实年谱(增订本)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记录陈忠实生平的《陈忠实年谱》的最新增订本。年谱详细编入陈忠实从1942年出生至2016年逝世七十四年间,其家世境况、求学经历、工作选择及文学创作历程等内容,涵盖其主要作品的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及发表时的报纸刊物。年谱几乎囊括了陈忠实所有重要的文学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文学大事件,后附陈忠实作品年表、获奖作品年表和研究著作目录。
历史祛魅、乡土怀旧与诗性建构:新世纪西部长篇小说研究
本书以新世纪以来颇具影响力的西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在对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从历史祛魅、乡土怀旧和诗性建构三个角度入手,梳理并探究新世纪以来西部长篇小说在创作资源、主题表现、创作技巧、文体形式、叙事结构、语言类型、精神气质和美感神韵等方面具有的表现形态与发展趋向,这些方面共同建构着西部独有的文学图景。在对西部长篇小说创作给予整体观照的过程中,尝试归纳和揭示新世纪以来西部长篇小说书写所体现出的文学史意义和美学价值,以及由此带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
童心宇宙:儿童文学的本质与边界
本书以宏阔的场域视野,以切近现场的批评话语方式,在对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的典型作家、典型作品进行深切探究与阐发基础上,勾勒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面貌与特征,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阐释与解读,钩沉中国儿童文学思潮,更以多个典型文本为突破口,为儿童文学本质、概念与范畴,儿童文学基本文类及其特征等原创儿童文学基础理论提出了新的生长点。在丰富的作家作品、儿童文学现象研究之上,本书还以较为完整的批评框架,提示和建构了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儿童文学理论发展的可能。本书还特别收录作者五年来为《中华读书报》年度童书撰写的短评,呈现丰富生动的历时性的文学个案,与文学现场同振。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梳理了55个少数民族作家在当代使用母语和汉语的情况,在学界第一次对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的整体状况做了细致的分类和整理。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总体框架内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对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写作和汉族作家的汉语写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发展现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现象形成的原因、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策略以及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对促进民族沟通理解和民族团结的贡献,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是一种新的方法和角度。同时从文化语言平等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现象。研究族际共同语——汉语和各民族语言相互交融现状。研究其增加汉语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增加汉语的少数民族的民族词汇和宗教词汇等贡献,从而扩展汉语的研究范畴,打破以往研究中只是研究汉语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单一性,形成汉语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双向性研究,为语言研究提供少数民族小说的研究资料。
新时期文学的影像转型
本书尝试以较为全面的视角对新时期以来文学与影视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有:考察作家身份转型现象及动因,探讨作家在影视冲击下的文化选择;考察新时期以来文学与电影相互关系的变迁,并选取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的电影改编个案进行具体分析;考察新时期以来文学与电视剧相互关系的变迁,并对现代名著改编、婚恋情感剧改编、红色经典改编等分别进行研究;考察新时期文学文本中潜藏的影视因素,分析影视情节、影视叙事、影视场景以及影视类型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考察影视语境下文学期刊编辑策略的调整,并选取《收获》和《小说月报》作为个案分析文学期刊的影视趣味;考察商业话语和媒介生态变迁过程中文学出版的影视趋附现象,以及这一现象对文学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陕西文学研究(第一辑)
《陕西文学研究(第一辑)》是由陕西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一部具有地域性文学评论学术著作。此部书稿涵盖了凡与陕西文学有关的当代(侧重当代)、现代和古代的宏观或微观的个案研究,评论,史料,考辨,争鸣,人物等,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陕西文学研究的现状,力求为陕西地域性文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借鉴。
2015中国好小说(短篇卷)
《2015中国好小说(短篇卷)》介绍了小说贵在写人生经验,人生经验有来自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受,也有来自他人的经历、体验和感受,也可以通过阅读和想象获得。在这些不成条理、相互交叉的人生经验里,有些被升华为哲学,有些被视为某种处世原则,还有更多的则不能浮现在海平面上,有些漂浮在生活的浅海,有些则沉淀在生活的底处。作家是生活的传感器,又是生活的记录者。作家通过对人生经验的解密,或直接,或间接,写出了时代的悲伤。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2人今日阅读
人生一直在路上。这是一部经典的陈忠实散文集,是陈忠实对“人生是什么”“如何面对人生”的回答。36篇文章凝聚了陈忠实对出身、成长、亲情、友情、故土、万物生灵的回忆、感恩与沉思,展现了一个关中男孩成长为一代大家的心路历程,一个铁汉内心的柔软与温情。人生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活在当下,热爱活着的每一天,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漫漫人生,无论遇到什么都不足为奇,都是生命的体验,是生命的积累。不畏艰辛,携着光和暖,步履不停,才是一个人行走的正确姿态。
中国当代动物叙事的类型学研究
该研究成果立足于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动物叙事”作为研究对象,实则是基于将当代动物叙事作为一个叙事学意义上的类型整体为考察前提,重心是在对动物叙事这一特殊的叙事类型其具体的功能形态与历史根源的考察。也就是从类型的本质属性与发生两个最为基础的向度衍生而出,包含了对当代动物叙事的概念诠释、伦理资源、叙事传承、类型衍生、功能形态、深层结构、基本叙述模式以及神话根源等多个层面的探讨。
2015中国好小说(中篇卷)
2人今日阅读
本丛书精选由《小说选刊》主办的第六届茅台杯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和入围作品,本辑为中篇小说选,大奖评委会由《小说选刊》杂志社,以及文学界和教育界的著名评论家、知名学者组成。获奖者即有大家,也有新锐,入选的中篇小说有叶广芩《太阳宫》、弋舟《所有路的尽头》、陈武《支前》、红柯《故乡》、杨小凡《总裁班》、凡一平《非常审问》、王十月《人罪》等。
多元化视域中的新时期文学研究
新时期文学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历程,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态势。本书从新时期文学思潮的一元到多元的发展态势、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从边缘到前沿的发展历程、新时期湖北文学从湖北到全国的发展状况探讨新时期文学发展成就。新时期文学思潮经历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每种思潮的出现都与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每种思潮都以文学的方式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心路历程;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经历了从边缘到前沿的发展历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凸显民族团结的主题、开掘民族文化内涵、探索多元创作手法,扩大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以不可或缺的成就为新时期文学做出了突出贡献;新时期湖北文学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湖北新时期文学挖掘湖北文化、探索湖北文学新的表达方式,形成湖北文学的独特风格。
寻根文学的发展与影响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主要涉及“后寻根文学”与“寻根文学”创作,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后寻根文学”与“寻根文学”一样,包含了风格多样、个性迥异的作家与作品,并且在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东方思维方式和古典美学神韵的追求上,它们有着一致的内在联系。“寻根”与“后寻根”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进步的回退”,而不是简单的“复古”。“寻根文学”与“后寻根文学”的文化意识构成了新时期以来文学的一条重要文脉。
父亲的树:陈忠实作品精读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1%
本书收录了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散文精品48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始终用朴实的笔调、真诚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来叙写和讴歌他对乡土、亲情、友情、创作的深沉的热爱,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现,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特点和成就。
西夏档案及其管理制度研究
1人今日阅读
本书结合《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史籍和专家新近研究成果等进行全面搜集、整理,对西夏时期用不同文字书写的档案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了西夏档案的实质内容和档案工作规律。本书内容可概括为三部分:一是对西夏档案的发现与整理研究现状、西夏档案概论等的探讨;二是对西夏官府文书档案、专门档案进行全面翔实的整理和深入的研究;三是结合《天盛律令》和档案实物,对西夏档案保管机构与管理官吏、档案工作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的出版,既可以复原西夏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面貌,又可以完善中国古代档案的构成成分,更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4中篇小说卷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0%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4中篇小说卷》选取了2014年公开发表的优秀中篇小说9篇,包括方方、叶广芩、鲁敏、邵丽等名家新作,代表了中国当代中篇小说年度创作的总体面貌,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他以专业眼光严格遴选,并附有专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