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布鲁姆
哈罗德·布鲁姆(英语:Harold Bloom,1930年7月11日-2019年10月14日),美国文学评论家,著有《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
西方正典
4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9%
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如何读,为什么读?(名家文学讲坛)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8%
《如何读,为什么读?》是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智慧老人、经典的经典读者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本书可以说是《西方正典》的互补版,已读过《西方正典》的读者,可在这里再探索和再发现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鲁姆的批评能量;初次接触布鲁姆的读者,则可从这里开始,踏上寻访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小说家与小说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3%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集的又一经典力作。本书以小说家的生平时间为主要线索,从16世纪的塞万提斯开始,详尽解读了近五百年来的八十多位优秀小说家与他们的作品。小说家们的生平影响了他们的作品,而他们的作品又是对每一位小说家思想的真实映射,布鲁姆以其独到的眼光和品味,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属于小说家的世界。本书评价了近八十位有影响的小说家和一百多部长篇小说。从16世纪的塞万提斯到20世纪后期美国华裔女作家,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四百年间小说艺术的流变。布鲁姆教授以资深读者的品位和独到眼光,带领我们走进小说家笔下那一个个异彩纷呈的世界,点评其艺术价值,分析各位作家所受影响和流派渊源,将阅读体验引向更深层次。
诗人与诗歌(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集)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9%
本书收录了布鲁姆对五十六位文学史中极具影响力的诗人的精当评述。从14世纪的彼特拉克到20世纪后期的安妮·卡森等英美诗人,再到普希金、波德莱尔、兰波、聂鲁达等其他语种诗人,布鲁姆精细梳理了西方诗歌传统,展现了诗人与世界的对话。布鲁姆在多角度的分析介绍中融入了弗洛伊德和诺斯替思想,始终贯穿着“影响的焦虑”概念,强调后辈诗人与前驱者之间竞争性的关系,是诗歌鉴赏的极佳指南。系列简介:自1984年起,当代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与切尔西出版社合作,开展一项史无前例的冒险事业:围绕西方广受欢迎的作家作品,精心拣择极富启发性的批评杰作,编辑出版上千种名家批评文集,以帮助读者增进文学鉴赏力。布鲁姆坦言,在这一力求赅备的宏图大业中,自己亦深受教益,学会了如何为大众写作;文学批评不只是个体的洞察,更是公众的事业。二十年后,他把自己为这些批评文集所撰写的导言,分门别类汇成六卷,以纪念这场堂吉诃德式的冒险。六卷书中所呈现的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堪称一位稀世天才与文学史上无数伟大心灵所碰撞出的炫目火花。
短篇小说家与作品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7%
本书收录了对三十九位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短篇小说大师的精辟评论。布鲁姆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如数家珍地介绍那些塑造短篇小说艺术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从现实主义的辛辣,到印象派的微妙,再到表现主义的生命力,以及卡夫卡-博尔赫斯式梦魇般的怪诞幻象……评论视角和作品选择都别具一格,展示了短篇小说创作无限丰富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剧作家与戏剧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7%
本书涵盖了古希腊戏剧,以及自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世界所有足以列入正典的不朽剧作,并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无一遗漏地鉴赏了莎士比亚重要的二十一部作品。布鲁姆认为,相较于保守的小说,戏剧具有内在的革命性与复调性,它拆解了文类本身,并引导我们去寻找隐身于角色背后的剧作家的声音,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戏剧界始终能大师辈出,佳作不断。
神圣真理的毁灭: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6%
《神圣真理的毁灭》是哈罗德·布鲁姆在哈佛大学诺顿演讲的精华结集。在基督教与犹太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布鲁姆主要从三个角度评论,即对前人的继承,作家所独有的原创性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书中评述了西方文学传统中影响巨大的作家、作品:从希伯来《圣经》写起,到弗洛伊德、贝克特等现代派作家为止,他重读了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布莱克、华兹华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同时,他在描绘文学发展的框架中,对信仰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极富启发性的阐释:文学在人性的立场上与神学及宗教抗衡,才能使人的创造力与神的创造力颉颃。
史诗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5%
布鲁姆将对抗性的英雄气概作为“史诗”作品的核心特征,突破了传统文体的分类规范,将世界文学中诸多具有史诗气质的作品都纳入本书的整体批评框架之中,既有《伊利亚特》、《奥德赛》、《贝奥武甫》等传统史诗,又有《坎特伯雷故事集》、《失乐园》、《荒原》等充满英雄气概的经典长诗,还包括《白鲸》、《战争与和平》、《尤利西斯》这类立意宏大的散文体作品,以及来自东方的《源氏物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以及对作家之间关系的梳理,布鲁姆提炼出了一种颇为独特的史诗传统,即后辈作家与前辈作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通过文本展开对抗性竞争、摆脱“影响的焦虑”并开创自我风格的进程。
影响的剖析:文学作为生活方式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2%
《影响的剖析》是哈罗德·布鲁姆对自己诗学精髓的一次完整说明,一种深层意义上的心灵自传。他带领我们穿过了那些由多年来不断启示和激发他的作家和批评家交织而成的迷宫小径,提出了对有西方正典作品相伴之人生的持久思考:为什么我对影响问题如此痴迷地关注?我的阅读体验是如何塑造我的思想的?为什么有些诗让我有感,有些却不能?文学生活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莎士比亚、惠特曼、爱默生、叶芝等布鲁姆钟爱的文学大家们的剖析,本书向我们揭示了:什么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它是如何变得如此伟大,又为何如此重要?
文章家与先知
《文章家与先知》精心拣择最富启发性的批评杰作,编辑出版上千种名家批评文集,以帮助读者增进文学鉴赏力。布鲁姆坦言,在这一力求赅备的宏图大业中,自己亦深受教益,学会了如何为大众写作;文学批评不只是个体的洞察,更是公众的事业。二十年后,他把自己为这些批评文集所撰写的导言,分门别类汇成六卷,以纪念这场堂吉诃德式的冒险。六卷书中所呈现的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堪称一位稀世天才与文学史上无数伟大心灵所碰撞出的炫目火花。布鲁姆指出文章作者在人类社会中常常扮演先知的角色,他们不仅为人类指引前路,而且也会用短小精悍的文章为我们提供审美的体验。
影响的焦虑
暂无简介
记忆萦回
这才是最高层次批评的本质: 是对自我灵魂的记录。 它比历史更精彩,因为它只涉及自己。 它比哲学更可喜,因为它的主题具体而不抽象、真切而不含糊。 它是自传的唯一文明形式, 因为它处理的不是事件,而是个人生活的思想; 不是生活中行为或环境的有形事件,而是心灵的精神气氛和想象激情。 ----------------------------------------------------------------------------------------------------------- 中西方学界已有共识,哈罗德·布鲁姆是当今最有天赋、最具原创性、最富煽动性的文学评论家——没有之一。深厚的文学修养构成了布鲁姆作为著名文学评论家的基础。对文学如数家珍的熟稔,对西方文化传统和知识的百科全书般的涉猎,使得布鲁姆成为西方文学和文化界的传奇。 《记忆萦回》是布鲁姆的告别之作,也是他最私人的回忆录,被作者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本书可以说是年近九十岁的布鲁姆对他一生阅读体验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书中,作者遵循阅读的记忆选取了超过八十段他从小就熟记于心的经典作家的文本,为读者带来精炼、睿智的解读。 阅读此书,就好比跟随作者经历一段从童年到晚年的精神之旅,读者将有幸看到当代最伟大的批评家从文学史、艺术史、思想史上的杰出灵魂中汲取养分的过程。书中选入的作品自布鲁姆幼年时就萦绕在他心头,直到暮年它们依然鲜活:从《圣经》到莎士比亚与约翰生博士;从斯宾塞与米尔顿到华兹华斯与济慈;从惠特曼与罗伯特·勃朗宁到乔伊斯和普鲁斯特;从托尔斯泰与叶芝到德尔摩·舒瓦茨与艾米·克兰皮特……其中不少作者他都在之前的著作中论及过,但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将它们重新加以诠释,依然会给读者带来新鲜的观点。 全书精彩纷呈又令人深为感动。虽然这部著作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垂垂老矣”的孤独和忧伤的气质,但布鲁姆对于经典、灵魂、美德、信仰的重申与热爱,却依然跃然纸上,充满生机。本书不仅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文批评家的阅读历程、人生历程,也映照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英美文学史。无论是在文学意义上,还是在文本意义上,这部著作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媒体评论】 这些文章流露作者出对文学深深的个人眷恋,也展现出其崭新的阅读视角。本书是布鲁姆对他挚爱作品的一次雄辩而博学的重读。 ——Kirkus Reviews 我们时代的塞缪尔·约翰生……《记忆萦回》是一部告别之作。布鲁姆深爱着文学,即使面对死亡,这种爱也赋予了一种生命的力量。 ——Commonweal Magazine 这位伟大的评论家在本书中重温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文学作品。 ——《纽约时报》
读诗的艺术
读诗的最佳方法,是把它当诗来读。诗歌批评家们经常这样告诫读者,他们略带尴尬和气愤地重复这句老生常谈,并竭力维护这句话朴素到简陋的庄严,让它在真理和废话之间不断地经受考验。这是因为,诗歌在太多的时候被比喻成其他东西:时代的声音,文化的触须,政治的鼓点,民族的心跳,性别的面具,道德的盾牌。这并不是诗的损失,而是它拥有强大影响力的表现,是诗让类似的比喻成为可能。然而,赫尔墨斯的飞行总有其变幻莫测的一面,最终让只相信上述比喻的人无法把捉。这是因为,诗的高强度语言会轻易跃过理论诠释的视野,并让各种批评理论自身内置的基本逻辑显得机械,容易磨损,缺乏跨时代作战的能力。感染人类千百年的诗篇很多,仍坚持把几个诗歌手法看作所谓后现代现象的人已经不多了。
圣彼得堡文学地图
白夜的独特让人叹服,“北方威尼斯”的美誉让人惊异,彼得大帝造城的奇迹让人敬仰。所有这一切都激荡着彼得堡人的精神,滋养着无数作家的灵魂。作为文学名城的彼得堡永远散发着灿烂的光芒:这里有普希金不朽的传奇、果戈理奇妙的怪异、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灵的深刻和诗人们逼人的灵气。本书将历史、地理、人文与文学融为一本,追溯城市和文学的发展轨迹,探讨环境和作家的关联,展示了彼得堡迷人的文化景观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布鲁姆文学地图译丛:巴黎文学地图
《巴黎文学地图》为《布鲁姆文学地图译丛》之一。巴黎是浪漫的代各词,是“光明之城”最好的诠释。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感受雨果的《悲惨世界》、品味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观察左拉的《小酒店》。同时,这里还有莫里哀、拉辛、伏尔泰、狄德罗、司汤达、福楼拜、普鲁斯特……面对如此众多文学巨匠,《巴黎文学地图》娓娓道来,融历史、地理、人文为一体,带领读者鉴赏巴黎悠久的文学历史,感受巴黎独有的文学气息,领略巴黎灿烂的文学世界。
伦敦文学地图
1、伦敦有白金汉宫、伦敦大本钟等的时尚繁华,更有莎士比亚、雪莱等文学大家的文艺风景。2、由著名文学批评家美国哈罗德?布鲁姆主编。(耶鲁大学人文讲座教授,1973年出版《影响的焦虑》,被喻为“用一本小书敲了一下所有人的神经”;1994年出版《西方正典》,在世界上也引起巨大反响。)3、既是一本城市旅行手册,又是一部英国文学史。
都柏林文学地图
从来没有一座城市拥有如此多的作家,也从来没有一座城市能在所有人心中留下如此无法抹灭的地位。都柏林以文学历史而闻名世界,曾经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芝、萧伯纳和塞缪尔?贝克特,以及其他有影响的作家和剧作家,包括奥斯卡?王尔德、乔纳森?斯威夫特和《德拉库拉》的作者布拉姆?斯托克,等等。本书穿越历史现场,将地理、人文和文学错落有序交织在一起,带领读者鉴赏都柏林悠久的文学历史,感受它独有的文学气息、领略它灿烂的文学世界。
纽约文学地图
《纽约文学地图》:布鲁克林大桥、第五大道、中央公园、百老汇音乐剧……这一切构成了繁华而敏感的纽约。欧文、惠特曼、麦尔维尔、詹姆斯、克莱恩、德莱塞、华顿、菲茨杰拉德、帕索斯、米勒、埃里森、鲍德温、贝娄、梅勒、沃尔夫、多克托罗、德里罗……这些耳熟能详、如雷贯耳作家及其传世名作都与纽约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纽约孕育了这些经典作家,而这些作家又挥舞生花妙笔真切地刻画出了纽约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庞杂恢宏与深刻精微……本书采用访谈、简述、评论等多种方式,为读者勾勒出三个半世纪以来纽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的绚丽的文学风景线。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美国文学的发展轨迹。
罗马文学地图
罗马,一座艺术宝库,也是文化名城。本书以罗马文学发展为脉络,以罗马的历史兴衰为时间轴,以台伯河为地理坐标,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完整的罗马文学地图。从古罗马到神圣罗马帝国,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你可以通过《罗马文学地图》感受几干年的历史浩荡。从椭圆形竞技场到万神殿,从彼得大教堂到特雷维喷泉,你可以体味到罗马的恢宏雄伟。无论是维吉尔、奥维德、但丁、彼特拉克,还是雪莱、拜伦,抑或是亨利·詹姆斯、菲茨杰拉德,你都可以在这本文学地图中寻找到其非凡笔迹。本书将历史、宗教、建筑和文化巧妙地融人了文学中,显示了罗马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一场文学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