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文教国家:中国国家形态的历史政治学研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2人今日阅读
本书运用历史政治学研究方法,带着理论意识进行历史研究,通过分析文教国家的起源、演变、构造和运转逻辑,尝试重建包括国家理论在内的政治学理论。本书重要观点包括: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是生产型国家;文教与神教构成人类普遍性宗教的两大基本类型;文教具有教化神教的特殊功能,塑造“一个文教、多种神教,众神教统于文教”的复合宗教体系;文教支持政治统治机制,形成文教国家;文教赋予家生存本体论地位,国家就是有情意的政治共同体;文教塑造厚生主义和历史政治理性,有效维护大一统;文教塑造士人-士大夫,构成先进性领导团体;当代中国是强化版文教国家,在价值和制度两个维度上都优于西式民族国家和自由主义国家。
论学统复建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姚中秋(秋风)过去数年中围绕学统重建所思所写之文字,对此问题有所探索。全书分三部分:一、检讨儒学发展之路,检讨现代儒学各家之得失,归结于倡议发展新时代的发展;二、探寻中国思想创发之道,即儒家义理进入主流人文与社会科学各领域,以发展中国学问;三、思考教育更化之道,对经典教育进入学校体系提出一些具体建议。本书所论,或有助于儒学发展,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之路。
重新发现儒家
《重新发现儒家》挑选百年来关于儒家流传最为广远、最为严重地妨碍人们准确认识儒家的十余种误解、曲解,逐一予以剖析,以此揭去几代激进知识分子覆盖于儒家之上的污泥烂水,重新发现一个真实的儒家,闪耀着优雅而高贵的智慧光辉的儒家。此一发现的现实政策含义是,大陆完成现代转型,与回归 儒家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从中国文明自身演进的角度看,这一回归也是必须的。中国必须接续道统,具体地说,就是接续和弘大儒家。由此可以复建君子群体,复建各种社会组织,从而复建社会基础性秩序,进而构建合理的政治秩序。编辑推荐 《重新发现儒家》编辑推荐:胡适、鲁迅、毛泽东、于丹…全都讲错了,《重新发现儒家》还你一个为天下苍生谋民主、谋幸福的真实儒家!重新发现儒家,重新找回公正和快乐,比《于丹论语感悟》、易中天《中国智慧》更亲切可读的国学力作。国富民穷、维稳悖论、群体性事件频发……如何解决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儒家给我们指出光明之路。认识你自己,始于认识儒家。重新认识中国,始于重新认识儒家。儒家会让我们过有追求、有根据、有底线的快乐生活。读懂真实儒家,读懂古今中国。
国史纲目
近世以来,中国学界颇习于以通史体裁撮述吾国之历史,虽线索明晰,逻辑雄辩,但皆依循西方历史演变之道,对吾国祖先各种制度创制和思想遗迹随意裁量,断以己意,难免误解丛生,致使其自身演变轨迹晦暗不明。受西学规范之各类专门史著,对吾国制度思想之阐发,虽时见功力,却又常显枝蔓疏离,难得其要,缺乏贯通性理解。秋风此书怀揣对国史书写传统的温情与敬意,尊仿朱子《资治通鉴纲目》及钱穆《国史大纲》之例,专意从礼乐制度之肇造入手,在力图贴切释读古文献中若干关键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华夏治理秩序之演变轨迹。立国之道,在乎两端,一为政统之确立,一为治道之完善,两者交相为用,一体两面。此书扣紧这两面关系,对吾国政教关系之源起、转型与崩解过程做贯通式解读,对单一王权与多中心治理模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多有独到研判,对各朝世道人心向背之缘由亦有精到分析,足以为吾国民理解治乱兴衰之道之范本。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
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
现代中国历史上,在激进革命与现代自由主义传统之外,还存在一个保守一宪政主义传统。张君劢是现代中国保守一宪政主义传统的代表人物,也是其中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本书的书名即取自张君劢最为重要的著作之《立国之道》的题名。作者相信,通过发掘张君劢的立国之道,当可对现代中国的思想和政治史作出更为准确的理解,也有助于对中国文明的未来有更为亲切的把握。
华夏治理秩序史(第2卷):封建(上下册)
《华夏治理秩序史(第2卷):封建(上下册)》深入周代经典封建制度内部,依据古典经、史,重构封建制的治理架构及其运作机理之完整图景。澄清封建制,对于准确地认知华夏治理之道和华夏历史,对于完整地把握中国文明之深层结构,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封建制乃是华夏历史之开端,在此一开端中,一定最为直接、真切地体现着这群人关于生命、生活、治理的认知、想象和希望。唯有通过解析封建制,借以理解封建制下人们的生活、治理,进入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才能较有把握地谈论中国人的精神,体认华夏治理之道,以及理解中国文明之基本性质。
海耶克
一部傑出的傳記作品,全面描述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自由主義哲學家的一生,包括其生平和思想,文筆優美,引人入勝而又不乏批判和反思。--米爾頓.傅利曼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一部關於海耶克思想里程的可信任的傳記,對其觀念中一些不被人重視的方面做了有益的補充。--詹姆斯.M..布坎南 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為理解海耶克的生平、哲學和貢獻提供了易於理解而又具穿透力的途徑。--華盛頓郵報,2001年5月21日
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
本书以《尚书·尧典·皋陶谟》为基础,系统准确阐释尧舜是如何肇始华夏,构造超大规模之文明共同体:华夏—中国。以此窥探中国文明诞生之过程。且在中西文明源头的对比中,讲述尧舜是如何突破巫术的束缚,超过神教,从而确立中国人的真精神:敬天。中国文明,始自尧舜。在尧舜有效治理下,中国文明共同体的凝聚力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成为今天之中国。尧舜之道,不仅构成了今后中国政府之范本,也成为普通人成长为圣人的典范。
中国变革之道
《中国变革之道:当代中国的治理秩序及其变革方略》中国需要根本性变革,而没有理性的变革之道,就不可能完成可欲的变革。过去儿午中,以“现代国家构建”为线索,作者从财富、政制、法制、精神、路径抉择等多个角,真,对当代中国的治理结构进行了深入观察、对形成结构失调之精神与制度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井以左大的视野构想了立足现实、通往优良治琿秩序的变革之道。
为儒家鼓与呼
秋风(姚中秋)从著名的自由差义学者演变成为当代大陆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学界被当成中国思想变化的一个重要标本,也引起了公共媒体的关注。2012年以来,秋风陆续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或者与其他学者对话,《为儒家鼓与呼》收录了这些访谈或对话,内容多围绕国人对孔子的态度、儒家的历史演变、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儒家与当代中国秩序构建的关系等展开。话题虽然沉重,但访谈或对话的形式,活泼自由,甚至有些学术八卦,或可见作者之真性情。
自发秩序与理性
本辑所收录的文章简单地分为三类。作为主体的论文部分之文章,主要来自各位同仁向2007年“华人哈耶克学会学术年会”提交的论文。我们也收录了钱永祥先生惠赐之大作《演化论适合陈述自由主义吗?——对哈耶克式论证的反思》,该文与李世荣先生的文章及其他论述哈耶克思想的文章,隐然成一辩论之势。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的学术会议的主题将是: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中国转型。即,运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解释过去三十年中国制度转型的进程,分析其可能的方向。欢迎有志于此的朋友参加会议、提交论文,这些论文也将结集出版。
儒家式现代秩序 (新民说)
暂无简介
论语大义浅说
本书以《论语》前十章为上册,后十篇为下册。上、下两册由浅入深、各有主题:上册记孔子其人,彰显孔子兴学以养成士君子之纲目,孔门活泼丰富之气象。下册记孔子与弟子共同行道,呈现重建秩序之构想、实践、心态,展示孔子去世后众弟子思想之丰富多样,可见“和而不同”的气氛。本书既揭示篇章大旨,收各家之说,又以经解经,但不作高深繁复的学术考究,而是直至大义,简捷道出。
经济周期与宪政秩序
《经济周期与宪政秩序》收录的是华人哈耶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的部分论文,主要涉及经济周期研究、政法理论研究、经济理论研究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论文代表了国内致力于奥地利学派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学术水平。2009年9-10月,华人哈耶克学会内部曾围绕“善与自发秩序”主题在网上进行过一次热烈的对话和论辩。《经济周期与宪政秩序》的最后收录了这次网络对话的部分记录,与之前的论文相比,不难从中读出不一样的趣味。
新民说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暂无简介
政府的本分2
地权配置是乃是所有社会经济体制之骨干,过去十几年中国最为重要深刻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正是土地的权利与收益之重新分配。这样的再配置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十年来,作者始终关注这一问题,并撰写了大量时评。《政府的本分2》是这些时评之结集,从不同角度简要地描述了这样的不公,探讨了走出不公陷阱之出路。本书之基本结论是: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则国泰民安。某些地方政府如果不守本分,与民争利,则国无宁日。
儒生文丛(第2辑):儒家宪政主义传统
《儒生文丛(第2辑):儒家宪政主义传统》收录五篇论文,为此命题提供思想史的初步论证。《儒生文丛(第2辑):儒家宪政主义传统》着力探讨中国历史上两个立完时刻儒家之理念筹划和政治实践,即汉初儒家进入政体、驯化秦制,与近百年来儒家构建现代国家。《儒生文丛(第2辑):儒家宪政主义传统》是“儒生文丛”系列之一,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儒生文丛(第2辑):儒家宪政主义传统》的作者是姚中秋。
道统与宪法秩序(北航高研院.治道文丛)
《道统与宪法秩序》系“治道文丛”系列书之一,本书稿围绕着道统、儒家和宪法秩序三个关键点展开,重点在“第二次立宪”现象之义理分析,政治思考凡是与宪法重归中国之道,而底线稳定的宪法秩序,这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孝经大义
本书疏通《孝经》大义,以推明圣人立孝为教之大义。其间以西方神教、哲学相对照,以见圣人之教之易简而广大,无所不通,欲知人类普适的教化之道,其唯孝之教欤?书中敬录《孝经》全文,夹注难读字音及白话试译,以供参考。本书解读经义,本乎历代注疏,逐章、分节疏解经义。书后摘录经传论孝篇章,俾便参读。北宋画家李公麟绘有《孝经图》卷,至为珍贵,依次插入各章之前。书末附近世画家陈少梅之《二十四孝图》。
通识教育文丛(第1辑):现代中国通识教育经典文集
《通识教育文丛(第1辑):现代中国通识教育经典文集》从国内教育学者、文化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的关于通识教育的既有论文或评论中精选出若干篇章,旨在呈现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关于通识教育的叙说模式与实践经验,澄清我国通识教育的历史背景、现实基础、观念状况与发展脉络。
可大可久:中国政治文明史
中国何以可大可久?此为研究中国政治、文明者所无法回避之“天问”。本书之作,正为回答:中国何以规模如此庞大而历史连绵如此悠久?近世中国何以屡遭失败而今日却能大步走向文明复兴?故本书虽系统叙述中国历史,但不求面面倶到,亦无意于详述具体的人、事、制度之变;作者之志,在于以政、教之互动性演进为主要线索,揭示中国作为超大规模的文明和政治体成长的过程,探索其中一以贯之的可大可久之道。概言之,本书以政、教之互动性演进为中心,刻画两者共同塑造超大规模的文明与政治共同体、并持续生长扩展之历程,呈现中国可大可久之道,故谓之“可大可久:中国政治文明史”。从专业角度说,本书融政治思想史、制度史和事件史为一体,着重揭示其间之互动关系。世界秩序正在大变动之中,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这个变动、调适过程将充满风险和艰难,但可以预料,中国文明一以贯之的可大可久之道必将行于更为广阔的的世界,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中国之道:信仰、人生与制度
本书是作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工科学生讲述中国文化的“中国文明探秘”一课的讲义修订而成。本书以敬天、孝亲的中国式信仰为中心,解释中国人的人生、家庭、社会、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文明的内在连贯的结构性叙事,比较完整地刻画了中国文明的全貌。全书分三部分共十二讲,从生生不息到人文化成,再到家国天下,论证了中国文化何以能大且长久。同时注意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阐释了中国文化优越于西方文化之处何在,对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权力的现状
本书以如何有效约束政府权力为主题,回顾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的种种努力,并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做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本书收录了作者2003-2005年的评论性文章,围绕当下的有关人大制度创新、税收和财政制度改革、政府治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等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将它们分门别类,集结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