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声
张雷声,安徽芜湖市人。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5%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前沿。全书由导论和八个专题构成,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群众史观与“以人为本”、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走向、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与当今社会发展现实结合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作了创新性的探讨。本书既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参考用书,还可以用作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参考用书。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是一个正处于发展中的大课题。本书以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的实践所作的理论探索进行分析为基础,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并以专门的篇幅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了世界进程中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在展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途中,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四卷·1992年以来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推进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集中全党的智慧,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本卷主要对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至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本书是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内容体系等方面的小册子,全书摒弃了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简要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指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境界
作者通过自己30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将教学的境界理解为学术、体悟、学科三个方面,教学的学术境界、教学的体悟境界、教学的学科境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境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术境界表明,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首要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中,教学研究与理论研究是使大学生能够“回味无穷”的关键,也是使教师能够“一身二任”( “教书匠”和“研究者”)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体悟境界表明,对教学本身的研究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步骤。它所涉及的教学对象、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师素质等多个层面的研究,是使教学散发出“魅力”的关键,是使教师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学精神所在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科境界表明,教学是由学科支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提高起着重要的学理支撑作用。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结合,是使教学具有“后劲”的关键,是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历程中具有“专业归属”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前沿。全书由导论和八章构成,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人类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群众史观与“以人为本”、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结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历史走向、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与当今社会发展现实结合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作了创新性的探讨。本书既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参考用书,还可以用作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参考用书。
中国特色社会建设论(1978-199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正确分析国情、做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978—1997年)的社会建设问题。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对社会建设基本问题的阐述,为中国共产党构建完整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的社会建设理论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社会公平、教育、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它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深入研究邓小平的社会建设理论,对于现阶段贯彻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的论述,正视并解决社会不公正等问题,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长远建设,对于我国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19世纪中期创立以来,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发展。它在与各种不同的敌对势力、社会思潮的斗争中,不仅经历了不同国度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结合本国的实际对它的发展与创新,而且经历了不同国度的马克思主义者结合不同社会制度的实际对它的发展与创新。本书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若干重要理论问题,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并从历史、理论、现实维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拓新做了探讨,特别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创和发展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二卷):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及发展(1848-187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以整体性的视野阐述马克思主义170余年来形成、发展和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着重总结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未来趋势,特别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力求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二卷):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及发展(1848-1875)》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于19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以及与错误思潮的论战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从众多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成为同资产阶级思想相对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书从十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进行了对应分析;第一章,生产力观与先进生产力伦;第二章,群众史观与“以人为本”;第三章,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论;第四章,未来社会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第五章,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六章,分配制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论;第七章,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八章,社会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论;第九章,“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观;第十章,世界历史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自考教材00009 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2016版 张雷声编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其职责就是在高等教育这个水平上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为每一个自学者铺就成才之路。组织编写供读者学习的教材就是履行这个职责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这种教材应当适合自学,应当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和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进程和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本书收集了关于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12篇论文,目的是以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为出发点,深入考察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说明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发展理论之间的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内容涉及了以人为本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城乡关系的理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论、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发展理论的演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等各个方面。希望本书能有助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认识和了解。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本书共分九章,探讨了九个相关专题。这九个专题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具有前沿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这些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高度关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动态,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动态,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都有深入的研究,同时也都有一定的理论见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出版了,它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产物。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工程。我国要在新世纪里建设学习型社会,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基础和支撑、作为各领域专门人才的摇篮的高等教育便一定要注重质量。高等教育注重质量,就要坚持以本科为本,如果没有本科教育的质量保障,便不可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也不可能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目前,全国高校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点200多个,由于该专业的特殊重要性,又由于它是文科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注重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质量便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
寻求独立、平等与发展--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研究
暂无简介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版)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版)》的编写思路和特点在于:一,在探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考察,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二,在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及其经济运行规律中,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方式,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运行;三,在探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教材在修订中仍然保留了这一编写思路和特点。
经济建设与全面小康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经济建设与全面小康》立足于中国当前的经济现实问题,从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工业化,三农,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全面阐释了中国在本世纪头20年所要建成的小康社会的和谐性,进步性,共享性,均衡性和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卷》共分十章,内容包括:实事求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意识形态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社会形态发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改革论;群众史观与“以人民为中心”;未来社会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等。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4版)
本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新教材,分为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和建设和谐社会 共享美好生活五个单元。每一单元都包含学习目标、探究实践、案例引导、名词点击、资料链接、活动平台等模块。本次为第4版,依旧是5单元15章38节,通过防伪注册码提供配套教学资源。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我社于2019年12月在第3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及相关内容,更新了部分案例,调整了个别章节的主要内容,全稿经教育部专家审定通过。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在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性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创造性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我国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课题做了深入的思考,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极为丰富的,涉及的领域也是极为广泛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在研究过程中将这些理论创新成果集中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并详细进行了论述。
新编经济思想史(第四卷):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在世纪之交的发展
《新编经济思想史》试图突破以往大多数就经济思想演变的单一线索,以主流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为主线,重点研究17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经济学的进展和经济学人思潮的变迁,并着力体现中国经济思想的价值和地位,《新编经济思想史》意图把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融合一起,在此基础上用综合的经济思想和多元的综合思想来指导《新编经济思想史》的编写。 《新编经济思想史(第四卷):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在世纪之交的发展》纵横古今、东学西鉴,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综合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交汇;不仅是西方经济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交汇,也是中国经济思想与国外经济思想的交汇。
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不是关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通史”。首先,如书名示,它只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业在“国外”发展的部分,并不包括在中国发展的部分。在我们的研究计划中,后者属于将要继续写作的《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的内容 。其次,即使是“国外”,也没有涵盖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所有的理论和思想或者所有的人物和流派,因为这不是我们的能力所能完成的。本书涉及的只是其中部分的方面,主要是我们认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内容,这些内容也是我们长期以来研究的部分成果的集结。第三,本收所示的“国外”是一种统称,主要是为了能够从整体上理解20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因此,在本书章节的安排上,我们力求把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中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既体现它们之间的分化、分野,也尽力体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契合。最后,尽管书名标为“20世纪”,但本书阐述的起点是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此为起点的原因在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经历它的头一个世纪之交时,有过一次关于它的历史命运的大论争。这场论争不仅对20世纪初,而且对整个20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思想历史同样可能有惊人的巧合。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时,马克思主义再次遇到了关于它的历史命运的大论争。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的事实 ,面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跌宕起伏的走向,面对纷至沓来的经济社会思潮,我们有必要在对由历史的经线和现实的纬线交织在一起的壮观的画卷中,思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真谛。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邓小平经济理论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邓小平经济理论概论》主要内容包括对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的科学概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邓小平经济理论概论》总共包括十章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构与建设研究
马克思主义是在广泛吸取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基础上创立起来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理论,它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带有任何的宗派性。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实践发展要求并能指导社会实践不断前进的理论,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引领时代潮流。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证明,是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也是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富强起来,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指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第11辑)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张雷声、韩喜平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第11辑)》按照“高学术品位、高学术层次、高学术水平”的要求,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研究”这一主题,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精粹、研究会动态、理论论点摘编等栏目。其中,博士学位论文精粹、理论论点摘编是本集刊自第11辑起新开设的栏目。本集刊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学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该学科的内涵、建设和发展的“窗口”。也可作为该学科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张雷声论文选
实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实施这一工程,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一流的思想理论家、一流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一流的出版家、一流的作家艺术家。为集中展示“四个一批”人才的优秀成果,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四个一批”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编辑出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文库》主要收集出版“四个一批”人才的代表作,包括理论专著论文、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作品等。按照精益求精、分步实施的原则,《文库》将统一标识、统一版式、统一封面设计陆续出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读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读本》的编写是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承担了教育科学出版社策划的选题研究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读本》以《意见》为依据,力求比较全面、准确、生动地阐述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理论读物。
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史
《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史》力图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打通性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系统探讨新中国建立以来思想理论教育发展的历程。这些不同的层面主要有:理论界和高校对思想理论教育的探索;各种社会思潮、社会运动、历史背景对思想理论教育的影响;思想理论教育的探索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以及1997年以后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变革,也包括理论内容的探讨和课程建设、教材改革等。《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史》所作的历史探索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未来,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史》是国内学术界第1本清晰梳理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发展脉络、系统阐述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状况的著作。《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史》可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使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重点难点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重点难点解析》选择了55个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析,这些问题大都是教学一线教师和大学生在教学中提出的希望能得到回答的问题。与已经出版的同类书相比较,虽然选择的问题相似、相近或相同,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重点难点解析》对于问题的解析力求简明清晰,在体例上,围绕解析的问题增设了经典著作导读、理论问题透视等栏目,以帮助加深对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