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叔青
施叔青,中国台湾著名现代派女作家,彰化人,1945年10月出生于鹿港。十七岁以处女作《壁虎》登上文坛。1978年移居香港,香港艺术中心亚洲表演节目策划主任五年,现任亚洲节目策划顾问。 早期作品受超现实主义影响,后期风格发生重大变化,趋向现实主义。一系列“香港传奇”的小说(后结集为《一夜游》、《夹缝之间》两书),以细腻笔调、敏锐触角、鲜活语言来描绘香港五光十色的众生相;在海峡两岸均有热烈回响。代表作品有小说《约伯的末裔》、《牛铃声响》、《倒放的天梯》等。
度越
主人翁因为纾解情事纠缠来到古城南京,从事六朝佛教艺术研究。与这一当代故事平行的是则魏晋的故事。「写经生」朱济出身寒门,辗转剃度,法名寂生。寂生原本清净的修行因为偶遇一位出逃的歌妓嫣红而起了波澜;与此同时,他来到建康(今天的南京)学道弘法,却为当日江南士子的文采风流所迷。寂生和嫣红演绎了一幕爱恨情仇。
愫细怨
凭什么?他到底凭什么?愫细的心在抽紧,热泪像珠子成串滚下,再怎样她也料不到自己会在这段不相配的恋情中,扮演如此凄惨的角色,她竟失败得如此彻底。男人是世间最不牢靠的东西,情爱嘛,激情过后,迟早会过去的,这是女将们在身经百战之后得到的结论。 施叔青,十七岁就以处女作《壁虎》登上文坛,小说中那扎根于西方精神分析理论的奇异风范,引人注目,被奉为台湾六十年代现代派小说的经典之作。她,从曼哈顿获纽约市立大学戏剧硕士后,一边从事传统的京剧、地方歌仔戏的研究,一边继续小说创作,写下了大量的探讨女性婚姻、生活的作品,在台湾女作家中自成一格。她,多年来,致力于用文学来探索香港这个奇特的城市,以细腻的笔调、敏锐的触角、鲜活的语言来描绘香港五光十色的众生相,勾画香港百多年的历史,“香港三部曲”和系列“香港传奇”,流韵直追白先勇的“台北人”。 她,充满激情和勇气,风尘仆仆地走进一个个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世界艺术的汇集处,用智慧的头脑、独特的视角,深刻写下了一个现代人对历史、文化的崭新领悟。
枯木开花
圣严法师曾被《天下》杂志推选为“四百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被誉为“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法师虽为出家人,但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法师出身江苏农家,亲历水患、兵灾。十四岁在南通狼山广教寺出家,作经忏僧,因战乱又到上海大圣寺,入佛学院。1949年从军赴台,十年后再度出家,拜东初老人为师,闭关六年潜心佛学。又负笈东瀛,获立正大学文学博士。此后圣严法师创建法鼓山,以“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为理念。圣严法师继承禅宗临济、默照法脉,在世界各地指导禅修,提倡“心灵环保”,接引无数中西方人士。这位教育家、作家、宗教家,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其“四世为人”的传奇经历,在其弟子、著名小说家施叔青笔下被细致展开,使读者随法师人间行脚,见证枯木开花。
她名叫蝴蝶
十九世纪末期,东芜农村小女孩黄得云被人绑架到香港做了红妓,后来母因子贵,成了香港上层社会的名流。一个苦难少女及其后人的际遇经历,构成了完整的三部曲;作者用以折射出香港自1842年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 第一部《她名叫蝴蝶》 黄得云被掳到香港时才十三岁,经倚红阁一番调教,专门侍候洋人,在摆花街艳帜高张。四年后,香港突然爆发了一场鼠疫,人们成批地死去。黄得云离开妓院,成了洁净局代理帮办史密斯的情妇,并住进了跑马地唐楼。她痴心一片,没料到怀下了洋人的骨肉后却遭了抛弃,而她已无法重返青楼…… 文笔古艳凄婉,“读来像凝视一帧古风泛黄的照片”。 这不是一部纯靠虚构的小说,也不是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的一部家族史,作者认真地研究了历史,着力去营造那个时代的风情背景与氛围;1894年鼠疫、1898年英人强租新界、香港两次大罢工、日据时期、七十年代中产阶级的兴起、香港经济的起飞……香港的百年大事依附着书中人物,穿插着离奇的掌故传说,“随着时代往前推展”,以图涵括百年来的香港。全书还以浓墨重彩刻画了不同时代在香港生活的洋人:他们的生活、习俗与心态。描述生动而审视深入,这在今人的文艺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台湾三部曲”之3:三世人
从日本投降到“二二八”事变发生,短短的十八个月,施朝宗好像做了三世人。到底哪一个才是他真的自己? 穿上和服,掌珠与过去割裂,她变成另外一个人……她相信衣服的魔法,一旦穿上它,她就是那个穿衣服的人…… “二二八”事变动乱的那几天,穿旗袍的掌珠被当作外省婆,把她从三轮车上拉下来,用剪刀剪掉下摆裙裾。掌珠回家脱下旗袍,从此换回大祹衫。
台湾三部曲
《“台湾三部曲”之3:三世人》: 从日本投降到“二二八”事变发生,短短的十八个月,施朝宗好像做了三世人。到底哪一个才是他真的自己? 穿上和服,掌珠与过去割裂,她变成另外一个人……她相信衣服的魔法,一旦穿上它,她就是那个穿衣服的人…… “二二八”事变动乱的那几天,穿旗袍的掌珠被当作外省婆,把她从三轮车上拉下来,用剪刀剪掉下摆裙裾。掌珠回家脱下旗袍,从此换回大祹衫。 《“台湾三部曲”之一:行过洛津》: 《行过洛津》共分七卷,每卷四节,二十余万字,用“搭积木的方式”,齐头并进地讲述了发生在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多个故事。其中,以泉州七子戏班旦角月小桂(后来成为鼓师许情)的生平遭际为故事的主线,描写许情三次搭船到台湾洛津,见证了以海港起家的洛津五十年兴衰,生动地触及到台湾传统文化,及其归属和转化等问题。 以小说演历史,重现嘉庆年间台湾鹿港的华丽与苍凉。 情欲比历史真实,庶民比官方真实,女性比男性真实。 无论是假男为女的优伶月小桂、玉芙蓉,艺伎珍珠点、阿婠,还是洛津郊商乌秋、豪门石氏家族、官僚朱仕光、地方士子陈益元,都像是一幕幕走马灯的图案,在洛津移民社会兴衰史上作为点缀,一闪而过。他们真实的伤恸,在历史巨幕下显得那么虚弱,遂化为长短不一的几声呻吟与叹息,抑或是《荔镜记》中陈三五娘的吟唱,注解着时代的苍凉。 《“台湾三部曲”之2:风前尘埃》: 以佐久间左马太任内的殖民政策为始。一个名古屋和服绸缎店的伙计横山新藏为了出人头地而应征人台,偕同妻子横山绫子到吉野移民村当警察,而后参加讨伐太鲁阁族之役,打完仗即升为山地部落立雾山咚比冬警察驻在所的巡查部长。他们到山上就任,把女儿横山月姬留在移民村托人照顾。而到了山上,横山绫子或因调适困难、身心违和,遂返回日本,再也未踏上台湾,横山新藏后来另娶太鲁阁族赫斯社头目之女为妾。至于横山月姬,则认识并与以太鲁阁族抗日英雄哈鹿克·那威之名为名的哈鹿克·巴彦恋爱。哈鹿克’巴彦后来被横山新藏逮捕处死,并命令女儿嫁给三井林场的山林技师安田信介,于是横山月姬逃婚,怀着哈鹿克·巴彦之子短暂托庇于客家人摄影店老板范姜义明,但旋踵却不辞而别,并于战后返回日本。多年之后,她的私生女无弦琴子开始一步步探究自己的身世之谜。于是历史遂在探究中一点一点地以一种被注释过的形态重新活了回来。那历史天使无法停下来拼凑的受苦碎片,遂在重新的探究反省中有了反省后的整体意义。它有如灾难后的劫余者,重新回来向已死和未死之人报信,述说那灾难的恐怖过去。
香港三部曲
十九世纪末期,东莞农村小女孩黄得云被人绑架到香港做了红妓,后来母因子贵,成了香港上层社会的名流。一个苦难少女及其后人的际遇经历,构成了完整的三部曲;作者用以折射出香港自1842年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
琉璃瓦
暂无简介
遍山洋紫荆
香港三部曲之2
行过洛津
施叔青80年代「香港三部曲」系列,以小說之筆鮮活地描繪出香港的歷史與處境,在海峽兩岸引起學界評者熱烈回響。 2000年開始,施叔青開始構思企圖心龐大的「台灣三部曲」,以她的家鄉洛津(今之鹿港)為背景,時間推回洛津最為繁榮的清末嘉慶年間,故事描寫福建七子戲的伶人許情三次搭船到台灣洛津,見證了海港起家的洛津五十年興衰,與洛津的瞬間繁華呼應的是許情與一個台灣稚年歌妓之間的初萌的愛情與失落。作者巧妙地藉著戲子的處境與情感世界,呈現當時洛津的面貌與台灣處境,豐富了歷史詮釋難以觸及的角落。
颠倒的世界(香港台湾与海外华文文学丛书)
暂无简介
对谈录 : 面对当代大陆文学心灵
暂无简介
寂寞云园
暂无简介
男人的泪
本书是旅美华人作家哈若英、陈斌继《曼哈顿的中国村》之后又推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颂扬人类美好的情感,诸如亲情、友情、爱情,呼唤人们之间心灵沟通,很具有感染力,文字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和异国风情。
倒放的天梯
倒放的天梯,ISBN:9787800093340,作者:施叔青著;方舟编
微醺彩妆
香港最古老、尊贵的维多利亚俱乐部发生了丑闻。 这座殖民地身份象征的俱乐部, 名誉毁于一旦。 他能逃脱被审判、被判刑最沉重巨大的最后一击? 在承受了八个月生不如死的灾厄痛楚惊恐之后? 早上他起了个绝早, 妻子从枕头上仰起脸,不发一言, 他感觉到妻子的眼光烙印在他赤裸的肩膀、背脊、手臂上, 灼伤一样疼痛。
两个芙烈达卡萝
這本半自傳的小說是《香港三部曲》作者施叔青,作為寫作長篇《台灣三部曲》的暖身大作。天涯海角的行旅中,她與芙烈達相遇。全書描寫墨西哥才華洋溢卻因性別身分的壓抑,受困於形體、受困於精神磨難,最終以自殺解脫的女畫家芙烈達卡蘿。藉著追尋芙烈達兩個分裂的自我,施叔青展開一趟自我省思的內心旅程,傾聽著自己內心兩種對立的力量翻騰。延伸出作者對於自己寫作者的角色追尋,並將國族與個人融合,是一部豐富的女性寫作認同之旅。
维多利亚俱乐部
《維多利亞俱樂部》表面上是情欲與官非的糾葛,實質上則暗合盧卡契標舉的現實主義傳統的最高準則──以各個層次「典型人物」的命運的戲劇化互動,折射出一個社會的歷史進程及「肘體面貌」,足讓讀者管窺其魄力、視野與最新風貌。
心在何處
正覺之路,在於名師、在於禪心佛法;正覺之路,必須踐履,所以始於足下。 二○○二年十月,聖嚴法師帶領五百位信眾,展開一場為期十四天、行經大陸六省分、全程三千公里的尋找禪宗根源之旅。施叔青躬逢其盛,追隨聖嚴法師參訪歷代禪宗名寺,體會大悲願心,追想歷代禪師行止機鋒,傾聽聖嚴法師開講因緣及默照禪……並目擊了靈光示現的殊勝。「我心不寧,乞師與安!」這是禪宗二祖慧可對始祖達摩的請求和發願。解決心的問題,就無有纏縛。《心在何處──追隨聖嚴法師走江湖訪禪寺》這本書,乃施叔青對名師禪法得遇得求的歡喜讚歎!既為踐履佛法的追求,也是當代文學的一大收穫。
为什么读小说之何以慰藉自我(4周读完,每天5分钟! 50位名家26位名校导师极简阅读百年经典)
《为什么读小说系列》共4本,本册《何以慰藉自我》所选作家是施叔青、李黎、东年等11位名家,所选篇目都是重量级作家的代表作、成名作。 这是百年名家经历岁月洗礼的深刻感悟,这是小说经典形象在字里行间的展演。 特别邀请著名大学导师为每一篇作品撰写详细、全面、有深度的导读文章。 在风格多样的文字中,与作者、人物一起,于时代洪流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艰辛与流离异乡的孤独。 给每一个决定不再漫无目的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