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杨华,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2007 年开始从事农 村调研,在全国近 20 个省市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 过 1 400 天。 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开放 时代》《经济学家》《读书》等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 篇,出版《陌生的熟人》《县乡中国》《乡争》《大后 方》等专著 7 部。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21 年第 5 期刊文统计,全国 45 岁以下青 年社会学学者近五年 CSSCI 刊物他引排名第一名。
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
43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2%
本书是作者基于十多年来对基层治理的研究,结合最近两三年最新的调查资料写出来的关于县乡治理逻辑与实践的力作,对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做了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具体而言,本书内容包括:县域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机制安排、基层治理体制机制问题、基层领导和基层普通干部自主性、县乡政府落实国家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其效率与效果、基层工作人员的激励与发展等。书稿通过通俗的语言对县乡治理现象进行了深描和刻画,对个案给予了呈现和剖析,抓住事物本质而又生动形象,尝试学理分析而又深入浅出。书中的理论透视,有助于读者深度理解我国县域治理体制的优势,又有利于推动基层创新治理机制、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形成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该书既有分析的深度,又有可读性,特别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县乡的孩子们(县乡学子的困境与前途)(独家首发)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3%
这是一部全面揭示县域教育运行状况、聚焦县乡 学子困境与前途的调查研究著作。 作者们通过对县 乡学校、家庭、教育管理部门及基层社会的全方位调 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学校的运转、教师的想法、家 长的诉求、学生的心态、政策的执行等教育一线状 况,探寻县域教育的现状、问题、前途。 书中重点探讨了社会各界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 比如超级中学、县中衰落、分班管理、校长治校、学 生沉迷游戏、校园欺凌、非教学任务大增、青少年抑 郁、家校关系、陪读妈妈、“双减”政策及其执行、 普职分流、寄宿制、“教育新城”等。 书中提出了县 中、乡校、村小的教育发展模式,认为三者构成当下 的县域教育体系,既公平又有效率,明确反对对小规 模学校过度投入。 书中对超级中学跨区域招生进行 了批评,认为超级中学制造了教育竞争压力和全民教 育焦虑。 书中对“县中塌陷”做了深刻解剖,认为 县中承载着县乡大多数孩子的希望。 本书以社会学的视角,从时代变迁中阐明教育环 境、教育政策、教育需求、教育运行等方面的变化, 涉及县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生活经验中关注县乡的 孩子们,是中国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创新。
新民说·重新发现中国·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7%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冲击着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熟人社会,“人情”“面子”等观念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塑了我国农村的新面貌和新常态。作者以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结合观察与发现,深入思考,重新审视过去学者所提出的种种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论点,并试图就目前农村产生的现实治理问题予以探索和解答。
大国县治
县乡“责权利”不匹配为何发生? 如何避免好政策“一地鸡毛”? 基层工作如何考核? 如何激励基层干部? 公务员、事业编有何具体区别? 基层干部如何实现晋升与流动? …… 本书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县域治理中的人(基层领导干部)、财、物、权、事、政策、体制和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勾勒和把握。对我国县域治理中通过具体的机制创新来充分利用体制资源、发挥体制优势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县域责权构成以及基层干部晋升流动的逻辑进行了扎实深入的梳理,更对基层治理事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书中既有细致的经验描述和生动的故事叙述,又有理性的理论分析和机理阐释。
县中
《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是一部关于县域教育的田野调查力作。作者依托从调研中获得的一线案例,以整体视野展现了当下中国县域教育的现状:从宏观层面的县域教育治理的制度与政策、县域教育体系的构成与运行,到微观层面的家校关系与学校管理、教师流动与学生成长等。作者重点从学理上深入剖析了县中衰弱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县中振兴的独到方案,回应了县域教育为谁发展、如何发展这一重要问题。 本书语言平实、贴近读者,案例典型、发人深省,分析到位、切中要害。教育公平、高考制度、“双减”政策、校园霸凌、青少年抑郁等牵动亿万人心的焦点话题,书中均有涉及并予以深度讨论,其中不乏充满勇气的见解和分析。作者对县乡孩子命运的牵挂让人动容,对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思考令人赞佩。
农村阶层关系研究
本书鉴于当前农村阶层研究中更多的是以阶层结构为分析主题、以实体论为理论视角,难以把握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阶层关系问题,遂从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出发,以关系论取代实体论,将农村各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的主题,建构了农村阶层关系研究的崭新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和概念体系。本书深入分析了农村各阶层的竞争关系、冲突关系、排斥关系、抗争关系和整合关系等主要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当前农村社会已经分化成利益取向、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政治社会态度迥异的不同阶层,各阶层拥有不同的社会禀赋和结构性位置,农村原来固有的政治社会一致性被打破,阶层分化与阶层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农村社会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2.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在农村阶层关系中还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阶层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顾及人情面子,使得阶层关系因为血缘地缘的润滑而相对缓和;但血缘地缘关系在进一步减弱,阶层关系进一步加大,阶层关系越来越肢解和chaoyue血缘地缘关系成为农村zui主要的社会关系。 3.农村阶层关系的性质和状态,主要与不同村庄阶层分化的程度有关,阶层分化程度低的村庄,阶层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阶层分化呈中度状态的村庄,阶层关系表现为竞争关系;阶层分化呈高度状态,其阶层关系往往是对立关系。随着农村阶层分化进一步加大,阶层间的摩擦逐渐显现化,阶层关系将越来越刚性,互动与协调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阶层矛盾必将越发深刻。 4.在农村各阶层中,新兴中农阶层因其独特的社会禀赋和结构性位置,能够起到润滑阶层结构、协调阶层利益、整合各阶层的作用。农村社会以新兴中农阶层的价值观念、政治态度为基本行为准则,使得我国在近三十年,尤其是zui近十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得以获得一个庞大的“稳定器”。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政策,应该以新兴中农阶层的价值观及其行为准则作为调整农村利益结构的基点,只有这样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才有预留和调整的空间。
农业与农村法规政策概论
《农业与农村法规政策概论》主要结合我国农业法律法规及农业政策,以专题的形式较系统地介绍了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科技教育、农村经济以及国家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包括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法规与政策、农业生产法规与政策、农产品流通法规与政策、农业用地法规与政策、农业金融法规与政策、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法规与政策、农业科技教育法规与政策、农村经济发展法规与政策、农业资源保护法规与政策、农村劳动力和农民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农业发展等内容。书中内容努力反映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和新要求,反映农业规章和国家政策在近年来的调整和今后发展的取向.反映甘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及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及今后的政策取向。内容丰富.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农业与农村法规政策概论》适合从事农业政策的研究人员、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查阅使用,也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农学、农业经济管理、设施农业、园艺园林、农业资源环境等专业作为教材供师生使用,更适合高等、中等职业院校或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开展农民培训的教材。
人的和谐发展:温州模式的诠释
人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倡导“和谐社会”时代主题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温州模式”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温州人民率先运用市场机制,发展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民营经济,用民营化和市场化来实现富民强市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本书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结合当今关于人的和谐发展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温州模式”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的深入考察和探讨,试图对人的和谐发展研究作个案性的诠释,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乡争竞争将如何塑造中国农村和农民的未来乡土中国上的农村农民农业杨华教授作品
《乡争》一书聚焦的主题是当下乡村社会内部和外部的社会竞争。竞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没有竞争也就没有今天中国乡村社会的繁荣与富裕。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面对的是怎样的竞争情势,竞争又会给农民个体、家庭、乡村、城市,甚至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本书通过几年来与华中乡村研究团队的集体调研,按照“农村婚姻”“家庭关系”“南北社会”“村庄竞争”“收入结构”等五个维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研究,鲜活地呈现了乡村社会变迁的内在的机制与逻辑,为我国的三农问题的决策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讲述了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典型特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立法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权的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平双重价值取向与社会保障立法原则的确立;架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既要在宏观上理清整体框架思路,又要明确具体方案的现实选择;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架构可以分为基本社会保障、补充社会保障与其他社会保障三个层次;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主体和社会保障权是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在实践中,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保障主体存在诸多问题,而社会保障权则可以在人权、宪法、普通法三种不同语境中以不同的权利形态存在。社会保障法律责任具有多义性特征,既包括积极责任也包括消极责任。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积极责任的关键在于廓清不同主体的责任范围,而社会保障消极责任的目的在于突出法律的强制性。
传媒甘肃:文化思考与资源开发
《传媒甘肃:文化思考与资源开发》内容包括甘肃传媒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西部电视剧创作的资源问题研究,新形势下西部城市提升舆论引导能力问题研究,媒介文化视野中的《读者》杂志研究,对西部贫困地区新闻教育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等。
绵延之维:湘南宗族性村落的意义世界
在传统中国,农民的生活意义寄托在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上,就是把个体有限生命寓于血脉传递的无限意义当中。农民的“历史感”与“当地感”是对祖先、宗族历史、村落、族人和未来子孙的情感体验,它从祖辈那里继受而来并赋予和寄托在子嗣身上,从而对祖先、未来和村落本身有个切实交代,回答个体存在的超过性理由,使安身立命得以可能。“历史感”与“当地感”构成湘南宗族性村落意义世界的根基,并在深层次上影响人们的行为实践和村落文化的存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