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事物掌故丛谈10•中国游艺研究
10《中国游艺研究》——各类民间游艺的梳理阐释 初版于1935年2月,是杨荫深先生的早期民俗著作。 本书不仅对中国游艺的起源、历史、演变等追根溯源,同时还穿插历史典故、传说故事、名人逸事、民俗风情、诗词歌赋、民谣俚语等民间文化,可以说是一本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中国游艺小百科全书。
事物掌故丛谈4•饮料食品
04《饮料食品》——油盐酱醋酒茶的博大精深 本书生动再现了各类饮食的流变故事,同时对比了古今人们饮食品种、饮食方式的不同。全书大致以食物的总称而分,先以饮,后以食。饮则为茶为酒,为浆汁为乳酪;食则为饭为粥,为饼面为糕团,等等。 作者详细梳理和阐释中国人传承至今的饮食文化,从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从掌故趣闻中了解日常生活中油盐酱醋茶演变至今的有趣故事。
事物掌故丛谈7•游戏娱乐
07《游戏娱乐》——中国娱乐形式的前世今生 游戏与娱乐,均为游乐之事。 书中介绍了多种娱乐形式的起源演变,既有中国传统的围棋、象棋、麻将、杂耍、兽戏、禽戏、戏剧等,也有新兴的娱乐形式如电影,尤其对中国传统的娱乐形式进行了细致考证。对游艺之历史做了一次全面梳理,不仅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各种娱乐形式的来源演变,增加知识性,同时附带的掌故逸闻更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事物掌故丛谈6•器用杂物
06《器用杂物》——日常生活器物的奇思妙想 笔墨纸砚、桌椅板凳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有怎样的起源,从古至今经历怎样的演变,凝聚人们怎样的奇思妙想和创造智慧。 本书对这些身边日常用品的描述非常详细具体,知识性很强,使读者对它们的历史一目了然。如灯烛:“灯之起源,似始于秦汉,秦以前但有烛而无灯。古烛也并非今日用蜡或桕油所制,乃是一种火炬。现在所用的蜡烛要到汉时才有。”
事物掌故丛谈9•花草竹木
09《花草竹木》——松竹蓍艾兰菊的观赏实用 全书囊括了二十余类植物花草,如牡丹、芍药、蜡梅、水仙等,不仅对其观赏价值、药用价值、使用价值等,一一进行了考证,而且对植物喻人品的传统文化精神更是做了精彩阐述。 比如说兰,通过引用各类典籍著作对兰的品种进行了考证,同时辨析了兰蕙的不同,并引申了兰蕙作为高雅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全书都是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这些花草竹木,信息量大,同时极耐推敲。
事物掌故丛谈(套装共10册)
《事物掌故丛谈》是一套中国日常民俗的考据型百科全书,系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的早期代表作品,一九四五年由世界书局初版,原名《日常事物掌故丛书》。 获第十八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优秀通俗读物奖”、第八届华东书籍设计双年展“整体设计奖”。 此次编辑加工过程中,凡书中引用古籍文字,主要参照中华经典古籍库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数据库进行校订,辅以部分刻本、抄本(如四部丛刊本、学津讨原本、百川归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等)以及权威可靠的近人校本。还延请当代书画金石名家邓明、潘方尔、赵澄襄诸位先生分别题签、治印、配画。随文插图则采用《点石斋画报》图片。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了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形态?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在考证典籍记载的基础上,将五百多种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事物掌故丛谈2•神仙鬼怪
02《神仙鬼怪》——各路神仙妖魔的传说考辨 本书主要描述民间对各路神仙狐妖的传说掌故,不仅包括玉皇、城隍神、财神、观世音、八仙等为百姓所熟知和敬奉的神仙,且还有一些被神化或者妖魔化的动物形象,如白蛇、狐妖等。 这些历来就是普通民众感兴趣的话题,经历朝历代的涂抹,越发显得神秘莫测。书中还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观世音是男是女、八仙是否真有其人等进行了考证和阐释。
事物掌故丛谈3•衣冠服饰
03《衣冠服饰》——鞋帽衣被配饰的起源流变 衣冠服饰,古今不同。本书主要介绍二十多种日常穿戴的起源流变,从帽巾到鞋袜,从布料到脂粉,一一考证源流演变,同时又附有历代冠服的汇总介绍,内容极其丰富。 中国历朝历代对衣冠服饰极为讲究,服饰也是等级地位的象征。书中对各朝代衣冠服饰的演变做了详细介绍,除了对袍、衫、袄、帽等正统服饰的介绍外,还对脂粉、首饰做了介绍,使本书内容又增添一些情趣。
事物掌故丛谈5•居住交通
05《居住交通》——台亭楼阁交通的古今智慧 与现代建筑相比,中国古代建筑从审美角度来看,无与伦比,古人的细腻和专致完美地结合在建筑上,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苑囿、寺观无不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 书中全面介绍了古代人们生活中的建筑样式,对各类建筑的架构、格局以及讲究都作了详细描绘,其中还间杂流变的历史和掌故;在交通方面,道路、桥梁、乘骑等也有考证,并对西方现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情况作了分析。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精炼地阐述中国居住交通史的精辟之作。
事物掌故丛谈1•岁时令节
01《岁时令节》——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演变 本书主要记述中国传统的节日风俗和仪式从古至今的演变。既有传承至今的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也有一些失传的节日如天贶节、十月朔等。 在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时,尤其详细阐述了这些节日期间的饮食情况、奇闻异事,这些阐述都有确切的来源和出处,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同时也可看到古人妙趣横生的民间生活。
事物掌故丛谈8•谷蔬瓜果
08《谷蔬瓜果》——蔬菜瓜果稻粱的由来种类 谷蔬瓜果一般都以植物类或农业类的图书面貌出现,无非介绍其形态构成、使用价值等内容,而作者在他的时代就另辟蹊径,详细考证了谷蔬瓜果在史籍文献中的种植历史,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各类民间掌故,其中不乏奇闻异事,让人不禁感叹小小的瓜果蔬菜竟有如此妙趣横生的故事。
中国大文学史
上海书店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大文学史(套装上下册)》是一部比较特殊的文学史著作,它是由民国时期出版的八部中国文学断代史旧著合成,包括柳存仁的《上古秦汉文学史》、陈中凡的《汉魏六朝文学》、陈子展的《唐代文学史》、杨荫深的《五代文学》、柯敦伯的《宋文学史》、吴梅的《辽金元文学史》、宋佩韦的《明文学史》和张宗祥的、《清代文学》。这些书原来均是独立写作、分别出版的,完成的年代亦各不相同。如今合为一体,要说理论主张前后如一,各部分的关联自然而顺畅,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无论是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里得到很多益处:因为这八本断代文学史大抵都是民国年代的名家之作,在学术史上固然有一定的地位,作者们对各时期文学特点的认识与解析,也自具特色。从书中不仅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而且能够体会到各家所持理论与方法的差异,对愿意思考的人来说,这应是一种颇有趣味的阅读。
彩图成语词典
暂无简介
绘图儿童成语词典
邓柯、王亦秋、中流等名家插图,内有大作家冰心题写前言,著名张乐平题画
民俗掌故日历4.0版(2022)
仲富兰,上海民俗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杨荫深(1908—1989),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潘方尔,篆刻家、水墨漫画家。著名文物鉴定家、篆刻名家王敦化先生的关门弟子。《事物掌故丛谈》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集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态为一体的百科全书,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及其历史演变,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基本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部日历以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代表作《事物掌故丛谈》为蓝本,选取民俗掌故由来的词条365个,在前三版的基础上进一步重新梳理,选取掌故精华并配图,并增加其附加值。
民俗掌故日历5.0版(2023)
《民俗掌故日历》即将开启5.0时代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随新年脚步,由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仲富兰主编的《民俗掌故日历5.0版(2023)》来到了您的案头。新年新世界,日历也不例外。从2019年的第一版到如今的5.0版,年复一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推陈出新。这是一部日历书,可以查询日期。365天,标识了每天的公历农历日期、天干地支、节气、生肖等,可知寒暑,记录了各种节日、纪念日,如“中国农民丰收日”“世界逻辑日”“世界诗歌日”等,可谓一应俱全。这是一部民俗掌故日历,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民俗学前辈杨荫深先生为后世留下的《事物掌故丛谈》,涉及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游戏娱乐、花草竹木等,揭示了我们的民俗文化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