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生于日本东京,籍贯广东新会,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他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8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7%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1932年至1937年,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137个县市的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了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即便是在“七七事变”后艰难困苦的流徙岁月,他也从未放弃。梁先生基于调查写成的《中国建筑史》是首部由中国人自己书写的本民族建筑史,它既是一部迄今无法取代的中国建筑技术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居住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史。
中国建筑史
7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6%
本书是我国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凝聚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多年来的心血,他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梁思成林徽因讲故宫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4%
建筑大师将故宫讲明白了 故宫是世界奇迹,是中国古建筑之巅峰杰作。但若没有梁思成、林徽因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成果,比如古建筑的九个特征、七个细节,便缺乏理解故宫的门径,更无法领会故宫营造技术与艺术统一的理性之美。 本书是首部汇编梁林二人关于故宫文章和手绘的专门著述。梁文的简洁、林文的优美,两种风格的解说互文成趣,你将彻底认识故宫以及北京古建筑,获得新的观察方法,理解何为故都、何为故乡的深沉意蕴。
中国建筑史
1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3%
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工程技术,本身已成一个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大宗遗产。 《中国建筑史》是由SHOU位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梁思成先生编写,同时也是SHOU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其按照中国历史发展顺序:上古、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国以后,涉及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建筑类型,小到阶基、勾栏、柱础、斗栱、雕饰、门窗,大到陵墓、石窟、寺观、宫殿、住宅、都市。在丰富的历史文献基础上,列举实物、分析特征,清晰地展现了各种建筑形制及其发展变化。 我们今天读中国建筑史,是为了防止犯之前削足适履、张冠李戴式的错误,是为了在未来选择、创造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
梁思成注释〈营造法式〉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5.6%
一本让华夏民族屡屡从废墟重建文明的“天书”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极点,宋朝建筑学集大成者《营造法式》,被史家称为“天书”。一方面指其难懂,二方面喻指读懂了可造出天堂。梁思成先生从父亲梁启超处获赠此书,发誓要读懂并让别人也能读懂。本书完全保留梁先生多年研究所作的注释、解说以及手绘图,并新增全本译文以及图文并茂的知识小链接。曾经连大学教授都挠头难读的“天书”,现在人人都能读懂了。
梁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9%
本书是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而编成的。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相册,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上学时的作业以及梁思成先生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有多张照片、书信原件、手绘图都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通过这些生动的照片、精美的图画和充满暖暖爱意的信件,可见先生真实的充满才情的另一面。 当然全书最为重要的部分还是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选择也是经过千思百量,用林洙先生的话说,基本上展现了梁思成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走进梁思成先生的建筑世界,在文章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语言的通俗性和内容的普及性。 更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次特别收录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目录》和《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
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3%
1941年夏天,受戴季陶先生委托,梁思成与刘致平一起,应邀到广汉参与重修县志,承担了拍摄、测绘古建筑的任务,留下了广汉县(今四川省广汉市)的全套影像资料——城墙、会馆、文庙、武庙、公馆、书院、寺庙、道观、宗祠等,几乎囊括了城市的所有典型建筑。*令人震撼的是梁思成拍摄的从广汉西门外去成都的大道上,前后五座鱼贯相连、极为壮观的牌楼,牌坊上装饰精美的故事浮雕清晰可见。 这些珍贵的照片一度不知所踪。《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首次较完整地公开了这批古建筑照片,再现中国古建筑之美。 百年之前,城墙、衙门、文庙、关岳庙、城隍庙、牌坊、奎星阁,曾是每座城市的标准配置:恢宏的城墙环绕城池,蜿蜒的护城河保护城里的百姓;高大的牌坊上写满故事,是庄严的地理坐标,也是精神的华表;文庙祭祀孔子,奎星阁供奉魁星,古老的城市这才流淌着源远流长的文脉;城隍庙俨然阴间的衙门,年迈的奶奶常常绘声绘色地讲起城隍爷拿人的故事,忠奸善恶在人们的敬畏中代代相传。 广汉一隅,何尝不是中国的缩影?通过《影子之城》,探讨中国城市布局,解读不同类别的建筑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主次关系,也勾勒出中国人与建筑的关系。
梁思成建筑大系(全5册)
5人今日阅读
梁思成和林徽因,中国最著名的建筑夫妇。一个是中国现代建筑学之父,一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建筑学家。他们自始至终,比翼齐飞,一起出国求学,学成回国后携手走遍大半中国,调查中国古建筑;一起著书立学,让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赢得应有的地位。他们推动中国建筑学从蒙昧进入现代科学,开创了中国首个建筑系。他们创办的清华建筑学院,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极重要的建筑学府。他们终生为保护中华古建筑奔走,拳拳之心,令人动容。 集齐梁思成最重要作品的“梁思成建筑大系”丛书中,也包含林徽因建筑作品。两人的作品和两人情感一样,水乳难分。
大家小书:拙匠随笔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3%
本书称得上是一本“大师小书”,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在本书中,染思成先生以随笔的方式,漫谈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话题性强,文笔优美,深入浅出。本书收入梁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多篇建筑科普作品,寥寥数语,解释清楚了建筑学是什么、建筑师是怎样工作的等来自公众的疑问,并饱蘸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撰写了“祖国的建筑”“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与建筑的艺术”等文章,阅读这些文章,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跃然纸上。
梁思成古建筑手绘赏析
2人今日阅读
中国建筑的灵魂图样,大师技术与艺术的奇迹 梁思成实地测量并手绘的古建筑图,因其精准、明确,极富理性美感;也因当下数字时代“手绘”的稀缺,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复制的瑰宝。本书集齐梁先生精品手绘图,并从梁先生著作中编选相应解说,将每张手绘图中蕴含的古建筑技术、审美、历史故事等信息呈现在读者眼前。
梁思成林徽因建筑艺术二十讲
2人今日阅读
讲透中国人诗意栖居的方法 梁思成、林徽因两位中国近代建筑学的奠基者,将他们对建筑研究之心得,以优美文字向大众讲解。二十讲涵盖普通人应知道的建筑基础知识、建筑审美、空间艺术、生活哲学,是一部包含常识、赏析、应用的建筑通识读本。
我用一生来回答:梁思成林徽因诗文集
2人今日阅读
精选梁思成、林徽因二位大师的数十篇传世经典,无论是建筑文字还是诗歌、散文、小说,此处应有尽有! 《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悼志摩》《九十九度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经典篇目尽数收录! 全方位展现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博雅双语名家名作)(英汉对照)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英文文集汇编,收选其八篇文章及考察报告,配有中文译文与近百幅珍贵的建筑手绘图稿和照片;对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和理论最有分量的研究:读者不仅可以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历史的演变以及中国建筑中所蕴含的绘画和雕塑艺术,而且可以从生动的个案描述、珍贵的手绘图片和建筑照片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五座古塔、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中国石窟佛像等中国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营造技术和工艺传承人是传统建筑的重要践行者和守护者。本书是梁思成就我国建筑尤其是经典代表历经的精心设计、巧妙施工、潜心装饰等技艺成为传世之作后,付诸了巨大的心血和智慧将其规律特点总结梳理成文的理论著作。随着时代变迁,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日渐式微,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研究和记录建筑发展的资料更显得弥足珍贵。全书分四部分组成,分别由祖国的建筑、建筑创作中的重要问题、北平文物及随笔组成,体现了梁思成持续连贯的学术素养和思想主张。
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科学之权威诠释 本书为我国建筑学巨擘梁思成所著,作者宏微并重,系统讲述了我国从上古到各朝再到近代时期中国建筑的各式特征及变化。此书首次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向世人展现了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 本书在《中国建筑史》原文全书及手绘线稿图的基础上,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将实物建筑绘制成彩色手绘图加入书中,更新补充了300余张高清精美插图。在编排时,本书注意图片与原文相结合,做到互相呼应,相互补充,此种编排使全书内容更加清晰,也使其更为详实,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中国建筑史》是我国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第一章绪言,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史的分期作了宏观概括,次以简要笔墨,介绍了《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则例》;随后的第二至第八章分述从上古至清末民初各时代建筑之特征,行文大多先从文献理出建筑活动之大略,次述实物遗存,再具体分析各代特征,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广东新会人,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他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事业的推动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几项重大工程的主持人与设计者,也是新中国部分重要建筑学术团体的创建者和组织者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清式营造则例
古建筑修缮机构和仿古建筑设计师认为的唯一的“文法课本” 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亲笔绘制28幅现代工程立面、剖面和局部详图,再配上83幅实景照片,十分直观地解析了清代“官式”建筑的营造法则,包括各部分构件的名称、功能和标准尺寸等,是了解和研究清式建筑极为难得的视觉材料。 这是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在系统调查、整理、研究清式建筑历史文献和现场实体的基础之上撰写的学术专著,也是梁先生一生的重要学术著作之一。 全书共六章,详细讲解了清代“官式”建筑各部位构件的名称、比例、功用和做法,并绘制了建筑物立面、剖面和局部详图,附录了相关建筑的实体照片。本书一直被古建筑修缮机构和仿古建筑设计师视为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文法课本”,同时也是古建筑研究者、古建筑修缮者和古建筑仿造者的必读著述。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出版作品包括《中国雕塑史》《中国建筑史》《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营造算例》《梁思成全集》等。
我用一生来回答:梁思成林徽因诗文集2
"精选梁思成、林徽因二位大师的数十篇传世经典,无论是建筑文字还是诗歌、散文、小说,此处应有尽有!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清式营造则例》绪论、《古建序论》、《笑》、《风筝》等经典篇目尽数收录! 进一步展现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
佛像的历史
《佛像的历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佛像和古代建筑的书。作者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梁先生虽然是一位建筑大师,但他一生热爱雕塑。 《佛像的历史》此书按年代编写,从南北朝至明朝,贯穿全文的是梁思成先生对每个朝代的佛像雕塑的理解和介绍,关于佛像的技法、来源、流派、风格及特色都有比较全面的梳理,尤其详细地介绍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这几个大的石窟。梁先生的文笔极美,阅读起来,非常享受。 《佛像的历史》在写作时,梁思成先生身处战乱之中,出于一位古建研究专家的天性,他深知战火无情,会使我国大量珍贵的泥塑、木质文物受到毁灭,所以他和妻子林徽因以及几位研究人员踏上了考察之路,赶在日军的前面去把一些古建拍摄记录下来。因为他知道,有可能这是这些古建留在人世最后的影像。书中的绝大部分的照片都是梁先生当时所摄,保存到今日十分珍贵,更让人惋惜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古建确已经毁坏在炮火中,不复存在了,我们也只能透过梁思成的镜头和文字来领略它们的美了。
图像中国建筑史
自1929年到1946年的十多年间,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在社长朱启钤和战争年代(1937—1946)的代社长周贻春的指导下,始终致力于在全国系统地寻找古建筑实例。考察了中国二百多个市、县,上千个古建筑,并从考古和地理学两个方面对它们加以研究。本书是梁思成先生在学社南迁后,于四川李庄写成的。1946年4月,梁思成在妻子林徽因、学社同仁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本专享的英文著作,目的在于向世界介绍过去十五年来,中国营造学社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梁思成用英文写成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旨在借助大量照片和图版,以及十分扼要的文字,给予西方读者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形制演变的通俗的解说。书中照片和图版大部分是梁思成及其学社同仁拍摄和绘制的。他们笔下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图,不仅秉承了西方建筑学的制图手法及其蕴含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精神,还创造性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工笔和白描技巧,更好地呈现出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美感。书稿几经波折,图版差点丢失。直到1980年才经梁思成的老朋友费慰梅(Wilma Fairbank)找回,编辑整理后于198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出版当年就获评为“全美很优秀出版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也因为此书于同年获得美国出版联合会专业和学术书籍的金奖。
中国雕塑史
《中国雕塑史》根据作者1929~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的讲课提纲整理、配以图片编辑而成。当时考古资料还不甚丰富,作者也未亲临云冈、龙门、敦煌、大足等地考察,主要根据自己在欧美各大博物馆观摩馆藏中国文物的体会,参考欧美及日本学者的相关著述,提纲挈领地介绍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中国雕塑史》版本采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大家小书:中国建筑艺术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9%
本书称得上是一本“大师小书”。染思成先生以随笔的方式,漫谈中国的建筑,文笔优美,深入浅出,立论清新,言之有物,是一本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优秀读物。这本书收入梁思成先生多篇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短论文及演讲稿,部分文字较为少见。建筑界业内人士、青年学生以及文化爱好者,都是本书的读者对象。
大拙至美
建築是什麼 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 建築的民族形式 中國建築的特徵 我國偉大的建築傳統與遺產 中國建築師 中國建築之兩部「文法課本」 建築師是怎樣工作的 以建築來隱喻建築,建築是歷史的反映,建築師是幸福的,因為他可以看到許多美好的東西;建築師是痛苦的,因為他也會看到許多醜的東西。 《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建築文字》是為非建築業內的青年朋友編輯一本科普性的讀物,並向讀者簡單地介紹了梁思成的生平,選了一些梁思成為外國朋友寫的古建介紹和一些隨筆,並在他的筆記本中選了一些速寫,還集錄了一些他與學生的談話,編輯成這本書,希望朋友們能喜歡。 ——林洙
古拙:梁思成笔下的古建之美
《古拙——梁思成笔下的古建之美》,既是一本梁思成先生所著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通俗读物,它还兼备日历和笔记本的功能。 《古拙——梁思成笔下的古建之美》中收录大量古建筑手绘图和老照片,每天看一点关于中国古建的内容,也许是一张古建筑老照片,也许是一幅手绘图,也许是一段文字,从尧舜时期的“堂高三尺,茅茨土阶”开始,直至今天我们能随时去游览的故宫、北海公园。通过一年的时间,每天看一点内容,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风格演变的过程,会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简单的了解。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套装共2册)
冀津晋桂,一座座汉唐、宋辽到明清各代的古建筑珍宝,独乐寺——广济寺——佛宫寺——佛光寺——真武阁,从整体到局部,逐个辨别、测量、记录,实地调查,详细报告。 结构与性质的系统解说,图文与影像的科学档案,初学中国古建筑的入门必读教材,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珍贵标准模本。
梁陈方案与北京
1950年2月,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它的内容,不是梁思成反对拆城墙那么简单狭义,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北京古城的完整留存。“梁陈方案”所包含的正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它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书。本着“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梁、陈两位先生对新中国的首都作了科学的规划,一方面,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建议把中央行政中心放到西郊,为未来北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避免大规模拆迁的发生,降低经济成本,自然延续城市社会结构及文化生态;另一方面,提出平衡发展城市的原则,增进城市各个部分居住与就业的统一,防止跨区域交通的发生。众所周知的原因,“梁陈方案”没有被采纳。 “梁陈方案”是一份历史文件,今天,它存在的价值,是告诉我们五十多年前,老北京曾经获得过一种“完整保护”的选择,新北京也是一度面对可能与北京伟大历史遗存并肩发展而相映和生辉的前景。梁思成先生当年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如今,五十年已经逝去,新老北京仍在你争我夺的悲剧中不能自拔,由此带来的城市问题已波及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人。看看身边的北京,我们似乎就生活在“梁陈方案”的“谶语”里面。今天,我们要真诚地向先贤们说一句,历史与现实已成为你们当年的奋斗写下了注脚,对那面历史的省思,正是我们面对未来的姿态。 “梁陈方案”已是一份永远不能再实施的文件,历史已不可能再回到从前,先贤们虽命运多舛,却获得了与一个伟大城市共命运的意义。
梁思成的作业
《梁思成的作业》的主要内容是梁思成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史课的笔记和作业,从1925年9月28日开始至1926年3月22日,一共有36节课,是否是完整的建筑史课的笔记和作业,目前不可考。 《梁思成的作业》这些笔记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梁思成先生上课的笔记内容,第二部分是建筑图,第三部分是梁先生根据上课的内容,课后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后做的摘录和笔记。 《梁思成的作业》在摘录的文字前有一个括号,括号里是这些摘录文字的来源,比如(芒茨),就代表这部分文字的内容来自于法国作家芒茨的著作。 有一点特别需要向读者朋友们说明的是,因为西方建筑的中文译名众多,为了防止混淆,我们按梁先生当年修读这门课时的指定参考书《弗莱彻建筑史》(Sir Banister Fletcher’s: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中的译名来做了统一。 《梁思成的作业》涵盖的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建筑和建筑师,为了方便读者朋友的查找,我们特地在全书的最后做了一个图表,清晰地列出了这些建筑的中英文名称、所在城市、建筑师的名字。
中国建筑的特征(长江人文馆)
这是梁思成先生所著的关于中国建筑特征的经典通俗读本,一本让年轻人都能读懂、爱读的关于中国古建的书。梁思成先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本书通过精心编排和挑选,让读者在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风格演变的过程有整体的印象和了解的同时,更能体味到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与美学,以及一个建筑大师,对于建筑美学、历史与人文的理解与追寻。
梁思成全集 1-10卷
梁思成全集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学家。在梁思成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我社正式出版并在国内外发行了《梁思成全集》。本卷编入20年代后期至1932年写的古建筑调查报告、文章和《中国雕塑史》等,由傅熹年校阅并注释。
梁思成全集(第六卷)
本书是梁思成先生三十年代初期的研究成果,曾在一九三四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出版。当时梁思成先生以清《工部工程做法》为课本,以参加过清宫营建的匠师们为老师,以北京故宫为标本,还收集了工匠世代相传的秘本,对清代建筑的营造方法及其则例进行了考察研究,以生动的文字详加阐释,并用建筑投影图和实物照片将各部分构造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自这部书出版以来的近半个世纪中,一直是中国建筑史界一部重要的教科书。无论中国和外国,凡是想升堂入室,深入弄懂中国古代建筑的人,都离不开《清式营造则例》这个必经的门径。正如梁思成先生自己所说,它是一 部中国建筑的“文法课本”。 解放初期,清华大学建筑系翻印了《清式营造则例》的图版。这套图版,在校内是学生学习建筑史和测绘古建筑的主要参考书,在校外又不断被古建研究、修复设计和施工单位重描晒成蓝图,广为传习。这说明这部书在当前实际工作中仍具有生命力。 现在,一九三四年出版和一九四一年再版的《清式营造则例》原书已所剩无几,市面上极难买到。因此,迫切需要以最快的办法来重印。 这部书由于成书年代较早,那时还处在我国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开创时期,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成熟,书中的缺点、错漏在所难免。梁思成先生一九四四年在《中国建筑之两部“文法课本”》一文中也曾提到: “十余年来发现当时错误之处颇多,将来再版时,当予以改正”。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使他未能实现这个愿望。
凝动的音乐
梁思成先生是闻名中外的建筑大师,是维新思想家梁启超之子。他一改父志,毕生致力于中国的建筑事业。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大川。记录了一桥、一庙、一寺、一塔、一殿、一楼这“无语巨人”一生的故事。他串写了中国建筑的家史,以其天才的感悟道出了建筑生命的“语言”。为后代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凝动的音乐》是一部了解中国建筑历史,走进梁思成世界不可多得的珍本,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凝动的音乐》收编了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有关对中国建筑史的精辟阐释与论述;有关对城市规划中的基本建设、秩序、位置、建筑人才……解近谋远的卓识有关对中国古建保护中的考订、修葺、存废、维修的缜密分析与思路;有关对建筑理论及其文化艺术教育的高瞻远瞩。
心灵之旅
《心灵之旅》收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梁思成、林洙夫妇珠联璧合的文集。《心灵之旅》分为正编副编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体为梁思成建筑方面的文稿,主要系其古建调查报告,辅之林洙的导读、梁思成自少年至成年的大批珍贵照片、还包括部分梁先生自己的古建摄影。其品位非常适合大众阅读欣赏。 第二部分为附录,约占《心灵之旅》二分之一分量。附录为梁思成晚年与林洙的通信。这部分内容,从未公开面世,可谓首度曝光。信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身体孱弱,情怀细腻,思想矛盾,追求进步的老人梁思成,这批珍贵资料,对后人了解和研究梁晚年思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
《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一书是梁思成先生1924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读书期间,修读西方建筑史课程时所做的读书笔记和课堂作业的汇编。笔记原稿已完全散乱。林洙先生根据回忆,将这些凌乱的笔记重新梳理,遗憾的是笔记原来的排序已经无从可考。为了读者赏读方便,本书以梁思成先生修读这门课时教师的指定参考书《弗莱彻建筑史》(Sir Banister Fletcher: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on the Comparative Method for theStudent, Craftsman and Amateur)为主要参考依据,以教师课堂布置的及课外临摹的手绘图为正文主线,将正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建筑史流派的角度将书稿分为意大利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三个章节;第二部分将无法按照学派划分的手绘图和文字摘要按地域划分。为了向读者更加真实、全面地展现梁思成先生求学时所下的苦功,本书亦将先生根据教授讲授内容随堂做的文字笔记收入书中,以附录呈现,使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先生的刻苦学习精神。为展现原作的时代特点并尊重历史原貌,笔记按照原稿大小真实呈现,对笔记原稿中出现的行文讹误不作修改。为方便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将笔记中的英文内容翻译为中文,并依据相关专业资料,对作者提及的主要建筑师及未予文字详述的建筑物作了简要注释。
未完成的测绘图
本书是中国营造学社成员梁思成、刘致平、莫宗江等根据学社在1939-1940年对云南、四川、西康(现属四川)西南诸省约53个县、市古建筑的野外实地调查成果,整理、撰写的报告及绘制的实测图。其间工作被迫停顿、资料遗失、搁浅多年,最终没有完成。近年林洙女士将之整理成册,向学社前辈致敬,并为建筑院校师生、古建筑研究人员、古建筑修缮单位以及史学界和文化界人士等提供研究学习的参考。
世界名人漫游札记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语言文字的精品集。它在古往今来的语言大师们的文库中遴选了最具色彩、最优美、最缜密的文字,表现了大师们奇异瑰丽的心灵世界,引领我们进入热带、进入古堡、进入历史,经历各种新奇的冒险。
名家眼中的北京城
《图文经典·名家眼中的北京城》主要内容简介:巍峨壮丽、气势雄伟的北京城墙和城楼是古城特有的标志,它与内城的紫禁城、钟鼓楼遥相呼应,形成北京美丽独特的天际线,是北京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城的建设在全盘的处理上,完整地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和在都市计划方面的智慧和气魄。……这样一个城市是一个举世无匹的杰作。
建筑文萃
《建筑文萃》是一本包括梁先生在建筑学有关诸领域学术思想的选集,着重收集了粱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和解放后发表的关于城市规划、古建筑保护、建筑理论和设计等方面的文章和信函。《建筑文萃》并未收集那些只供少数专家研究的专著和科研报告,倒是收集了不少梁先生为报刊写的科普作品,所以也适合于有兴趣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的读者阅读。
梁思成经典作品集(全二册)
《中国建筑史》 该书是1944年完成的,当时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的阶段。对古建筑的实地调查也仅仅限于l932--1937年这短短的5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要弄清中国建筑两千年来发展的历史源流,梳理清楚其发展脉络,自然只能先从主流建筑人手,这就是为什么此书内容侧重于宫殿庙宇(即重点在大木作)。而对中国建筑中极富特色的园林,丰富多彩的民居基本没有论及。此书完成后,先生深感建筑史尚需深入的课题还很多。但当时正是抗战胜利,军兴以还,各地城市摧毁已甚,失地收复之后,立即有复兴焦土的艰巨工作随之而至,所需人才当以万计,当务之急是为国家造就建设人才,首先是建筑师。今后数十年,国家建设实有待于此辈人才之养成。因此他到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建筑史的研究只得暂缓进行。 《中国建筑史》是先生的重要遗著,因此补充的图片也全部采用当年先生所拍摄的图片,尽管这批图片经过水残质量已大不如前了。总之我想做的仅仅是尽我的能力去完成先生当年想做的工作。我相信先生在天之灵会微笑的。 《中国雕塑史》 “我国言艺术者,每以书画并提。好古之士,间或兼谈金石,而其对金石之观念,仍以书法为主。”梁思成先生却认为:“艺术之始,雕塑为先。”于是,便有了这部一代大家研究“雕虫小技”的《中国雕塑史》。上起上古、夏商周三代,下至元明清,跨越数千年,探寻雕塑之术;殷墟、始皇陵、霍去病墓、郭巨石祠、满城汉墓、云冈石窟、云门山造像、香积寺塔、乐山大佛、太原晋祠、隆庆寺雕像、居庸关砖刻……纵横捭阖,讲述雕塑名迹之精。
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手稿本)
《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手稿本)》系梁思成领导的中国营造学社1937年底迁往昆明后所做的一份调查资料汇编,也是营造学社最后一次外出古建调查。时间跨度自1939年9月至1940年2月,人员为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陈明达。它们共调查了四川和当时西康省31个市、县,从中筛选出重要古建筑、石刻及其他文物107项。由梁思成整理成图文并茂的"图说"。现仅存梁思成四川部分图说手稿。 《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手稿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系梁思成手稿;第二部分系梁思成西南考察中的摄影照片,与手稿对应排列,图文互注。此前,梁思成西南考察手稿从未面世,其摄影作品也未放大刊印。此次曝光,对喜爱、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古代文化的朋友们,可谓意义重大。
大家小书 艺术类(套装共16种)(精装)
《大家小书》小说评论类(精装)包括《和青年朋友谈书法》、《桥梁史话》、《中国戏剧史讲座》、《新建筑与流派》、《论园》、《拙匠随笔》、《中国建筑艺术》、《沈从文讲文物》、《中国绘画史纲》、《中国舞蹈史话》、《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金石书画漫谈》、《梓翁说园》、《旧戏新谈》、《世界桥梁趣谈》和《中国古代建筑概说》共计16本。该套箱装收录了16本艺术类的大家小书,该套装将会以新的装帧、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建筑是凝动的音乐:梁思成古建筑考察与北京城规划
本书收录了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赴全国各地考察古建筑的报告 ,以及就北京城规划、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等问题阐述的重要观点, 同时附有写给梅贻琦院长、童寯教授、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彭真市长的信。资料非常珍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