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
本书在对企业金融化、影子银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和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专题依次从利率渠道、信贷渠道、金融加速器效应、托宾Q效应和风险承担渠道等方面,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虽然并未改变货币政策的总体效应,但加大了利率波动幅度;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信贷供给和信贷条件均具有正向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不能很好地解决融资贵问题;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传导具有金融加速器效应,且其影响具有非对称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托宾Q值存在影响,且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效果均有强化作用;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具有强化作用,且对结构性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更大。本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机理,丰富并完善影子银行理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也可为金融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中央银行学(第2版)/21世纪高校金融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中央银行学(第2版)/21世纪高校金融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 《中央银行学(第2版)/21世纪高校金融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第一版出版之际,次贷危机正在愈演愈烈,无论是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大行其道,还是宏观审慎监管思想的方兴未艾,它们都对中央银行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将其纳入教学内容既是现实的客观要求,又是《中央银行学》教材一直追求时效性和创新性的题中之意。同时,九年的时间使《中央银行学》教材的很多资料,特别是一些数据和案例失去了时效性和典型性,为保证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和教学过程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更新和补充。另外,九年来,使用《中央银行学(第2版)/21世纪高校金融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的校内外师生向我们编写组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采纳他们的建议不仅是对这些长期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更能集思广益,有利于提高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性。 《中央银行学(第2版)/21世纪高校金融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本次修订的重点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应用。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各章视情况增加了1至4个专栏,及时地反映金融领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新发展。二是推陈出新。重点是在认真审读原教材的基础上,全面更新相关数据,删除陈旧案例,补充新资料。三是优化结构。重点是将第1、2、3章合并,并对相关章节进行调整,使教材体例内容和语言文字更加合理与精炼。四是拓展内容。重点是新增“第十章金融监管”“第十一章金融监管实务”和有关非传统货币政策、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等内容,以反映中央银行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
宏观审慎视角下财政货币政策体制选择
近年来,宏观审慎的政策框架已成为全球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宏观审慎视角下财政货币政策体制选择》运用经典的IS—LM和M—F模型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建立宏观计量联立方程模型、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定量评判改革时期的政策协调情况,模拟不同政策体制下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生产效应、利率效应、价格效应和债务效应等,研究在宏观审慎政策实施过程中,我国如何选择财政货币政策体制以及如何构建这种政策体制,以有利于宏观审慎监管和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