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作者的搜索结果
认识的本质与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
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实现认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特别是转换认识论的研究视角,从主体方面看认识,具体地考察认识活动中主体对客体信息的接收和加工方式;转换认识论研究的思维模式,以主体为轴心审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着力探讨作为知、情、意有机统一的主体性结构在认识活动中的展开和在认识结果中的投射;转换认识论的研究层次,由认识活动的社会主体层次深入个体主体层次,阐明认识活动在个体思维中的实现过程。概言之,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必须深入探讨主体认识活动的思维机制,从而深刻地把握认识的本质,真正理解和阐明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按照上述认识论研究范式转换的要求,深入探讨认识过程和创造性思维、思维定势、认识的发生和演化、认识的传播、认识传统、自我意识、超前认识、社会舆论等认识现象,能够深化我们对认识的本质和机制的理解。
李达全集(第一至二十卷)(2箱1套)
李达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大师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思想史等众多领域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留下了大量著作、译作、论文、演讲稿和书信,它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今天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据初步考证和统计,李达一生撰有25部专著、20部译著、200多篇文章和讲演稿以及大量的书信、诗作等,共约1000万字。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要从理论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能不认真研读李达的论著,就必须倍加珍视李达文献这一宝贵的思想资源。 《李达全集》共计20卷,将汇集李达同志一生的著作、译作、论文、演讲稿和书信,大体上按时间顺序编排,并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专著,合并为10卷。第二部分为译著,合并为8卷。第三部分为论文、译文、演讲稿和书信,分为2卷,其中,一卷为1919年至1949的论文、译文集,另一卷为1950年至1966年的论文、演讲稿和书信集。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论
暂无简介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全球化”、“现代化”、“中国化”等为关键词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力图用思想把握时代、以理论引领现实。全书共分三篇:上篇“全球化、现代化与现代社会发展”致力于探讨全球化及其价值意蕴、世界现代化进程及其多方面的启示以及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社会稳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中篇“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与建构”立足于现时代的特点,特别是现代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考察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科学观、认识论、价值论、历史观、自然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有关重要问题;下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则着力检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尤其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相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整个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范式地位。从整体上看,《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属于一种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充分吸收了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以全新的体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等。
李达年谱
《李达年谱》与以往所著各种李达年表、年谱和传记不同,表现为生平事迹与论著思想兼顾,更着重于记述李达的论著和思想。就内容上而言,则是突出搜集其论著,用心阐述其思想,叙述和介绍繁简结合,即对于以往李达年表、年谱和传记中反复讨论过的著作如《解说》和《解说》等,择其要而加以阐述;而对于李达研究中通常被忽视的重要著作如《社会进化史》和《货币学概论》等则详细论述。应该说,这是一部比较有特色的年谱,它的出版,将有助于人们在对李达本人特别是对其思想和理论贡献的了解和研究。
汪信砚论文选
《汪信砚论文选》是汪信砚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的精选,主要围绕现代认识论问题研究、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哲学问题探索、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反思与建构三个方面。
李达论著和思想研究
以往的李达论著和思想研究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所依据的文本严重不足。长期以来,人们对李达论著和思想的研究所依据的文本主要是《李达文集》,而《李达文集》虽然收录了李达两百余万字的重要论著,但其篇幅毕竟只占全部李达论著的四分之一。 而本书作者在编纂《李达全集》的过程中,对李达论著进行了全面搜集,并对李达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史实进行了详细考证。在《李达全集》编纂过程中,作者坚持整理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占有李达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的基础上,分“李达论著和思想的理论场域研究”、“李达论著和思想综合研究”、“李达哲学论著和思想研究”、“李达政治学论著和思想研究”、“李达经济学论著和思想研究”、“李达史学论著和思想研究”、“李达法学论著和思想研究”、“李达社会学、教育学及其他论著和思想研究”、“李达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史实勘误”等9个专题对李达论著和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作者立足于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特殊性质和基本特征,着力探索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域不仅指向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而且也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一方面,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来考察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并力求通过对当代实践、科学、哲学的理解和把握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观和哲学观的当代形态;另一方面,作者又立足于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来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并试图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反思来规范和促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全书视野宏大,内容丰富,是哲学学科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的成果。
马克思哲学论坛文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
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这部历史的理论表征深深地凝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事实证明,这一体系是中国现代化实践逻辑的深刻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对时代精神的深刻表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进改革开放,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中国经验不仅仅具有本土意义,而且已具有世界意义。现今,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全球力量,在世界性的结构与秩序的调整中,我们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同时我们的世界观、价值立场、主导方向、思想方法、文化精神都深刻表明了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历史维度,都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和在场性。
范式的追寻: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为主题,具有如下三大特色:首先,本书自始至终贯穿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追寻这一主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解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范式,并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实然与应然的关系的考辨,自觉地追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式,是本书重要的特色,也是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方面突出的贡献。第二,本书不仅从总体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炼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的方法论原则,而且也特别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建构。作者在追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了多维度、多层面的考察和探析。第三,本书对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系列关键理论问题作了非常深刻的探析。这些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内存的理论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因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而出现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论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论丛>》系统探讨和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论丛>》分上、下两篇:上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和关键构成要素。下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重点阐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基本着力点。
科学:真善美的统一
为集中展示“四个一批”人才的优秀成果,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编者编辑出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文库》主要收集出版“四个一批”人才的代表作,包括理论专著论文、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作品等。 本册为汪信砚所编著的《科学:真善美的统一》,全书分为科学价值论、科学美学两篇,主要收录了科学的认识价值、科学的道德价值、科学美——理性的彩虹、科学的审美价值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1年第1辑 总第27期
暂无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丛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理论含量的问题,它本身有着诸多的理论维度。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的一个环节和方面,它创造和不断发展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和中国哲学的现代传统。作为中国哲学的现代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是对中国哲学传统的重大变革。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重建中国现代哲学的基本方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案从根本上区别于文化保守主义的方案和自由主义的方案,真正融会了马中西三种哲学资源和成功重建了现代中国哲学。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对中国道路的哲学探索。近百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对“中国向何处去”亦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求解和探索,而作为其理论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成为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第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研究范式。它是在与教条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1年第2期 总第28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主要刊载反映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动向的文章,包括论文、译文、前沿评论等,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等。本书为2021年第2辑。
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文库
《人民文库》第二辑继续坚持思想性、学术性、原创性与可读性标准,重点选取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著作,按学科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文化七类,陆续出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2年第1期 总第29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主要刊载反映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动向的文章,包括论文、译文、前沿评论等,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等。本书为2022年第1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