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曜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我的前半生(全本)
84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5%
他名为皇帝,却无家无国;他坐拥九重宫苑,但这宫苑并不属于他;他有自己的新娘,却没有自己的家。他是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从登上帝位的那一天起,他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由帝王沦为傀儡,由战犯转为平民,他的一生沧桑巨变,历经荣辱浮沉。帝国黄昏,满宫残照,斯人已去,一切尽归平淡。翻开本书,让我们走进末代皇帝的内心世界,感受时代洪流下个人的命运浮沉。
我的前半生(九项奥斯卡大奖电影《末代皇帝》原著)
22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7%
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电影《末代皇帝》原著,唯一为自己做传的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末代皇帝》荣获最佳影片、导演、摄影、剧本等全部九项奥斯卡大奖,成为当之无愧的影史经典。该片由意大利、英国、中国合拍,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得·奥图尔、英若诚、坂本龙一、陈凯歌等人主演,是第一部被允许在紫禁城拍摄的影片。《我的前半生》(全本)是爱新觉罗·溥仪的自传,他是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君主,是清朝的亡国之君,1912年2月,他跌下统治地位的时候年仅六岁。溥仪从自己的家族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在入宫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满清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国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经历。
我的前半生
5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0.8%
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电影《末代皇帝》原著,唯一为自己做传的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末代皇帝》荣获最佳影片、导演、摄影、剧本等全部九项奥斯卡大奖,成为当之无愧的影史经典。该片由意大利、英国、中国合拍,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得·奥图尔、英若诚、坂本龙一、陈凯歌等人主演,是第一部被允许在紫禁城拍摄的影片。《我的前半生(灰皮本)》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全书按时间顺序展开,从家庭背景写起,回顾了自己在三岁时入宫做了皇帝,后来遭遇辛亥革命、退位、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皇帝、逃亡等,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历史。全书真实地呈现了溥仪在狱中接受改造的精神风貌,对了解溥仪的思想转变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其内容未做任何删减,保持了原汁原味。这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瞥见特定历史环境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我的前半生
4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1%
《我的前半生》是我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回忆录。按时间顺序叙述,先从家世开始介绍,然后对童年、在位、逃难、改造等这几个人生大片段按顺序介绍。全书语言通俗,故事情节强。自1964年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译成英语、日语、德语等文字出版。
我的前半生(权威版全本)
6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由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撰写的认罪书整理而来。在本书中既可见他复杂曲折的心路历程,也可见他身边诸人的千般面孔;既可见波澜壮阔的政治变革,也可见文化变迁之细微毫末……是了解溥仪思想转变与中国时代变迁的珍贵史料。
最后的皇室(全3册)
3人今日阅读
本套书包括3部晚清作品,《远去的紫禁城》《我的前半生》《紫禁城的黄昏》,多角度多元化了解晚清历史。
紫禁城的秘密系列(全2册)
1人今日阅读
研究清朝、晚晴、民国以及伪满洲国历史的必读书目,包括《远去的紫禁城》《我的前半生》。《我的前半生(灰皮本)》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远去的紫禁城》讲述的人物故事真实而不失生动,这源于作者用电影编剧的思路去讲述故事,同时坚持“不生产故事,只做历史的搬运工”,在经过大量考证的情况下讲述历史,只讲故事,不设观点,让观众自行判断。
我的前半生(灰皮本)
1人今日阅读
《我的前半生(灰皮本)》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全书按时间顺序展开,从家庭背景写起,回顾了自己在三岁时入宫做了皇帝,后来遭遇辛亥革命、退位、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皇帝、逃亡等,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历史。全书真实地呈现了溥仪在狱中接受改造的精神风貌,对了解溥仪的思想转变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其内容未做任何删减,保持了原汁原味。这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瞥见特定历史环境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晚清皇族密室套装(全2册)
本套装包括《我的前半生》和《远去的紫禁城》,通过介绍晚清末代皇室后裔的兴衰荣辱故事,来表现出他们的人生百味和对应的社会变迁,同时用人文厚度及哲理性思考带给观众实用处理家庭问题的方法。 《我的前半生》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全书按时间顺序展开,从家庭背景写起,回顾了自己在三岁时入宫做了皇帝,后来遭遇辛亥革命、退位、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皇帝、逃亡等,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历史。全书真实地呈现了溥仪在狱中接受改造的精神风貌,对了解溥仪的思想转变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其内容未做任何删减,保持了原汁原味。这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瞥见特定历史环境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远去的紫祡城》心心念念当皇帝的溥伟为何会败给了三岁的溥仪,与皇位失之交臂?大汉奸川岛芳子的父亲善耆为什么要把子女送给日本人川岛速浪,即使家道败落也一心想要复辟?“珍妃墓”被盗案中下葬了了二三十年的珍妃尸体为何完好如生?被孙殿英盗出的乾隆帝九龙宝剑的几位拥有者为何皆死于非命?末代皇叔载涛、摄政王载沣、溥仪弟弟溥杰等在清朝灭亡后命运迎来了怎么的转折?重磅历史人文栏目《家事》为你解开历史之谜,还原末代皇族家事。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装典藏版)随书附赠故宫平面图、清末皇室人物关系图
《我的前半生》是溥仪的自传,呈现了溥仪由皇帝沦为傀儡,从战犯转为平民,其独特而富有戏剧性的经历。翻开本书,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特定历史环境下末代皇帝的悲与喜,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原著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zuiju代表性,是第一部得到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曾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溥仪日记 上
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位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本书收集了他在北京清宫当"关门皇帝"期间、寓居天津日本"租界"期间、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期间以及特赦以后作为公民生活期间日记,反映了溥仪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历史现状,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
溥仪文存
该书收集了溥仪在逊清、天津、伪满、抚顺以及特赦后各个时期的文章,反映了溥仪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都为溥仪亲笔所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我的前半生:全本(故宫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前半生自述,香港大学评选“人生必读的100本书”)
身份特殊:溥仪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终结,又是中华帝制的终结。(阎崇年语) 无疑,末代皇帝溥仪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人类历史上拥有非凡经历和传奇命运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喻大华语) 内容丰富:全本无删减,真实、全面地反映溥仪的前半生;补充罕见图片,拉近与那个时代的距离。 装帧精美:双封烫金工艺,裸背线装设计,180度展开阅读。 随书附赠:一张是书籍4倍大小的故宫手绘插页,可涂色(有视频教程)。
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是一本举世公认的奇书。 奇就奇在这本书是由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亲自执笔撰写的。 奇还奇在这本书是溥仪亲口述说自己如何当上大清宣统皇帝和伪满“康德皇帝”,如何沦为战俘和战犯.又如何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奇特经历。 从书中我们能够看到最后一次皇帝大婚的明黄色胜景,能够看到逊位之君传统的帝王教育和宫廷生活,能够看到溥仪移居天津以后在租界地当寓公的浪漫与尴尬,能够看到这位当年帝王沦落为异族入侵者傀儡的身心丑态,能够看到他被俘后在赤塔、伯力当俘虏,在抚顺当战犯被改造的思想和生活历程……这一切,又有100余幅鲜活的珍贵照片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