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 简·奥斯汀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汀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汀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汀这个真名。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英文原版)
25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5%
《傲慢与偏见》,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代表作,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小说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语言清新流畅,充满机智,是奥斯汀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有四个姐妹,姐姐简·班纳特、妹妹玛丽·班纳特、凯蒂·班纳特和莱蒂娅·班纳特。姐妹五人单调且略显平静的生活伴随着两个年轻小伙子的到来而泛起无可平灭的波澜。健康向上的宾格里和富家子达西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在结识了镇上班纳特家的这“五朵金花”之后,一段美丽而饱含“傲慢与偏见”的爱情故事由此展开。
劝导
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1.3%
《劝导》于1815年8月8日开始动笔,1816年7月18日完成初稿,8月6日定稿。该书描写了一个曲折多磨的爱情故事。贵族小姐安妮·埃利奥特同青年军官弗雷德里克·温特沃思倾心相爱,订下了婚约。可是,她的父亲沃尔特爵士和教母拉塞尔夫人嫌温特沃思出身卑贱,没有财产,极力反对这门婚事。安妮出于“谨慎”,接受了教母的劝导,忍痛与心上人解除了婚约。八年后,在战争中升了官、发了财的温特沃斯舰长休役回乡,随姐姐、姐夫当上了沃尔特爵士的房客。他虽说对安妮怨忿未消,但两人不忘旧情,终于历尽曲折,排除干扰,结成良缘。《劝导》的意义并不限于它那动人的爱情描写,也不限于它那关于爱情与谨慎的道义说教,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比较深远的社会意义,它对腐朽没落的贵族阶级、对贵族世袭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从艺术手法来看,《劝导》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是以结构严谨、笔法细腻著称,许多细节描写,乍看平淡无奇,可是细细体会,却感到余味无穷。
傲慢与偏见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9%
本尼特先生有五个宝贝女儿,本尼特太太为她们的婚事操碎了心。新来邻居宾格利多金且帅,在一次舞会上,对本尼特家美貌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参加舞会的还有宾格利的好友达希,他俊朗潇洒,贵气逼人,但恃才傲物,认为她们都不配成为自己的舞伴,其中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的伊丽莎白无意间听到了达希对她的评论,心生反感。然而,她并不知道,一次次意外的经历,达希已默默爱上了她。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评论“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
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智与情感)(英文版)
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2%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社会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
傲慢与偏见(上)英文版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0%
《傲慢与偏见》讲述了19世纪初期英国的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中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故事。书中男主人公富家公子达西因为傲慢,从而使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其产生了偏见,险些错过心中的真爱,后来这些误会通通消解,有情人终成眷属。
曼斯菲尔德庄园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9%
《曼斯菲尔德庄园》开始创作于1811年2月,亦即《傲慢与偏见》出版两年之前,完成于“1813年6月之后不久”,据推测应在1814年5月底面世。与奥斯丁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曼斯菲尔德庄园》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情节更为复杂,突发性事件更加集中,社会讽刺意味也更加浓重,揭示了英国上流社会的矫揉造作和荒唐可笑。从出版时间来看,《曼斯菲尔德庄园》只比《傲慢与偏见》晚一年,但两部作品的笔调和氛围却大不相同。《傲慢与偏见》既轻快又明畅,《曼斯菲尔德庄园》则显得比较凝重,带有更明显的道德说教色彩,但在心理描写和叙事技巧上有重大突破,是英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表明简·奥斯丁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已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女作家。
诺桑觉寺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0.3%
奥斯丁于1798年开始写作《诺桑觉寺》初稿,1799年完成后,便将其搁置了几年。1803年,又修订了一遍,并取名为《苏珊》,于当年春天以10英镑的价格将版权卖给了伦敦出版人,但不知什么原因,该书一直没有出版。1816年,其兄亨利·奥斯丁买回《苏珊》旧稿,让奥斯丁重新修订。1817年12月底,《诺桑觉寺》与《劝导》合集出版。故事讲述的是,痴迷于哥特式恐怖小说的乡村牧师之女凯瑟琳,有时把现实生活也当成传奇故事中的虚拟世界。她被带着去社交场合见世面,结交了虚情假意的索普兄妹,并与正直英俊的富家子弟亨利一见钟情,随后受亨利的父亲蒂尔尼上将盛情相邀前往他家做客。在诺桑觉寺这座幽深、古老的宅子里,凯瑟琳脑海里浮现出恐怖小说中的可怖情景,并因此闹出一幕幕可笑的历险记。嫌贫爱富的蒂尔尼上将听信索普谗言,冷酷地对凯瑟琳下了逐客令。但是两位青年恋人并没有屈服,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结为伉俪。同奥斯丁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诺桑觉寺》也是一部充满幽默情趣的喜剧作品,人物一个个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对话鲜明生动,富有个性,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难怪评论家常拿她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爱玛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53.3%
《爱玛》于1814年1月21日开始动笔,1815年3月29日完稿,1815年底或1816年初出版。跟奥斯丁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爱玛》也是一部爱情小说,只是故事发展并不那么曲折多磨,既没有惊险骇人的情节,也没有耸人听闻的描述。与奥斯丁其他几部小说中没钱没势的女主角不同,爱玛是一位有钱有势的绅士的女儿,有点自命不凡,喜欢随心所欲,自己打定主意终身不嫁,却热衷于乱点鸳鸯谱。在闹出许多笑话,吃了不少苦头之后,爱玛自己却坠入了情网。不少评论家之所以把《爱玛》视为奥斯丁最成熟的作品,除了小说在描写世态人情方面所具有的深度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归功于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心理描写。作者借助心理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这在当时的创作界尚不多见。难怪弗吉尼亚·沃尔夫感叹说:奥斯丁若是多活20年,她就会被视为詹姆斯和普鲁斯特的先驱!
爱玛:Emma(英文)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3%
本书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爱玛》创作于1815年,是奥斯汀作品中艺术上、思想上最成熟的一部。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这虽与她一开始就宣布的终身不嫁的誓言有悖,但坠入情网的她不得不放弃自己天真的誓言。本书为英文原版,让读者在阅读精彩故事的同时,亦能提升英文阅读水平。
傲慢与偏见(英汉双语)
5人今日阅读
《傲慢与偏见》被列为经久不衰的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小说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语言清新流畅,充满机智,是奥斯丁受欢迎的一部小说。作者的创作风格历经两百年,至今仍影响着世界文坛上的一些作家。小说以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富有喜剧色彩的四起姻缘,文笔辛辣而滑稽,发人深省。
爱玛
3人今日阅读
“爱玛·伍德豪斯长得十分标致。她天资聪颖,家境优渥,生性乐观,人世间的美好似乎全都降临在了她身上。” 但爱玛绝不是一个完美的女主角,她为好闺蜜的感情生活操心,但总是异想天开,乱点鸳鸯谱,她时常在犯错之后自我反思,但又免不了陷入犯错—反省—再犯错的循环,她的成长历程如此真实,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不知道要犯多少错误,才能跌跌撞撞地走向成熟。
艾玛(英文版)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1%
《艾玛》这部小说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经典小说之一,由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所著。小说主人公是个叫艾玛的姑娘,天资美丽、聪慧而富有。可同时,她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一个孤女,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那女孩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时,艾玛才发现,原来自己也爱上了同一个先生。这虽与她一开始就宣布终身不嫁誓言有悖,但坠入情网的她,却也不得不放弃天真誓言。这部作品被多次被搬上银幕,也被多次拍成电视连续剧,在西方受到广泛喜爱。此书稿最初发表于1815年。虽然是部爱情浪漫小说,但作者也是想通过此小说,深刻探索当时英国妇女所面临的困境与忧虑。
傲慢与偏见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7%
《傲慢与偏见》的初稿写于1796年10月至1797年8月,原名《初次印象》,十几年后,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1月28日出版。这部小说以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对他有偏见的伊丽莎白之间的感情纠葛,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婚姻观,强调经济利益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小说情节富有喜剧性,语言机智幽默,是奥斯丁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奥斯丁曾自称:《傲慢与偏见》是她“最宠爱的孩子”。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EdmundWilson,1895—1972)曾说:“一百多年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奥斯丁所著六部小说,经过两百年的时间检验,受到一代代读者的交口称赞,部部堪称上乘之作。尤其是这部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难怪毛姆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行列。
傲慢与偏见(下)英文版
3人今日阅读
《傲慢与偏见》讲述了20世纪初期英国的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中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故事。书中男主人公富家公子达西因为傲慢,从而使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其产生了偏见,险些错过心中的真爱,后来这些误会通通消解,有情人终成眷属。
理智与情感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5.2%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其初稿是1796年写成的书信体小说《埃丽诺与玛丽安》,后改写成《理智与情感》,则是1797年11月的事。此后十余年,《理智与情感》变得无声无息,直至1811年3月,奥斯丁才在书信中透露:她在伦敦看该书的校样。该书于当年10月30日出版。小说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着力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不良风气,以及重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均追求与男子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独立观察、分析和选择男子的自由。在当时的英国,这几乎无异于反抗的呐喊。如同书名所体现的那样,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女主人公埃莉诺既重感情又有理智,代表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理想,即人不能没有感情,但感情应受理智的制约。
傲慢与偏见(有声双语经典)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5%
译林“有声双语经典”原版引进美国教育专家特为学生编写的英语名著,精选贴近中国学生英语习得水平的经典作品。丛书甄选优质中文译本,配以导读、作家作品简介和插图,并聘请资深高考听力卷主播朗读英语有声书。有声书播放平台操作便捷,只需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收听、下载。丛书选目涵盖各国经典文学作品,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英语听读能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长文导读推荐。《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书中描述了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婚姻,生动呈现了19世纪初英国乡镇的社会生活和人情百态,反映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和婚姻自主权利的追求,是英语文学中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简·奥斯汀的这部经典作品讲述了贝内特家两位女儿的爱情故事。在一场舞会上,风度翩翩的新邻居宾利与大女儿简互生情愫;宾利的好友达西天性傲慢,他不满贝内特一家的轻浮浅薄,拒绝与二女儿伊丽莎白共舞。不久之后,达西对聪慧得体的伊丽莎白产生好感,然而伊丽莎白对达西心存偏见,拒绝了他的示好,简和宾利的感情也陷入了危机。他们能走出误区,收获幸福吗?
苏珊夫人
2人今日阅读
《苏珊夫人》(Lady Susan)是简·奥斯丁创作的一篇简短的书信体小说,可能写于1794年,但直到1871年才出版。这篇书信体小说是简奥斯丁早期完成的作品,但她从未提交出版过。描述了寡妇苏珊夫人为她自己寻找新的丈夫,并且她也决定要将自己的女儿也嫁出去的计划。沃森一家The Watsons是由简奥斯丁创作的一个未完成的小说,她大约在1804年开始写这部作品,并可能于1805年1月她的父亲去世后放弃了这部作品,这部作品共有5章。沃森一家讲述的是一位丧妻牧师及其四个女儿的故事。桑迪顿Sanditon,也称为Sandand Sandition,是简奥斯丁于1817年开始创作的作品,但作者并没有完成它,该书的全文在1925年以前都没有公布。据说,奥斯汀的原意是要通过女主人公夏洛特海伍德的眼睛,来讲述当时英国苏塞克斯郡南部海岸地区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
简·奥斯汀信件集
1人今日阅读
奥斯汀在小说里探讨爱情与婚姻,那么生活中的她呢?她的信是我们现在唯一可以直接了解她的方式了。听她娓娓道来那些家长里短的闲言碎语、俏皮的玩笑,还有细腻的小心思。在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写信是便捷又神秘的沟通方式,就像我们今天用电话、短信、微信那样平常。奥斯汀的信有时候不是同一天写的,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然后再一起寄出,有点像日记。信虽不及小说有章有法,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1人今日阅读
简·奥斯汀协会主席亲笔推荐版!原版彩插,原创图文解读!不迎合,不迁就,一定会遇见对的人!“家产丰厚的单身男子总得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把五个女儿成功嫁出去,是班纳特太太的人生大事!突然有一天,隔壁的纳瑟菲尔德庄园真的搬来了家产丰厚的单身男子,班纳特小姐们的寻爱故事也由此展开。在这条通往婚姻的道路上,性格迥异的她们该如何遇见属于自己的那个“对的人”呢?
理智与情感(2017)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8.0%
埃丽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体面的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却往往在情感上毫无节制,因此在恋爱中碰到挫折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姐姐忍辱负重,始终与人为善;妹妹心高气傲,几近崩溃……与主人公命运情牵相关的闲得发慌的乡绅太太,势利无情的兄嫂一家,市侩虚伪的远房姐妹,以及少女心中那三位或道德败坏或正直优柔的恋人悉数登场,全书以喜剧开头,悲剧发展,终以喜剧收场,是一则以细腻笔触和生动对白见长、讲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婚恋的经典故事。
傲慢与偏见(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5%
本书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者以幽默风趣的笔触,围绕班纳特一家几个女儿的婚姻大事,为读者讲述了几段极富戏剧性的爱情故事,其中最为精彩的是傲慢青年达西与带有偏见的班纳特家二女儿伊丽莎白之间的感情纠葛。全书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语言生动有趣,文风轻快,给读者以美妙的艺术享受。简·奥斯汀在这本书中赞颂了爱情的美好,也表明了在追寻真正爱情的过程中摒弃误解与成见的重要性。本书在呈现精彩爱情故事的同时,还生动刻画了当时英国的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0%
本书简·奥斯汀的两部代表作组成。《傲慢与偏见》讲述了一个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达西因为行为傲慢,造成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他一直怀有偏见,这也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磨难重重。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当时乡村社会的中产阶级普遍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理智与情感》以两个性格迥异的姐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姐妹两人的爱情经历。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姐姐埃莉诺的理智与沉稳,妹妹玛丽安的热情与感性。从而反映了当时英国乡村社会的世俗人情和婚恋的价值取向。
简·奥斯丁文集
1人今日阅读
简·奥斯丁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小说6种)国内目前公认最优秀的孙致礼译本著名插画师休·汤姆森多幅经典钢笔画插图著名诗人奥斯丁·多布森、文学史专家乔治·圣茨伯里精彩导读
理智与情感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8.0%
《理智与情感》简·奥斯丁最富幽默情趣的作品之一,主要讲述的是生活在英国乡绅家庭中的艾利洛和梅莉爱两姐妹曲折复杂的恋爱结婚的故事。姐姐艾利洛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妹妹梅莉爱对爱情充满幻想,也因此两人面对爱情的时候,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小说通过这种“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引人深思。《理智与情感》与作者的另一名作《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曾多次被搬上大银幕。
傲慢与偏见
1人今日阅读
简·奥斯汀著的《傲慢与偏见(英文版)》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傲慢与偏见
你嫁了谁?他娶了谁?日常“家闹”竟成不朽经典班奈特太太急着要把待字闺中的五个女儿嫁出去,催促班奈特先生抢在别家之前拜访年轻有钱的宾利先生,两人为此斗起了嘴。在经典名著的神圣殿堂中,还没有哪部作品有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一般地“接地气”。开篇便“说学逗唱”演出一场“家庭剧”,还始终也不“拔高”,不“狗血”,日常而生动,一演到底。基于日常生活,基于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奥斯汀笔下的爱情,真实而贴切,具广泛共识,也因此赢得广大的读者群。其各种版本全球销售何止亿计,影视改编量仅次于《简·爱》。
傲慢与偏见(作家榜经典文库)
作家榜《傲慢与偏见》:一部婚恋指南式的爱情经典。伊丽莎白五姐妹,和父母生活在英国乡间。富豪达西和宾利的突然出现,破了她们一家人的平静生活——优雅内敛的大姐简,和宾利一见倾心,却始终遮掩自己的情感;聪明独立的伊丽莎白,面对达西的真心求婚,却陷于偏见误解之中;热情奔放的妹妹们,渴望爱与被爱,却常常迷失自己……面对母亲的花式催婚,唯有伊丽莎白,一直坚持做自己,当她跨过傲慢与偏见,收获了好的爱情和婚姻。
重遇简·奥斯汀
三个世纪过去了,奥斯汀所思索的理智、情感、傲慢、偏见……依然是今日女性对于爱情探索的必经之旅。本书收录了简·奥斯汀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既有写于少女时期的《爱情与友谊》《苏珊夫人》等,也有未完成的遗作《桑地顿》,作品类型包含了书信体小说、中短篇小说、戏剧、杂文等。书中特别收录的简·奥斯汀于少女时期创作的十余万字的作品,不同于其闻名于世的长篇小说平和克制的语言风格,少女时期的奥斯汀呈现出了更加率真、夸张、诙谐的创作风向。本书不仅是对奥斯汀成熟作品的补充,更是为大家呈现了简·奥斯汀不为人知的一面,通过不同时期和类型的作品,重新遇见一个不一样的简·奥斯汀。
劝导
小说女主人公是一个来自贵族家庭的女人,名字叫做安娜·艾略特。安娜一生没有结婚嫁人,她拒绝了爱她的人对她的求婚。这位所谓爱她的人是一个海军军官。安娜之所以拒绝他,是因为她听从了朋友们和家人对她的劝导,说这个海军军官并不适合她。安娜·艾略特是奥斯汀所有小说里年纪最大的女主人公,已经27岁了。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她已经失去了获得爱情的最佳年龄段。有很长一段时间,安娜就活在自己对夏天的回忆之中,同时也能感觉得到未来的日子像冬天般寒冷。
理智与情感
《理性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虽然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其中充满了简·奥斯汀式的特点。这些奥斯汀式的特点,在后来她的几部长篇小说中得到了尽情发挥。也正是这些特点使读者对她热爱有加。她的全部小说勾勒出了19世纪英国妇女的每天生活的近景。透过小说,读者可以对当时法庭上各种裁决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而大部分案例都属男女关系问题。就有读者得出结论说,今天的英国社会跟19世纪的英国社会几乎别无二致。另外她的全部小说都在强调家庭生活的重要。有细心的文学评论家在读完了《理性与情感》之后,发现生活中的简·奥斯汀与她深爱的妹妹卡桑德拉之间的深厚感情,是激发她创作该小说的精神源泉。
理智与情感
本书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在无奈中选择了出卖自己的故事。作家以嘉莉为代表,深刻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对贫苦人民压榨的残酷性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小资产阶级分子的腐蚀性。
理智与情感
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父亲去世后遗产归他前妻所生的儿子约翰。她们和她们的母亲经济上变得拮据,为了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德文郡一座乡间别墅内安了家。这一来,埃莉诺和她爱上的青年爱德华(约翰妻子范妮的弟弟)分了手,而玛丽安在乡间邂逅并迷恋上的威洛比也突然有事去了伦敦。两姐妹就这样都和她们所爱的人分开了。埃莉诺常常用理智来控制情感,玛丽安的情感却热烈外露。面对爱情,两人作出了不同反应。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评论“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称她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而简·奥斯汀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即便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婚姻的期待仍然没有超越其划定的范围——婚姻并非人生的必需品,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当然美好,但如果结婚不是为了爱情,那还不如独自生活。
企鹅经典 小彩虹(第一辑)
《企鹅经典:小彩虹》系列甄选企鹅经典系列作品,带来关于人生问题的智慧文学答卷。第一辑共8册,每册用一个关键词命名,摘选作家一本或多本作品的精彩片段,阐释由“生”至 “死” 的各种人生命题。 从简·奥斯汀的《婚姻》到珍妮特·温特森的《爱情》,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境》到尤瓦尔·赫拉利的《金钱》,跨越语言、跨越时空、跨越性别,以短小的篇幅,深刻抒写每个人都为之雀跃也为之痛苦的人生体验。经典荟萃,打通古典与现代。一颗彩虹糖,人生百忧解。
傲慢与偏见
本书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代表作,也是其受欢迎的一部小说,并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小说的男主人公达西恃才放旷而傲慢不羁,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冰雪聪明而固执偏见,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不断。在历尽百转千回的种种心灵磨难后,他们终于放下各自的傲慢与偏见,喜结良缘,使爱情之花如出水芙蓉般盛开。小说情节曲折、极富喜剧色彩,语言自然流畅、机智幽默,生动地再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小说所表达的婚姻观,影响了数代人,堪称文艺青年必读经典。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小说真实而深入地探讨了女性婚姻与社会地位和经济的关系,透视着当时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其中,简·奥斯丁笔下的经典人物伊丽莎白和达西在每一代读者心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故事也深受大家喜爱。《傲慢与偏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两千万册,十度被改编为影视剧。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带有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宾利与贤淑的大小姐简之间的感情纠葛,充分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强调经济利益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小说情节富有喜剧性,语言机智幽默,是奥斯丁小说中广受欢迎的一部,并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傲慢与偏见
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展开。达西恃才傲物,高傲冷漠,狂放不羁,代表“傲慢”;伊丽莎白机灵睿智,任性直率,却心存偏见。终在千回百转,历经种种心灵涤荡之后,男女主人公放下各自的傲慢与偏见,爱情便也如纯洁的花朵般热烈绽放,两人终成眷属。
世界经典名著系列: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套装共7册)
本套书包括《理智与情感上下》、《曼斯菲尔德庄园3册》和《诺桑觉寺上下册》共7册。《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富于幽默情趣的处女作。埃诺莉和玛丽安娜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小说以这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本书和作者的《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同样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对白叙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恋爱结婚的故事。如同书名里所体现的那样,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曼菲尔德庄园》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范妮出身贫寒,12岁时被姨父母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与四个表兄姊,汤姆,埃德蒙,玛丽亚和朱丽亚一起在曼斯菲尔德庄园长大,但常受到不平等的对待,玛丽亚和朱丽亚被宠坏了,十分虚荣,汤姆则既不负责又嗜赌,唯有善良表兄埃德蒙平等亲切的待他。随当时间增长,范妮的感激更逐渐转化为暗恋。虽然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小说以范妮和埃德蒙喜结良缘为结局。小说中带有很多讽刺意味,特别是涉及到两位姨母时。范妮的家庭出身比奥斯丁其他小说的主人公明显低一个档次,就这一点来说这本小说可能是奥斯丁著作中最现实主义的。爱德华·萨义德曾经指出,奥斯丁对于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这一点避而不谈,正显示了西方文化对于奴隶制度和帝国主义带来的物质利益缺乏自省坦然受之的态度。《诺桑觉寺》是一部爱情小说。然而,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除了爱情纠纷之外,小说自始至终还贯穿着对哥特小说的嘲讽。因此,这可谓是一部“双主题“小说。 女主人公凯瑟琳是牧师之女,活泼可爱,正直善良,家道殷实。十七岁了,生活还是如一潭死水。艾伦夫妇带她一起去巴思度假,她在那里大开眼界,并结识了富家之子、牧师亨利蒂尔尼与他妹妹艾丽诺,她的可爱为她赢得了亨利・蒂尔尼真诚的爱,以及他妹妹艾丽诺・蒂尔尼的真心帮助。她们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可她也碰上了一些虚情假意、贪慕虚荣之人,好在识破了他们的嘴脸。同时,她还碰到了另一位青年约翰•索普。索普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向亨利的父亲蒂尼将军谎报了莫兰家的财产,蒂尼将军信以为真,竭力怂恿儿子去追求凯瑟琳。后来,索普追求凯瑟琳的系望破灭,便恼羞成怒,把以前吹捧莫兰家的话全盘推翻,说她家如何贫穷。蒂尼将军再次听信谎言,把凯瑟琳赶出了家门,并勒令儿子把她忘掉。凯瑟琳回到家里,母亲发现昔日可爱的女儿变得如此忧郁,和之前简直判若两人。可怜的妈妈还以为女儿留恋外面的花花世界,却没想到女儿长大了,有了喜欢的人。后来,蒂尔尼的意外出现,终于让凯瑟琳父母明白,他们必须考虑是否要同意女儿的婚事了……
北怒庄园
作为简·奥斯汀最年轻的小说,《北怒庄园》体现了奥斯汀小说的共同主题:爱情、财产、婚姻。小说的女主角凯瑟琳家境平平,毫无女主角气质,十五岁才几乎算得上漂亮,到了十七岁还从未引起过真正的激情,也没有被人仰慕过。她与蒂尔尼将军的二儿子亨利在巴斯相遇,经历了有快乐也有痛苦的相处与分离,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亨利的妹妹埃莉诺善良美丽,很早就有了两情相悦的心上人。心上人因为身世卑微而一直无法向她求婚,却在意外地继承了爵位和财产后,解决了所有的难题。年轻貌美却身无分文的伊萨贝拉·索普一心想通过婚姻过上有钱人的生活,最后落得了一场空……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由于对女性财产权和男性继承权的法律规定,每一对恋人都无法逃避财产状况带来的影响,然而奥斯汀却是以其贯穿全文的幽默讽刺风格,通过对小说中一个个爱情悲喜剧的生动描述,让读者领悟到真爱才是幸福婚姻最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