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43年2月9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美国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主席。 他先后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大学任教,为信息经济学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重要贡献使IPCC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不平等的代价(珍藏版)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3%
本书是关于为什么对于多数美国人而言美国的经济体制是失败的,为什么不平等加剧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以及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的。本书所持的观点是我们为不平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经济体制不稳定、缺乏效率、增长不足,并且民主陷入危机。更糟的是,由于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经济体制会失败,政治体制又似乎为金融业所控制,因此他们对于美国的民主制度、市场经济和全球影响力的信心都减弱了。现实表明,美国不再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国家,而且金融业侵蚀了我们长期标榜的法治和正义,这使得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也陷入了危机。
美国真相:民众、政府和市场势力的失衡与再平衡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8.9%
什么是美国真相?“资本的利益高于一切”“一美元一票”才是当下美国的真正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主导下,社会不平等加剧,基础设施投入被大幅削减,国家动员力并大幅削弱,只要一场大规模的灾难就能让一切付出水面。美国梦正在破碎,美国正在失去自己的储蓄与住房,中产阶级正在走向消亡,阶级固化将成为这个国家的常态。因为穷困,很多美国人相信并拥抱了贸易保护主义,而可悲的真相是这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灾难,且无助于改变他们的境况。“小政府,大社会”“放松管制”“新自由主义经济”这些概念充斥了美国学生的教科书,可遗憾的是,这些理论正是今日美国悲剧的始作俑者。美国所引以为傲的“民主自由”“三权分立”现在已经变成了少数人的纸牌屋游戏,这场游戏的直接成果就包括“累退税制”“取消遗产税”与“开放企业对政治家的捐赠”美国的“言论自由”也被资本裹挟,变成了割裂社会的工具,让民粹化、反智话的言论更有市场。以上只是本书揭露真相的冰山一角,我们站在一个大变革时代的风口浪尖,而作为这场变革的亲历者,我们需要这本书的视野来审视汹涌的大海之下,隐藏的真相。
全球化逆潮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0%
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最具争议性的出版物之一,本书一经出版,就被翻译成25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议。作者用犀利的语言、亲身的经历、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有关全球经济政策前所未有的窗户。本书从全球化的视角,既有对东亚危机的剖析,又有对俄罗斯等转型经济体改革的考察,更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对经济改革的影响。如果您迷惑于扑朔迷离的经济,如果您对全球化怀有质疑,如果您想揭开国际组织的神秘面纱,驻足书香,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重塑欧洲经济:拯救欧元区的经济方案
2人今日阅读
今日的欧洲身陷危机,经济停滞,就业低迷,不平等加剧,民粹主义泛滥。英国在脱离欧盟而去,苦苦硬撑的德国和法国在街头运动与移民问题中摇摇欲坠,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甚至被冠以“欧猪五国”的称号。为了找到欧洲经济问题的根源,并开出恰当的药方,由欧洲议会的政治家们组成的非官方机构“欧洲进步研究基金会”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牵头协调众多学者与政策制定者,共同起草了一套欧洲经济改革方案。这套方案最终以这本通俗易懂的书籍的形式呈现,不仅包括政策结论,更多的是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构,而且富有对传统经济观念的反思。正如为本书做序的欧洲进步研究基金会总干事恩斯特·施泰特尔(Ernst Stetter)所指出的,这本书与传统的经济智囊团的报告不同,更像是《重构美国经济规则》一样,会得到大众媒体的重视,同时他也期待资助本项目的欧洲政策制定者们能给出更多的反馈。
巨大的鸿沟(重译版)
2人今日阅读
本书涵盖的内容包括里根时代经济政策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发生,以及之后近10年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直接批评了解除管制、对富人减税等经济政策,他认为,正是这些政策,让这个国家赖以自傲的美国梦成为了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幻想。 在本书中斯蒂格利茨教授还抛出了自己的政策方案,这些方案并不仅仅是针对美国的,对于所有面对贫富差距问题的国家都有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1人今日阅读
本书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教授阿克巴·诺曼共同编著,主要聚焦于产业政策的选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发达经济体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祭出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效力似乎已经到了尽头,全球经济增长不但乏力,而且流动性过剩和泛滥所造成的泡沫反倒把全球经济正在拉向灾难性的边缘,警惕和避免新一轮金融和经济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为此,政策制定者开始重新审视本国以往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和互联网时代,通过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最终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本书编选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可值得借鉴或具有深刻经验教训的产业政策的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剖析,重新审视了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模式、产业周期、经济增长的路径,以期为各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设计符合本国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促进经济结构的转换,提升经济质量和层次,实现优质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参考依据。本书重大的理论意义和价值贡献在于:在逆全球化的潮流和大背景下,它促使政策制定者思考“复苏”的产业政策该往哪个方向走、该如何优化,才能为本国乃至全球的新一轮经济增长重新注入活力和提供动力。
自由市场的坠落(珍藏版)
斯蒂格利茨凭借在克林顿政府、世界银行以及联合国多年的丰富经验,在书中为人们勾勒了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基本框架:恢复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平衡,改革世界金融体系的基本架构,涉及当今人们关注的几乎所有重大经济命题。不论你是业内的经济学家,还是政界的决策者,或者你只是冷眼看世界的思考者,都能从中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文中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精辟分析,对那些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读者更可谓大快朵颐。这本富于洞察力的著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场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揭示了美国是如何向全世界其他国家“出口”其糟糕的思想、政策和做法,是如何在市场最终崩塌之际,又胡乱拼凑一些混乱而无效的经济政策来应付危机的。
增长的方法
暂无简介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全6卷)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当今世界上负盛名的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全8册)分6卷出版。第一卷为《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第二卷为《信息经济学:应用》,第三卷为《微观经济学:不确定性与研发》,第四卷为《宏观经济学:增长与分配》,第五卷为《公共财政》。第六卷《发展与发展政策》。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当今世界上负有盛名的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他1943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1960年考入美国东部著名大学———阿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毕业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进修经济学,师从保罗?萨缪尔森,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年仅26岁即成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此后他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1979年获美国经济学会专为40岁以下有杰出贡献的青年经济学家设立的克拉克奖。1993年至1997年在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先为成员,后任主席。1997年至1999年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为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2001年由于他在“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的分析”理论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模式或多或少地把市场假设为一个完美的市场,讨论的重点是理性人在完美市场的行为。这显然与现实生活中的失业和经济衰退的不完美相去甚远。 斯蒂格利茨改变了这一陈旧的分析模式,把经济分析引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信息不完美条件下的市场模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斯蒂格利茨教授的研究为信息经济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第3版)(上下册)
《经济学(上下册)》: 数字时代的经济学读本――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三版)简介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被认为是萨缪尔森的同名教科书出版以来具国际影响的一部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经济学》第三版既继承了前两版的特点,重视不完全竞争和信息经济学,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和经济增长等,同时又是经过彻底修改的全新版本。首先,由于策略行为已渗透到了现代经济分析中,作者增加了关于“博弈论”的一章。其次,对经济波动模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比如,利用通货膨胀和产出来建立波动模型。第三,对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中国经济转轨进行了中肯评价。 第三版中大的变化或许是关于“新经济”的讨论。作者希望读者了解,虽然“技术变了,但经济法则并没有变”。为此,作者对第二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在使读者系统把握现代经济理论同时,还着力于使读者了解经济理论如何有助于理解新经济现象,解释数字时代的经济问题。 作者希望本教科书能够反映经济学的新发展和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书中的许多新观点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正如作者在“写给《经济学》的中国读者”中所说:“尽管一个经济体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但其背后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经济学》(第三版)更系统、更科学地为读者提供了这些原理,使读者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阶段的问题,还可以了解中国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查特·贝克:在巴黎(CD)》: 纯真、叛逆、虚无,是查特·贝克音乐中令人感动的基调,从他深邃的眼神中可感受到一股难以掩饰的忧郁,就像从他的音乐中听到灵魂的呼吸。令人缅怀他在巴黎闲逛的身影以及他绕梁的音乐。此专辑被白人爵士乐迷号称为“伟大的白色希望”的经典专辑。
关于货币经济学新模式
本书出于经济学名家斯蒂格利茨和格林沃尔德之手,不仅综合性的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具有一定的颠覆性。突出强调了信贷在货币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对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上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作用更多的是因为人们的预期;经济繁荣也可能是因为不同错误政策的叠加效果。本书运用信贷方法特别分析了1991年美国经济危机和东亚危机,体现了其实战效果。
信息经济学:应用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全8册)分6卷出版。第一卷为《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第二卷为《信息经济学:应用》,第三卷为《微观经济学:不确定性与研发》,第四卷为《宏观经济学:增长与分配》,第五卷为《公共财政》。第六卷《发展与发展政策》。《信息经济学:应用》为文集第二卷。
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包括社会主义理论与经济思想的权威性、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论战: 初次尝试、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批判等。
重构美国经济规则
不平等是道选择题 今时今日,美国虽然仍被我们称为“机遇之都”,但若从不平等和经济流动性等方面来考量,它已经远远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停滞不前的工资、直线上涨的医疗和教育成本、根深蒂固的结构性歧视使大多数美国人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些负面情形是市场的产物,是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可避免的结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的不平等是由那些阻碍了经济发展的颇具误导性的结构规则造成的。是时候要重构这些规则了——限制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富有的1%,为中产阶级重新找回安全感和发展机遇,在共享繁荣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强劲增长。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内容简介:2008年2月,全球金融危机逐渐逼近之时,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请求曾荣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和阿马蒂亚·森与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一保罗·菲图西一起组建了一个名为“经济表现与社会进步衡量委员会”的国际专家小组,研究全球最广泛采用的经济活动衡量标准——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否真是衡量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可信指标。最终报告于2009年9月在萨科齐总统主持的一场研讨会上公布。 《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是这一报告的精华部分,分传统的GDP问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三个部分,介绍了这一研究的成果。书中全面分析了GDP作为衡量社会幸福程度的标准的局限性,介绍了一系列大胆的新概念,从可持续的经济福利量到储蓄和财富的评估以及“绿色GDP”,为综合衡量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提供了建议。
契约经济学
本书是专门讨论契约的论文集,其作者几乎囊括了当代所有的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契约经济学的有关问题。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等人以古典企业为分析对象,指出了监督在团队中的作用,并由此确立了监督者应该成为产权所有的假说;分析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并指出,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更需要所有权作为基础条件。
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成本
时至今日,真相大白:美国入侵伊拉克是一个严重错误。之前布什班底以为可以依靠侵略伊拉克增加的石油收入来“以战养战”,或者像海湾战争一样由其他国家来为战费买单,他们认为战争代价会微乎其微。事实证明这场战争美国付出的代价及其高昂:年轻的士兵和优秀的工程师在战争中丧生;因战致残的军人和军人家属遭受着身心的折磨;社会承担着战争带来的高昂医疗费用;国民警卫队由于远赴伊战无法应对国内危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预计:伊拉克战争的经济成本将达到3万亿美元,而这还是保守估计!在《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成本》中,通过作者冷静理智的笔触,你能看到军事承包商和石油公司中饱私囊,你能看到美国政客巧舌如簧欺骗民众,你能看到战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创伤……《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成本》不仅客观分析了战争成本,让读者对美国的军事和政治生态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能启迪我们以经济的思维深入思考我国可能面临的重大政治决策。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四版)(经济科学译丛;“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本书的组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逻辑顺序是,第1篇和第2篇介绍基本问题、 制度细节,回顾公共部门作用背后的微观经济理论。第3篇提出公共支出理论,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公共生产、公共选择,第4篇则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美国公共支出的五大领域,即医疗、国防、教育、福利计划和社会保险。第5篇和第6篇重复这一模式,先是提出税收理论,再阐述税收实践。第7篇分析了另外三个主题:政府间财政关系、州和地方的税收与支出、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有关财政的问题,特别强调了微观经济分析与宏观经济表现之间的关系。财政赤字的起起落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变化之一。在头两版中,财政赤字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到了第三版,赤字变成了盈余。正如斯蒂格利茨当时所说的那样,这种变化有可能是暂时的,结果的确如此,财政赤字再次成为经济辩论的一部分。在第四版,我们试图理解美国财政赤字的这种显著波动。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让全球化造福全球
在这本《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让全球化造福全球》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考察了全球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未来所应关注的问题。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一个从根本上解决濒临瘫痪的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新途径,并建议用一个新的全球储备体系来克服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不稳定,另外他针对目前陷入僵局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出了新的建议。他认为,对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的改革能使这些全球机构具备真正的能力来应对我们这个时代所出现的问题。 通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让全球化造福全球》,斯蒂格利茨在描述发展中国家所受到的待遇时,其立场是非常公正的,其证据是无可辩驳的。斯蒂格利茨在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不仅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同时对于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各国的利益而言,也将被证明是正确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公共部门经济学(第3版)(套装上下册)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公共部门经济学(第3版) 上册》共分为十四章,讨论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在讲述了市场效率、市场失灵、效率与公平等福利经济学基本概念以及公共支出理论和税收理论的同时,考察了具体税收和支出项目,讨论了美国税制、卫生、国防、教育、社会保障、福利项目、税制改革和赤字财政等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公共部门经济学(第3版) 下册》共分为十四章,讨论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在讲述了市场效率、市场失灵、效率与公平等福利经济学基本概念以及公共支出理论和税收理论的同时,考察了具体税收和支出项目,讨论了美国税制、卫生、国防、教育、社会保障、福利项目、税制改革和赤字财政等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国际间的权衡交易:贸易如何促进发展
如何通过自由公平的贸易,使世界上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在全球化的环境中真正受益?在这本充满争议和挑战的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教授和他的助手安德鲁?查尔顿先生指出了当今世界领导人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他们通过建立一个崭新的现实主义基本模型,处理当今世界穷国与富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其最终目的有三:在兼顾强弱经济体利益的前提下开放市场,确保世界贸易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使发展中国家调整成本最小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国际间的权衡交易:贸易如何促进发展》以对世界贸易组织和其协议签署历史的简短梗概为开端,先后指出了导致坎昆部长级会议失败的原因,以及阻碍多哈回合谈判成功进行的具体事件。最后作者道出了贸易成功背后的关键所在,并以此提出了贸易的改革方案和前提原则。全文笔法朴实,举例丰富,理论分析独到,是所有对于世界贸易及其发展感兴趣的读者的必读之书。
东亚奇迹的反思
《东亚奇迹的反思》评论了东亚各国以各种手段实施产业政策的经验。他对中国如何与本地区其他经济体啮合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丰富的证据也预示着一种新观点,即重新考虑出口导向政策和进口自由化对增长的相对贡献,这有足于人澄清影响汇率政策选择的主要问题。
全球化及其不满
作为一位局内人,斯蒂格利茨对于全球经济政策制定的说明,其勇气和忠诚将与其深度和远见受到同等热烈的欢迎。他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当他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主要机构把华尔街和金融界的利益放在贫困国家的利益之上时,则愈加有幻灭之感。本书叙述了斯蒂格利茨的经历,打开了一扇有关全球经济政策的前所未有的窗户。它旨在引发健康的争论,并且在此目标上取得了成功,比如说本书以辛辣的词语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感觉到经济层面的牌运总是在与它们作对。
发展与发展政策
《发展与发展政策》讨论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全球性金融不稳定和全球化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并且对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给予了特别关注。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通常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去解决这些市场失灵问题。在制定发展政策最早的阶段,就应该认识到市场的这些局限性。
论非传统的经济学智慧
在中国经济学界,斯蒂格利茨的知名度极高,他的许多著作被译成中文,有许多读者。《论非传统的经济学智慧》所收录的文章,来自作者为辛迪加项目所撰写的专栏文章。辛迪加项目是由全球150个国家的413种主要报刊自发组成的一个会员机构,其宗旨是由全球最杰出的学者以发表最高水平的评论和分析文章的形式,向普通大众传播自己的思想。收入《论非传统的经济学智慧》的文章,主要介绍了斯蒂格利茨的一些非传统的经济学思想。所选文章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公司治理、贸易保护、金融危机、汇率制度、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策略等。每篇文章看似简单,但其思想的深刻性和预见性确实令人佩服。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拓展我们的思路和视野,也必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的顺利和平稳发展。
〈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在我社翻译出版以来,获得广泛的好评。 斯蒂格利茨原来是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前几年担任美国克林顿总统的经济组主席,现在是世界银行副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他是国际经济学界很有影响的学者。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的篇幅很大,对现代经济学的方方面面提供百科全书式的入门导引。该书从青年学生和普通老百姓熟悉的事情讲起,文字深入浅出,内容博大精深,很有吸引力。 该书最精彩的地方,是说明政府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说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实际上,斯蒂格利茨教授正是以公共部门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建树著称。经济学首先要说明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然后要针对市场力量的不足说明政府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应该如何帮助把事情做好。公共部门经济学,谈的就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作用。至于信息经济学,对付的是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即经济关系的双方,一方掌握的信息比较多,另一方掌握的信息比较少,信息优势的一方就可能要占便宜而损害对方的利益。最典型的是委托人—代理人的经济关系。出钱请人干活,出钱的一方是委托人,干活的一方是代理人;股份公司股东是委托人,经理是代理人,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关系。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如何让人讲真话,如何让人忠实效力。作为入门著作,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对这些高深理论都有精彩和相对通俗的说明。这本书的另一个好处是许多章节都可以独立的阅读,真是开卷有益,常读常新。
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讨论了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的组织、税收和支出。这方面的许多研究都是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的。《公共财政》最重要的成就是在分析税收理论时引入了帕累托有效的税这个概念,讨论了在不知道社会福利函数的条件下,我们怎么去确定有效率的税制,如何去权衡公平与效率。
斯蒂格利茨报告: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改革
在2008年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联合国大会主席号召成立了一个国际委员会。该委员会由20位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的顶级专家组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担任主席,其目的是探讨在本次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及国际金融机构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危机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并防止此类危机的再次发生。 《斯蒂格利茨报告: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改革》即该委员会的研究成果,已于2009年底发表。该报告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市场原教旨主义”存在的严重缺陷,自由市场可以产生高效、稳定的经济效益这一理论根本站不住脚,市场会进行自我调节这一观点同样是一种障论。然而,这些观点曾经在某些国际经济机构中非常盛行。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超过了政治全球化,全世界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发生于一个国家的事件对其他国家可能造成深刻的影响,但是防止与解决危机所需要采取的全球合作却没能实现。 本报告进而为政策改革制定了一个范围广泛、影响深刻的议事日程,从短期缓解到深度结构改革,从危机应对到全球经济和金融架构持续改革都提供了系统的建议。在后危机时代,本报告将是理解与应?国际经济问题的黄金标准,也是关注世界安全和繁荣的人士的必读之书。
宏观经济学:增长与分配
本书在不完美信息、不完全竞争、不完全市场的微观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宏观经济模型,解释了工资和价格刚性、经济波动、持续存在的失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新的宏观经济学模型,不但能够更好地解释经济波动,而且可以提出更恰当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应对经济体所面临的冲击。 本卷研究了工资和价格刚性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解释了当信息不完美使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经济增长和波动以及分配的诸多问题。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有很深的启发意义。
经济学(上册)
《经济学(上册)》是推翻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的西方经理学入门教科书,已被美国许多院校所采用。它将在萨缪尔森《经济学》之后成为西方的第四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入门教科书。 《经济学(上册)》的特点为: 一,体现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新潮流,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即强调用微观行为去解释宏观现象。 二,介绍了西方出现的新论点和新原理,如“菜单成本”、“寻找费用”、“不完全信息”、“隐性工资合同”、“李嘉图式的等价”,等等。 三,说明了西方经济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如“委托代理关系”、“非对称性信息的后果”、“金融市场的某些弊端”、“企业在融资时如何在发行债券和股票之间加以抉择”、“企业的兼并和联合”,特别是“有敌意的兼并和联合”等等。 当然,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本入门教科书,《经济学(上册)》也带有西方经济学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和研究方法上的不当之处。因此,读者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第一卷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当今世界上负有盛名的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他1943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1960年考入美国东部著名大学———阿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毕业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进修经济学,师从保罗•萨缪尔森,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年仅26岁即成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此后他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1979年获美国经济学会专为40岁以下有杰出贡献的青年经济学家设立的克拉克奖。1993年至1997年在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先为成员,后任主席。1997年至1999年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为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2001年由于他在“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的分析”理论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卷收录了几篇奠定信息经济学基础的论文,包括论述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时的市场均衡的数篇经典论文。 本卷的论文中,阐述了价格机制在传递信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个作用与标准的竞争均衡模型描绘的情形有着显著的差异。
看得见的手
《看得见的手:我们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学到了什么》内容简介: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信用评级下调表明2008年起源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随着全球经济走向萧条,各国政府和央行采取了众多代价不菲的措施,但是他们仍然无法阻止全球经济的衰退。金融危机的深度说明世界经济已经处于不受控制的地步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恢复经济增长并防止另一场危机的发生呢? 《看得见的手:我们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学到了什么》的目的即在于系统地了解当前金融系统中的重大问题及其治理,以及这些问题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联系。书中阐述了市场参与者和管理者的行为、极端金融自由化和放松管制的普遍理念是如何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 要想恢复对金融系统的信心,确保金融系统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减少危机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实施监管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看得见的手:我们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学到了什么》重点探讨了这类措施以及透明度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使全球金融系统更加稳定、更加公正的改革建议,有些建议比较激进,但明确、实用,且在政治上可行。执行这些建议将为世界经济更加稳定、公平、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看得见的手:我们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学到了什么》的撰稿人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为各领域的权威人士,包括国内和国际政策制定者、私营部门的管理者和著名学者。
农民和城市居民:税负和经济发展的负担
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和他的合作者拉吉•萨分析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和乡村之间常常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英国的《谷物法》大争论、美国内战前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冲突,以及苏联的工业化讨论都是历史中的鲜明例子。今天,大多数国家面临城市与乡村之间日益严重的紧张局面,包括像谁应该缴纳多少税,谁应该得到多少补贴,以及税和补贴应采取什么形式等问题。本书的视角侧重从所观察到的不同发展中国家在制度和经济环境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分析了这些紧张关系和问题。本书虽然主要讨论当代发展中国家,但也对历史上多次论辩发表了新的看法。书中每一章都包括了对当前问题的一个非技术性表述和一个分析概述。相信财政学、发展经济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以及经济史研究者一定会对本书有极大兴趣。
经济体制转型:理论与证据
在本书中,斯蒂格利茨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指出新古典模型关于竞争市场经济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在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备市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模型,该模型不仅为洞察市场经济运行拓宽了理论视角,而且为转型经济中的体制设计和政策选择提供了有启发性的思路。作者对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做出了新颖独到的阐释,包括产权界定、银行与法人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私有化、创新、寻租、分配关系、资本市场、金融政策、垄断与竞争、政府职能与宏观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对体制转型的经济理论、转型取向和改革时序所做的比较、思考和评论不乏真知灼见。
喧嚣的九十年代
《喧嚣的九十年代》这本书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取得了真实进步和真实经济增长的十年。但是斯蒂格利茨教授通过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方式,展示的所谓的繁荣在美国国内是如何产生的——过度的放松管制、对于CEO的不正当“激励”以及失控的利益冲突。他揭示了哪些通过玩弄手腕,从公司成功盗窃财富的经理人给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所造成的损害。斯蒂格得利茨教材深入地参与了这十年中政策的制定过程:他赞扬了克林顿政府的目标和激情,但同时也批评了他们经常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特别是他们经常屈从于庞大的金融利益集团的压力;他学首次揭示了在制定政策之前所发生的那些激烈讨论和意见分歧的本质。 斯蒂格利茨教授对20世纪80—90年代占支配地位,直到现在还依然存在的自由市场狂热现象,给予了极具说服力的分析。他说明了为什么对公司、个人和社会来说贪婪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这种贪婪不受到抑制的话,安将导致欺诈、扭曲和灾难。他认为,不受约束的市场远非经济繁荣的引擎,获得持续增长和长期效率的最佳方法是找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恰当平衡,公司和经济都必须受到一定程度的管制。这不仅仅是好的道德教化,还是好的经济学。在本书结束之时,作者提出了令人鼓舞的结论,即我们可以作些什么,从而使得世界经济回到一个更加公平和更加稳定的增长进程中来。
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论文精选
《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论文精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收录了三位经济学家的七篇代表性论文。七篇论文分三个部分,一是三篇原创性论文,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斯彭斯的《劳动力市场的信号发送》,迈克尔·罗斯查尔德和斯蒂格利茨的《竞争性保险市场中的均衡:论不完备信息经济学》二是两篇密切相关的应用性论文,《保险、信息与个人行为》,《不完备市场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三是格罗斯曼与斯蒂格利茨提出“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的两篇经典论文。
稳定与增长
《稳定与增长:宏观经济学、自由化与发展》作者斯蒂格利茨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世界滋生了一股强大的自由化浪潮,各学术流派对此看法不一,彼此争论不休。90年代以来,东亚、拉美等众多发展中国家频频遭受金融危机,开放资本市场真的是罪魁祸首吗?IMF、WTO是救火队还是更大危机的制造者?发展中国家应如何确定宏观经济走向?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内容非常复杂的体系,中国宏观调控的方向肯定会随着经济发展过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而随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尤其当前面临人民币升值和开放资本市场的压力,更需要加深和统一认识。 以斯蒂格利茨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汇集了今天这些争论的最重要的发展动向,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分析了稳定化问题的经济模型和政策维度,并讨论了资本市场自由化的因地制宜问题。他们指出宏观经济稳定和资本市场自由化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不能以牺牲稳定来换取增长,否则将导致更大的贫困。《稳定与增长:宏观经济学、自由化与发展》不仅为这场争论带来了一种平衡,更为中国把握稳定和增长或者结构性改革与减贫的关系、遏制可能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通货膨胀指明了方向。
公共经济学
这本经典的《公共经济学》仍然是迄今为止关于这一主题蕞好的高级教科书。该书首次出版于1980年,尽管已经绝版多年,但《公共经济学》仍在许多顶*大学的阅读榜单上名列前茅。此次新版,再次提供给新一代的学生和公共经济学的实践者。 本书探讨了家庭和企业对税收变化的行为反应。主题包括税收对劳动力供应、储蓄、风险承担、企业、债务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深入探讨了一些规范性问题,如税收制度的设计、蕞优税收、公共部门定价以及公共产品(包括地方公共产品)。 本书由安东尼·阿特金森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这两位杰出的经济学家执笔,他们也为此新版撰写了新的导言,讨论了该领域的蕞新发展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微观经济学:不确定性与研发
《微观经济学:不确定性与研发》分析了什么是风险?在什么条件下我们才能说某种情形比另外一种更有风险?风险是怎样影响行为尤其是企业行为的?当风险市场不完全时,经济会有什么反应?当不存在完备的风险市场时,企业的行为会是怎样的?《微观经济学:不确定性与研发》最为重要的研究结论,就是那些分析存在风险时竞争性经济体之效率问题的结论,以及那些考察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结论。
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上)
本书分为甄别理论、自选择理论、逆向选择,有效工资与信贷配给理论、激励与道德风险理论等章,介绍了信息经济学的知识。作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和首席经常学家。 本书适合经济学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