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
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
第三帝国系列2:铁拳
1人今日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成为战败国,被解除了武装。然而,不过20年的时间,德国又一次崛起,成为欧洲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考虑到在此期间它还经历了历史上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的话,那么这一切几乎是不可思议的。《第三帝国:铁拳(修订本)》认为,一战结束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的不公正是导致德国迅速武装以求报复的根源。另一方面,以西克特将军为代表的德国国防军处心积虑,整军备武,通过大力强化士兵的领导能力,为一支将来迅速扩张的军队做好了人才上的准备,最终走上了穷兵黩武的不归之路。
第三帝国系列1:党卫队
1人今日阅读
党卫队在初期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兼有保镖性质的宣传小分队。随着纳粹势力的崛起,它在海因里希希姆莱的把持之下,巧妙地利用党内权力之争(消灭冲锋队和罗姆,排挤戈林)逐渐渗透到其他国家机器中,包括警察和军队。希特勒给它的题词是:“党卫队,你的荣誉便是忠诚。”它最终变成了希特勒的个人工具,以疯狂执行种族灭绝政策而自命的所谓精英组织。纳粹德国令人发指的罪行无不同党卫队联系在一起。
第三帝国6:闪电战
1940年春,在侵占波兰之后,希特勒又将目光瞄向了挪威和丹麦,之后是比利时、荷兰、法国。纳粹德国采用闪电战的方式,以最短的时间占领了上述诸国。如果说闪电战是一种成功的战术,那么,由此获得的一系列胜利是不是太轻松了?
第三帝国5:帝国的扩张
当希特勒走上权力的巅峰,一名政客以嘲讽的口气说道:“一只疯狗再一次出笼了,但我们的桩子可以栓住它。”可是政客们的桩子并没有栓住这只疯狗,反倒让疯狗狠狠地咬了一口。 事情之所以发展到这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英法列强的软弱无能,这种无能不但葬送了捷克斯洛伐克,也葬送了波兰,终英法两国也在劫难逃。
第三帝国7:狼群
“只懂得关心手下而不能击沉敌舰的船长不会得到士兵的尊重。” 德国潜水艇部队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击沉同盟国和中立国的船只达1400万吨。这一方面是由于英、美两国低估了潜水艇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德国潜水艇指挥官的技艺高超。他们的个人领导才能、技术水平令他们的对手都称赞不已。但由于他们参加的是一场丧失人性的战争,他们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三帝国14:斯大林格勒
这里是炼狱! “我的国家所能期望的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打个平局;任何夺取斯大林格勒的希望都会化为泡影。”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这么总结道。在历史上,没有记录斯大林格勒炼狱的确切伤亡数字。但是德军第6集团军的25万官兵,除了9万多人投降外,的确有约12.5万人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阵亡或死于寒冷、饥饿及疾病。大概另有3.5万人安全逃离。至于苏联方面,虽然取得伟大的胜利,但却付出75万人阵亡、负伤以及失踪的巨大代价。
第三帝国16:征服者的铁蹄
铁蹄下的人民 战争中,与敌人合作意味着背叛,但保罗萨特却这样描述了战时的两难处境:“不与我们的敌人同流合污,我们就寸步难行,没有饭吃,甚至没法呼吸。我们的血管里连一滴血都没有,但是他们有。整个国家既抵抗又合作。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可疑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做的对不对。一种微妙的毒药连我们最好的行为都腐蚀了。”
第三帝国15:隐蔽战
谍报精英的传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战争,交战各方无所不用其极。在此过程中,它激发了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有才华最有勇气的一批精英们献身于谍报事业。从德国潜艇恩格玛(谜密码)的破解,埃及尼罗河边船屋里隆美尔苦苦等待的情报,到潜伏在纳粹德国内部的红色乐团等等。谍报战的惊心动魄丝毫不逊于正面战场之上的袒肉相搏。谍报大师们用自己的智谋和胆略写下了远比小说更为精彩,更富于想象力的篇章。当战争的结局变得越来越明显起来之后,纳粹不得不更加依赖那些孤注一掷的小分队,其中千里飞骑救出墨索里尼的行动,连艾森豪威尔也赞叹其堪称特种部队最上乘的表演。
第三帝国20:欧洲要塞
最后的挣扎 第三帝国最辉煌的时代即将结束。在海上、空中,德国人的威风不再,陆上也只能节节溃退。盟军于1944年6月6日的登陆彻底扭转了战局,虽然德国士兵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难逃覆灭的命运。而此时的希特勒将赌注全押在了超级武器上,妄图一举成功,结果……
第三帝国11:巴巴罗萨
整个世界将会屏息凝神 德国运用闪电战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席卷了大半个西欧。辉煌的胜利让希特勒忘乎所以,他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入侵苏联的战争。对德国仍抱幻想的苏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一败涂地,大批红军被俘,正面抵抗能力丧失殆尽。德军很快将部队一直推进到了莫斯科城下。但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内严重的意见分歧导致他们一次次坐失良机,并且不得不经受一场严冬无情的折磨,这给了苏联喘息的机会,并得以艰难地将战争的天平扳回到有利于自己的一边。
第三帝国12:远海之战
捉迷藏的死亡游戏 回顾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多是陆上交锋,但在海上,特别是远海,一场生死搏斗更是惊心动魄。德国海上舰只,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火力上,都要比英国海军弱。然而,它们通过灵活的战术,给盟军以沉重的打击,仅1941年4月,盟军舰只损失吨位就达70万吨。随着战争的推进,第三帝国崩溃了,海军也随之消亡。可那段历史,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第三帝国17:南方前线
南线在战斗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给予更多关注的是东线和西线的战事,殊不知从非洲沙漠发起,进而深入意大利西西里岛及本土南方,历时两年的南方前线也一样打得异常惨烈。曾经不可一世的沙漠之孤隆美尔在盟军的打击下节节溃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纳粹德国的军队由非洲退到西西里岛,又退回意大利本土,最后被迫继续向意大利北方退却。而盟军每前进一步,也都付出了相当巨大的血和肉的代价……
第三帝国19:燃烧的土地
一个人的战争? 希特勒1941年6月进攻苏联时所预见的唾手可得的胜利,成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到了1943年3月末,大地开始融化,整个俄国一片泥泞,希特勒的野心也随之蠢蠢欲动。他又策划了一场攻占苏联的“堡垒”行动。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使得这次行动变成了一场疯狂的致命的赌博。
第三帝国18:杀人机器
波兰人、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 回顾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令人发指的莫过于种族大屠杀。欧洲一半以上的犹太人、斯拉夫人、吉卜赛人在这场浩劫中丧生。这些平民的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最为丑恶的一面,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揭露了“残暴”二字的真正含义。
第三帝国9:非洲军团
沸腾的沙漠 墨索里尼利用英国深陷欧洲战场的大好机会入侵英属埃及,却遭到英军反击,意军被俘13万人。墨索里尼不得不向希特勒求援。于是希特勒决定成立非洲军团,交由隆美尔指挥。 隆美尔到达北非后,立即向英军发起反击,进攻托布鲁克海港,对于这个英军的重要堡垒,隆美尔是势在必得。英军统帅发动了英勇行动、战斧行动,旨在解托布鲁克之围,但遭到失败。英军随后又发动了十字军战士行动,双方展开坦克大战,以隆美尔胜利告终。隆美尔获胜后,冒险向东准备切断英军补给,但被新西兰军队从南包抄,非洲军团只得西撤。德国空军对马耳他的攻击使得非洲军团士气大增,得到支援后的非洲军团在加扎拉大败英军,顺势攻占了托布鲁克。隆美尔坚持先攻打埃及再占领马耳他,英军趁机获得了更多增援,在阿拉曼最终彻底击败隆美尔。
第三帝国系列21:噩梦沉沦
《第三帝国:噩梦沉沦(修订本)》讲述了:“如果德国人民打输了这场战争,那么就证明他们有负于我!”这句是希特勒临死前说的一句话。话里没有一丝的自责,在他看来,这场战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民对他不忠。经过12年,第三帝国灭亡了,种族灭绝和战争的噩梦以悲剧告终。希特勒及其追随者的事业虽然只经营了短短十几年,却成了一座永远耸立的耻辱柱,它警示着世人:人类曾是那样的残忍。
第三帝国系列13:扭曲的梦想
第1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危机之中。金融体系全面崩溃,种族、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纠纷困扰着民众,民众感到无所适从,许多人求诸远古的神话与迷信,以排解心中的不安。这一切为第三帝国的产生创造了机会。这其中啤酒馆暴动是一个典型,虽然它失败了,但纳粹的“鬼影”就此植入了德国人民的心中……
第三帝国系列4:新秩序
《第三帝国》系列是由美国时代生活图书出版公司(时代生活编辑部)主持编辑的大型图文性史诗作品。全系列共有21集。每一集都向您展示了第一手的私人记录,从未发表过的照片,亲历者的回忆录和新解密的官方档案。它们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画卷,将读者带回那腥风血雨的黑暗时代,让人仿佛置身于喧嚣狂热的柏林,遍地瓦砾的华沙,燃烧的斯大林格勒,沙尘滚滚的北非,令人不寒而栗的集中营,还有党卫队的秘密会议,希特勒的办公室,他的书房、卧室,甚至把握到他的思想动态。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整个系列连起来则构成了迄今为止完整、细致的“第三帝国史”。《第三帝国:新秩序(修订本)》是其中分册:希特勒为了能够掌握政权,在宣传上费尽心思,德国的城市,无论大小,都被纳粹分子们占领了。纳粹们无视政府、法律,不断挑起党派间、民众间的争斗,德国上下笼罩在恐怖中。政治的恐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他们一面大量生产武器,一面诱导青少年,使之成为杀人的工具。为了战争,纳粹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
第三帝国系列10:权力的中心
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奥地利的流浪汉,一个一战时的下士,终于将德国推上了穷兵黩武的不归路。这一切的产生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失业人口急剧膨胀,民众中传播着一种躁动,这为希特勒夺权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各主要政党间的相互攻讦,更使纳粹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于是希特勒鼓动唇舌,大用铁的手腕,一步步地登上了权力的宝座。
第三帝国系列8:征服巴尔干
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二战中也不例外。希特勒从1939年开始,以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占领了东欧、西欧以及北欧的许多国家。在对英国进行狂轰乱炸的同时,希特勒打算继续扩张第三帝国的领土,实现他称霸欧洲的梦想。在这个时侯,苏联成了他称霸路上的敌人。在进攻苏联之前,希特勒必须保证巴尔干半岛成为他入侵苏联的能源基地及军队集结地。在对巴尔干国家采取拉拢、利诱及威胁的同时,希特勒不惜对不肯屈服的南斯拉夫和希腊进行武装入侵。
公元前1500-前600-文明初曦-全球通史-3
《全球通史3:公元前1500-前600文明初曦》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公元前1000-1100-东方之光-全球通史-9
《全球通史8:公元800-1000诺曼狂飙》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自然的历程-全球通史-24
《全球通史24:自然的历程》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公元1700-1800-革命之风-全球通史-16
《全球通史16:公元1700-1800革命之风》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公元1200-1300-蒙古征服-全球通史-11
《全球通史11:公元1200-1300蒙古征服》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公元800-1000-诺曼狂飙-全球通史-8
《全球通史8:公元800-1000诺曼狂飙》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分元600-800-伊斯兰的脚步-全球通史-7
《全球通史7:公元600-800伊斯兰的脚步》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战争机器-全球通史-23
《全球通史23:战争机器》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公元1400-1500-发现新大陆-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13:公元1400-1500发现新大陆》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人类的黎明-全球通史-1
《全球通史1:人类的黎明》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公元前1100-1200-宗教之战-全球通史-10
《全球通史10:公元1100-1200宗教之战》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城市的进程-全球通史-21
《全球通史21:城市的进程》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全球通史14
《全球通史14:公元1500-1600欧洲的转折》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公元1800-1850-新的革命-全球通史-17
《全球通史17:公元1800-1850新的革命》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公元1900-1925-战乱中的世界-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19:公元1900-1925战乱中的世界》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全球通史22:家庭的进化
从史前文明到24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全球通史2:神王时代
从史前文明到32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全球通史6:衰落的王朝
从史前文明到33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