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拉·W·塔奇曼
芭芭拉·塔奇曼(BabaraTuchman)(1912.1.30-1989.2.6)美国著名女历史学家、作家。她在拉德克利夫学院拿到了BA(农业学士)学位,但之后却在历史研究上自学成才。
八月炮火
2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1%
在这部普利策奖经典著作中,巴巴拉·塔奇曼透过生动的历史场景还原、丰富的细节勾勒以及坚实的史料支撑,精彩地展现了1914年8月期间危机的形成、爆发以及大战初期的战役,叩问了是什么让帝王、政客和将领踏进一场无人希望发生,且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会发生的世界大战。本书面世后不久即发生了几乎引发核战争的“古巴导弹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正是从本书中汲取了历史教训,使美苏和平化解了危机。这些历史教训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理想国译丛系列套装11册(033-043)
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4%
本套装包含《理想国译丛033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理想国译丛034 不敢懈怠:曼德拉的总统岁月》《理想国译丛035 圣经与利剑:英国和巴勒斯坦—从青铜时代到贝尔福宣言》《理想国译丛036 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理想国译丛037 印尼Etc:众神遗落的珍珠》《理想国译丛038 第三帝国三部曲:第三帝国的到来》《理想国译丛039 第三帝国三部曲:当权的第三帝国》《理想国译丛040 第三帝国三部曲:战时的第三帝国》《理想国译丛041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理想国译丛042 残酷剧场:艺术、电影与战争阴影》《理想国译丛043 资本主义的未来》。
圣经与利剑:英国和巴勒斯坦—从青铜时代到贝尔福宣言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2%
本书是享有“历史学者中的艺术家”美誉的巴巴拉·塔奇曼的处女作。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文学的笔法,以及坚实的史料支撑,追溯了英国在基督教教化、十字军东征、近东贸易和帝国争霸中民族精神的逐步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巴勒斯坦作为不列颠人的精神家园成为英国支持以色列复国的重要文化原因,而帝国战略的需要则是英国的政治动机。本书记述了从不列颠起源到《贝尔福宣言》的漫长历史中,文化动机和政治动机——即《圣经》与“利剑”——是如何塑造了英国的近东政策,并深刻影响了近代中东地区的历史进程。
巴巴拉·W·塔奇曼作品系列(套装共6册)
6人今日阅读
曾两次获得普利策奖的著名历史学家芭芭拉·W.塔奇曼主张把历史看作可读性的故事,自称是“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家”,被费正清等誉为“作为艺术家的历史学家”。她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其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好的历史作品之一。本系列包括:《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2%
20世纪前叶,中国和美国正处在一个交叉点上,这是一个古老但衰弱的古国和另一个年轻但强大的新兴国家的一次相遇。在本书中,跟随史迪威——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美国最伟大的战区指挥官之一,我们见证了那次历史性的相遇,它代表了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在这种堂吉诃德式屡战屡败的努力之外,现代中国露出了它的脊梁。
M译丛套装01:中东与帝国的博弈和覆灭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1%
该套装包含《圣经与利剑:英国和巴勒斯坦—从青铜时代到贝尔福宣言》和《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圣经与利剑:英国和巴勒斯坦—从青铜时代到贝尔福宣言》是享有“历史学者中的艺术家”美誉的巴巴拉·塔奇曼的处女作。本书记述了从不列颠起源到《贝尔福宣言》的漫长历史中,文化动机和政治动机——即《圣经》与“利剑”——是如何塑造了英国的近东政策,并深刻影响了近代中东地区的历史进程。《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栩栩如生地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东,描写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的角色。
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7%
在这本敏锐、精炼的作品中,美国备受欢迎的历史作家巴巴拉·W·塔奇曼对历史学家的技艺和众多历史事件进行了探讨。它包含了塔奇曼对历史学家之角色的缜密思考,对美国过去与当下的惊人洞悉,以及对国际事件入木三分的观察——塔奇曼始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看待历史,并从她所见的事物中汲取经验教训。本书中的文章,时间跨度超四十年,塔奇曼涉入了一系列不拘一格的话题:以色列、中国、罗斯福的竞选列车、关于伍德罗·威尔逊的弗洛伊德式解读……这些具有才气的文章,凝集、呈现出其穷尽一生琢磨的“历史技艺”。历史学家应该是艺术家吗?有意识地运用艺术手法当然应该是他的工具之一。麦考利说他自己是一半诗人,一半哲学家。在这两方面我都不期望达到他的高度,我认为自己是个讲故事的人,一个讲述者,只不过我讲的确有其事,并非虚构。——巴巴拉·W·塔奇曼
理想国M译丛·帝国陨落系列(全五册)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6%
帝国陨落系列(全五册)包括《金与铁: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圣经与利剑:英国和巴勒斯坦——从青铜时代到贝尔福宣言》《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克里米亚战争:被遗忘的帝国博弈》《八月炮火》。
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0%
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将视线集中于“一战”爆发前25年的西方社会,以艺术家般的手法再现了彼时的思潮与理想,遽变与纷争:“八月炮火”轰响之前,英国的贵族世界开始倾塌,权力转向新的阶层,热血的无政府主义者畅想着一个和谐世界,帝国主义情绪爬上新大陆,美国海军悄然崛起,德雷福斯事件掀起一场法国人内部的激烈对峙,施特劳斯的音乐与尼采的思想影响着德国……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旧世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个时代没有因为年老或意外死去,而是爆炸于终结性的危机里,成为了历史的重要一页。……(它)不只有自信、纯真、舒适、稳定、安全与和平。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也误导了我们,当他们跨过战争的鸿沟回首往事时,前半生便笼罩在了美丽夕阳的薄雾下,充满和平与安宁。而我们却错误地以为,怀疑、恐惧、骚动、抗议、暴力和仇恨是不存在的。——巴巴拉·W·塔奇曼
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1.4%
14世纪的欧洲包含了两个相互冲突的图景:这是一个属于十字军、大教堂和骑士制度的荣耀时代,也是一个堕入混乱与精神痛苦的世界。巴巴拉·W·塔奇曼从这一时期选择了一位贵族——昂盖朗·德·库西作为叙事载体,借此人的人生远望中世纪的百年战争、黑死病、奢靡盛宴、雇佣兵制度、残酷税收、农民暴动和教会分裂……最终,承载着那一时代的废墟被留在这里,静观着仿如宿命的人类历史。
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6.9%
如果历史悲剧中的政治家并非那么愚不可及,已经消失的世界是否有另一番景象?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巴巴拉·W·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提出,无视可行的替代方案而坚持与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即是愚政。由此,她研究了四个历史上著名且典型的政府愚行:特洛伊战争、文艺复兴时期教皇导致的教廷分裂、英国乔治三世在美洲殖民地不切实际的政策,以及美国在越南的自欺欺人。在这本书中,塔奇曼以其一贯充满细节的叙述和带着张力与现场感的文字,复现了那一个个或悲壮或荒唐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齐默尔曼电报
一条偶然被英国截获的密电如何把顽固中立的美国拉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历史进程,奠定了美国世界霸权的第一步。齐默尔曼电报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桥段。1917年,德国外交大臣阿图尔·齐默尔曼向德国驻墨西哥大使发去密电,令其以美国南部领土利诱墨西哥入盟,以便拖延美国向欧洲派兵。不巧,此密电为英国海军情报局第40号办公室所截获破译。一道重量级的选择题摆在了海军情报总监威廉·雷金纳德·霍尔少将面前,如何利用这条电报将美国拉入战团呢?
理想国译丛029 八月炮火
一战终结了历史意义上的19世纪,标志着现代世界的开端。作为历史的转折点,“这个可怕8月的僵局,决定了其后战争的进程和达成和平的条件,并推动后来两次大战间情势的演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但在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绝大多数政客、知识分子与企业主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与即将爆发的巨大危机只有一尺之隔。 在这部普利策奖经典著作中,巴巴拉·塔奇曼透过生动的历史场景还原、丰富的细节勾勒以及坚实的史料支撑,精彩地展现了1914年8月期间危机的形成、爆发以及大战初期的战役,叩问了是什么让帝王、政客和将领踏进一场无人希望发生,且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会发生的世界大战。本书面世后不久即发生了几乎引发核战争的“古巴导弹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正是从本书中汲取了历史教训,使美苏和平化解了危机。这些历史教训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巴巴拉·塔奇曼以高超的叙事手法,带读者走入时人时事,忘记已知结局,使故事悬念感十足。她对人物的刻画尤其传神,且能冷静地跳过道德判断,避免苛责,用极为人性的笔法描述了一个个充满缺陷的人如何将世界引向希腊悲剧般的结局。
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
1776 年11月16日,荷属圣尤斯特歇斯岛一个不起眼的要塞上传来了隆隆炮声,这是对美国战船“安德鲁·多利亚”号进入外国港口时循惯例发出礼炮的回应。礼炮声尽管微弱,却首次宣告了那个世纪最为重大的事件——一个注定要改变历史进程的新国家的诞生。巴巴拉·W·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书写了美国革命,她的笔下不只有华盛顿和那些浴血奋战的士兵们,还有英军将领罗德尼的挫败与颓丧,法、荷两国出于各自复杂的原因所给予的援助。用乔治·华盛顿的话说,美国“似乎是上苍专门为了展示人类的伟大和幸福而设的”;不过,人类并不如自己所赞颂的那样稳步迈向自由,在真理与无尽的谬误之间,理性所受到的束缚仿佛才是永恒的。
实践历史
这是巴巴拉自选的一本文集,是她在晚年对自己过去作品的回顾,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作品也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全书分为“写作手法”、“历史与教训”和“从历史中学习”三部分。 内容简介: 正如作者所言:对于历史学家来说,他们包含一种为了自己的体系而试图操纵手头事实的风险,其结果便是历史中的意识形态远比“历史真相”更具有影响力。真实性的主题或者个人亲身经历的文章比那些作为讽刺或鼓吹,或出于一时的政治热情而写就的“思考性”作品更具有可读性。我认为长期的历史写作必定会形成某些原则和方针。我想,从这些文章中可以体察到对历史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