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
作家,学者。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香港大学,文学博士。现任高校中文系教授。 著有小说《北鸢》《朱雀》《瓦猫》《七声》《戏年》问米 》《浣熊》《谜鸦 》,文化随笔《小山河》《梨与枣 》等。作品被译为英、法、意、俄、日、韩等国文字。 曾获鲁迅文学奖、“ 中国好书”奖、“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等奖项。长篇小说代表作两度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作者获颁“ 海峡两岸年度作家”、《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人物
燕食记(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
9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0%
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盛传将在年底结业。一帮老伙计力挽狂澜,盘下店面。同钦楼已退休的主厨荣贻生师傅,道出个中缘由…… 小说沿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
北鸢(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
16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6%
《北鸢》起笔于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收束于上世纪中叶。将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寄予两个家族的命运沉浮,书写中国最为丰盛起伏的断代。人生一线,恰似风筝。命运漂浮无着,人亦应有自己的主心骨。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书中上百位经典民国人物,进退于沧桑。群落交织,浑然磅礴。文笙在大时代的风云中辗转历练,且行且进,最终尘埃落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处,了解来处,才知道自己的去向。在故事的日常精微与家族兴颓里,藏着我们过去以及未来的影子。
朱雀
8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6%
朱雀是代表南方的神兽,属火,四象之一。昔日“裕昌泰”珠宝行学徒满师日打造的一枚挂饰,落入民间百年的生存漩涡。 千禧之交,苏格兰华裔青年许廷迈回到祖父的故乡南京留学,在夫子庙西市一间古董店邂逅了神秘女子程囡,由此引生了三个世代的传奇。作者以一位“外来者”的目光,张看民国往事、中日战争、十年动荡、八十年代记忆与新千年前夕气象,叙述古都里三个世代的家族命运。时易世移,只有古董店那一枚朱雀始终流转追随。
灵隐(葛亮全新长篇小说)
8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2%
鲁迅文学奖得主葛亮全新长篇小说。 点染粤港百年风云,冷暖共跫,为迷惘的人们建筑心灵栖居的园林。 一桩伦常血案, 父与女, 从此踏上截然不同的命途…… 南华大学教授连粤名,临近退休,身陷囹圄。 为人,为夫,为父,世事阅尽,何以步向孤悬之路。人生苍茫,徐徐展开一幅跌宕的历史图卷。 案发经年,女儿连思睿深受社会舆情冲击,隐于尘烟,载浮载沉。在太嬷生前佛堂,遇到少年造像师段河。后者在澳门的传奇家世,如水月之镜,让她彷若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执念与放下、和解与告别,度人度己,余音幽长。 一人一生,需要历经无数次的坍塌与重建。 一念放下。你我心底仍有一方园林,可停驻,可灵隐。 本书为葛亮继《北鸢》《燕食记》等大热作品之后,开启全新“南方图志”小说系列。
生活风格:2020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
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1.0%
本书为知名文学评论家张莉以自己极具个性化的视觉选出的20个短篇小说。作品题材各异,风格各异,但是有一点共性,那就是文本的语言别具一格,具有作家本人的鲜明特色。其中几位的语言风格还具有很大的创新特质,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本书所选作者和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2020年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度和广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在短时间内了解2020年短篇小说创作概况的质量较高的文本。这些作品对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和生存状况有着深入探讨和追问,在某种程度勾勒出中国老中青三代作家的创作轨迹,充分显示了文坛新生代不可忽视的力量。
汉字再发现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1%
这是一本写给文史爱好者、书法研习者、语文教师和学生朋友们的古汉字通识读本,用900多幅出土古文字例字,介绍200多个常用汉字的源流,旨在揭示关于汉字的“常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汉字源流的正确方法,介绍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及相关研究取得的新知。
瓦猫(篇目入选2020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中国好书”奖得主葛亮重磅新作)
瓦猫,是庇佑匠人的神兽,看得见莽莽过去,亦守望着无尽未来。这是一本有关手艺人的小说,然而又不全是。他们经手而成的物件,是曾在这世界过往的*好宣示。他们的命运,交织与成全于历史;他们的尊严、执着与信仰,如棱镜,折射这世上大多数的我们;他们是这时代的理想主义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遇良工,宁存故物”,一鳞一焰,皆自匠传。
小山河(2016中国好书获奖者葛亮新作)
《小山河》是两届"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得主葛亮的首部散文集。 葛亮生于南京,后远赴香港求学并定居。书中颇有情趣地描绘了香港生活的点滴,太平港、港大、红磡、荷里活道、椒盐濑尿虾、避风港炒蟹、雪冻豆腐花、张爱玲、太平清醮……于细节处彰显一座独特风味的海港城市。间杂作者对原乡南京的怀念,虽离故土心不离,追思先人,冷暖入心,情怀不解。或谈阅读与写作,娓娓道来,人文掌故中尽显风雅。
七声
城市里万声迭转,《七声》穿析群嚣,放声因惯习而为人所忽略的音响。祖父母相互照扶的和鸣弦曲、童年玩伴“成洪才”的家庭旧事、木工师傅“于叔叔”的悲喜人生、餐馆弱智女侍“阿霞”身置社会底层的悲哀、女性友人“安”因过度自我所产生的悲剧,偷渡工人“阿德”身不由己的命运,极尽大半生为自己洗刷文革时期罪名、却因好赌而终招凄凉晚景的“老陶”,他们都是你我身边的小人物,其声虽细隐,却与大时代的跫音同奏,一则则人生故事交迭出流动于坊市的主旋律,造就环境的调式。
镇馆之宝(二)
本系列图书由央视《百家讲坛》同名讲座整理而成。由来自八家博物馆或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学者讲述自家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揭示国宝曲折的传世经历,探寻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带我们近距离感受国宝震撼的独特魅力。 在本书中,你将领略:镶嵌十字纹方钺、大克鼎、德鼎、亚宪孤竹方罍与举父乙觥、吴王夫差盉、商鞅方升、阳陵陶俑、雄壮昭陵、吕氏家族墓的风采。
相忘江湖的鱼
德賽都(Michel de Certeau)在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的開篇寫道:「獻給普通人,獻給行走於街巷的平凡英雄,無所不在的角色。」 這本小說也是關於那些最切實的、時常為人所疏忽的情感。他們都是親近的人,曾在身旁一一走過,見證了歲月的變遷。他們又都是極其普通的,有時因為過於普通走向了邊緣,卻也是不期然的結果。他們的事情,在他們自己人生中即便是極壯闊的,也是大時代裏的一波微瀾,這都是必然。寫下他們,為的是不忘記。記憶若是苦楚了,還可以相忘於江湖,維以不永傷。
浣熊
《浣熊》主要内容包括:浣熊、猴子、龙舟、杀鱼、街童、退潮、告解书、德律风和竹夫人等
谜鸦
《谜鸦》作者想写的,是一则关于宿命的故事。佛教中的八苦四谛,总是呈现出伤感的面目。我原先预备给这篇小说覆上一层喜剧的膜,然而写下去,才发现,生活时时被残酷的现实所洞穿,露出脆弱的本质。这与喜剧的坚韧是格格不入的。这样的故事,剔除了传奇的色彩,其实经常在你我的周围上演。它的表皮,是司空见惯的元素与景致,温暖人心。然而,却有个隐忍的内核,这是谜底的所在。我不期作一个“谜”的破解者,只是尽力将谜面记录下来。 数年前,写下这段文字,作为对小说的诠释。一只乌鸦,被错认的瞬间,成就起始。 记得父亲说,写一个好看的故事吧。于是写了这只鸟。谜,它是这世界的象形。有着弱小动物的无助,等待人类惠赐。仍然是习惯,以对待宠物的心情,饶有兴味地爱与看管。在善意的专制中,享受予夺之快。这种快乐犹如鸦片,毒若醇香,温柔而暴烈。麻醉中,有一种力量悄然酝酿,改变我们的生活,将之推向岌岌可危的边缘。 或许,这是一个少年对于文学最初的想像。黑色的、蒙着色泽的羽翼之下,有另一种世界。这世界,以它独特的逻辑与游戏规则,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遥相呼应。 多数时候,它是缄默的。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这无意识的忽略,已包含了轻慢。仿佛与生俱来的伴随,平行于日常,不离不弃。我们坦然地接受了它的关护,甚或不存感恩之心。然而,不期然间,它也塑造着我们的轮廓,以变动不居的方式。
問米
問生、問死、問神、問鬼、問靈魂 7個懸疑包裹的真相,7場殘酷人性試煉 駭人又感動! 兩屆「亞洲週刊華文十大小說」得主 葛亮 寫出讓人欲罷不能的現代版《聊齋》 暗藏殺機的文字功力,高潮迭起的敘事本領 融合古典魔幻神秘與當代生活情境的「現代版《聊齋》」 「寫懸疑題材,我想表達的是真相倏忽而至時人的無力感。」 繼《七聲》《戲年》《謎鴉》《浣熊》,他再以短篇小說展現敘事本領, 以戲劇化的反轉、情理之中的意外性,撥開驚悚懸疑的表層,直探人性曲折。 他賺活人的錢,養一具死屍;她帶著不甘歸來,要所有人付上血的代價。他以濺滿浴室的鮮血當作後的守護;她讓一籠鳥代替自己死去,只為讓時間走得更慢一點。7個受命運試探的人,7個拷問人性的故事--1、通靈的真相--〈問米〉紀錄片《魍魎人生》意外獲獎,再見到通靈師阿讓已是三年後。破落的民房,空氣中混著刺鼻味道,阿讓悠然吐露魂魄上身的真相,視線卻投向床下一口黑色木箱。2、凶手是誰?--〈朱䴉〉殘酷的民宅凶案,目擊證人是不能正常言語的天才兒童畫家。看著血泊中的母親,他眼神漠然如同幼獸,筆下一張張畫全是同一種鳥類展翅,顏色像血一樣猩紅。3、血的代償--〈罐子〉侉叔和他收留的神祕少年小易,以「一文餅,一匙鮮」攬來群客,也養刁了全鎮的胃。少年離去的那夜,哭號聲劃破闃靜,一段歲月掩埋的駭人真相,靜靜存封在被留下的陶罐裡。4、另一張臉孔--〈不見〉杜雨潔的戀愛是尋常的。對方是中年音樂教師,結過婚,有孩子。未來的日子沒有夢幻,倒也踏實。她就快找到屬這年紀該有的歸宿,假如沒撞見啓人疑竇的那一幕的話……5、藥物實驗?--〈鵪鶉〉她住進狹巷內的舊旅社,是未婚夫失聯前後待的地方。不尋常的女主人、各懷心事的房客、神祕線上群組,和一籠數量日減的鵪鶉……那上鎖的三○九號房內,有沒有她要找的答案?6、借屍還魂?!--〈龍舟〉他在端午那日造訪離島,看競賽後被遺落的龍舟如同死物安靜地擱淺,一個白色影子忽而向他走近,瓷白的臉上是一雙鳳眼。他不住地想起另一個女人的臉--他父親的女人的臉。7、滿腹秘密的女人--〈竹奴〉江教授家新來的家政婦手腳麻利,做事處處妥貼。作為幫傭,女人似乎過於完美,隱然為這個家建立了新的秩序。那一天,她抱著一個巨大的祕密轉身離去……關於本書--小說引人入勝的往往不是縝密的邏輯、精巧詭計,是人性。而人性是十分脆弱的東西,在非常情境下薄弱越甚,葛亮在新短篇小說集《問米》,就為筆下人物布置了這樣的「非常情境」。本書收錄的七篇小說,在懸疑外衣下都有一副日常的骨骼血肉,他們是〈問米〉中浪跡越南的通靈師,是〈不見〉裡落拓不得志的音樂教師,是〈鵪鶉〉裡青春不再的旅社女主人,是〈罐子〉中不期而至的謎樣少年……他們平凡,甚或卑微得不值一顧,在城市的一角平淡過活,卻終不免為命運所擺弄。他們的人生是一局棋,操控者和棋子都是自己,面對命運的橫強,有的人癡心不悔賠上自己,有的則怨恨終至殺人毀己。他們是一群受命運試探的人,無端背負無以承擔的巨大祕密,與現實膠著;試圖掙脫宿命的鎖鏈,卻步步將自己推向無底的黑暗深淵……
2020中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77年起,即每年编选和出版年度短篇小说选和中篇小说选,两种年选曾经深得读者的喜爱,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1994年后,这项工作一度中断。21世纪肇始,我们决定恢复中、短篇小说年选的编选和出版工作,向读者集中推荐优秀的中、短篇小说。 本书汇集2020年度文学报刊发表的短篇小说之精华,展现这一年度中篇小说创作的整体面貌。孙睿、肖克凡、周嘉宁、尹学芸、蔡骏、孙频、葛亮、郑执、蒋韵等九位作家的精彩作品集于一书。
猫生
《猫生》是一本以猫为主题的动物文学小说集,共收录八位实力派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包括《给猫留门》《熊猫》《猫生》《九尾猫》《猫》《猫的故事》《猫将军》《今日痛饮庆功酒》。这八篇小说情感真挚朴实,尝试通过“猫”这种动物的纯真视角去观察、度量人类生活,借以阐述人与人、人与猫之间所流淌的种种情愫。 在《猫生》里,人与猫超脱于社会人际关系,回归到最自然的情感交流。故事中的猫形象丰富且饱满:有亲人可爱的家猫、谨慎小心的流浪猫以及警惕性颇高的野生猫科动物,它们古灵精怪,总能以独立、好奇、高傲的姿态和毫不遮掩的情绪表达唤起人们心中的美好与善良,平淡日常的叙述,却总能引人思考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在阅读中收获心灵慰藉。
书匠
暂无简介
绘色
小说频频获奖的葛亮,在这本书里,以影评与有关电影的散文,和读者见面。电影是葛亮在小说之外的另一至爱。本书所谈影片范围广泛:有香港片、内地片、台湾片、日韩片,也有欧美的老电影和近年上映的片子。 从影片内容谈到男女主角,从文化背景谈到导演手法,作者都用一种清新的、很有生气的笔触来叙述或评论。他敏感有致的观察和山色的文字功力,在书内表现得淋漓尽致。尤为精彩的是他对光影中的童年、少年与青年生活的追忆与思索,读后令人感怀。
葛亮短篇小说系列:《问米》《七声》《戏年》套装(签章版)
◆莫言、姜文、严歌苓、肖战等联袂推荐! ◆CCTV年度“中国好书”得主,两度荣获《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当今华语畅销作家葛亮,从《朱雀》《北鸢》宏大的历史叙事回归到日常生活的脉络,辗转南北,抽丝剥茧,用悬疑之笔,表达人心底的困厄和欲望。 ◆甄选了近年来葛亮创作的7篇具有悬疑感的中短篇小说,字字玄机,惊天反转。寻仇的少女仿佛聊斋群芳的族裔,自闭的天才摆弄着色彩的语言,体面的保姆与失智的爱人在三十年后用竹制的纳凉器具错位相认......悲悯的民间叙事中,是人生的风姿百态。这位被称为“当代具潜力的小说家”被灌注了六朝金陵的意境,人间烟火里点了一盏桂花香,不识大字的底层人物也慢声细气,吐出的尽是机锋与智慧。痴迷于其中的读者,看不透的不是故事,而是人心。 ◆字字玄机,雅趣里罪恶昭著;爱欲焦灼,刹那间一场惘然;人心围困,沉浮后罪美并举。
英珠(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者小说精选集)
本书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得者葛亮的作品精选集。 作品除收录鲁奖获奖作品《飞发》,还收录了《英珠》《洪才》《于叔叔》《杀鱼》《德律风》《猴子》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从江南至岭南,文字中皆是心迹。“粤人说故事,叫“讲段古”。 这“古”岂止是往日铿铿锵锵、宏大叙事,往往关联着凡常的万家烟火。历史大哉,归根结底,都连着个人。“一均之中,间有七声。”零落声响,可凝聚为闳音。要讲好这一段“古”,“古”里必涵藏着今人的目光。如同小说中叫做“孔雀”的理发公司,某种程度上,也成为过去向现在的馈赠,进而远及未来。
梨与枣
《梨与枣》是”中国好书“获得者、作家葛亮的全新随笔集,分“朵颐记”“谈艺录”“格物志”“东西引”“少年游”“挽歌行”“太虚境”“林下赋”等七个章节,关乎阅读,也有关写作所见。写著书的人,写读书的人,也写爱书的人。通过阅读、寻访,字里行间,皆读到对生活的郑重。且以“梨与枣”的互勉尊重之意,致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不见
她再遇到他,是一个黄昏。她下了72路公交车,走向街心广场。广场上响着喜洋洋的音乐。一群半老的女人,穿着艳丽的练功服,喜气洋洋地扭动,扭得豪气干云。杜雨洁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词,“中国大妈”。据说这个词,就要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了。和去年四月的旧闻相关,“高盛退出做空黄金,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大鳄”。虽然情势急转直下,但是大妈们仍是士气高昂的模样,“输钱不输阵”,令全球瞠目。
阿霞
阿霞小我一岁,属羊。阿霞个子不高,敦敦实实的,来城里半年了,也没有消去腮上的两块红晕。其他人开玩笑,说那是红二团。我穿着制服,跟着杨经理走进大厅。好多人围着桌子折纸巾,有的抬起头来看见我,就笑一下,有的头也没有抬。大厅里四面装着大镜子,明晃晃的。我想姚伯伯到底是国外回来的。除了带回了经营理念,也懂得视觉空间的延展魔术。
冬至
这一周,降了温。气候变得冷与潮,窗户上起了薄薄一层雾。叔祖母坐在灯底下,切一块枣泥饼,一边说,你小姑怎么还没回来?一年就一个冬至。外面有汽车喇叭响。小狗先跟着大呼小叫起来。然后是“咚咚”跑上楼梯的声音。一推门,小姑笑得正灿烂。她取下围巾,远远地扔到沙发上,然后说,法语老师又拖堂。始终是个外国人,跟她说晚上要“做冬”,只当没听见。叔奶奶就笑,恐怕你的法文她还听不明白。小姑也笑,那就怪了,她也来了香港十年,早该入乡随俗。小姑说,成家可不能找老外,鸡同鸭讲,要累死。
戏年
有这么一些人,不经意置身于舞台之上,是树欲静而风未止。 又有一些人,活在时间的褶痕里,或因内心的强大,未改初衷。 在《戏年》这部小说里,一个叫毛果的少年再次登场,以影像雕刻时光,记忆岁月,离析重构之后,要的仍是永恒或者凝固。而文字的记录,是一种胶着,也算是对于记忆的某种信心。它们多半关乎人事,或许大开大阖,或许只是一波微澜。但总是留下烙印,或深或浅,忽明忽暗。提醒的,是你的蒙昧与成长,你曾经的得到与失去。
德律风
葛亮1978年生。原籍南京,现居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文字发表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集《七声》《谜鸦》《相忘江湖的鱼》,文化随笔《绘色》等。曾获2008年香港艺术发展奖、首届香港书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2009中国小说排行榜”及台湾“2006年度诚品选书”。长篇小说《朱雀》获“亚洲周刊2009年十大小说”奖。她我再也没有等到他的电话了。大约每次铃声响起的时候,我都会心里动一动。终于动得麻木了,只是例行公事地跳一跳了。
葛亮小说专辑
葛亮,男,1978年生,大学教师,现居香港。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谜鸦》、《相忘江湖的鱼》等。我穿着制服,跟着杨经理走进大厅。好多人围着桌子折纸巾,有的抬起头来看见我,就笑一下,有的头也没有抬。大厅里四面装着大镜子,明晃晃的。我想姚伯伯到底是国外回来的,除了带回了经营理念,也懂得视觉空间的延展魔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盘下这么大一个门面本就不易,现在因为有个镜里镜外的缘故,竟似乎又大了一倍。每面镜子里都有一个我,还都是别别扭扭的样子。
罐子
一文饼,一匙鲜,一只将历史隐在其中的陶釉罐,承载了善与恶,实现了生命的转换与归来。其实,关于我为什么要开这间士多店,镇上有各种传闻,我一直没有对人解释过。因为三言两语,并不能解释清楚。至于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也未必觉得需要交代。镇上有许多像我这样的中年男人。已经过了年富力强的年纪,虽未至颓唐,但精神已不如以往。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上移的发际线,一两星的白,我深深地吸口气,收藏自己微凸的小腹。人似乎也体面了一些。然而,我与的不同之处是,我并非当地人,在这个偏僻的岭南小镇里,我的口音实际显得有些突兀。我上翘的舌头经常引起的耻笑。
宁夏
我躺在水泥管道里,身体下面积聚着黏腻的液体。黑暗潮湿,呼吸不畅。铁锈的腥气漫溢。像是躺在一具身体里。没出生的孩子,在母亲的身体里。我是卡马牛仔专卖的店员,我叫布德。我的店在罗素街。卡马。我看守着这些牛仔裤,像看守着一些孩子。每一个买牛仔裤的人,有着不同的高度,腰围,和性格。我给他们推荐与他们合适的牛仔裤。如果你的腿细且长又中规中矩,推荐你试试Z 62,如果你喜欢松松垮垮要点个性,推荐你Beach 35,如果你要赶潮流,推荐你试试L 37。这是我的职业习惯。
威廉
葛亮1978年生。原籍南京,现居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文字发表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集《七声》《谜鸦》《相忘江湖的鱼》,文化随笔《绘色》等。曾获2008年香港艺术发展奖、首届香港书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2009中国小说排行榜”及台湾“2006年度诚品选书”。长篇小说《朱雀》获“亚洲周刊2009年十大小说”奖。威廉是老朋友了。但到了温哥华机场的时候,看到一个大胡子的男人远远地对我招手,还是有些发怔。我推着行李车从他身边走过去。
此心安处亦吾乡
嚴歌苓的移民小說生動地反映了當今世界文化的一大特色——不同民族和文化間的互動與雜交。本書以嚴歌苓的移民小說為研究對象,梳理和分析其主題和特色: 考察人性在異質文化背景下的演變與發展。嚴氏移民小說將人性置於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考察人性的適應與演化,探尋背後的原生文化在激變中發展的可能性,借此反思華人自身文化特質。 探索文化、歷史與社會的深層次內核。嚴歌苓沒有止筆於移民生活,以及此種經歷所包含的不同文化間的砥礪、碰撞與牽扯。而是洞穿熙熙攘攘的表層,探索深層的文化、歷史與社會內質,挖掘華人移民文化的淵源,回溯其繁衍於異域的原初狀態。 探尋華人移民文化在現代語境中的出路。嚴歌苓書寫華人移民在文化邊緣的艱辛生存景狀,有意識地探尋華族移民文化在現代語境中的出路。她筆下的人物往往主動尋求新的身份認同,縱然面臨障礙與陣痛,亦積極完成“他鄉亦故鄉”的文化轉型。見微知著,由此映照出文化體系間相互交融的發展趨勢。 本著作特別收錄作者對嚴歌苓最新學術專訪。 中國移民默默堅持了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各國形成沒有國土的無形國土。沒有一個種族像華人那樣在異國他鄉建立祖國的城邦。 —— 嚴歌苓 葛亮博士這本文學評論,寫作態度嚴謹,且資料完備,引述豐贍。它不是一本普通的文學評論,而是本重要的學術著作。值得文學愛好者好好細讀,更值得關心當代中國文學的學者作為參考和研究之用。葛博士是位學者,也是個作家,才能夠寫出如此精彩的評論專書來。 —— 陳志誠(香港新亞研究所專任教授)
新场古镇
《新场古镇: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传承》是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继《遗珠拾粹》一、二,《从上海到澳门》著作之后的又一最新力作。他带领规划师历时多年对上海新场古镇所做的保护规划与保护措施等技术层面的成果,可以说是对新场古镇保护及古镇风貌整治成效的一个交待和总结。书中既有新场古镇的概况和格局介绍,又有新场古镇的建筑特色和文化遗产描述,以及新场古镇的现状问题及规划、保护建议等。这些内容对所有建筑系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武汉中山公园故事
《武汉中山公园故事》介绍了武汉中山公园的历史发展。全书有20个小节,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或故事为纬,把信史与野史结合,将中山公园建造、发展等叙述详尽,并着重于对中山公园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发掘。全书文字7万字左右,配以图片近60幅,力求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幼稚园:今日宜远游
《今日宜远游》是韩寒亲任主编的原创文学合集,本书向你展现复杂世界中的纯粹与真实。故事、随笔、图片和观点为主要的内容组成部分。 作家葛亮的"香港铺子",闲逸的文字为你呈现出温情独特的港式生活;吴浩然和你分享他的毕业季,不同的兵荒马乱,相同的散场,别离后我们带着回忆天各一方;张晓晗为你带来催泪美文,远游在外的孩子们即使飞得再远,也有一根线握在亲的人手上;姬霄的一句"你一定走了很远的路吧",不是宽慰却告诉你路再漫长除了鼓起勇气走,别无他方;更有陶立夏、七堇年、郑执、苏更生、荞麦等人气作家为你带来他们的故事。此外,还特邀了民谣诗人周云蓬在《京都梦寻》中记录了一段有趣荒诞的"京都巡礼";音乐人陈鸿宇的《远不远》写于2018年巡演之后,他说他要做个实验,关掉手机,看看会发生什么。书中还有韩寒为本书特别撰写的后记。
戲年
世態炎涼,實在都是在生活的細節處。書生們總是很傻很天真。太美好的東西,是不可靠的。要想成事,還是得靠心明眼亮的身邊人。他們說出粗糙的真理來,並不顯得突兀。這些真理即使以喜劇的腔調表達,內質仍有些殘酷,殘酷得令觀者對目下的生活感到失望。然而,大團圓的結局卻教人安慰。因為這圓滿是經歷了磨礪與考驗的,有人負責戲,有人負責現實。人生才由此而清晰妥帖,真實有溫度。
复旦大学藏甲骨集(套装全二册)
复旦大学博物馆藏甲骨文字的内容涉及商代农业、田猎、祭祀、战争、天文、气象、地理、方国、供纳、巡狩、历数、卜法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向来为海内外研究者所重视。这些甲骨中有近一百片以往未曾见于著录,内容非常重要。本书乃复旦大学所藏甲骨之全面整理、研究材料的汇编著录,包括未曾见诸著录新材料的公布。通过原骨六面摄影、拓本、摹本形式准确记录复旦大学博物馆所珍藏的甲骨信息,对甲骨文字做出精确释文,并收录*新考释论文,展示甲骨学研究新进展,便于学者利用。 该书的整理是甲骨文著录走向精细化的一次新尝试,以在当前条件下,尽可能完善地对馆藏甲骨实物重新著录、深入研究为目标,寻找突破点。一方面,利用*新数字化手段,充分发掘就甲骨实物进行研究的优势。另一方面,尊重、吸收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反映此次整理研究的进展。
阿德与史蒂夫(新世纪作家文丛第四辑)
《阿德与史蒂夫》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属于“新世纪作家文丛第四辑”中的一个品种。本书中大多数作品取材于作者旅居香港的经历,通过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浮沉与喜怒哀乐,作者细腻地勾勒出了人性之复杂、人情之诡谲、人事之纠结;他的作品饱含对于市井小民与凡俗众生的深刻关怀,以艺术的形式充分还原了真实的人性以及其种种温馨与魅力。此外,葛亮的作品亦反映了作者对日常的洞穿和语言叙述的那种别致古韵,是对我们简单粗粝的反抗和嘲笑。
儿郎(签章版)
《儿郎》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少年毛果的成长故事。书香世家的环境对毛果的文化启蒙,小伙伴的真挚友谊,传统手艺人执着坚守带给他的震撼,无不传递着传统文化为少年成长积淀的丰厚底蕴,也促使他始终以一颗虔敬之心守护、传承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与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却给人无比真实的感受。 这是葛亮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创作的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他将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文学的写作之中,具有丰沛的细节、从容的笔触和丰厚的意蕴。对于隐藏于生活中的诚信、忠诚、宽厚、仁爱等传统精神,作者细细描摹,深深打捞,扎实沉稳的写作功底,让少儿读者感受文学之美,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漫画:父子情深
《漫画:父子情深》以传统连环画为基础,结合漫画、卡通等相互融合的形式,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出父与子在平凡的生活中一同成长、同喜同乐的有趣故事,描绘出父子间的深情厚意和融融的天伦之乐。让人们在笑声中有所感悟,有所回忆,有所期盼。《漫画:父子情深》适合少年儿童及其父母阅读,将引起人们去追忆那如诗如画般幸福美好的快乐时光。
无岸之河 葛亮作品集
暂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