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
蒋勋(1947年-),祖籍福建福州,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中国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 他早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代表作品有《汉字书法之美》《蒋勋说红楼梦》等,曾荣获吴鲁芹文学奖等诸多奖项。
蒋勋说红楼梦(套装共8册)
97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7%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文学之美(套装全4册)
13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6%
本系列书是蒋勋先生在台湾“中国文学之美”的主题系列讲座整理而成,分为《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蒋勋说文学:从唐宋散文到现代文学》《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五册。蒋勋把中国文学史从古代一直讲到现代,是一套完整的文学通史。一是讲得美,对中国文学中的美有非常不一样的解读,二是文字通畅优雅,没有艰深的学术词汇和框架。“蒋勋说文学之美”系列对读者从头到尾完整了解中国文学及美学,是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版)(套装共8册)
12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8%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宋词(修订版)
10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6%
蒋勋先生按照五代、北宋、南宋的时间脉络,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重要词人的佳作一一道来。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本(套装共3册)
5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6%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5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7%
只要人还追求心灵的自由,便一定会热爱诗歌。蒋勋先生说:“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汉字书法之美
5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9%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走出户外去上一堂书法课吧,看看大自然间处处流动的线条之美,打开我们感知世界的能力。给自己一趟感受生活的文字巡礼吧,匾额对联、招牌标志、舞蹈绘画,字不再只是文字,都有它触动人心的美丽与惊喜。蒋勋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蒋勋说红楼梦1-4辑(套装共8辑)
5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4%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3%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红楼梦(第二辑)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8%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红楼梦(第三辑)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3%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红楼梦(第四辑)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4%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红楼梦(第五辑)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0%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红楼梦(第六辑)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3%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2%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红楼梦(第八辑)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6%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
3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0%
先秦、汉魏、两晋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逐渐成熟的阶段,是一幅幅陶冶性灵、崇尚自然,充满激情的生活画卷,它们的美满溢着情窦初开、浪漫忧思、风骨铮铮,为后世的文学树立了不同的典范。
此时众生(蒋勋长销经典随笔)
3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9%
这是蒋勋用心写下的生活周记,从某年五月开始,止于次年五月。 在每个当令节气,他观察、体会自然的细微改变,记录下这些晨昏光影、花香叶色、林风潮响、虫鸣蛙声。 从他宛如画笔的文笔中,我们可以再现珍贵的记忆,在四季流转中发现生命之美,在自然万物里看见众生。 这些文字中更饱含他对友人、对母亲的深情,这既是一份横亘二十四节气的美的生活记录,也是对至爱之人颇具深意的礼物。 书写一年四季,收录近五十篇生活散文,呈现生活美学家蒋勋的观察与感悟。
蒋勋说红楼梦5-8辑(套装共8辑)
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8%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2%
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先生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在本册中,蒋勋先生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以平实的语言将唐代至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大家重拾对美与生命的感动。
人间孤独,却有温度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2%
本书是一本以怀旧为主题的名家散文选篇,数位名家用细腻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于无声中治愈当下孤独的青年读者,在孤独的世界传递人间温暖。本书汇集华语文坛名家散文经典,文笔扎实,行文流畅,字里行间充满人生真味,可读性和感染力极强。由余秋雨、蒋勋、白先勇等知名作家领衔,有一定的读者认同基础。全书分为五章,每一章分别是一个温情主题,引领读者重温老一代作家对岁月沉积的体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治愈自己。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增订版)
《写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2003年由台湾东华书局出版,当年即问鼎台湾地区出版奖——金鼎奖,是蒋勋先生继《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之后,奉献给读者的又一力作。 2004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引进出版。2010年增补改版,补充印象派至20世纪部分,定名为《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蒋勋先生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从史前数万年前到20世纪终结,胜景全收。作者从一把史前的燧石手斧开讲,围绕地中海世界这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从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光辉的印象派,直到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数千年艺林往事,数百件旷世杰作,蒋勋先生娓娓道来。 此次增订,更换和补充了大量图片,近300幅精美珍贵图片,与蒋勋先生的珠玉文字文图交映,是通往西方美术史年度的阅读飨宴。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中信出版社
美是一个看不见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反映在企业上,会创造惊人的产值与财富。近年来许多企业意识到创意的珍贵,而想藉由提升员工的人文素养,激荡出更多的创意,蒋勋一直主张创意本身就是美,也是无法取代的风格,所以不仅科技业竞相邀约这位美学大师谈美,连汽车业也找上蒋勋,想借助他找出如何才能设计出华人喜爱的汽车。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系蒋勋演讲录的第一辑,以“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为主题,涵盖6篇文章,包括“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山水合璧:从《富春山居图》说起”、“生命里的善与美”等,藉此和读者沟通:无论是生活美学还是企业的创意美学,都会激发无穷的竞争力。
欲爱书
暂无简介
写给L的十二封信
《写给L的十二封信》是蒋勋“日常功课”系列,在艺术之旅中认识爱的本质。从八里、阿姆斯特丹、巴黎、罗马、到翡冷翠、威尼斯、柬埔寨,从岛屿、街角、平原、废墟到三万英尺的高空……每一个地点都承载着行旅的念念情思。十二封信,只给一个人的特定私语,在书写中重温青春的悸动、欲望的升腾和爱的绵延,每一个字里都能看到生命的觉醒企盼。这十二封信情感真挚又热烈,它坦然又谨慎地探讨了爱与欲望在人一生中的意义,试图跨越时间实现与新世代年轻人的情感交流。“每一个个体是独立而且自由的,只有充分了解独立与自由的重要,才有可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健全地爱其他的人,才可能在这样健全的爱中树立新世纪的道德。”L是TA,是你,是我,每个人都需要用一生去体悟爱、认识爱。
孤独才是人生
不懂孤独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由于对孤独的误解,人们一直害怕孤独。不愿一个人走在街头,不愿一个人去吃饭,不愿一个人去旅行。但孤独不是不是茕茕孑立的身影和熙熙攘攘的奔波,不是灼热的焦虑和冰凉的淡漠,不是孤单,更不是寂寞。 《孤独才是人生》是蒋勋、贾平凹等48位文学大家与孤独的对话,以散文的形式,从日常生活到心灵成长等方面向读者展现孤独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孤独是对自我的坦诚,是正视人生的勇气,是从稚嫩走向成熟圆满的开始。最孤独的心灵,往往蕴含着最热烈的爱。 当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远离喧嚣,安静下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品味孤独的味道,拥抱更广阔的人生。
传说
推荐值 65.0%
蒋勋创作生涯仅此一部神话题材著作!他说:“这是我ZUI喜欢的作品!”蒋勋从1988年开始撰写一系列神话故事,至今一共完成了十八篇,他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帮自己完成了人最大的夙愿。借由神话故事的隐喻,我们读懂了自己内在不被看见的部分,残酷也好,欲望也好,得不到的幸福也好,平凡之中的极致激情也好,也许,只有以传说中的种种人性为镜,我们才能看清人生的真谛。
九歌:諸神復活
《九歌》,一部最美麗的中國神話,隱藏著整個民族復活的救贖秘密。──蔣勳 《舞動九歌》改版新裝! 〈九歌〉,兩千年前中國南方香草澤畔的悠揚歌聲,它是楚地初民祭神儀式的歌詠舞踏,它是寄託於屈原《楚辭》中的文學經典,它是巫覡對神的渴求與讚頌,它是浪漫又淒美的東方民間神話。 天空中偉大初始的「東皇太─」,明亮陽光燦爛的「東君」,自在來去飄飛的「雲中君」,河流上詠唱愛慕的「湘君」與「湘夫人」,山林深處仿如一縷輕嘆的精靈「山鬼」……從希臘,印度的神話到陳洪綬,徐悲鴻的名畫,從荊湘,雲貴,吳哥窟到峇里島,台灣,遠古諸神的文化足跡迤邐浩蕩。讀〈九歌〉的抑揚頓挫,看〈九歌〉的現代舞動,我們都需要神話,需要神話的洗滌,需要那原始,旺盛的生命力帶來的眷愛與悸動! 東君是阿波羅,湘夫人是維納斯,〈九歌〉是東方諸神的故事。應該重讀〈九歌〉,應該讓東方的諸神復活,重新翱翔於九天之上。
手帖:南朝歲月 手帖:南朝岁月 港台原版
美學大師 蔣勳 帶領您與諸帖素面相對 進入一千七百年前 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 也看見──最荒謬絕望的時代 最率性真實的人生 「手帖其實不是書法,手帖是洞澈生活的空靈明淨小品。」 這些「手帖」──文人間的書信便條,因為書法之美,流傳下來,成為後世臨摹寫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時具有「私密」、「隨性」卻又極為貼近「真實」、「率性」的文體。曖昧迷離、若即若離,構成讀「帖」時奇特的一種魅惑力量。 ●陸機《平復帖》●王羲之《十七帖》、《適得帖》、《遠宦帖》、《快雪時晴帖》、《寒切帖》、《嚴君平帖》、《漢時帖》、《成都城池帖》、《蜀都帖》、《鹽井帖》、《旃罽帖》、《藥草帖》、《上虞帖》、《服食帖》、《積雪凝寒帖》、《姨母帖》、《二謝帖》、《得示帖》、《喪亂帖》、《頻有哀禍帖》、《憂懸帖》、《兒女帖》、《妹至帖》、《執手帖》、《初月帖》、《衰老帖》、《轉佳帖》、《極寒帖》、《如常帖》、《得涼帖》、《蘭亭序》●王徽之《新月帖》●王獻之《中秋帖》、《廿九帖》、《奉對帖》●王薈《癤腫帖》●王慈《栢酒帖》●王珣《伯遠帖》●王志《一日無申帖》…………… 南朝畢竟過去了。美麗故事裡人物的灑脫自在隨大江東去,只有殘破漫漶的手帖紙帛上留著一點若有若無的記憶。 那是殘酷到無法想像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毀絕望無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貫穿,痛到肝被貫穿,痛,卻無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裡重複用得最多的字──但在這樣的年代中,那些以「奈何」「奈何」手帖作為生活註腳、互通親友間平安聲息書信的南朝文人,卻還是可以「仰觀宇宙之大」,看流雲舒卷,看積雪凝寒,看花開爛漫。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充滿艱難、困頓、折辱、劇痛、磨難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長久可以傳承的理想,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並為「美」作最後的見證。 部分文字摘錄: ●後代的人一次一次臨摹南朝手帖,其實不完全是為了書法,而是紀念著一個時代曾經活出自我的人物。 ●「帖」是文人在亂世裡一些小小記憶,絹帛殘紙上墨蹟斑斑,好像要頃刻化煙塵而去,卻使人讀後心情難以「平復」。 ●讀「帖」的時候常對江左風流人物有嚮往;但是,大江東去,歷史的確對任何個人都一無惋惜眷戀。 ●大概也因為那不可言說的感傷,日積月累,形成南方文人性格裡一種揮之不去的「謔」的玩世不恭吧。 ●簡短的書信背後是慘絕人寰的時代悲劇,不能承擔的生命傷痛,以及反覆無盡的虛無幻滅。 ●殘破斑剝的紙上,墨痕如煙,筆勢線條從容自在,平實裡透露了雍容與優雅,可見王氏家族子弟最好的教養與品格。 ●一個家族,在這樣的亂世,仍然相信手寫的墨跡斑斑可以傳遞美的生命信念,彷彿是在為「美」作最後的見證。 ●我看《旃罽帖》,像秋日晴空一絲流雲,可牽可掛,可捲舒可伸展,也可以散到無影無蹤,只是記憶裡的一點執著。 ●養心殿這小小的暖閣裡的小小的「窩」,是真正乾隆自己的空間了。在簡單安靜的手帖旁邊,他才回來做自己了。 ●「靜佳眠」,像一根繞藤的鬚蔓,像一片無風中墜落的秋葉,像水波在土岸邊迴旋,像空氣裡一聲歎息的尾音。 ●「寒切」二字,草體流轉,像雪片在飄。映在日光裡,爛漫紛飛,像在心中飛揚迴盪不去的南朝的記憶。 ●東晉江左名士崇尚個人自由,書帖瀟灑自在,風行雨散,潤色開花,自有一種品格,是不能為權貴「題榜」的。 ●晉人真跡筆墨,線條收放間流暢灑脫,像正在綻放的花瓣;墨色在轉折處的濃淡變化與重疊,也如煙雲幻滅。
傳說(附蔣勳說佛經故事CD) 台版
蔣勳:「這是我*喜歡的作品」30週年全新增訂版‧重煉經典故事魂魄「傳說」總是要一說再說,可以「講古」,亦可「論今」!屈原、褒姒、薩埵那太子、漢斯、Echo都近在身邊,與你我有相同的歌哭笑淚。傳說,是永遠不會說完的故事,當然也是流轉的心靈經驗。在個人生命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領悟;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會發生不同的意義、不同的結果。藉由故事本身的隱喻,我們讀懂了自己內在不被看見的部分,殘酷也好,慾望也好,得不到的復仇也好,死亡之中的*激情也好。關鍵不在於答案,而是聽故事的過程,當你從神話這面鏡子的反射中看到自己的原型,你就能讀懂自己,對宿命也比較不容易慌張了。我喜愛「神話」、「傳說」、「故事」,也許遠勝於「文學」;在有了「文學」的拘束之後,總是不由得會懷念起母親在童年時口述的那些荒誕不經,卻又記憶深刻的故事。「傳說」很古老,「傳說」也可以很新,即使年輕讀者也讀得出現代的心事吧。★隨書附贈蔣勳說佛經故事CD尸毗王為什麼要割肉餵鷹?薩埵那太子為什麼要捨身飼虎?聽蔣勳娓娓道來《金光明經》裡佛陀累世捨身供養的故事,引領我們體會生命的慈悲、死亡的啟示。
雲淡風輕: 談東方美學 云淡风轻: 谈东方美学 港台原版
美學大師蔣勳用文字,在時間裡的俯仰自得,找回東方美的事物 東方美學即將再崛起,我們都要重新做好東方的文化功課 ◎藝術、自然、摯友,蔣勳談東方美學,談美麗心事 ◎精采收錄蔣勳水墨油畫創作,以及東方經典美術作品 ◎天地、隔水、錦眉、畫心,裝幀再現長卷的荒涼與繁華 「東方美學其實是生命的領悟, 領悟能夠永續,才是來日方長,領悟能夠傳承,才是天長地久。 東方美學是在漫長的歲月裡領悟了時間的意義, 領悟了生命是一個圓,周而復始。」 --蔣勳 他在文人山水畫思考時間的過去與未來,他在古典詩詞中找回不遙遠的傳唱歌聲,他在蟲痕鳥跡獸足之中看到天地大美,他在縱谷春秋之中聆聽長卷跋尾餘音裊裊。美學大師蔣勳重新思考東方美學的特殊意義,在連續不斷的心的收藏印記中,回歸自然、溫文爾雅,在可有也可無之間,綻放美麗的光亮。 留白、長卷、水墨、跋尾等東方美學元素,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靈光乍現,卻也內斂含蓄。也許是時候回頭省思屬於這個時代的東方美學。東方美學若要重新崛起,我們都應該從頭開始,重新做好自己的功課,迎接屬於東方的文藝復興。
說文學之美:品味唐詩(附《坐看雲起:蔣勳的唐詩朗讀》CD) (含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 台版
有「詩」,我們就有了美的鑰匙……生活有時候沉重心酸,也許給自己一首詩,可以讓生命飛翔起來★ 作家、建國中學國文教師凌性傑──專文導讀,唐詩就在生活中★ 附《坐看雲起:蔣勳的唐詩朗讀》CD,雲門舞集音樂顧問梁春美配樂監製★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 同步上市中詩,像是一種生命的轉圜,一種生命的告解、修復與完成……聽蔣勳有滋有味地說唐詩,七堂和唐代詩人心靈連線的國文課,不論是*3歲或93歲,都可以領受跨越時空的感動「詩是在我們*哀傷、*絕望的時刻,讓人安靜下來的東西。……很多儲存在心裡的零散、破碎小片段,在生命的某些經驗中會忽然活過來,活過來不是因為我們閱讀它,而是因為我們忘了它。」──蔣勳「蔣勳老師那樣的品味方式,以*真摯的敬重愛惜去貼近、去理解文本,讓每一首唐詩與自己的靈魂相互成全。」──凌性傑唐代是詩的盛世,詩的形式已經完美到了*。蔣勳從大唐盛世說起,以張若虛、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與李商隱的生命與詩作,巧妙揉合歷史知識與美學觀點,推敲一首首詩的完成。並以*貼近文本的方式,理解每一位詩人的經驗與情思,讓舊詩煥發光采。蔣勳用自己的開放心靈呼應了那些歷久彌新的詩,分享了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感動。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不能輕易說出口的祕密,是生命的傾訴,也是文化的密碼,透過《說文學之美:品味唐詩》,不僅有滋有味地解讀了唐詩,更引領我們看見自己,理解各自的生命密碼,讓身心安穩,讓心的祕密,塵歸柔軟之地。※ 聲音的劇場:《坐看雲起:蔣勳的唐詩朗讀》CD──詩,*好的詮釋可不可能是自己朗讀的聲音?隨書附《坐看雲起:蔣勳的唐詩朗讀》CD,蔣勳深情朗讀,雲門舞集音樂顧問梁春美統籌製作,和你一起有滋有味地品味唐詩。蔣勳朗讀李白〈月下獨酌〉試聽連結:picosong.com/G6T2/曲目*.張若虛詩選:〈春江花月夜〉2.王維詩選:〈竹裡館〉、〈觀獵〉、〈使至塞上〉……3.李白詩選:〈月下獨酌〉、〈行路難〉、〈登金陵鳳凰臺〉……4.杜甫詩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5.白居易詩選:〈問劉十九〉、〈花非花〉、〈琵琶行〉……6.李商隱詩選:〈登樂遊原〉、〈暮秋獨遊曲江〉、〈無題〉……
晨讀10分鐘:論情說理說明文選
十八位論述高手,教你聰明組織、有效表達 說明,是一段思辨的旅程 議論,是理性思辨的條理陳述 言之有物,論之有理,是自我表達的最關鍵能力! 說明與議論,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打開電視,翻開報紙,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說明與說服,然而,你能看懂了這其中的資訊嗎?面對這些論辯,你能正確讀出其中的觀點,而不被操弄嗎?面對不贊同的論點,你能完整且有力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嗎? 本書由閱讀策略專家柯華葳老師主編,根據說明與議論的方式,分為八大類型的說明文,內容主題涵蓋人文、哲學、科學新知與社會現象的報導與思索。每個主題挑選由議論名家所寫,最具典型的文章,再搭配詳細的閱讀策略解說,透過「三回合閱讀法」,讓讀者清楚文章的議論脈絡,輕鬆抓出文章觀點,並且從中習得觀點形成的方式,與議論說明的表達技巧。 文末更附有【閱讀私房秘笈】,針對閱讀目標、方法與讀後回應三步驟,以理解為出發點,介紹能回應文章表述與組織方式的閱讀方法,讀後更能針對議題進行反思與回應。 透過這本說明文選,提升孩子的表達、提問與思考的能力。 書籍重點 1、 說明文類型一網打盡:第一本以閱讀策略為指引所選編的文集,包含說明、議論、報導等類型,帶你遍覽說明文的各種樣貌。 2、 最全方位議題探討:內容涵蓋科學、哲學、人文、生態與社會現象等議題,帶你了解新知,關心環境,思索人生價值。 3、 有效提昇閱讀力:每篇文章皆由閱讀專家柯華葳教授親自解析,「三回合閱讀法」教你文章脈絡輕鬆抓,真正讀懂一篇文章。 4、 增強提問、思考「表達力」:附錄【閱讀私房秘笈】單元,透過閱讀目標、方法與讀後回應三步驟,學會「言之有物,論之有理」的議論技巧。
微塵眾: 紅樓夢小人物 IV
走向轉變與結局的《紅樓夢》,愛與恨、因與果,扣人心弦…… 《紅樓夢》是可以一讀再讀的書,我們一讀再讀,也慢慢理解自己和作者都在修行途中。──蔣勳 從七十回跨越到九十回,《紅樓夢》從繁華轉為頹敗,於是有讀者記憶很深的一段戲碼「抄檢大觀園」,有中秋團圓夜賈母聽笛的荒涼,有妒心生恨的王善保家的、王夫人、孫紹祖、夏金桂,就有晴雯遭讒、司棋被逐、芳官出家、迎春與香菱的受虐。 而尤氏的和善、惜春的冷酷、探春的擔當,寫得精采;還有一些小人物,如邢德全、燈姑娘、王一貼、賈代儒,也都有自己完成自己的方式;或是對比如黛玉與寶釵,反襯如薛蟠和薛蝌。《紅樓夢》作者看每一個人的生命處境,了解每一個人的生命嚮往,沒有褒貶,沒有結論,帶著讀者進入如此廣闊的世界,像在大觀園裡看百花盛放。 好的文學,是可以慢下來感受的,那一碟椒油蓴齏醬,是踏實生活的救贖;那一聲嘆息,是隱晦心痛的訊問;那一篇芙蓉女兒誄,是魂牽夢繞的記憶。而妙玉的情慾、巧姐的緣分、寶玉和黛玉參禪、柳五兒復生,八十回後的續筆,在人物著墨、敘事技巧、事件編織上,蔣老師悉心抽絲,帶我們對看那失落了的細節的快樂,那叛逆流浪的靈魂…… 對《紅樓夢》原作者來說,因果沒有是非,結局彷彿遺忘。小說寫到不像小說了,卻真是動人。
破解梵穀
一八八八年底視梵谷為瘋子的人,和一九八七年以十億台幣高價買梵谷一張「向日葵」的人,都可能沒有讀懂他畫中的心事。 梵谷無法與現實妥協,他要一種絕對純粹的愛,近於信仰上的殉道。殉道者必須飽受折磨,飽受肉體與靈魂的燃燒之苦。 梵谷丟給我們許多問題,在他自殺離開人世後,人們用一百多年的時間試圖回答,仍然無法有完滿解答。 2007年五月,蔣勳帶著一疊稿紙,一站一站地重新再來到梵谷畫作的現場,年輕時儲存在他腦海裡、筆記本裡的故事,躍然而出成為這本書。這是一位美學家面對梵谷危險的美,面對真實生命的深度烙印。
感覺十書:蔣勳談美
跟著蔣勳體驗生活中的美感經驗! “一首樂曲、一首詩、一部小說、一齣戲劇、一張畫,像是不斷剝開的洋蔥,一層一層打開我們的視覺、聽覺,打開我們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記憶,打開我們生命裡全部的心靈經驗。” --蔣勳 使一個人親近藝術的,其實是一些身體深處揮之不去的感覺記憶。《感覺十書:蔣勳談美》並不教導一切與藝術有關的形式,作者重視的是透過「感官」所獲得的美感經驗:打開視覺、開啟聽覺、用全部的身體去感覺氣味、重量、質地、形狀、色彩;從自己豐富充沛的「感覺」中去體驗「藝術」。 作者鼓勵大家,要追求藝術人生,永遠不可以腐朽衰老;真正的藝術家,不會把自己置放在安逸、有保障的固定生活裡,不會是緊緊抓著腐鼠不放的鴟鴞,要大膽飛出去,飛去廣闊的世界。日復一日的原地踏歩,只會增加生命的腐爛萎縮,只有不斷出走,不斷重新出發,才能保有活潑、健康而年輕的生命力,也才感受得到真正創造的快樂,感受得到真正的美。 作者以其鑽研美學和藝術史的深厚根基,回到美感經驗的原生之處,提醒大家「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追求藝術就從感官知覺感受出發。本書讓大家能輕易跟著蔣勳體驗生活中的藝術。 作者筆觸細膩,全書以各種感官記憶開展美學的視角,從平凡的生活瑣事中,體驗出不平凡的感受,有如陶淵明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意境,藝術美感渾然天成。
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蘇軾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在寫下了首遣興的詩作,表達了他的人生之歎。詩意蒼涼,表達了蘇軾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之中,下筆而出的。 導讀者蔣勳老師認為《寒食帖》不能單一看某一個字,整個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響曲樂章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到創作者行走於文學與書法之間驚人豐富的魅力。蘇東坡嘲笑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蝦蟆體」,而一般他的字會被解讀成「豪放」。閱讀《寒食帖》上的字,則會發現其實豪放的大架構裏不失細節的溫柔婉約。 《寒食帖》最後一句「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蔣老師把這幾個字,形容成像詩人的表情,愁鬱、荒涼、困頓,像最頑強的生命,像冬寒禿枝,看似頹敗,卻在內?蘊含隱匿發枝發葉的生命力。 而在歷史的騷動裏,《寒食帖》經歷了各種的劫難,重疊著許多時代的記憶:上面留下了黃庭堅、董其昌、乾隆、納蘭容若等人的墨跡與印章,以及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和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火在《寒食帖》留下各種時間的痕跡。 從《寒食帖》,可以了解蘇東坡如何在自我調侃、自我嘲笑?完成一種毀譽之外的豁達。豁達指的是生命本質的了悟,了悟之後,下筆為文學,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悟。
成长是痛,也是幸福
成长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前行路上虽充满了孤独和坎坷,但这也是一条你我的必经之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轻易放弃,都不要忘记自己前进的方向。只要一步步不断向着目标前进,梦想总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你现在的坚持和所受的痛苦,将来也会成为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篇章。愿我们勇敢地面对挑战,在磨砺中成长,在成长中变得愈发成熟和强大。
岛屿独白
《岛屿独白》是写给孤独者的书,是蒋勋在岛屿上的四处游走而获得的“探索窥伺命运本身”的形式,是以日记、信件等似小说似散文的方式发出的心底的“独白”。曾获1997年吴鲁芹散文奖。书中的岛屿不只是立足之地,更是文学的岛屿、内心的岛屿。 聆听蒋勋与一整座岛屿的梦想,感受在孤独中生发的土地、城市与人的力量。每个章句晕糊不清的边缘,仿佛刊载着对一个凋零世代末路的怅惘,对各起峥嵘的新兴城市的悒愤,对棋布在生活中忘却角落的怜视,对煎熬者疲惫的肢体与灵魂的慰藉…… 蒋勋的描述大多像一幅幅图画,将深藏在事件表面底层的欲言又止,逐渐成形,逐渐酝酿出下一个世代的徬徨,使读者从文学甚至文化中去发掘孤独的内涵。
蒋勋的卢浮宫
作者在巴黎求学期间,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宫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去只看这一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他也曾在巴黎做导游,这使他知道不需要“小跑步”地参观是多么幸福。一次他正在讲解维纳斯雕像,一位老太太问他:“这是谁的老婆!”他无法回答,从此他就想如何让这位老太太了解“美”和“美的历史”。《蒋勋的卢浮宫》就是这样一本可以帮助你在卢浮宫游览得更“悠闲”一些,可以使美术门外汉窥到美的门径。他先从卢浮宫的建筑史讲起,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波斯开始,带我们走过古希腊、古罗马,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告诉我们应该在人类美术历史长廊的各个段落的什么地方多做一些停留、沉思、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