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蓝
蒋蓝,四川自贡人,当代先锋诗人,思想随笔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开始诗歌创作,2000年加盟古古图书工作室,同年加入非非主义。2016年获第四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散文奖。已出版有《诗歌笔记》(诗集)、《词锋片断》(思想随笔)、《黑水晶法则》(思想随笔)、《赤脚从锋刃走过》(思想随笔)、《正在消失的词语》、《正在消失的建筑》、《正在消失的职业》、《哲学兽》《玄学兽》(散文)、《身体传奇》(文化专著,与加拿大南希博士合著)、《思想存档》(思想随笔)、《鞋的风化史》(文化专著,与加拿大南希博士合著)等20几部个人著作。
成都笔记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6.6%
蒋蓝著的这本《成都笔记(精)》的核心词是:物文化。是作者多年阅读,考察大成都范围内的历史、人文关系,以展示区域内动物文化、植物文化、建筑文化为主的文史随笔。有部分古代配图。本书作者在利用、尊重以往研究成果的同时,做了大量的田野实地考察与真相还原,进一步厘定了很多历史真相,廓清、梳理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由于是采用散文话语的表述方式,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填补了散文演绎成都历史与风物的空白。
黄虎张献忠
1人今日阅读
近一时期的几个黎明,我一醒来眼前就会出现一个景致,有点儿像磨损过度的皮影,在不该漏光的地方,总是漏出了不该呈现的梦中细节,造成了那些梦中人物过早地露出了侠肝义胆,而烈焰红唇的美女敞开了丰乳下的森森白骨……这是一些本该彻底忘记的细节,问题是怎么也忘不掉,它们嚣张地生长,褴褛而坚强,并且在我眼前自说自话,成为嘲笑我的对手。好在它们坚持不了多久,光天化日,它们越来越淡,回到了梦的深处蛰伏,第二天继续演绎它们的故事章回。我辈平庸,尚且如此,对于那些天降大任者而言,梦中神启的大力简直不可方物。
踪迹史
《踪迹史(上下卷)》:作者经过长期实地考察和研究相关历史著作,撰写晚清时期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的踪迹,描写唐友耕、石达开、骆秉章、王闿运等人物纵横交错、人际兴衰的关系,展现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风物、人文地理、民情习俗等,作者通过实地考察的历史故事、逸闻趣事,运用诙谐生动的语言,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宛然动人,展示给读者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文学价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蜀地笔记
《蜀地笔记(精)》的核心词是:历史人物,是作者多年阅读、考察大成都范围内的历史、人文关系,以展示区域内各种奇人、异人的人物传记。37万字,有部分古代配图。在作者蒋蓝利用、尊重以往研究成果的同时,做了大量的田野实地考察与真相还原,进一步厘定了很多历史人物的真相,廓清、梳理了他们的本来面目。书稿内容文笔生动,可读性强,文章被《读者》、《作家文摘》、《文摘周报》、《青年文摘》等广为转载。
苏东坡辞典
他是一个复杂的人,有激情时的高声放歌,亦有低沉时的浅声轻吟…… 他是一个行路之人,密州黄州的超然物外,杭州儋州的躬身入世…… 用一本辞典,80余个词条,多核心书写东坡的传奇轨迹。 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提取苏轼的人生大事件,在64年的人生经历中点出东坡的传奇所在。 成长、文气、超然、入世,每一个词条展现一个别样的苏轼。
清贫的诗意:正在消失的游戏
本书介绍中国的民间游戏百余种,有:弹弓、纸艺、放风筝、拍洋画、斗鸡、叠罗汉、过家家、万花筒、丢手绢等。
正在消失的词语
本书介绍了一百个人们越来越少使用、正趋向消失的词语如“伙计”、“洋火”、“掌柜”、“迪斯科”等。
正在消失的职业
本书介绍了“弹棉花”、“货郎”、“摆渡人”、“麦客”、“拉洋片”、“江湖郎中”等一百种正逐渐趋向消失的职业。
上半部·下半部
针对种种人们熟悉但是未必思考的现状,没有狭隘的漫骂,而是予以理性的分析,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讲,开创了一种写作模式,把思辩的理性与鲜活的世相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新人类辞典
本书介绍“新人类”青少年的使用汉语的习惯,通过“搬砖、炒作、裁员”等词语的诠释描述其行为作派、思维方式。
情感边缘
本书收录了漫画和杂文,其中有:残酷的分析;高跟鞋的哲学;下滑的感情之路;礼物的含金量;异性与友情等。
生存智慧
本书收入“理想之光”、“稚拙的招数”、“一锤定音,第二锤就砸到脚背”、“人之所以不如狗”、“大美不能言”等作品。
锦官城笔记
因三国时期,蜀锦驰誉全国,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并筑城保护锦蜀生产,被称为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有“花重锦官城”“锦官城外柏森森”的经典诗作传咏至今。作家蒋蓝以“蜀人外传”“风物猎记”“天府新录”三部分,描述了锦官城的历史文化、人物典故等,如“李调元咏成都灯会”、“布衣状元骆成骧”、“林语堂在成都”、“鱼凫与鱼鹰”、“历史文化中的大熊猫”、“成都凤凰山的演变史”、“龙池书肆的记忆”等文章,就像给读者呈献一幅幅锦官城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蜀人记:当代四川奇人录
巴蜀文化,渊源流长,天府之国,人杰地灵。作者采访撰写如今名满天下的国画大师陈子庄、制琴大师何夕瑞、青峰书院创始人何洁、残疾人赖雨、享誉世界的长漂勇士冯春、“龚扇”艺人清苦的人生,更有领导藏族同袍在夹金山脱贫致富的“玫瑰姐姐”陈望慧、有在天台山饲养萤火虫而改造一地生态的高叔先的故事、有寂寞十年一心炼剑的龙志成在成都的铸剑传奇、有普通的中学教师罗成基的跌宕生涯……以他们的一生为线索,串联起他们所处时代的风云与地域特色,彰显四川人的韧性与智慧。这些奇人以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认真回答了什么是四川、什么是天府精神的实质与血肉。
极端人物笔记
《极端人物笔记》内容简介:“散众”书系——没有目标的奔跑,没有计划的汇集,飞扬的瞬间、个人史、生活文理、时光的旅迹在无声的消逝中凌乱成泥,剩下的只是用于触摸的文字。所谓极端之人,必有极端之事,极端的时代赋予了他们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并造就了他们迥然于常、直指人心的黑铁言辞。
成都传(阿来、谭继和、王笛联袂推荐)
蒋蓝笔下的《成都传》呈现出浓郁而独特的西南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成”(古蜀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干栏式建筑的发祥地)与“都”(两江汇聚的低地)的分野,到“成”与“都”的汇聚为城市的演变;重要历史人物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是《成都传》的复线构成,比如杜宇与凤凰山、开明氏与茶叶入川、司马错和张仪与成都城的雏形、李冰与天府富庶格局的形成、文翁兴教的人才格局……成为贯穿《成都传》的两大经纬之线;成都自古以来的水路、陆路的交通史,成为了成都包容吸纳的两条血脉;成都经历十几次的移民,形成了人种、文化、风俗、园林、饮食、建筑、街区、植物的落地与繁荣,充分彰显出成都近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变的底蕴。这一世界城市史上非常罕见的现象,充分显示了成都这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围绕春熙路一线(劝业场、科甲巷、城守大街、北新街等)的沧桑巨变,以地理为经,以人事为纬,钩稽历史秘闻,打捞人物传奇,梳理街道演变,彰显成都人文精神,展示了春熙路长盛不衰的秘密。而本书的民间价值立场,注重细节,注重叙事,决定了本书强烈的复原历史真相的民间文化向度。
中国古代刺客小史
《中国古代刺客小史》把古代刺客用画笔勾勒得淋漓尽致,好似一幅幅流着鲜血的水墨画卷,在你的眼前慢慢展开,把中国古代的刺客、侠客按时间的顺序一一写来,在这些著名的刺客身上,仿佛看到了侠客之光从百年前、千年前、万年前向你射来——不由得你不发出一声赞叹!
文艺成都书系:散文成都
《文艺成都书系:散文成都》是一本反映成都历史、城市魅力的文化艺术作品,从文学、艺术展现成都历史发展的厚度和广度。一座真正意义的现代化都市不是伴随钢筋混凝土森林就能拔地而起的,它不但应该承载辉煌、沧桑的历史,*应该获得一种来自于历史的经验、文化以及和土地一样的磅礴生机。“上善若水”所铸就的成都城市精神正是成都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一张名片。
苏海鲸波
该书作者蒋蓝是一个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并取得相当文学成就的作家。他热爱苏东坡,熟读东坡作品,且颇有心得,为《苏海鲸波:苏东坡传》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作者长期收集苏东坡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较为深刻的学术认知和思想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前人对苏东坡有研究,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当代苏东坡研究的状况和学术水平,在作品中一种独特的类似词条解读的方式,夹叙夹议,对苏东坡人生经历进行细致入微的勾勒和梳理,显现出自己对苏东坡深刻到位的理解。作品文字优雅脱俗,叙述张弛有度,体现出作者有较高的文学描写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值得读者一读。
拆骨为刀
《折骨为刀:中国历史上著名侠义事件》主要讲述中国侠客的传奇故事。《折骨为刀:中国历史上著名侠义事件》涉及范围先秦时代—民国年间大约有20—30位侠客的六类复仇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时代几乎囊括了漫长的封建时代。侠是冷兵器时代的民间英雄。他们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类特殊人物。《折骨为刀:中国历史上著名侠义事件》对侠作出客观准确的界定,以此为基点,对侠客的复仇行为进行细致描述。该书作者既吸收了前人的学术成果,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新见。
汽车
本书的写作机缘,来源于四川文艺出版社陈红编辑的创意。她说,能读到一本略具深度的汽车文化专著,不但是她本人、也是车迷们多年的“梦想”。现在,不知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汽车—如歌的行板》,是否实现了这种“期望值”。同时,对《汽车杂志》周小川先生以及一些网络作者给予本书的大力帮助深表谢意。 作为动词的汽车,闪烁在人们对速度的痴迷与对陌生地域的憧憬当中。当我们还没来得及对这一悖论进行反思时,流淌的光影已经为体验打开了如诗如歌的时空…… 本书以汽车为座标,从文化、美学、时尚、运动等视角阐释了汽车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汽车的出现,既是对蜗行时代的终结,更是视界与体验的进一步拓展汽车,已经构成了行进和美学。
玄学兽
玄学兽,ISBN:9787530639290,作者:蒋蓝著
爱与欲望
这本《爱与欲望(小历史的蕾丝花边图文本)》是“川籍诗人学者”蒋蓝近十年从被人遗忘的历史角落里挖掘出来的历史或现当代人物“小传记”。 说此人物传记“小”,因为它并不是讲述著名或非著名人物的“全传”,而是鸡零狗碎的细节、琐事,甚至片断的“小小”传,堪称为一个人人生那面墙里的某个断砖,或者,就像历史这个小姑娘的蕾丝花边:如国画大师陈子庄的晚年、林徽因的李庄时代、李宗吾的牛虻思想、萧红的别样情事,以及叶芝的幻象、普希金的名利场、奥威尔的异端……是谓“小历史”断片式的学术思想随笔。 《爱与欲望(小历史的蕾丝花边图文本)》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媚骨之书
《媚骨之书》是一部“文学家的现场侦探学”,是作家向福尔摩斯致敬的大书。这是作家蒋蓝围绕“身体政治”而撰写的一系列思想随笔,并旁及其他器物的文学精神分析。 《媚骨之书》可以说是国内第一部以“身体”为主题的思想随笔集,也是一部直指弊端的血性之书。 在思想者蒋蓝看来,事物的形态就是身体的一种表征。他试图解析中国人的身体器官,不是生理肢体,而是文化器官、精神肢体。以“身体”作为进入历史与现实的切口,同时,“身体”也是历史与现实交汇的通道。身体之痛与身体之思,成为了作家发力的两个基点。酷刑、握手、热烈鼓掌、拥抱、接吻、掐脖子以及布告、钱的气味、芒果、向日葵等等行为与事物,蕴含的种种隐喻与精神指向,通过极具个人文学化的语体展示出来。
豹典
这是汉语里第一部关于豹子的辞典式散文。它包含了关于豹的知识、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和诗,可以说是一部关于豹的“百科全书”。自古以来,人们对豹子的看法五花八门,态度千奇百怪,并顺理成章地为豹子赋予了诸多含义,将近十五万字的《豹典》模仿辞典的编纂体例,像《词源》一样追根溯源,回旋往复,针脚细密,对每一个被提到的语词都极尽“厚描”之能事,以至于每一个语词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详尽的打整。这意味着古往今来人们对豹子的看法、态度,还有他们为它赋予的含义,都得到了螺旋式、复调式或回旋式的打理。语词和语词之间在暗中响应、接头、应答,每一个有会心的读者都能听见它们彼此唱和时发出的响声。
人迹霜语录:解构刀锋下的人与事
暂无简介
动物论语:72个动物的人文镜像(套装上下册)
《套装动物论语(上下册)》是一本谈论动物文化的大书,思想独到而大气,文体灵动而精怪,显示了作家蒋蓝试图修正人们惯常思维的不懈努力,不愧为当代动物随笔的扛鼎之作。《套装动物论语(上下册)》倾情之处不是动物惯常的生活,而是动物在空气中燃烧的身体,在梦境边缘徘徊的脚步以及投射在文字深处的脉动。 《套装动物论语(上下册)》生动而形象地介绍了72个动物的人文镜像。从低等生物一直介绍到高等生物,从捕捉某种生物的特性,进而联想到人类的哲学、历史学、伦理学方面的“生物镜像”,观察、梳理它们在人文世界的姿态和步伐,以文化散文的笔触,加入较为详细的动物习性考察,使文章呈现知识与文化的结合,以“动物文化”为背景,梳理动物历史与人类历史的“相遇”,并展示动物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反映其生存法则与最高的道德法则的关系,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良知。 这是一本谈论动物文化的大书。把动物的哲学、美学、神话学、文学、民俗融为一体,思想独到而大气,文字灵动而精怪,显示了作家蒋蓝试图修正人们惯常思维的不懈努力,不愧为当代动物随笔的扛鼎之作。 《套装动物论语(上下册)》倾情之处不是动物惯常的生活,而是动物在空气中燃烧的身体,在梦境边缘徘徊的脚步以及投射在文字深处的脉动,它们带着自己的影子,在人类的思想中凸现乌木一样的质地,高贵而独立、忘情而高蹈,让人们的思想与灵魂获得了陡转与续接。
哲学兽
暂无简介
身体传奇
人体美是美的本生形态,人体之外的自然美、艺术美都是其派生。在传统伦理占主导势力的中国,纯粹的肉体一向被视为卑恶之源,庙堂、舞台及图卷中的人物,多作宽袍大袖、全身密密包裹,传统艺术就只能在眉目传神、衣纹线描以及长袖善舞等动作上刻意描绘,而不知身体本身的妙曼。这种舍本逐末的追求并非先人们无知,实际的情况在于他们只能从服饰的凹与凸的变奏中召唤人体美的根源。 从整体上看,人体美是大自然以及其人格化的崇拜物所精心结撰而赐予人间的。人体维系在一个天造地设的、一系列黄金之数当中,相对应于身心节律与形体结构,其黄金分割率的高度分布,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较的。
复仇之书
《复仇之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上的劫持以及语言暴力;围绕赵盾的刺杀;弘演纳肝的身体伦理;鱼隐之刀;托三尺之孤,寄千里之命;豫让的杀气等。
思想存档
中国诗歌界,没有诗人能够让笔下的诗与思想随笔“并驾齐驱”,蒋蓝成为了个案。同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批评家张闳指出:“仿佛蚕丛时代的‘纵目人’,蒋蓝看待世界的眼光奇特。纵目看到的世界,乃是垂直的立面,从这个立面上,可以看到时间断层的沉积物,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放置在同一平面上观察。消失已久的古蜀国的文化幽灵,扇动着现代主义的巨翅,盘旋在蒋蓝的言辞‘城堡’之上,呈现出一副玄妙而又怪异的话语奇观。由对历史幻影的玄学冥想,突然间变成现实的文化意识形态的犀利批判,蒋蓝在虚构话语世界和现实经验世界之间,建立了一条隐秘的通道。但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幽暗小径,其间隐藏着蒋蓝的话语魔术的大秘密。” 散文随笔当中,思想随笔是蒋蓝近年来最为用力的部分。诸如《有关警报的发声史》《道在屎溺间》《就像左手握右手》《苇草的经脉》《体制脸》《熄灭的马蹄》等等,都是起引起广泛呼应的佳篇,入选多种年选,获得了2005年布老虎散文奖。从2007年开始,蒋蓝在《青年作家》上开设了“身体政治”诗性随笔专栏,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新作,实现了文学与思想、思辨与激情的较为完美的结合。 《思想存档》收文26篇,计15万字,是蒋蓝的首个思想随笔集。限于当下的出版审查制度,他最为出色的文章未能选入,这是美中不足之处,这也体现了出版领域的“中国特色”——你见到的东西,一定就不是最好的。
故宫神兽
建筑中的神兽,往往出现在房檐、山墙、门楣、影壁等处,以彩绘、木雕、石雕或琉璃构件等方式存在。这些神兽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都有特定的寓意。 在紫禁城里,龟、鹤、狮子、獬豸、大象……寄身于宝鼎、香炉等器物之上,这些重器象征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祈求风调雨顺、昭示皇家威仪,小小动物化身为神兽、瑞兽,历经沧桑,仍守护着紫禁城的每一处角落。
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
《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近40万字,以石达开的死敌的四川提督唐友耕为中心,展示了他和曾经在四川历史风云一时的石达开、骆秉章、王闿运等交错的历史,贯穿了在中国乃至四川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乃至共产革命。 《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融“文史哲”于一体,作者挖掘了被埋没多年的历史。《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不仅是讲述了人所未祥的故事,字里行间更有作者的对历史的洞悉、理解、和哀叹。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笛称,《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是别具一格的历史写作,是出自文学家之手的散文体历史”。
极端植物笔记
《极端植物笔记》散文集,话题由植物开始,渐次展开,涉及的内容广博,收录了包括《一切的玫瑰》《尖叫的曼陀罗》《菩提树下》《葵花的修辞学》《芒果的精神分析》《一片藿麻引发的血案》《毒药史:厚黑历史的极端之花》等20多篇文章。同时,本书中还插入了多幅插图,增添了史料感,同时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极端动物笔记:动物美学卷
我看到太多的动物,它们或者用爪子,或者用尖利的喙和羽翅,或者用钩镰枪一般的尾巴,在哲学大师的指缝里施展绝技。它们麋集起来的身影宛如锈刀,剁开了人们完全锈死的思维之门。它们从偶然的缝隙间穿过,替哲人们完成了一篇篇直指人心的文字。动物们以自己的身影展示了“泼墨技法”——在人类智力的试纸上,人们看到了那些隐匿在表象背后的骨头和尖刺。哲学告诉人们的一个常识是:理性思维企图把整个世界化为精神的世界,如果现实世界是一个镜像世界的话,那:么把握世界本质的基本手段就是思想。与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一样,要达到对精神镜像的体认,就必须把握其思想特质。也就是说,思想是精神的动词,是精神得以成立的“第1推动力”。
至情笔记
《至情笔记》收录了散文名家蒋蓝文学散文近40余篇, 展示的是作家生命力富感染力的场景。全书作者采用了一种冷峻的笔法, 尽力克制自己, 让一切情感融化在叙述当中。人们不知道这些人与事的雪原之下的文学陷阱, 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作家刻意为之, 而蒋蓝的叙述则是无雪也无云的山巅孤石, 他贴地而行的精微描述, 呈现出一种朴素与静立的大美。
霜语:蒋蓝诗选1986-2014
《霜语:蒋蓝诗选1986-2014》是诗人蒋蓝2000年以来创作的首部诗歌选集,编排按照时间倒推方式,以组诗微结构单元,逆向梳理了诗人的诗歌创作精华,收入了引起广泛关注的《豹诗典》《经验之书》等佳作一百余首,展示了一个独立于四川诗人群体冷抒情的“诗人思想者”的独到言路。
极端动物笔记:动物哲学卷
塞壬唱的是什么歌?一只蝴蝶,在哲人的大脑中掀起了怎样的风暴? 本书是蒋蓝“动物哲学”随笔系列的一本。从神话至现实,蒋蓝剖析人类思想史中各种动物意象,剥离隐匿在表象背后的骨头和尖刺。 蒋蓝对动物的观察和凝视,是诗人生命热力的奔流和散射,是人类的智识和精神在动物物象中的浪漫灌注。在诗和科学的结合上,诗人的理性作了一次漫长而近乎完美的探险。当思想的火苗燃烧的时候,他始终克制着激情,尽量以优雅的姿态对客体进行全方位细微的洞察和判断,俨然又是一位长期生活在从林和峡谷中的博物学家。 收录《梼杌的考古学》《塞壬唱的什么歌》《庄周的蝴蝶》等随笔41篇。
读情录
海德格尔十分骄傲地说:“人们说海德格尔是一只真正的狐狸。”《读情录》就是狐狸海德格尔的真实故事——从前有只狐狸,由于不够狡猾,总是不断地落入陷阱。而且,他不会分辨陷阱的真假。于是他为自己挖了一个陷阱作为洞穴住了进去,好像这是一个普通的陷阱一样(不是出于狡猾,而是因为他总是把别人的陷阱当成洞穴)。不过他决定要以自己的方式变得狡猾起来,自己动手做了一个陷阱,按照他本人的尺寸设计,作为替别人设置的陷阱。后来,他又一次表现出对陷阱的无知: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进入他的陷阱,因为它摆明了是个陷阱而已。这时,我们的狐狸有了一个离奇的主意:他要以堂皇的方式把陷阱布置一下,处处贴上标语,醒目地写着:“大家来看看这里的陷阱吧,世界上漂亮的陷阱。”……如果有人想去他家看看他,就不得不进入他的陷阱。当然,所有人都出得来,除了他自己。可是狐狸住在自己的陷阱里,骄傲地说:“我的陷阱里有这么多人,说明我已经变成了天底下好的狐狸了。”此论断看来不无道理,只有一生都待在陷阱里的人了解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