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也夫
郑也夫,著名学者,在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都留下传世之作。 作者自述: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八中,1968年7月离校 赴北大荒。在校时曾任班长,此乃一生中的职务,以后四十多年中始终是标准“布衣”,未担任过任何一级正式与非正式的官职。在北大荒务农、造砖、伐木、采石、教书,逾八年。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读书。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1982年获哲学硕士。1985-1986年在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因不满时下学术空气,不断跳槽,先后在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供职,唯社会学专业至今不辍。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主持人,《实话实说》总策划,不堪各级“婆婆”的管束,终于金盆洗手。曾作自我素描:懒散,不整衣冠,精神上却有洁癖,若游戏规则不公正宁可不参加。青年时代特立独行,再难返回正统。微染自虐症,少时习中长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以争辩为快事,虽对事不对人,却也常常得理不让人。
吾国教育病理
93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0%
《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25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6%
中国本土学者首部系统解释“消费”的著作。书中直指在温饱满足的“后”物欲时代,当空虚和无聊袭来,我们的精神该何处安放?是用“买买买”的过度消费来充填物欲;还是寻求其他刺激,酗酒或是吸毒。郑也夫独辟蹊径从消费的角度入手,完整而富有逻辑地对消费机制和消费心理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社会人们新的生活方式,物质炫耀已走到尽头,人类可以用游戏代替“无休止的过度消费”,让人在“游戏”中实现自我。
神似祖先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8%
全书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讨论了生物(尤其是人)的行为机制和行为方式,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内容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与炫耀,利己与利他,交换的进化,有性繁殖和婚配制度,美感,语言是本能,遗传与环境,驯化与文明,等等。 “神似祖先”,是郑也夫多年来不断鼓吹的一套思想中的关键词。其隐含的主语不是身体,而是行为。就身体而言,没有疑问,我们绝对的形似祖先。因为在进化的长河中,夏商周时代的先人与我们的距离尚且太近,遑论元明清。祖先的身体是穿越了自然选择之剪刀的适者。因此我们在行为上唯有相似祖先才能获得健康的身心。而生存方式是不可逆的,行为上的形似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和可以追求的唯有神似,比如狩猎已成往事,跑步却适宜今时。
五代九章
5人今日阅读
本书专论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九个问题,共九章,故曰《五代九章》。 第一章“帝王点评”点评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13位帝王。 第二章“用兵之道”从黥面、义儿军、精兵、赏钱、斩首等方面来讨论。 第三章“忠岂忘心”以事实和统计数字揭示:在乱世中从一而终是少见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过两朝以上。 第四章“列国时代”反思“五代十国”的称谓。从人口、地域到国家存续的时间,五代都并不比十国高出一个层级。且“辽”理所当然应该算做一个朝代。 第五章“乱世君子”讲述十位高风亮节的君子。 第六章“冯君可道”讨论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冯道。 第七章“天命知否”当时算命虽然流行,但对人们的决策并不发生决定性影响即中国社会对天命的主流认识是明智的。 第八章“雅乐胡歌”中国古代音乐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乐的进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但是碍于正统观念不敢弘扬胡人音乐。中国音乐从此衰落。 第九章“阉人宦官”专门讨论阉割与宦官。
文明是副产品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0%
《文明是副产品》作者用独具见识,富于想象且细致的考辩和大胆的推论,从外婚制、农业文字、纸张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些人类早期的最伟大发明,来思考人类文明的产生。人类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副产品”造就的,不是有直接用途的那些东西造就的。事实上,人类文化宝库里的大多数东西,没有实际用处。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要比有直接实际用处的东西的知识含量大得多。无用之学最后才有大用处。
信任论
《信任论》照例以定义开篇,在追溯了“信任”与“trust”的汉英词源,它们在《论语》、《圣经》、《古兰经》中的意思,在俗话中的意思,以及理论家著作中信任的含义后,作出了笔者对信任的界定。这是第一章。之所以在第二章探讨人的本性,在于以为本性从深层对信任发生影响。信任与合作有着不解之缘,因此第三讨论合作的进化。第四章从人类的行为动因和手段选择两方面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思想。信任最初产生于新族中,产生于领地上,领地为什么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策略?边界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在生物界中,几乎只有人类发生了严重的领地之争?这些是第五章讨论的问题。第六章同其前后两章关系密切。同上一章的关系是,从空间(领地)的维度转向时间。第七章讨论信任的社会功能,即为社会提供秩序。第八章是比较中西早期城市化过程中民间组织形式上的差异。第九章讨论秘密社会中的信任。第十章是从信任的角度讨论货币,讨论货币与普遍主义信任的关系,货币借货,以及货币系统中的风险。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讨论第二种系统信任——专家系统。《信任论》对信任理论的建构大致如上。第十三章从理论走回现实。
城市社会学(第三版)
推荐值 67.3%
城市化是世界范围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虽然是这条道路上的后来者,但也不可阻挡地要走上城市化的道路。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如何进行城市化研究?在城市化的世界潮流中我们何去何从?由此,作者追溯了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城市研究的学派和代表学者,并在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的相互参照相互诠释中,发展和深化了罗伯特·帕克的城市生态学理论。本书作为一部课堂讲授记录,既有生动活泼的事实案例和语言风格,又有全面而系统的理论介绍和深刻阐述,更有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和方法指导,对于想初步了解和进入社会学门径的读者而言,是一部清晰明了、难易适中的入门读物。具体内容包括城市的产生和当代变迁,城市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代表观点,当代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热门问题,如城市化、农民工、交通、住房、公共空间、垃圾问题、水污染问题等。在每个领域,作者都结合实际的调研数据和形势与政策,进行了犀利的思考,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关心城市社会问题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颇具高度的思想起点。
论文与治学
推荐值 86.0%
作为一直从事社会学研究并在中国社会学界颇受尊重的前辈学者,郑也夫教授通过讲述个人的治学经历和经验心得,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开启了一扇大门。什么是社会学?学习和研究社会学有什么用?如何学习社会学?如何写作社会学论文?如何将社会学研究与现实社会、个人生活相结合?如何在社会学领域关注、思考、改善社会与人生?本书作为一部课堂讲授记录,既有生动活泼的事实案例和语言风格,又有全面而系统的专业介绍和深刻阐述,更有颇具启发性的问题和方法指导,对于社会学专业领域的新生,以及想初步了解和进入社会学门径的读者来说,是一部简明清晰、难易适中的入门读物。
阅读生物学札记
时下,全球范围内,生物学家的作品正以浩大之势冲击着思想界、读书界,与此伴随,国外社会科学家已从对生物学思想的学习、消化、迈向融合、创新。近年来,这两类作品都被大批量地引入汉语读书界,但是我们的社会科学家对此却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沉默,本书终于打破了这种沉默。
都市的角落
《都市的角落》是一本城市调查报告,作者们通过对其周围世界敏锐的观察和细致深入的采访调查,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就在我们身边却不为我们所了解的人和事。整《都市的角落》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那个年代京城以及生活在京城里的某些人的基本状况,从而使读者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这座城市、这个社会。《都市的角落》对于城市社会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资料。
走出囚徒困境
这是一个著名的话题,说明的是两个罪犯被当作嫌疑抓获隔离囚禁,等待审问,因无法沟通,他们很难作出共同的最合算的选择,这一例题不胫而走,几乎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伟大的寓言,在于类似的困境,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
半开放社会
收集郑也夫老师2006年7月至2011年元月的杂文107篇。
郑也夫:恐龙式教育(中国故事)
《郑也夫:恐龙式教肓》部分观点出自《吾国教育病理》,本文更通俗形象地展现中国教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又一批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了,又一批中学生从中学走进大学了。学校体制影响着无数家庭,进而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未来。我们都知道现行教育存在问题,但这种几乎吞噬了中国年轻一代和他们家庭的教育体制到底有什么问题?恐怕没有多人能说得清。郑也夫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社会学者,将在文中和大家一起谈论,现行教育的问题。 现行的学校已经把自己打造得越来越像一只庞大的、硬性的、落伍的恐龙,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和现行的教育模式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名师在视频上的讲学将首先让平庸的教师下岗,继而是面对面只服务于讨论而不再是单向信息传递,而高效的讨论小班将变得越来越具有选择性。很可能互联网将*终导致师徒关系的全新的组合方式。
消费的秘密
《消费的秘密》与郑也夫撰写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http://www.douban.com/subject/2025385/)是姊妹篇。主要内容是5轮课程之后选编的优秀学生论文,按照主题分为六章,由郑也夫针对每篇文章,结合理论做出评点。本书文章研究的主题都非常小,但都能对现代消费社会的某个侧面做出比较好的解释,通过对商场返券、网上购物、集体采购等消费现象的实际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论与鲜活实际之间的紧密关联。读来生动有趣。 目录: 郑也夫:(导言) 魔高一丈 高 勇:旅游团购物现象观察笔记 邹汉歌:成都小吃:一种拟连锁 张军松:租房中介之调查 杨杰丽:大商场打折返券活动调查 王 娟:超市偷窃现状 李勇刚:保健品虚假广告:两种解释模式 闵 兢:走进网上店铺的台前幕后 陈雪亚:淘宝/易趣上的买家行为 吴 凌:家庭装修中的集采方式 郑也夫:(导言) 时尚非美 储卉娟:关于女式尖头皮鞋的调查 王 静:染发调查 李 娟:深圳美甲调查 许文君:某大学男生护肤品调查 章伊倩:女大学生的“屈臣氏”消费 郑也夫:(导言) 公共空间 车韵飞:成都茶馆 田方萌:北京酒吧与茶馆的比较 李 晋:星克巴的人类学观察 方亚琴:影院消费调查 郑也夫:(导言) 人何以堪 秦 雅:宠物狗的功能 郑也夫:(导言) 手机大国 何 为:重庆某校高中生手机情况调查 马红光:手机实用说分析 明 亮:大学生短信消费透视 郑也夫:(导言) 校园内外 汪蓓蕾:人大学生用水情况调查 罗 晨:人大校内外复印社调查 孙新生:购买电脑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给理想一点时间5
《给理想一点时间(五)》是凤凰网博报博文选集系列书的第五集,该系列精选两岸三地几十位博主的佳作,是凤凰网博报编辑部从近万篇推荐博文中精选出,根据文章观点质量和网友点击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优中选优。 《给理想一点时间(五)》分为理想·现实、社会·民生、中国·世界、人物·历史、文明·文化等几大部分,话题丰富,视野广阔,观点鲜明犀利,文章独具深度又极富可读性,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时文畅销书。
众生的京城
《众生的京城》内容简介:郑也夫教授在人大、北大开设《城市社会学》课程,指导选修该课的学生,撰写城市调查报告,以使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性发现相互印证。《众生的京城》一书,是选其中优秀者编辑而成。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变化太快了,要使城市社会学跟上城市的脚步,需不断更新经验认识。学生们以自己敏感的触角将探访伸向城市的方方面面,这些经验性文章,视角颇具时代气息,对认识城市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极有价值。
知识分子研究
上编在写作时是按照一部独立的专著体例进行的,固仍保留其完整性,不掺杂其他文章。下编则不同,多数是在无整体计划下陆续写出的。写完上编后,我曾拟写作一本《书与知识分子》。在完成了其中三章“符号、书与知识分子”、“书籍出版的历史与现状”、“图书馆的社会学研究”后,资料难寻且兴趣衰减,原拟写作的“图书审查制度的社会学思考”、“图书销售与传播”等均未完成。这三篇论文与其他零散写出的围绕知识分子问题的四篇文章一同放入下编中。下编与上编享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聊以自慰的是下编以其散漫为略嫌拘谨的上编拓宽了一点视野。故编在一本书中,名曰《知识分子研究》。 知识分子问题在中国读书界一向颇受瞩目。本书作者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早涉足这项研究的学者之一。在那个题目和那批学者中,这部作品其实是一茬早熟的葡萄。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它几乎成了上个夏天里的后一朵玫瑰。它留下的是对那个热情如火的年代的一份记忆。
被动吸烟者说
郑也夫的学术视野非常开阔,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他是一个非常机智的学者,特别推崇智力因素在学术活动中的重要性。学术研究在纯粹的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一种智力游戏,而智力游戏的特点是能在简单中看出复杂或者在复杂中看出简单。具有这种素质的人通常特别在意所有事物中的基本法则,并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他们。
科场现形记续编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3%
本书为《科场现形记》的续编,由郑也夫教授汇编北京大学及其他学校学生的社会学课程调研论文而成,从具体案例出发对中国教育存在的怪现象进行深入反思,深刻剖析了中国教育的误区和弊端。 本书包括五编,分别为:“高考与中考”“体美与科举”“大学的多副面孔”“高中的现在进行时”“留守、陪读及其他”。通过身处中国教育深处、前沿者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反思和观察、剖析,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当今中国教育的综合面貌。关于中考、高考,招生、入学,大学学习和生活,落榜生的艰难选择,偏远地区学生的留守和寄读,作者们以切近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了即使不够全面但仍然真实而震撼人心的“报道”,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是北大、清华、人大三校论文的第六辑了。《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从三校社会学系2005-2008年毕业生的几百篇硕士论文中筛选出8篇论文,组成了这本文集。这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一本好书。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它鲜有时下学界颇为流行的空话,套话,玄而又玄的废话,以及曾经在别处不知说过多少次的二手话,几乎每一页都含有新的信息。
我们都在说什么
我們都在說什麼? 為什麼能說?為什麼而說? 都怎麼說?以什麼形式說? 從緣由到美感,從新詞到官腔,從粗話到俗諺,從民謠到對聯, 語言穿越其間,與歷史社會生活一起活著。 漢字、詞句、問候、稱呼、咒語、官腔、粗話、俗諺、民謠、兒歌、對聯等不同語言形式,藏著甚麼秘密? 語言除了表達的功能外,還能沉澱、演變、傳頌、復活;語言會留存線索、軌跡、形式、創作;語言讓我們解開歷史懸案,重現社會場景,發覺生活美感;語言讓我們更認識人類,更了解自己。 作者在語言社會學的筆耕上,展現了探索趣味、知識厚度、獨到見解各方面的實力與魅力。擔任起語言偵探,穿越在史學、文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生物學各領地之間,旁徵博引、觸類旁通、歸納推敲,把歷史社會生活和我們串接起來。 「心目中的社會學家,是一種達人,表述亦非常通達,讀者會隨時悟到自己的日常經驗:啊,原來如此。」 「很多學者的文章我看下來,感覺是文盲狀態。也夫我看就是人精,所以他對社會語言作社會學的研究,體現出他對社會關係的變化和互動的敏感入微,分析的結果讓我們對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的構成有活潑的認識,意義湧出。」 ----阿城 ●語言能說的比你以為的多 為什麼與錢有關的「財」「貸」「貴」「賤」,偏旁有「貝」而不是「金」?為什麼「斬」字含「車」?為什麼英語豬牛羊【pig.cow.sheep】與豬肉牛肉羊肉【pork.beef.mutton】差這麼多?為什麼愛基斯摩人描寫「雪」的詞會有千百種?為什麼見面問候中國人說「吃了嗎」西方人說「早安」?為什麼以「哥兒們」稱兄道弟,以「爺兒們」稱男子漢?稱「老張」「小張」「張老」有何不同?為什麼「棒」和「祖」是性崇拜痕跡?為什麼罵「他媽的」要扯到別人母親?為什麼曾國藩要把「屢戰屢敗」說成「屢敗屢戰」?為什麼外來語「機關」「幹部」「情報」不從西方而從日本來? ●那些語言還沒告訴你的事 為什麼比起歐洲,中國只通行一種語文?為什麼咒語有魔力?為什麼中國沒發展出獨立的音樂、繪畫、舞蹈?為什麼說黑話會成為流行?為什麼順口溜促成改朝換代?為什麼語言溝通從偏見誤解開始?為什麼網路語言暴力沒個性?儀式場面話該怎麼說?朗誦的理由是什麼?為什麼火催化了語言的產生?為什麼語言能力不是學來的?人類使用語言思考嗎?為什麼那麼多諺語針鋒相對?為什麼兒歌大人們忘不了?為什麼對聯可以文藝復興?
双城记
《双城记:京沪众生素描》是北京、上海的两位著名社会学家精心组织学生对这两个中国特大城市所作社会调查报告的汇编。 读者在《双城记:京沪众生素描》中看到的,既有这些年中国城市发展的成就和问题,也有伴生的社会危机或希望,更多的是这两个大都市中普通人的日常故事以及生活场景。开放性、丰富性,是这组城市生活报告的特点和价值。 读着这些文字,我们有可能读懂上海、北京,读懂城市,读懂中国……
沙葬
《沙葬》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沙葬》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忘却的纪念
暂无简介
轿车大论战
暂无简介
2010年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
这是本论文集第八卷。 今年三系共完成硕士论文124篇。入选本集八篇。其中北大四篇,清华两篇,人大两篇。 选编这部文集的时候,心中很是感慨。一晃八年过去,我们送走了多少同学啊。今年为同学送行的晚宴上,好几位同学醉了。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美好的岁月,且醉一回吧。有个老师提议,我们先撤,该做的我们都做了,一会儿他们会哭的,我们在这里他们拘束。 是的,今晚乃至三四年来,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常常和同学们说:文科教育三件事——读书、思考、写作。社会学要特别加上一件:社会调查。四大件中,写作和其他三者很不同,就是写作综合。它既提升又反映着四大素质。离开了读书、思考、社调,怎么可能写好论文呢?所以说,论文是关键,是能力的锻炼,是能力的集中体现。 但是从编辑论文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论文写作远未获得应有的重视,其中既包括导师,也包括学生。对教师而言,忽视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忽视了执教的核心手段。对学生,问题就更复杂了。肯定有很多同学会想,我日后不准备搞学术,花这么大力气写论文作甚至全世界所有大学的多数毕业生,不例外地会选择学术之外的工作。不待见这样的学生,就是歧视,就是偏执的“学术主义”。但是即使是对于一毕业就跳离象牙塔的学生来说,论文写作仍然是我能想象到的在校期间的锻炼。写作论文的过程,会迫使你读书,但不是沉溺于读书,而是既懂得了积累的意义,又明白了吸收的紧要;会促进你放开想象的双翼,不然论文是不会有新意的,但同时又必须精密推敲,严谨措辞,不然就是杂文散文,绝非论文。一个真正认真写过论文的同学,无论日后做官还是下海,都和没有认真做过论文的人有极大的不同。那是一种全面的、难于一言蔽之的锻炼,他的思维变得清晰、缜密、深入了。同学们常常未能将毕业论文放在适当位置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学习课程时,论文选题未提到日程,课程一完,就发现择业的压力迫近了,很快就陷入求职的氛围而不能自拔。我出个主意,就是将论文选题的时间大大提前。进校不久,就要想着这件事。意识的功能其实有限,很多绝妙的想法是有意无意间邂逅和萌生的。早早地将选题的念头放在潜意识中。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早点开始惦记,必有所获。 论文的地位要大家一同去提升。将荣誉、敲门砖、吹牛的资本,都建立在论文的质量上。我们搞这部文集的用心,其实也在这里。八年跋涉,孤掌难鸣;疑东风唤不回,觉南音耳边生。刚刚听到,南方几个大学的社会学系也在筹划搞“社会学硕士论文选”,切望此事成真。提升社会学的品质,要从学生做起;提升学生的品质,要从毕业论文做起。
清华北大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2014
本书是一份历史记录,这也是学科的一份特殊的记录,别的记录不可替代它。它是提供给当下同学们的一个参照,一种激励。它不可能是大众的,但其发行的渠道和规模,足以承担“参照和激励”的功能。每年它折价直销到社会学院系2000本以上。如此十年,应该是走进社会学师生心中了。本册所选八篇论文,基本上都立足于一个好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来自当代的社会生活,也有个别篇目来自过往的日常生活,即社会历史。对这些好问题的解答把整篇文章组织起来,其中既有经验的描述,也渗透理论的思考。
命运守护神
暂无简介
抵抗通吃
也夫是梦者,尽管关心未必都有结果,思索未必都具英明。也夫是行者,尽管实行经常碰壁,奔走时告无功。也夫是勇者,尽管思想的迷宫重重,现实的围壁坚固,他且思且行,坦言直说,不虑近利,但图未来,此行大梦者之大勇也。——史铁生 本书文字写于甲申猴年和乙酉鸡年。还记得那两个春节,媒体时代的节日,吉利话铺天盖地,重复万遍。从猴身上本来是难找吉利话的,但中国人何等智慧。说的稀松平淡的是:金猴献瑞。说得富丽堂皇的是:马上封侯。说得凶神恶煞的当数:杀鸡敬猴——且不说偷换了该成语中的“儆”字,讨猴高兴,就该杀鸡?真乃“当惊世界殊”——又用到领袖的诗句了。 本文集中,这些吵架味道的时评文章分类编排,譬如交通,公园游泳,体育,等等。除此,本文集中还有两部分内容。其一是关于读书,我写的书,我编的书,其他人的书,或为前言,或为补记,或为书评。其二是演讲,收录了我在申酉两年中的六场演讲;说话毕竟比撰文少些八股,更为松弛,更少忌惮,更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