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意大利小说家。曾在都灵当过新闻记者,驻伦敦通讯员。以描写世态炎凉,缺乏爱情闻名。主要作品有《冷漠的人们》、《罗马妇人》、《罗马故事》、《国教信徒》和《两个妇女》等。
鄙视
18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4%
意大利的“鲁迅”!我渴望的其实不是分手,而是重新相爱。卡尔维诺、加缪、埃科等都是他的忠实读者。《鄙视》写的是婚姻危机,讲的是现代人的爱无能。婚后两年,丈夫在工作、金钱和理想面前节节败退,妻子的鄙视成了对他而言最大的惩罚。他时时揣摩自己为什么被妻子鄙视,却把妻子越推越远,一桩原本幸福的婚姻即将轰然崩塌。“我鄙视你,这就是我不再爱你的原因。”
罗马女人
7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0%
16岁的阿特里亚娜,美得不可方物。 贫困的母亲将她视作改变命运的财富密码,亲密的女友将她视作奉承权贵的祭品,她信赖的未婚夫将她视作放纵情欲的乐园。她曾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在现实的步步紧逼下,还是沦为了出卖身体的妓女。此后,阿特里亚娜周旋于各色男人之中,一度沦陷在物欲与肉欲的享受里,却不曾放弃对纯真的追求。 在人们以为脏污的底层,还有人为纯真而活。
冷漠的人
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9%
《冷漠的人》写的是家庭悲剧,讲的是现代人的冷漠。长久以来,这个来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深受精神折磨。面对家庭中的变故,他想表现出某种情绪,却发现自己只能感受到冷漠。在痛苦怀疑之中,他完成了对自己的审判:“这才是我真正的罪行,我犯的是冷漠罪。”将近一个世纪过去,《冷漠的人》讲述的情感,依旧与大多数现代人感受到的一样,是人对于庸常生活的厌倦,对于无法行动的痛苦,对于真情实感的探求……
罗马故事
《罗马故事》里的一篇篇小说其实就是微缩版《活着》。微电影般阅读体验,感受鲜活生动的罗马寻常人众生相61篇短篇小说组成了一幅战后(二战)罗马“清明上河图”同名电影由《偷自行车的人》导演德西卡与喜剧大师托托主演二十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大师莫拉维亚创作高峰期的短篇代表作。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源泉。《罗马故事》是二十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大师──莫拉维亚创作高峰期的短篇代表作。六十一则短篇小说,道尽了大千世界中人生的甜酸与苦乐。工人、理发师、出租车司机、女佣……这些大城市中的小人物,因生活所迫,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地为生存寻找出路。《罗马故事》或多或少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提供了文学素材,是电影创作的源泉之一。而本书也曾被改编为电影,由喜剧大师托托主演和新现实主义重要导演德西卡主演。
同流者
《同流者》内容简介:出身于不正常家庭的马尔切洛·克莱利齐从小就有意识地追求正常状态。为了得到同学的尊重,他从纠缠自己的性变态者利诺那里得到一把手枪,并开枪杀死利诺。杀人罪带给他的内心折磨益加激起了回归正常状态的决心。他加入法西斯党,成了秘密警察,与正常家庭出身的朱丽亚结婚。在去巴黎的蜜月旅行时,他协助实施对反法西斯组织领袖夸德里教授的谋杀。虽然他把参与谋杀夸德里视为达到正常状态的必要步骤,却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负罪感。法西斯政府倒台了,他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追求顺应时代、顺应社会,最终还是被时代和社会抛弃。为躲避惩罚,他带着妻子和女儿逃往山区,途中遭到了美军飞机的射击……《同流者》曾被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托鲁奇拍成同名电影。
偷看他人做爱者的漫步:情色故事II
本書為中短篇故事集。這是一部講述「色情童話」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莫拉維亞式的幻想更加強有力地體現出他那七十高齡在表現力上的爐火純青。「性是一把鑰匙,我總是幻想用它來打開門鎖,露出現實之門的一道小小的縫隙」,莫拉維亞曾這樣說過。在「情色故事Ⅱ」《偷看他人做愛者的漫遊》共收錄〈那件事〉等十篇中短篇,星羅棋布的包含各種小「困境」:遇見當年在女生寄宿學校時曾偷偷上她同窗床鋪享受一夜情的女孩,寫信告訴她同窗時期一起發現波特萊爾的詩〈下地獄的女人〉而成為戀人的女友,有關一匹漂亮小馬的鄉下「驚奇見聞」;從小不快樂的女孩,在「倒楣」的日子等著丈夫的腰帶打在她的屁股上,她跟母親挑釁等著被搧嘴巴,跟年邁的父親以刺激的言語等待他重重揮一拳,好拯救她的生命;年老沒事做的老人天天拿著望遠鏡欣賞鄰居和四季百態,發現一個女孩把一個籃子放在垃圾堆的最上頭,他幻想她要送他一個小孩;早上六點鐘當打開燈的一瞬間記憶力突然失靈的男子,在紅綠燈前不知道該如何確定「事情到底發生了還是沒發生」…… 1983年74歲的莫拉維亞出版他最後的短篇小說集《情色故事》,獻給小他47歲的西班牙女友卡門伊埃拉(Carmen Llera)。這段日子以來,他幾乎天天出現在八卦新聞當中,其中多的是指涉「老頭子和小淫婦」的床上流言、突梯的嘲謔漫畫,而且他還出席凡賽斯和范倫鐵諾服裝秀,照片裡被小女孩團團圍繞。在訪談中莫拉維亞很誠實的說到:「就算我不喜歡小女孩的話,我也仰慕漂亮的女人。」在這本清澈、洞察人物內裡與現實相互齟齬而又充滿「白日夢」的「情色寓言」當中,他以他爐火純青的表現手法展現豐富的想像力,和促狹危險的幽默感。 就在《與莫拉維亞談莫拉維亞》當中,他說明了在寫作這些作品的「特殊時期」,因車禍造成股骨斷裂,臥床三個月,被迫發明了一種書寫方法:「在斜撐的桌板上,在畫有橫線的紙上寫作。」他說:「剛開始我真的很痛苦,寫作不僅讓我忘卻痛苦,而且讓我覺得可以對我那受到威脅的生命力展開反擊。……在許多篇短篇故事中都可以察覺我想要處理性這個議題,但不流於色情。不論當時或現在,我都認為只有當性變得無關緊要的時候,才是有趣的。所謂無關緊要的意思是說純粹從功能觀之,沒有社會逐漸加諸的道德規範」。 正如義大利的文評家雷納托米諾雷所言:「有人說這是『性幻想小說』,我可以補充:這些是不折不扣的虛構『性』小說,所有經驗都發生在以偽裝或模擬機制運作的空間裡。莫拉維亞讓自己超越了純然具象和描述的領域,超越了純然赤裸裸的『經驗』:性行為如何作為真正可解碼的信息?它又能解釋什麼?莫拉維亞操弄的這些無所不在的虛構人物,在木偶戲台上消失又出現,這些戲偶耽溺在自己成癡、慣性、令人沮喪的『真實』目光中,目光中沒有堅定,有的只是消逝在黑夜的幾抹光,但黑夜也隨即回歸深沉,神祕莫測。那是透過性的觀象儀所看到的人性行為之夜,『性是一把鑰匙,我自以為可以用它解鎖,讓真實之門開啟小小縫隙』,莫拉維亞如是說。」
莫拉维亚作品:不由自主
乔万尼在照镜子时突然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厌恶,以至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与自己相像。他苦苦思索,却找不出一个厌恶的理由;圭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在全家郊游的时候,他却突然产生与妻子、孩子一起葬身湖底的念头;乔尔吉亚和情人在分手的那天重演相遇时的情景,结果发现相同的对话却再也无法引起往日的激情;埃尔奈斯托怀疑妻子和他的朋友偷情,后来却惊骇地发现这是他的一场梦,他已在不知不觉之中坠入梦境和现实相互交替的境地…… 此短篇小说集包含四十一篇作品 ,它们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意大利社会中产阶级在精神上的迷惘和困惑,以及人的异化和扭曲。
注意
弗朗切斯科是一位小说家兼记者,他以记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爱情经历,以便以后根据日记创作小说。然而,当他把注意力重新放在妻子科拉身上时,令人震惊的事实也逐渐浮出水面:妻子从事的神秘职业竟然是介绍年轻女子为男性“客户”提供性服务。与此同时,他与继女之间的关系也蒙上了一层禁忌色彩。他发现自己对妻子的爱已经死去,过去对生活的狂热追求也变得那么不真实。 这是一部手法奇特的作品,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作品真正的主人公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小说的主人公“我”一直在写着、准备将来有一天用作某部小说的素材的日记。
乔恰里亚女人
《乔恰里亚女人》内容简介:农民出身的罗马小店主切西拉为躲避战乱和饥饿,带着女儿罗赛塔逃往意大利南方的山区避难。小说通过她们在山中所过的九个月的艰苦生活,揭示了由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意大利的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和对人类文明的破坏,以及对人的道德和灵魂的摧残。这部在战争结束十年之后创作的长篇小说,有着其他回忆战争经历的小说所未曾具有的思想深度,是公认的意大利战后最杰出的小说。小说出版后不久即被意大利著名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搬上银幕,引起世界轰动,获得第三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饰演切西拉的索菲亚·罗兰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莫拉维亚文集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1907-1990)是意大利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在长达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事,发表了数大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他以写实的笔法,通过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平常故事,触到了人的心灵深处。他的作品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由意大利文学研究专家吕同六先生主编的这部文集收录了莫拉维亚五部杰出的作品: 《冷漠的人们》创作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被认为是莫拉维亚在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写出的世界上第一部存在主义文学作品。通过一个资产阶段家庭在三天内发生的故事,揭露了当时意大利资产阶级灵魂深处的冷漠。 《乔怡里亚的女人》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后,被公认为意大利战后杰出的小说。作口通过切西拉母女二人在战乱中的避难经历,揭露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特别是对人的心灵的摧残。 《鄙视》的主人公莫尔泰尼有志于从事戏剧创作,为博得妻子爱,他违背自己的意愿,为电影制片人编写电影脚本,以获得金钱,满足妻子的物质欲求,当他满足了妻子的欲求时,却发现妻子已经不再爱他。小说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西方社会中人的异化。 长篇小说《注意》是一部手法奇物的作品,用书中人物的话来说,作品真正的主人公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小说的主人公“我”一直在写着、准备将来有一天用作小说素材的日记。作品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通过主人公“我”在日记中写出的或真实或虚假的种种事件,探讨“原罪”问题。 短篇小说集 《不由自主》共有四十一篇作品、身分、地位各不相同的人物都由于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原因不由自主地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通过他们,作者写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普遍感到的迷惘与困惑以及人的精神状态的扭曲。
内心生活
暂无简介
莫拉维亚短篇小说选
暂无简介
恩爱夫妻
暂无简介
假面舞会
根在黄土,ISBN:9787505971622,作者:
魔鬼不能拯救世界
這部短篇小說集可說是義大利作家莫拉維亞進入截然不同創作階段的作品,議題甘冒大不諱突破傳統,文字極度講求簡潔現代,是莫拉維亞最引人入勝、也最令人吃驚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於1983年首次發表時,曾遭到不應有的冷遇及曲解。在這部講述「色情童話」的作品中,莫拉維亞式的幻想體現出他七十高齡在表現力上的爐火純青。 他說:「這些短篇小說,透露了我要直接描述性的問題,而又不至於淪為專寫色情作品。總之,我當時曾認為,現在也仍然認為,性恰恰是在它成為沒有意義的東西的那一刻,卻開始成為令人感興趣的東西了。在我們所說的這種情況下,沒有意義嚴格地說是指只起官能作用,而沒有社會逐漸給它添加上的那些道德含義」。 〈那件事〉,她向她的遠方女友追憶起那個主要場面,即「那件事」。兩個女人站在一匹馬前面,「交替做出兩種動作」,她們沉浸在一種異教徒式的神聖氣氛當中,這種氣氛由於視線的距離,似乎沖淡了禽獸之愛的那種有損人格的感覺。 〈披黑斗蓬的女人〉中的男主角被死去的妻子的鬼魂窮追不捨,他不再是跟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做愛,而跟他做愛的卻是某個再現實不過的東西,儘管這個東西是沒有肉體的。而這個在陽台上「向夜的黑暗」做手淫的主要場面,表明了一種被人企盼已久、使人可以得到解脫並可以幻想能得到一次性滿足、卻又不必為尋求一個性伴侶而大傷腦筋的動作。 「那件事」在〈魔鬼不能拯救世界〉中是一場時現時隱的惡夢,也是「一縷柔細而晃動的青煙,它很可能是從汽車燒得過熱的馬達裡冒出來的」。「那件事」是一次手術遺留下來的裂痕,是一對用腰帶作為刺激性慾的興奮劑的男女身上產生的同謀共犯的心理,是那個偷看他人做愛者默默窺視的「相互擁抱、在海水裡做愛的男女」的形體動作。「那件事」是「做成圓錐形」的一個女人的脖子,正是圍繞著這個東西,一個想入非非的殺妻行為展開了。 莫拉維亞是像昆蟲學家那樣耐心地進行創作的。他分析「那件事」的現象學原理,並把它像洗印像片那樣印到一張像片上。所有的性都是彼此一樣的,都是用來戳穿一個人的奧秘,解破一個人活在世上和從世上消失的謎底,終止為獲取那個無論如何也無法取得的,總要變為煙霧、夢幻、惡夢、恐怖的東西而進行的無休止的追求。性似乎是某種與人們所仔細琢磨的、或者人們以為是自己在仔細琢磨的那個東西不同的東西。要寫到什麼程度,性行為才能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可以解釋的信息呢?而且它又能解釋什麼東西呢?莫拉維亞操縱著一些並不存在的人物形像,而這些人物形像卻是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性的。 「性是一把鑰匙,我總是幻想用它來打開門鎖,露出現實之門的一道小小的縫隙」,莫拉維亞曾這樣說過。他總是在尋求一個充斥著反常的墮落行為的世界,而由於魔鬼的出現,這些墮落行為也就變得更為反常了:這個魔鬼喜歡推理,喜歡思辨,是非常「莫拉維亞式」的。他的寫作傾向於把一種性經驗的各種形式紀錄下來,而這種性經驗只是隱喻性的,但它卻是活生生的、神秘的、令人捉摸不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