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园
陈修园(1753年-1823年),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清代医学家。 他苦攻经史之余,还钻研医学,专心研究古代医学经典,代表作有《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三字经》等。
神农本草经读
4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8%
又名《本草经读》。清陈念祖撰。一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陈氏有感于“宋元诸家,师心自用,药品日增,经文日晦”,欲阐发经旨,融贯《金匮》、《伤寒》之法于一帙,撰于嘉庆八年(1803)。其中辑录《本经》时用药物一百十八种,《本经》以外药物附录四十七种,计一百六十五种。按上、中、下三部分类,每品先列《本经》 及其他古籍原文,然后逐字加以解释。亦引用《本草崇原》等书具体内容,加以注释。详析药物气味、归经、有毒无毒、功效、主治等。继而阐发《伤寒》、《金匮》对药物的运用。间附按语于后,多有独到见解,有嘉庆八年橦书屋刻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商务印书馆《陈修园医书五十种》排印本及一九三七年上海大文书局《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排印本。
医学三字经
2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4.4%
《医学三字经》全书4卷,乃仿效《三字经》的体裁,以三字一句的韵语,概述医学源流、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证治。卷一、二,除首论医学源流外,分论中风、虚痨、咳嗽、疟疾、痢疾、伤寒、温疫、妇人经产、小儿等33类疾病的证候、病机、治法和方药。卷三、四详论《医学三字经》中所列各种病症的方药,有方有论,有详有略,乃至加减运用,煎服方法均有论述,并于第四卷中对阴阳、脏腑、四诊等基本理论简明扼要地加以论证,便于初学者背诵和浏览,是一本入门的好书。作者简介:《伤寒论浅注》为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陈修园,名念祖,清代福建长乐人,生于公元1753年,卒于1823年,享年七十岁。陈修园一生孜孜不倦,从事医学知识普及工作,著述宏富,有《伤寒论浅注》《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等。
医学实在易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7%
《医学实在易》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本书是一本综合性医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均予以论述。书共分8卷,夹叙夹议,寓议论与诗歌于一体。乃先发议论,其后参以“七言”诗文总括其义。卷一在于阐明中医基础理论,论述脏腑经络以及四诊运气;卷二、卷三、卷四分述表里、寒热、虚实各证,对各种疾病详加分析并附以歌诀,易记易诵,颇切临床实用;卷五、卷六、卷七分别列举各证之常用方药;卷八补遗并外备诸方以及妇人科。全书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读之朗朗上口,颇觉浅易,以“医学实在易”名之,旨在引导后学“知其易而造诣其难,则易者不易,难者不难”。可作为中医门径书。
金匮方歌括
4人今日阅读
《金匮方歌括》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全书共分6卷,歌括166首。每方先摘录《金匮要略》有关原文,次为歌括,殿之方解。对“前贤名言精论,千古不磨者,本集或于歌中,或于注中,采集不遗”,并间附己见或治验。正可谓言近意远,云蒸霞蔚,医文并茂,雅俗共赏。作者简介:《伤寒论浅注》为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陈修园,名念祖,清代福建长乐人,生于公元1753年,卒于1823年,享年七十岁。陈修园一生孜孜不倦,从事医学知识普及工作,著述宏富,有《伤寒论浅注》《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等。
金匮要略浅注
3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医学三字经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5%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神农本草经读
2人今日阅读
《神农本草经读》在释《本经》之药效时,每先以药的性味、有毒无毒等然后联系到药性的归经,由归经言及应用,并加以辨析,以期使「每药注解,必透发出所以然之妙,求与《内经》、《难经》、仲景等书字字吻合」。
医学三字经
2人今日阅读
综合性中医入门书。卷一~二医学源流及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卷三~四记述临床常用诸方,分析其疗效、方剂配伍;。全书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为医学门径书中流传较广的一书。
神农本草经读(中医启蒙经典)
2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清代医家陈修园主要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读》是陈修园在精心研读《神农本草经》后所写的心得体会,内分四卷,选录《本经》所列上、中、下365品中的常用药物160种,结合历代医家和本人应用各药物的临床经验,对原文加以阐发,全书融贯了《内经》之旨,《伤寒》之法,以明晰各药之性能功效,堪为研究本草和临证处方之书。
金匮要略浅注
2人今日阅读
《金匮要略浅注》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全书分10卷,25篇。本书博采赵以德、胡引年、程云来、沈目南、喻嘉言、徐忠可、魏念庭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以《内经》、《难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为依据,参以己见,力求阐明《金匮要略》要旨。以“浅注”为其基本特色,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用小字衬加于《金匮要略》原文之中,使之深入浅出,一气呵成。原文、注文既可连读而易于理解,又可分读以保持原旨。书中另有陈氏之子陈元犀、陈蔚等所写之按语。本书对理解《金匮要略》极有裨益,对后世影响较大。作者简介:《伤寒论浅注》为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陈修园,名念祖,清代福建长乐人,生于公元1753年,卒于1823年,享年七十岁。陈修园一生孜孜不倦,从事医学知识普及工作,著述宏富,有《伤寒论浅注》《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等。
时方歌括
2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女科要旨
1人今日阅读
《女科要旨》为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全书共四卷,卷一论调经、种子;卷二论胎前;卷三论产后;卷四论杂病、外科。书中就上述妇产科及常见外科病证作了详细的论述。讲解病机简明透彻,所选附方切于实用,可作为学习中医妇科的参考书。陈修园《女科要旨》一书,论治妇人之疾,探本溯源,会通诸家,择善以从,崇尚实践,简切堪用。兹不揣冒昧,聊作粗浅评述如次: 调脾胃雅俗共赏 妇人以血为本,_血之生化在脾胃,故历代女科著述,莫不重视脾胃
景岳新方砭 女科要旨
1人今日阅读
《景岳新方砭》全书共4卷。陈氏将张景岳自创的186首新方,仍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全书以《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医籍为旨,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及药物加工炮制等方面逐一评说186方,立论通融,中肯切实,针砭“温补”时弊,有一定成效。但对景岳新方,砭多褒少,甚至有措词偏激和欠妥之处。 《女科要旨》全书共四卷。本书卷一论调经、种子;卷二论胎前;卷三论产后;卷四论杂病、外科;书中就上述妇产科病症作了详细的论述。悉以《金匮》为正法,旁采巢元方、陈自明、朱丹溪诸家之说,至为矜慎。讲解病机透彻,所选附方,切合实用,可作为学习中医妇科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伤寒论浅注》为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陈修园,名念祖,清代福建长乐人,生于公元1753年,卒于1823年,享年七十岁。陈修园一生孜孜不倦,从事医学知识普及工作,著述宏富,有《伤寒论浅注》《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等
时方妙用
1人今日阅读
本丛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时方妙用》为清代医家陈修园所著,刊于清嘉庆八年(1803)。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八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陈修园医书十六种》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全书共4卷,卷帙不繁,眉目清晰。该书先叙临床望、闻、问、切四诊要点,后在充分总结历代医家和作者本人临证经验的基础上,就中风、噎膈、消渴、脚气等42种临床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等进行了阐发。 温馨提示:本产品为电子书,非实体纸质图书。为保护图书著作权,电子书不提供原文件,不支持导出和打印,仅支持人卫社相关软件中阅读,可下载至软件中离线查看。除因质量问题,虚拟商品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长沙方歌括
1人今日阅读
《长沙方歌括》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是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以韵文的方式,总结、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剂的启蒙读物。
医学从众录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
时方妙用
《时方妙用》,综合性医书。四卷。清·陈修园撰刊于1803年。作者列述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科、眼科等多种常见病症,重点介绍这些病症的常用方。全书首论四诊,后分门别类各以病证为主,配以主治方剂和加减用法。全书叙述简明,选方实用,本书流传较广,刊本颇多。现存二十余种清刊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灵素节要浅注(陈修园医学丛书)
《灵素节要浅注》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清同治四年乙丑(公元1865年)。全书共12卷,18篇。陈氏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有选择地将《灵枢》、《素问》的内容按不同性质分为道生、脏象、经络、运气、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脉诊、病机等十一类,与滑寿、张介宾所辑互有出入。注则约取张志聪之说,并间附己意,畀以津梁,确有独到之处。是学习《内经》的一部良好参考书。 作者简介:《伤寒论浅注》为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陈修园,名念祖,清代福建长乐人,生于公元1753年,卒于1823年,享年七十岁。陈修园一生孜孜不倦,从事医学知识普及工作,著述宏富,有《伤寒论浅注》《灵素节要浅注》《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十药神书注解》等
医学从众录
《医学从众录》(清道光25年刊行),作者清代陈念祖,字修园,是以论治内科杂病为主的医书,全书8卷,分39篇,论述近40种内科病证,且旁及妇人杂病。该书详审脉证,深究病机,辨证选方颇具特色。论治内科病证,多本医学经典之旨,从病机到治法,每引用《内经》或仲景学说有关内容加以阐释,或选用仲景的方药作为病证治疗的准则。每篇先概叙病因、病机,次到治法方药。其中于各证摘选诸家精要,更参以编者经验。
伤寒论浅注(中医启蒙经典·名家校注南雅堂陈修园医书)
本书为清代医家陈修园主要著作之一。《伤寒论浅注》是清代医家陈修园在精研《伤寒论》的基础上,别创体例,采择浅显文字,用小字条贯于《伤寒论》原文之中,使之一气呵成,以畅达经义,综合评论。同时又于每一节之后,扼要标明其法 之所在,使学者乐于习诵,故特加意于一“浅”字。全书反映了陈氏“反对错简,维护旧论”的学术思想,师古而不泥古,是学习《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之一。《伤寒论浅注》是清代医家陈修园在精研《伤寒论》的基础上,别创体例,采择浅显文字,用小字条贯于《伤寒论》原文之中,使之一气呵成,以畅达经义,综合评论。同时又于每一节之后,扼要标明其法之所在,使学者乐于习诵,故特加意于一“浅”字。全书反映了陈氏“反对错简,维护旧论”的学术思想,师古而不泥古,是学习《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陈修园医学全书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无《素问》、《灵枢》之名。洎晋·皇甫谧《甲乙经》序,始称为《针经》九卷、《素问》九卷。或云《黄帝九灵经》。至唐·王冰更名为《灵枢》、《九灵》,独详于针,故皇甫谧称为《针经》。然则《素问》之名,晋已有之;《灵枢》之名,唐始著录。其实不越《内经》一书,特后世称名或别耳。夫医家之于《内经》,犹儒家之四子书也。日月江河,万古不废。惟奥茭之旨,不善解者,遂至贻误后来,此修园先生《节要浅注》之所由作。先生以名孝廉,为贤有司,活人以数十万计,每投刀圭,无不立愈,天下望之若华扁。然凡所刊《伤寒》、《金匮》若干种,海内已不胫而走,奉为圭臬,盖能依古法而参以时方,权衡悉中,非胶柱者所可同日语焉。是书阐明古训,语简而赅,沾益后学,畀以津梁,犹初志也。古所云良医与良相同功,微斯人其谁与归?
陈修园医书全集(全三册)
陈修园(1753年——1823年),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修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爱好医学的祖父抚养。他幼年便熟读经史,兼研岐黄。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岁便开始在乡里悬壶济世。后就读于福州鳌峰书院,研习经史之余,深研古代医学典籍,颇有见解,著有《伤寒论浅注》传世。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后会试不第,留寓京师。朝中大臣伊用侯患中风症,四肢瘫痪,不省人事,十余日汤水不进,群医束手,皆云不治。修园力排众议,投以大剂而愈,于是名震燕京,求诊者络绎不绝。嘉庆六年(1801年),再入京会试不第,参加大挑,成绩甲等,委任为河北威县知县,公余为民治病。时值盛夏,温疟流行,念祖用浅显韵语编成《时方歌括》,教医生按法施治,活人无数。修园是清代尊经派的代表人物,尤其推崇仲景《伤寒论》,辞官后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了大批医学生。其著作浅显易懂,文字清晰通达,问世后广为流传,深受读者欢迎。 陈修园著作甚多,有《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灵素节要浅注》、《伤寒医诀篡解》、《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伤寒真浅注》等十六种流传于世。清同治年间全部收录于《南雅堂医书全集》中。《全集》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当时的书商争相翻印,在不断翻印的过程中,逐渐加入他人的医书,混杂其中,《全集》便从最初的十六种,增加为二十种、三十种,最终竟达七十二种之多。本次整理出版的《陈修园医书全集》,以民国上海锦章图书局出版的《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为底本,去粗取精,收录了陈修园医学著作十六种,原书为繁体竖排,仅有句读,现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陈修园医学丛书:伤寒论浅注·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
《陈修园医学丛书:伤寒论浅注·伤寒真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系列收录他现存世的16部医学著作,包括《灵素节要浅注》10卷、《金匮要略浅注》10卷、《金匮方歌括》6卷、《伤寒论浅注》6卷,《长沙方歌括》6卷、《医学实在易》8卷,《医学从众录》8卷、《女科要旨》4卷、《神农本草经读》4卷、《医学三字经》4卷、《时方妙用》4卷,《时方歌括)2卷、《景岳薪方砭》4卷、《伤寒真方歌括》6卷、《伤寒医诀串解》6卷、《十药神书》1卷。
十药神书注解(中医启蒙经典·名家校注南雅堂陈修园医书)
《十药神书注解》,是清代医学家陈修园对元代医学家葛可久所著的《十药神书》的阐发。葛氏原篇,仅列治痨处方十条,然十方中,错综变化,有几千百方;且治法鞭辟近里,尤其对咳嗽、咯血等症的处理,以及病后的饮食调养,均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堪称后世治痨必循之法。陈氏结合个人临床体会,于每方及周扬俊旧注之后,重加评注,颇具独特的见解,丰富了原书的内容,而后学林寿萱又将书中方剂韵为歌括,则使之更臻完善。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本书为“中医临证必读经典白话解”丛书之《医学三字经》分册,全书按原著者陈修园的编排法以病证分门别类,共有24部分。每一部分按照原文、白话、药方三个层次分别论述介绍。特点是:尊重原著、照章引述;提要注释,白话解读;古代药方原样附录。书末另有历代量衡对照换算表。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易记好学。适于中医院校学生、临床中医师、西学中医师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伤寒真方歌括(中医启蒙经典·名家校注南雅堂陈修园医书)
《伤寒真方歌括》为清代医家陈修园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六经为纲,分六卷十四篇,计歌 括九十六首。每篇先精选《伤寒论》主要经文,给人以概括性的认识;次为七言绝句形式的歌括,深入浅出,由博返约,便于诵记;再是方解,复注其所以然之妙,对历代医家有关论述,“凡有阐扬圣训者,则遵之;其悖者,则贬之”,间多创见。 如传经、直中、寒热皆有论,一破宋元以后医家“凡传经俱为热症,寒邪有直中无传经”之说。是书医文并茂,是初学《伤寒论》者引路导航之作,亦是研究仲景学说和陈氏学术思想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中医启蒙经典·名家校注南雅堂陈修园医书(全16册)
该系列择清代四大名医之一陈修园业经肯定的著作16种,由闽派著名中医临床家、医史学家重新整理点校。闽派著名中医临床医家、医史学家点校整闽派医家古籍,赋予了此套丛书双重的历史意义。 全套丛书内容比较完备,包括了经典的基础理论,诊断、方剂、药物和各种病症的治疗,利用浅注、歌括等形式,注疏经典,明白晓畅,深入浅出,是初学者案头所必备,是中医普及教育教科书式的典范。
伤寒医诀串解(中医启蒙经典·名家校注南雅堂陈修园医书)
《伤寒医诀串解》是陈氏继《伤寒论浅注》之后,对《伤寒论》要旨的又一阐发。全书以《黄帝内经》理论为依据,以标本中气、经络学说为基础,采用纵贯演绎的方法,把《伤寒论》各篇条文,按不同的内容分成若干段落进行综合分析,既说明了条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又指出了辨证要点,使学者能融会贯通而得其要旨。本书集陈氏研究《伤寒论》心得之大成,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作为学习中医《伤寒论》的参考。 本书以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伤寒医诀串解》为底本,以光绪十八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印行的《陈修园医书廿十一种》为主校本,并参考《伤寒论》(赵开美刻本)和柯韵伯《伤寒论注》进行点校。点校者俞长荣为福建中医药大学五老之一,著名的伤寒学家,其点校角度既遵从医古文点校规范精妙到位,又贴合临床,从临床角度多有发挥,这些使得本书的点校有别于市场上其他仅从文字角度点校的陈修园医书。
名医评点名医丛书:陈修园评点张景岳 景岳新方砭·徐大椿评点赵献可 医贯砭
陈修园(1753-1823),原名念祖,号慎修,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教育学家。陈修园的著作大多流传甚广,主要由于其文字质朴洗炼,畅达优美,且多以歌诀形式,其内容亦深入浅出,切于实用,非常适合初学者作为入门参考书。《景岳新方砭》对张氏方作了批判,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批判性、指导性、赞扬性、有失偏颇性等几个方面,于临证者颇多启发,值得一读。
医道传承丛书【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最新版全四辑共21册)
【一辑】金匮方歌括【医道传承丛书*辑医道门径】本书按《长沙方歌括》例而作,可谓是《长沙方歌括》的姊妹篇。全书将张仲景《金匮要略》诸方组成、功能主治、药物剂量及煎服方法等主要内容,用歌诀的形式予以编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阐发了有关辨证论治的要旨,颇为实用,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爱好者研读。医学三字经【医道传承】本书共四卷,卷一、卷二仿效《三字经》的体裁以三言韵语概述医学源流、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则;卷三、卷四详论该书中所列各种病症的方药,并在书末简明扼要地论述了阴阳、脏腑、四诊等中医基础知识。该书是清代著名医家陈念祖毕生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完备而实用,将深奥的中医基础理论集约于不多的篇幅之中,而又以时俗浅近之语道出,是初学中医的良好入门读本。其所载病证和治方使后学者于临证时有理可据,有法可依,有方可用。本次整理以清嘉庆九年南雅堂刻本为底本,以清光绪三十四年宝庆经元书局校刻本为主校本,并参考其他相关书籍点校。时方歌括【医道传承丛书*辑医道门径】嘉庆辛酉(1801年),河北一带大水,陈修园“奉檄勘灾恒山,出其方,试而辄效”,嗣后他将宝贵经验刊成本书,承前启后,别具一。书中收录了唐宋以后的中医常用方剂108首,以法统方,分为“补可扶弱、重可镇怯、轻可去实、宣可决壅、通可行滞、泄可去闭、滑可去着、涩可固脱、湿可润燥、燥可去湿、寒能胜热、热可制寒”十二剂。所载时方歌诀不仅叙方精辟,释方准确,而且辞藻流畅,文字韵味较强。间引李中梓、柯韵伯等医家诸论,对后学者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用药风和原方主治证的本意及精神实质有所帮助。本次整理以清嘉庆本衙藏版为底本,以清光绪十八年图书集成印书局铅印本为主校本,并参考其他注释本点校标点。药性赋·药性歌括【医道传承丛书*辑医道门径】《药性赋》是中药学习启蒙书,依中药之寒、热、温、平四性将248种常用药物分为四类,用韵语编成赋体,便于初学者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受用终生。本次整理以《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清光绪二十三年李光明庄刻本为底本,清光绪三十一年福记书局本为主校本,参考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总赋中具参考意义者,详加点校标点。《药性歌括》以四言韵语形式介绍了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是历来师带徒的启蒙读本。本次整理以《寿世保元》日本正保二年岡月宗知据明周氏光霁堂本影刻本为底本,以《寿世保元四言药歌》清光绪二十年退省氏刻本为主校本进行点校,并按照原文内容列出药品目录,以便查阅。......【第二辑】伤寒论【医道传承丛书】《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医界一般公认为末南阳张仲景先生“勤求古训、博採众方”而纂辑成编,传世《伤寒论》、《金匮要略》即保存了其书主要內容。北宋时期编成《太平圣惠方》,其卷八集中收录有与今传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以及《千金翼方》所引用《伤寒大论》条文大致相近文字。而北宋治平年间校正《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奠定了今天传世“仲景书”为专论“伤寒”与主论“杂病”两大传本体系。今天能见到的传本主要有魏晉王叔和《脉经》收录本、唐孙思邈《千金翼方》收录本、唐敦煌残卷本、北宋《太平圣惠方》收录本、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刊之《伤寒论》(明万历赵开美翻宋刻本)、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與《金匮玉函经》(清康熙陈世杰校刊本)等。今將《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经》择其善本重新点校,作为医道道之准绳列入“医道传承丛书”,亦为学医者之经典读物。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医道传承丛书第二辑医道准绳】是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下旨命林亿等人对唐代中期医家王冰之《黄帝内经素问》一书的重新修订校勘之本。可惜北宋原刻本早以不存,今日所见,均为南宋刻本之再传。它是今天所存各种版本《黄帝内经素问》的祖本,在《内经》研究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永远无法取代的地位。神农本草经辑注【医道传承丛书第二辑医道准绳】简称《本经》,是汉代本草官托名之作,当时有多种本子,后因战乱丧失。仅存四卷本(见陶隐居序),经魏晋名医增订,又产生多种本子,陶隐居序称之为“诸经”,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时,将“诸经”中《本经》文糅合为一体,收入《集注》中。以《集注》为分界点,对《集注》以前的多种《本草经》,称之为陶弘景以前《本草经》;收载在《集注》中的《本草经》,称之为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保存于历代主流本草中。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经》散见于宋以前类书和文、史、哲古书的注文中。但是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经》和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均亡佚。本书为求得比较精确的《本经》文字,将历代善本本草中所含《本经》文,进行收集互勘,凡同一条文中出现诸多异文时,本书择其善者而从之。本书辑录的《本草经》文,按其出处,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历代主流本草所存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文;其二是历代类书及文、史、哲古书注文所引的《本草经》文。.....【第三辑】温热经纬【医道传承丛书第三辑医道圆机】本书选收清代温病四大家之王士雄著作,以为圆机活法之代表。该书内容完整系统,引用近53名作者,近60种参考书籍,集温病名言之大成。全书以《内经》《伤寒论》之文为经,以叶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诸家之言为纬,结合自身经验和认识,系统全面地整理和总结了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疗方药,载方113首,均做说明和诠释,王氏自拟的清暑益气汤和甘露消毒丹均为温病之名方,其他尚有连朴饮等。温病条辨【医道传承丛书第三辑医道圆机】本书选收清代温病四大家之吴鞠通著作,以为圆机活法之代表。该书为中医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其他三者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不仅汲取和整理前贤的理论和经验,且结合吴氏自己的临床心得,创造性地发展了温病学,完整、全面、系统地完善了温病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规范了温病学中各种温病的概念、定义、定名,以及温病病因学、病机病理学、证状学、诊断学及治疗学,完成温病学建立单列学科的任务,故此书一出,洛阳纸贵,被誉为“治温之津梁”。本次整理选用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年)问心堂刻本为底本,以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年)上海图书集成本为主校本,参校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温热论·湿热论【医道传承丛书】本书选收清代温病四大家之叶、薛著作,以为圆机活法之代表,且附清代江苏无锡名医王旭高所编《薛生白湿热论歌诀》,以利阅读和背诵。叶天士与薛雪同为苏州人,且居家甚近(叶氏居上津桥),皆为温病大家,叶氏年长薛氏14岁,两人私交甚密。后因诊病琐事而结怨,薛氏遂改书房名为“扫叶庄”,自称“扫叶山人”,意为扫平、扫荡、扫除叶氏。叶氏闻后,针锋相对,改书斋为“踏雪斋”,意为踏平、践踏薛氏。数载后,薛氏医愈叶氏母病,两氏一笑泯恩仇,和好如初。《温热论》被后世温病学家奉为圭臬,同儒家之《论语》;《湿热论》是中医温病学中*部湿热病之专着,为温病学按疾病性质分为温热和湿热两类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辑】道德真经注【医道传承丛书第四辑医道溯源】有关《老子》(又名《道德经》)的注疏解说多达数百种,河上公《老子章句》是成书较早、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家,其就经为注,逐章逐句以汉代流行的黄老学派无为治国、清静养生的观点解释《老子》经文。天道与人道相通,治国与治身之道相同,二者皆本于清虚无为的自然之道,河上公以其道论为理论基础,继承了道家损情寡欲、清静无为的传统理论,极大地发挥了道家益寿延年的养生思想,提出了以“爱气养神”为核心、“长生久寿”为目的的养生理论,主张“怀道抱一”,导引行气,依靠自身修炼达到长生久寿。本次以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道藏本河上公《道德真经注》为底本点校。五行大义【医道传承丛书第四辑医道溯源】《五行大义》是隋代萧吉在广泛研究和考订各类阴阳著述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的一部代表作品,是隋以前五行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是研究中国整部五行思想发展历程的必读书,而萧吉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古)五行思想的一位杰出的总结者。原书在983年后散佚,赖日本《佚存丛书》留存,本次以与佚存本毫无二致的嘉庆《宛委别藏》本为底本点校。卷一对五行、干支进行释名,并说明五行的形质与功用,同时对“数”进行广论,包括《易》之大衍之数、五行及生成数、支干数、纳音数和九宫数。卷二论述五行相生、生死所及四时休王和五行配支干、五行相杂、五行之德、五行之合、五行之扶抑、五行之相克、相刑、相害和冲破。卷三讲五行配五色、五音、五味、五藏六府及五常与五事。卷四讲五行与律吕、七政、八卦八风、情性与治政。第五卷讲诸神、五帝、诸官、诸人及禽虫配五行。宋刊周易本义【医道传承第四辑】《周易本义》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对于《周易》一书所做的注释,兼采汉魏以来的易学学说,融合占筮、象数、义理于一体,重点通过象数的研究以补《程传》之不足,取可解的来解,如不可晓的也不妄说,并汲取了《易传》和中医学的营养,代表了宋代易学研究的*水平。《周易本义》为元、明、清三代官学所用,影响三代官学600余年,为数百年间的易学开辟了广阔的诠释空间,在易学史和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朱子原本依吕祖谦《古周易》本,分为经二篇与传十篇,经传分开不混,共十二卷,音训亦取吕祖谦所撰者。本次以宋咸淳元年吴革刻本(现今流传*广的“原本”《周易本义》)为底本点校,书末附有《周易五赞》及《筮仪》。
灵素集注节要(中医启蒙经典·名医校注南雅堂陈修园医书)
《灵素集注节要》为清代医家陈修园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是清代医家陈修园为启迪后学《灵枢》《素问》者而集注的。全书共十二卷。作者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有选择地将《灵枢》《素问》的内容按不同性质分为道生、脏象、经络、 运气、望色、诊候(包括闻声、问察)、审治、生死、脉诊、病机等十类。阐明古训,言简意赅;沾益后学,畀以津梁,是学习中医基本理论的一部良好参考书。为方便读者,特对原书进行校勘并注释。
景岳新方八阵砭(中医启蒙经典·名家校注南雅堂陈修园医书)
《景岳新方八阵砭》是陈修园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四卷,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共286方。全书以《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医籍为旨,并从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及药物加工炮制等方面对每个方剂作了认真的审议和评说,立论通融,中肯切实。
新校注陈修园医书(第2辑)
本辑收录陈修园《伤寒论浅注》、《伤寒论诀串解》、《金匮要略浅注》、《女科要旨》四部医书的新校注本。 《伤寒论浅注》是其代表作之一。全书六卷。全书反映了陈氏“反对错简,维护旧论”的学术思想,尤其体现了作者师古而不泥古的学习方法,是学习《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 《伤寒论诀串解》为陈氏晚年之作,是其维《伤寒冷浅注》之后,对《伤寒论》要旨的又一阐发。全书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以标本中气、经络学说为基础,采用综贯衍绎的方法,把《伤寒论》六经脉证、六法遣方等内容以医诀串解为主的形式进综合分析,既说明条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又指出了辨证要点,使学者能融会贯通而得其要旨。本书集陈氏平生研究《伤寒论》心得之大成,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作为学习《伤寒论》的参考。 《金匮要略浅注》共10卷25篇,主要论述中医杂病的证候与治疗,其中包括的疾病的疟疾、中风、虚劳、肺痿、肺痈、咳嗽、消渴、疮痈,以及妇人妊娠、产后病等。 《女科要旨》为陈修园遣作,共四卷,内中就调经、种子、胎前、产后、杂病及妇女常见外科病证详细论述,是学习中医妇科的参考书。
伤寒真方歌括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真方歌括》全书共分6卷,14篇,歌括96首,以六经为纲,每篇先精选《伤寒论》主要条文,对六经含义、辨证和治疗大法作了概括介绍,然后又用按语形式,重申汤方的应用价值。《伤寒真方歌括》阐述汤方,揭其旨要,引申触类,不拘泥于法,而亦不背于法,可作为学习《伤寒论》汤方的重要参考。《伤寒医诀串解》全书共分六卷,按六经排列,以《内经》理论为依据,以标本中气、经络学说为基础,采用综贯衍释的方法,把《伤寒论》各篇条文,按不同的内容分成若干段落进行综合分析,既说明了条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又指出了辨证要点,使学者能够融会贯通而通其旨意。诚如自序所述,是书“曩集伤寒浅注凡三百九十七法,依法条晰,期于明白易晓,而又虑学者,未能融会贯通而得其要旨也,不揣固陋,复为综贯衍释,名曰《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真方歌括 伤寒医诀串解》收录了两部书的内容。
濒湖脉学【医道传承丛书 第一辑 医道门径】
《濒湖脉学》是中医脉学专著中的一部名著,集明以前脉学研究之大成。该书用韵语文体的歌诀形式,依照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的次序,具体表述27种病脉的形状、部位、频率、节律特点变化及其与病证的关系,指出了相脉的鉴别方法,说理明白,易于诵记,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与推崇,成为后世学习中医脉学的必读书。书中所论述的脉学理论由博返约,简明切用,在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上都对中医脉学有着深刻的影响,直到现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的脉学资料仍大多取材于此书。本次整理以明万历三十一年癸卯江西夏良心、张鼎思刻本百瞻楼藏板为底本,以清光绪十一年乙酉合肥张氏味古斋刻本为主校本详加点校。
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
《伤寒论浅注方论合编》六卷,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撰著。刊于1803年。卷首辑录陆九芝《补后汉书•张机传》、《注解伤寒论》之图解运气图,又将陈修园《伤寒论浅注》全书、《长沙方歌括》方论部分合二为一。 其中《伤寒论浅注》六卷,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删去陈修园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咏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采纳张隐庵,张令韶二家《伤寒论》注本,并按其体例以分章节。编法的特点是于原文中衬以小注,注文以二张学说为主,兼采诸家精义以求阐明经旨。
中医四小经典大字版
《中医四小经典大字版: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皆以诗歌体裁写成,言简意赅,押韵和谐,乃明清以来中医师传教育的经典教材,一直为后学者传诵。《中医四小经典大字版: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合编“四小经典”,不作繁琐考证,不做白话译注,采用大字横排的形式,力求方便实用,便于诵读,为读者提供一个阅读、理解古籍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