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平阳
雷平阳(1966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土城乡欧家营,毕业于昭通师专,诗人,云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四个一批”人才,著有《湖畔诗章》《风中的群山》等作品,曾获昆明市“茶花奖”金奖、十月诗歌奖等奖项。
白鹭在冰面上站着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3%
无论被叫作香格里拉,还是勐巴拉西,云南都是“人间天堂”的意思。在雷平阳眼里,云南是他的文学诞生地,是他生活的现场,更是他的桃花源和乌有乡。这本散文集即为他的“桃花源记”。澜沧江、怒江、金沙江,乌蒙山、哀牢山、基诺山、南糯山,山水相依;天空、丛林、废墟,寺庙、悬崖、墓地,人神鬼巫,共生共荣,死生无迹。云南的山川物候、历史文脉、民生世情转化为其阔大的写作景深,接通了雷平阳的无际视域:他发见云南故乡悲情的大地上,深陷现实泥淖,绝望得一望无垠的人们:身患艾滋病的母亲抱着甫一出生便已携带病毒的儿子,背着丈夫的骨灰,逃离在雪野中;疯狂生长恶之花草的污浊河流,连投河殉道的神圣使命都无可承担……
雷平阳作品系列 茶山
1人今日阅读
《茶山》是著名诗人、散文家雷平阳时跨二十余年,对云南易武、倚邦、习崆、布朗、南糯、忙糯和大雪山等古茶山的体察记录与文化论证。作为茶文化研究者,作者集文学创作与茶文化生态学研究于一身,涵盖从西双版纳到临沧等古老茶区的著名茶山及其文化生态,集文学、文化人类学和茶学之大成。此书为作者茶山书写文字的精微之作,全方位展现了普洱茶核心产区的精神档案和茶山画卷,是人们探知澜沧江流域茶山文明和云南少数民族茶神奇观的必备之书。
旧山水
本书为著名诗人、散文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雷平阳的非虚构随笔集。云南,不仅是风情独具、山水秀丽的人间天堂,更是滋养作者文学创作的乡土家园,这里燃烧着原始而极具朝气的生命力,保留着日新月异的世界里纯真的永恒的美。作者多年来深扎在这片与其共生共荣的土地上,以沉潜质朴的文字书写种种旧事,在其中拣选时间流走后,显露出来的zui坚硬的部分,是旧的也是极新的、用骨与血写成的谣曲。
2015年度诗人选
随着微信这一自媒体的兴起与个人时间的进一步碎片化,诗歌成了更多人的阅读选择,诗歌年选也受到了很多读者、诗人关注,因而出版不少。作家出版社邀请《人民文学》长期主持诗歌栏目的诗人朱零担纲,以本年度的表现,选择不超过五十位的优秀诗人的作品,是一种新的选择角度。 2015年度,选择了这样四十五位表现卓越的年度诗人作品:阿信、班美茜、北岛、大解、朵渔、高短短、高鹏程、韩东、胡翠南、敬丹樱、雷平阳、李琦、李元胜、刘立云、刘年、路也、芒原、娜夜、聂权、起子、荣荣、商震、沈浩波、石头、汤养宗、王单单、王小妮、武强华、西川、西娃、轩辕轼轲、严彬、严力、颜梅玖、杨犁民、杨森君、叶丽隽、叶舟、伊沙、宇向、羽微微、玉珍、臧海英、张二棍、张执浩。 阅读他们,可以更集中地了解,2015年前沿诗人的探索意向和风格,从而更有力地呈现当代诗歌的发展趋势。
云南记
近几年,我常常寄身于滇南山中,生活里也发生了一些大事,比如父亲西游。这就使得我在此期间写下的诗作,总是绕不开山水、密林、寺庙、虫鸣、父亲、墓地、疼痛和敬畏等等一些“关键词”。它们像笔尖上活着的魂灵,自然而然,就来到了纸上,温暖或冰冷。它们是多了,还是少了?我没有进行测度,也没有刻意地进行文本意义上的增删。就算是一种常态和生态吧,像安顿自己的亲朋,我淡定而又真诚地,为它们准备了一个个方格子,让其住下来。虽说一切都在纸上,却也希望纸上有片旷野。 ——雷平阳
花城(2015第4期)
《花城(2015第4期)》推出东西的长篇新作《篡改的命》。这是作家东西继《耳光响亮》《后悔录》之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一个关于屌丝的故事。屌丝名叫汪长尺,高考超分不被录取。他父亲汪槐因为有过招工被人顶替的教训,所以怀疑有人动了汪长尺的奶酪,便进城抗争,意外摔成重伤。汪家重担压在汪长尺肩上。为还债,他进城打工,因领不到薪水替人蹲监,出来后继续讨薪,被捅两刀……他们一边坚守一边堕落,一边堕落还一边坚守。 中篇小说有格尼的《和羊在一起》,小说从患者亲人的角度写“医闹”事件,举重若轻,引人深思。短篇小说有鲁敏的《坠落美学》和过士行的《说吧》。诗歌推出雷平阳新作《去白衣寨》。名家云集,值得期待。
普洱茶记
《普洱茶记》是作者在西双版纳进行长时间的采访调查基础上完成的图书。作者从历史、文化、经济、人文等角度去寻找普洱茶的源头,探讨普洱茶的发展道路,并为读者讲述普洱茶发展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诗人用诗性的写作手法,娓娓道来普洱茶文化中重要的灵魂所在之处一一始于人心,归于人心,茶热上去,人凉下来。
云南黄昏的秩序
暂无简介
天星诗库系列-出云南记(增订本 精装)
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金奖的获奖诗集《出云南记》是当代著名实力诗人雷平阳2000-2017年创作的诗歌精选集,既有获得鲁迅文学奖的长篇叙事诗,也有获得人民文学奖的组诗,增订本收录诗人新创作的组诗《去白衣寨》和作者的手稿,《杀狗的过程》《大江东去帖》《祭父帖》等代表性诗作,构筑了它独特的诗歌质地和当代美学价值,体现了诗人“不运动,就写诗,写好诗”的创作理念。
夜伐与虚构
本书是“诗收获诗库”丛书之一种,精选诗人雷平阳的新作72首,其中包括《夜伐与虚构》等5首长诗。诗集延续了雷平阳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又有新的开拓,其质地愈加浑厚沉着,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直觉创造出一个奇幻而又真实的纸上王国。亦真亦幻的迷离氛围,笼罩着整部诗集,濡湿的迷雾之下,史诗感喷薄而出。而雷平阳对于宏大主题的书写,始终建基于真实可感的细节、转瞬即逝的微妙情感以及出乎意料的沉重一击。虚构与想象的界限在此消隐,诗歌与现实也由此而混融一体。
基诺山
《基诺山》由雷平阳著。诗歌写作的难度,对我来说,就是如何将“现实”变成“诗歌中的现买”,一些人容易将它们混为一谈,一些人则喜欢用后者彻底覆盖前者,我奔波在两者之间,就像基诺人或者乌蒙山人亡命于人间与天国之间的那条盘山路。基诺族人被逼到尽头上的超现实的情爱观认为,人与鬼是可以谈恋爱的,人与神是可以结婚的。我觉得,在“现实”中,我是那个与鬼谈恋爱的人,在“诗歌中的现实”里,我则是哪个与神山之上的女神结了婚却又孤独守在人间的诗人。
大江东去帖
著名诗人雷平阳历年诗歌精选,内容涵盖1990年代和2000、2010年代,时间跨度虽长,但仅仅选择百余首,是精华中的精华,诗歌中的诗歌。《大江东去帖》收录了雷平阳最精华的诗歌。如《亲人》《基诺山的祷词》《祭父帖》等。
古滇王国上的小镇
《古滇王国上的小镇》是一本带有浓厚的人文情趣、民俗奇异、民族学色彩和文献史记味道的书籍,繁衍垦殖于中华大地上的中华古王国,在特定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下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汇成了恢宏博大、形式迥然的中华文明,反映和推动了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发展。
新五人诗选
《新五人诗选》是一部精选国内重要诗人的作品集。作品包括臧棣、张执浩、雷平阳、陈先发和余怒五位诗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意境、字句考据、技术成熟。精选的这些作品,在诗歌界已经成为众多诗人学习和模仿的典范,不仅入选过众多国内的文学选本,还获得了国内重要的文学奖项,比如鲁迅文学奖、华语传媒大奖等。
大地有多重
《大地有多重》包括《高黎贡山上雪》、《天边的木城》、《播种声音的人》、《仓廪之梦》、《热爱》、《长歌行》六章。《大地有多重》以滇西大地雄浑的历史古风和火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既充分尊重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又充分应用文学艺术的丰富性,打破时空,交织场景,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鲜活生动、真情饱满的心系百姓、心贴百姓、心忧百姓的优秀乡镇干部形象;同时解读了郑垧靖通过艰苦磨练,从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成长为一个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与艺术的优秀基层干部,被农民群众当作“贴心人”、称赞为“最板扎的人”的过程,展示了基层宣传工作丰富迷人的光彩和郑垧靖灿烂的青春人生。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大量运用了细节描写,反映出郑垧靖的真、善、美。
我的云南血统
雷平阳的写作简明练达、质朴有力。他的语言,具有石头和土地的光泽;他的感情,隐忍、细腻并保持着庄稼的品质。他善于通过经验与智慧、人心与自然的语言驳难,来澄明自身对事物的爱、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土地庄严的敬畏。这个深怀赤子之心的诗人,总能在那些粗砺而渺小的细节中,发现生命的欢乐和悲怆正如他的散文,习惯心一种风尘仆仆的行的行旅风格,测量大地的胸怀和灵魂的重量。他发表于2006年度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见证了一个成熟而谦卑的写作者,如何在写作中回到事物本身、钻探人心世界的出色能力,也为今天的作家如何反抗一种苍白的纸上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证据。
天上的日子
《天上的日子》是著名诗人雷平阳的一本别有趣味的诗集,收录了作者精心挑选的56首诗作,同时由著名画家贺奇用3年时间一一对应地创作了56幅版画。这些画和诗,并不是简单的配图关系。用雷平阳的话说:“我不认为他的绘画依附于我的诗歌,它们开辟了另外一个蕞尔小国,有了自己的祭坛、野外和民间。这有点儿像一场画布上成功的思想起义,没有杀伐,也不搞新世界取代旧世界那一套,营建出来的只是一个并存的自由的空间。诗与画放到一块儿,它们各自独立,是平行的,但它们合力凸显出来的力量与气象,超乎于我们的想象。”
在云南
《在云南》为“无界散文·第二辑”系列图书之一。 《在云南》收录了作者雷平阳多年来所作多篇优秀散文,内容主要是作者多年来游走于云南各地,通过对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实地考察,来展示其独特的民风与民俗。作品语言朴实,感情细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散文集。
悬崖上的沉默
将臧棣置放于1990年代以来的诗歌话语谱系当中,其重要性甚至不可替代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臧棣是具有“资历”的诗人中少数越写越好的诗人之一。本书完整地收入了臧棣近年来写作的大量以“丛书”为名的系列诗。对于这些“丛书”而言,臧棣有着他自己的写作策略和姿态——相互假借的譬喻方式,也多少带有一些诗人特殊的精神“癖好”。 臧棣的诗歌来自于其“日常细节”但是又能够予以精神超拔甚至自我寓言化。他对日常的神秘性、隐喻性和未知性的着迷与对语言修辞和经验的着迷是一体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日常领域是非常暧昧和神秘的,我着迷的仍是现实的抽象性。日常领域,日常事物,日常经验,对我来说,是需要用一种艺术实验才能抵达或捕捉的境界。”情感的物化,自然的情感化,日常的经验化,真实的内在化,经验的寓言化,这些是臧棣诗歌的日常表述。
书香阁·人间真情系列:像袋鼠一样奔跑
这种生活在澳大利亚中部平原上的动物.最善于奔跑.具有良好的耐久力。而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肚腹之上都有着育儿袋,育儿袋强有力的肌壁,可以让幼袋鼠在袋中安全而又幸福地生活八个月之久。母亲的乳房在袋中,母亲的体温差不多把整个育儿袋变成了一个非人工的温室,即使是母体以最高速度拼命逃跑,以躲避猎人的枪口和野狗的追逐时,小袋鼠也会安安稳稳,一点也觉察不到世界的坎坷与凶险。
送流水
《送流水》是雷平阳*新的一部诗集。诗作写于2016年春初至2017年夏中。送流水,送的不是流水本身,而是流水招惹上身的付着物,以及人们强加给流水的种种幻觉。本书似乎可以视为雷平阳返求本真之作,那些沉重的、苦痛的叩问在诗中减少了,诗人找到了另外一条理解现实的通道。即,去除一个人身上的种种尘土的枷锁,更多地去发现他自我的存在,精神的皈依,文化的谱系。
双柏县的美学
本书由著名诗人雷平阳主编,收入双柏县首届“查姆”杯全国诗歌大奖赛获奖作品及雷平阳、石头、聂权、杜绿绿、付秀莹、熊红久、王士强等部分全国著名诗人、作家的诗歌、散文和双柏部分作者写双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写双柏的人文风俗和自然风貌,生动活泼,全面地反映了双柏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双柏近些年的飞速发展。
诗收获·2018年冬之卷
《诗收获》是一部季度诗歌选本,所选的诗作和批评文章,均出自正式出版的文学刊物和诗歌作品集。本书为2018年冬之卷。汉语新诗有了过去时的百年史,现在开始的新的一百年。《诗收获》创办于两个一百年的交界处,意在对以往的成就致敬,但其宗旨还是见证未来,与未来的无法预设的汉语新诗同行。《诗收获》不是同仁间的精神高地,亦非某几个写作流派的舞台,它的趣旨在于广泛地观察和展现未来汉语新诗写作的一切炫目景致,提振诗歌的风雅与风骨。它的独立性体现在它尊重任何一种独立的、自由的、开创性的诗学追求。
边疆 第五卷
《边疆·第五卷》是由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办、雷平阳主编的一部文学丛书,取云南作家从边疆走向全国和世界之寓意。本书集中力量推介云南作家,特别是创作潜力强、势头好的青年作家,一方面对当前云南文学进行盘点、作出见证,另一方面,为云南作家发声搭建平台。本书收录纯文学作品;追求作品的经典品质;主要选发云南作家的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诗歌、作家专辑、人文地理、阅读等章节。观点:关注云南文学现象、文学新人、文学佳作,编发系列文章。
宋朝的病
散文大多围绕云南来写,内容以提露人性的丑恶为主。
茶神在山上:勐海普洱茶记
《茶神在山上:勐海普洱茶记》是一部书写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普洱茶的散文作品。作者根据扎实深入的田野调查和史料梳理,为读者呈现出勐海普洱茶的历史和现状。书稿细致描绘了勐海的南糯古茶山、贺开古茶山、勐宋古茶山等著名的茶山和勐海的普洱茶品牌;讲述了当地各民族悠久的种茶历史和采茶、制茶的日常生活故事。文笔流畅、诗意,可读性强。
大作家·小时候系列 (套装全10册)韩少功等名家作品
《大作家 小时候》系列是一套作家们根据自身的童年经历为青少年创作的高品质文学作品。它是少儿文学图书创作中,罕见的当代文学名家跨界集中展现,让大作家为小孩子写大文学是这套丛书的特色。邀请的作家均是广大青少年读者所熟知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中成果卓著又风格独具的佼佼者。本书系以多样的表达方式,给儿童打下精神的底子,有助于指导青少年儿童构筑起丰富又高雅的文学底蕴,并以此助长文学理想,滋润青春人生。 《湘水谣》: 在这本书里,韩少功老师从“我家养鸡”“戈壁听沙”“第一张书桌”等篇目展开了回忆之旅,我们能看到他写下来的文字似乎也落地新生,一种本色真诚的赤子情怀,如水顺势而流、随心而从,语言妥帖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韩少功老师文学造诣深厚,在本书稿中,他用质朴的叙述,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畅达的文字表现了一个少年如何用自己的倔强对抗生活的冷酷,以及生活琐屑中的敏锐感受,除开庸常生活,还有许多关乎读书的篇章,于字里行间可见童年的真趣味、复杂多变而又稚嫩的情感体验,也可让当下的青少年窥得大作家的精神成长历程。 《蝉鸣和少年》: 本书主要收录了赵丽宏个人成长的回忆和家庭亲情感悟类文章,是作家的原始记忆和情感皈依。以“野菜、蝉和鳜鱼”“记忆中的南京路”“童年笨事”为代表的作品展现了他用生活的原色和人文之美,以平和的笔触和浓郁的抒情,铺陈出一串串晶莹的瞬间:童年足迹、青涩琐忆、父子悯怀,款款铭刻于心。不论是乡趣、童年笨事,还是野菜、蝉和鳜鱼,今天读来,纸页上流淌的皆是对岁月流光的美好怀想,对童年的珍爱,丰沛情感的串联,更是让作品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逆风飞翔》: 这是叶梦老师的童年回忆散文集。全书以“我”从呱呱坠地到求学成材的童年经历为线索,将“我”的童年生活串连在一起。“我”的祖父、父母、老师等等童年深处的回忆都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围绕"告别暗夜的精灵""溪流穿过三里桥""阳光照耀陆贾山""奇幻世界的入口""秘密地图""逆风飞翔"六个章节展开。其中关于童年端午节、儿童节的记忆,做米粑粑,织斗笠、读跑学……这些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一代人的时代记忆,作家叶梦娓娓道来,引领着今日的孩子走入当时的情境去体悟生活况味,将丰沛的童年感觉和艺术源泉传递开来。 《洞庭湖上的风刀子》: 作家王开林老师以湘北地区的生活为叙述背景,将作者的童年趣事以一幕幕蒙太奇的电影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扑枣摸瓜,打嘚螺,钓泥蛙,少年的乡间生活总是不缺乐事。写实的手法、质朴的笔调,是他作品的特色所在。书中如“勾魂的梅菜扣肉”“地不会亏待人”“远处有座狮子山”等文中看来很平常的生活片段,实则都浸润着浓浓的亲情。他还尽力地破除时空的魔咒,用一个孩子的纯真视角来打量周遭的严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乡间游戏中找寻童年的色彩。给今天的青少年以积极、正面的成长引领。 《家住大泽西》: 吉林作家任林举老师有着深沉的黑土地情结,本书集合了他记忆深处温馨、感人的成长故事。这是一部富有北方雪国特色作品。任林举老师的文字富有诗意,他笔下的北方农村生活没有枯燥乏味,有的是各种上天入地的想象和少年趣味。马兰花、打碗花、布谷、叫更……这些植物和动物,还有他日日离不开的农事活动,丰富了童年生活的表达。任林举从不敢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他对童年的认识始于遥远的乡村记忆,更源于对土地刻骨铭心的根脉之情。从“查干湖畔”“挖野菜”“听玉米拔节”等篇目中可以看出,任林举笔下小时候的故事离不开粮食,一粒小小的稻米犹如精灵飞舞在肥沃的黑土平原上,映射出了由粮食引发的童年回忆。 《独自远行》: 这本集子是谢宗玉老师原创之作,作者在流光碎影里细数童年的那些人、那些事。本书从“光焰与暗影”“迷惘与樊篱”“平常与异样”“农事与亲情”“木心与人心”五个维度展开叙述,可以让读者了解作家的成长经历,一窥谢宗玉小太阳般温暖魅力的起源,而他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也非常值得现代家长借鉴。文章中有稻花和萤光的乡间美好,也有纤毫毕现的同窗同胞情谊,作家于童年的桩桩件件事情中挖掘向善、向美的力量,适合给青少年阅读。 《骑自行车翻山越河》: 本书用诗一般的语言、节奏,以漫记的形式,详细记述了荆楚大地的风物人事,倾注了作者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无限深情,再现了江南乡村生活的细节之美,保留下许多鲜活有趣的旧时风俗。围绕“草木有灵”“时节有序”“人间有事”“乡野有歌”“少年有梦”“行旅有书”他写出了失去故乡的人珍藏在心底的田园记忆,他笔下的故乡比所有人记忆中的更美。 《红绸子滚筒》: 鲍尔吉•原野是华语自然散文写作杰出的代表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屠格涅夫”。书中,作者以充满童真的笔触围绕“童年的世界多么宽阔”“月光下的白马”“鸟像神一样生活” “芦苇为我指路”“干嚼炒米”五个维度回忆了自己童年的草原生活,那些草原上的花、草,那些成长中的烦情琐事,那些记忆中家庭生活,在作者笔下,信手拈来,别有意趣。字里行间鸣响着儿童的天籁之音,令人重新体验人心的淳朴和圣洁,体味人性的真切和善良。 《石碾滚干爸》: 本书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葛水平老师回望故乡的原创作品,集中展示了作者童年的心灵成长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其在文学和思想两方面的不凡成就。作者在书上表示,亲人们给了她朴素的底色,并让她懂得一个人对自然的无限敬畏。这部作品几乎都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如“炕上的童年”“我爷爷葛起顺”“山神凹”“长袖曼舞的时光”篇目,葛老师用诗意的文字为大家塑造了一个个饱满的人物,一个饱满的富有乡土风情的小世界。其中的篇章充满生活情趣又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读来十分动人,能给予青少年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风雪除夕》: 在本书中,云南作家雷平阳一以贯之地记录日常生活中凸起的成长记忆,从画卷““菜园里的玫瑰”“风雪除夕”“两个木匠”等篇目展开叙说,关怀细小事物对灵魂的微妙影响,并以赤子之心的温润,描绘了农家少年质朴的容颜以及他对生命正直的理解。无论是乡鼓舞、赶马人,还是乡间俚谣,雷平阳老师的作品自然而然地溢满了少数民族的风情,他曾说故乡对他写作的影响犹如土地之于物种,正是这种根性文化,才更让一个写作者的才华与创造力得到丰饶的滋养。因为是成人文学作家,雷平阳老师的用语冷静成熟,注重细节刻画,文学性较强。
风雪除夕/大作家·小时候系列
在本书中,云南作家雷平阳一以贯之地记录日常生活中凸起的成长记忆,从画卷““菜园里的玫瑰”“风雪除夕”“两个木匠”最后一位赶马人”等篇目展开叙说,关怀细小事物对灵魂的微妙影响,并以赤子之心的温润,描绘了农家少年质朴的容颜以及他对生命正直的理解。无论是乡鼓舞、赶马人,还是乡间俚谣,雷平阳老师的作品自然而然地溢满了少数民族的风情,他曾说故乡对他写作的影响犹如土地之于物种,正是这种根性文化,才更让一个写作者的才华与创造力得到丰饶的滋养。因为是成人文学作家,雷平阳老师的用语冷静成熟,注重细节刻画,文学性较强。
修灯
雷平阳新诗集。收录诗人2017年以来81首新作。雷平阳近十年来的诗歌写作,不是以首为单位,而是以“诗集”为单位,每一部诗集,都反映着他某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突破,刷新读者对他的期待,满足诗人对他的想象。他的写作,套用华菜士•史蒂文斯谈威廉斯的话:“是为了达到至美而在做练习。”作为中国诗歌奖项的“大满贯”得主,雷平阳已经无需在通过诗集追求何种名誉,他的每一部诗集,每一首诗,每一个字,都是在“至美”之路上的跋涉。悲悯、释然、奇崛……都是,又都不是。没有形容词可以准确地形容《修灯》中的81首诗。我们要做的,只是翻开书,读出卷首诗《化念山中》的开端之句:“水库中冬泳的人是太阳下鹰的投影。”
群峰之上是夏天
本书收录云南昭通青年诗人王单单、尹马、芒原、沈沉、影白的诗歌作品,共三百首左右。这五位诗人以各自不同的写作风格,既写了云南的神奇山川和人文,也有个体的沉思。管中窥豹,可见云南青年诗人的写作风貌。
鲜花寺
《鲜花寺》是诗人雷平阳的全新诗集,收录了他近年来的重要作品。整本书中,长诗与短制均匀分布,延续了雷平阳长期以来的鲜明风格和独特主题。云南本土的独特文化景观和氛围,在诗集中若隐若现,呈现了一幅云南寺庙的历史与人文画卷;与此同时,这些诗作又深入个人的生存经验,展示了精神困境和精微求索。全书气势浑厚、质地坚实、匠心独妙,如一座用修辞和思索构建起的南国寺庙。
雷平阳散文选集
“新百花散文书系”将中国的散文传统视为一个不断更新的开放体系。“新百花散文书系”力求把当代散文最有创造力的作家作品不断纳入自身。“新百花散文书系”展示的,即是这样一条有着自新能力的中国散文之河。藉此,您将充分感受与领略中国文学的巅峰笔意与思想之美。 《雷平阳散文选集》是该书系中的一本。 《雷平阳散文选集》主要收录了雷平阳的五十多篇作品,包括:“杨长寿夫妇睡眠处”、“土城乡鼓舞”、“山冈”、“布朗山记”、“西凉山的九十九朵白云”、“地主”、“乌鸦之死”、“放蛊人王国”、“游走的备注”、“三甲村氏族”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八山记
茶以苦味渡天下,普洱茶之苦,更多的是那些一代代守护在茶树脚下的民众的生命之路。自2000年,著名诗人雷平阳便走遍云南西双版纳的各座茶山,以其所见、所闻、所想,绘制出一幅留着血泪和茶汁的茶山花卷。
温暖的钟声:雷平阳对话录
暂无简介
喜茫茫空阔无边
《喜茫茫空阔无边》是云南省政协委员,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雷平阳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全书收录了作家四十余篇散文作品,包括《短歌行》《画卷·母亲的刺绣》《落日》《回乡记》等。其中既有对自己出生之地云南昭通的追忆和怀恋,也有以记者的身份对一方热土的考察与调研,还有作者多年来的创作感悟、读书心得和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以及对各方山水风物人情的描绘和体认。雷平阳先生以诗歌驰名文坛,他的散文作品同时也是带有诗性的,以诗人的眼光感受世界,每一个角落都有不一样的光芒。作品情感沉着有力,带有人性的悲悯,语言沉雄顿挫,风骨凛然。
西双版纳在天边
暂无简介
乌蒙山记
《乌蒙山记》是著名诗人、作家雷平阳一部完全原创的散文随笔集,收入散文75篇。《乌蒙山记》与作者此前创作的《云南记》和《基诺山》一样,它里面的“乌蒙山”仍然是用来谱写个人精神史的密室或流放地。作者在《自序》里交代:“我在自己虚构的王国中生活或写作,大量的现实事件于我而言近似于虚构,是文字的骨灰在天空里纷纷扬扬。采用真实的地名,乃是基于我对‘真实’的不信赖,也基于我对‘真实’持有无限想象的嗜好。”本书中有限的几篇曾在《人民文学》等期刊上发表,便引起广泛关注,被《小说月报》和《新华文摘》等转载。
冰块里的钟
冰块里的钟
茶宫殿:双江普洱茶记
本书是雷平阳继《茶神在山上——勐海普洱茶记》之后又一部关于普洱茶的散文集。作者通过长期的实地采风和调研,把文化元素融入茶文化中,用生动的故事、美好的体验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来描述该地区布朗族和拉祜族等少数民族与普洱茶的不解之缘,以及普洱茶茶山历史、茶山文化和普洱茶发展现状。本书文笔优美,可读性强。
纯粹·南方
本书收录雷平阳、残雪、哲贵、王威廉、徐兴正、渡澜等作家原创作品,以及翻译家高兴所译的罗马尼亚作家贝德罗斯·霍拉桑捷安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非虚构作品等类别。作家原创作品在传统文化、乡村自然写作等题材下,以南方观念为表达和主要呈现特点,如哲贵的《祭祀》、徐兴正的《茶山系列·布朗山》等。在追求文学艺术性、思想性的同时,兼顾文学的在场性,通过对地方生活形态、个人境遇的观察,展现出种种真实人生的镜像,通过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思索,讲述了当代新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