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1987 条
DL/T 1536—2016 电站调节阀选用导则
《DL/T 1536—2016 电站调节阀选用导则》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用调节阀选型、出厂检验与监造、现场安装、运行维护、检修与调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用调节阀,其工作压力小于等于45MPa,工作温度小于等于630℃。本标准不适用于汽轮机调节阀及汽轮机旁路调节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要求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中国文史哲大辞典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8%
一、《中国文学大辞典》共收录中国文学学科词目一万八千余条。分作家、流派社团、作品、名词术语、研究著作、报纸、刊物、文学人物等大类。全书词目分十二个单元,按时代依次编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及近代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史通论总集及其他。每类词目一般按时间先后编排,年代无从查考或界限不明的置同类之末,以见其文学发展脉络。 二、《中国历史大辞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中国历史学界众多名家参与,整个编纂出版过程历时近二十年。共收录词目六万七千余条,九百多万字,包含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历史的概貌。全书条目涵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法制史、科技史、民族史、风俗史、宗教史、外交史等各个领域。《中国历史大辞典》全面发掘和整理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反映和总结了以往中国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泱泱古国的历史文明,放眼世界,堪称一部全面、权威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三、《中国哲学大辞典》本辞典由张岱年先生任主编,全国数百位中国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撰稿,举凡这一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基本上都是本书的作者。全书共收词六千七百余条,二百三十万字,分类编排,收入中国哲学学科中的名词术语、学说范畴、学派组织、活动争论、人物、著作刊物等。其内容覆盖中国哲学各个阶段:从中国哲学的起源、萌芽一直到近现代及当代哲学;各个分支学科:从先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等一直到中国佛教哲学、道教哲学,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历史哲学、军事哲学、科学哲学;各个领域:从天道观、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观一直到近现代各种哲学思潮。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德国通史第二卷:信仰分裂时代(1500-1648)
本书为六卷本德国通史的第二卷。记述从德意志王国到德意志邦联时期的德国社会状况。在这个时期,农业经济、等级社会、贵族统治和基督教宗教神学仍在德国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已经出现,市民和资产阶级开始兴起,思想文化的世俗化倾向初露。
中国历史大辞典
3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7%
《中国历史大辞典》于197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中国历史学界众多名家参与,整个编纂出版过程历时近二十年。本典共收词目67154条,900多万字,包含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历史的概貌。全书条目涵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法制史、科技史、民族史、风俗史、宗教史、外交史等各个领域。原出的分卷本依据历史朝代和专门领域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上、下)和民族史、历史地理、思想史、史学史、科技史等十四卷。其后又出版有汇编本、音序本等不同版本。 《中国历史大辞典》全面发掘和整理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反映和总结了以往中国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泱泱古国的历史文明,放眼世界,堪称一部全面、权威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孔天胤评传
孔天胤(1505~1581),汾州文同里百金堡村(今属山西文水县)人,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及诗学理论家、出版家。本书从孔天胤的仕途生涯论述了明代的科举、吏治、宗藩管理等制度。其次,对孔天胤在山西的文化建树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古代士绅对地方文化的带动和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孔天胤的宦历、交游的考证,展现了明中期的社会、政治、教育、文化等状况。
Sybase数据库在UNIX、Windows上的实施和管理
本书就是用于为大家呈现一个完整的Sybase!本书站在服务器综合系统的角度,以工程实现为出发点,综合解析了Sybase ASE的各项构成、运行环境的构造、在UNIX/Linux/Windows平台的环境建设特点。同时,本书也以Sybase的ASE 15.5/15.0版为主,兼顾传统的ASE 12.5版,全景展现了Sybase在系统构建和运维中的诸项技术,描述了系统可恢复性的实现,以及系统高性能运行的分析与调整。
德国通史(套装共6册)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6%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总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诞生了无数享誉世界的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科学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但它也发动了两次造成人类浩劫的世界大战,无数人流离失所。这个再创工业发展奇迹的现代强国,让人迷惑又让人敬畏。 从远古时期到2010年!国内德国史权威邢来顺、吴友法教授主编,集结国内德国史方向顶级专家,耗时十年心血写就。全书共六卷,300万字,是国内首部多卷本德国通史! 中国学者撰写德国史的扛鼎之作,一部书彻底了解全面而真实的德意志民族。
陇南金石题壁萃编(精)--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本书收集释录民国以前陇南地区八县一区金文、石刻、题壁(题写在山崖、粉壁上的墨迹)资料。成果图文并茂,合约80万字。 第一部分:陇南金石概况(代前言),约2.5万字。包括“陇南史况”“陇南金石分布及类别”“陇南金石学术价值”“陇南金石著录与研究状况”等。 第二部分:陇南金石释录(第一编——第九编),为成果主体。录文544品,内附高清金石拓片、题壁照片529组,首次刊布300余品。一编:先秦?秦,录33品;二编:汉代,录24品;三编:魏晋南北朝,录12品;四编:隋唐五代,录16品;五编:北宋,录84品;六编:南宋,录121品;七编:元代,录26品;八编:明代,录160品;九编:清代,选录68品。释录以年代早晚为序,一般于题下以仿宋体录入碑文。除少数已佚名品转录于地方志或金石典籍外,其余均为亲眼所见现存的民国以前古物。铭文力求准确,所附拓片力求亲访实物,亲自精拓,完成石上拓片拍照。每件金石、题壁皆注明遗存(出土)地点、现状、形制、大小、铭文排列行数、字数、字径、书体等。部分铭文注释重要人物、地名、历史事件或校注文字异同。 第三部分:第十编 陇南金石存目。载录陇南金石、题壁信息1081品。
中国文学大辞典
12人今日阅读
共收录中国文学学科词目一万八千余条。分作家、流派社团、作品、名词术语、研究著作、报纸、刊物、文学人物等大类。全书词目分十二个单元,按时代依次编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及近代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史通论 总集及其他。每一单元内的词目以类相从。每类词目一般按时间先后编排,年代无从查考或界限不明的置同类之末,以见其文学发展脉络。书后附有“中国文学大事记”“本辞典主要征引参考书目”。自1997年出版以来,屡次修订,以符合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发展的实际情况。
福建历代刻书家考略(上下册)
“刻书家”是古籍编撰出版传播链上的重要环节,但一向被研究者所忽略。本书广泛利用正史、地方志、家(族)谱以及摩崖、碑刻等史料,挖掘由宋至清福建八百多位刻书家的事迹,不仅为古籍编撰出版的传播链补上“刻书家”这一环节,也为纠正以往古籍鉴定中所出现的误判提供更多的文献佐证。书中提出,应以是否接受官私方的委托刻书作为判定“刻书中心”的重要标准;判断古籍版本,不宜仅凭刻书家的籍贯,而应以刻书地点为主。
《柳文指要》校注(套装全2册)
3人今日阅读
《柳文指要》是中国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章士钊晚年撰写的一部学术巨著。主要内容是研究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生平和思想,被毛泽东誉为“解柳全书”,出版以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然而该书完全由文言文写成,征引的古籍亦全部为文言文,文辞深奥,文字冷僻,加之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典故众多,如果对中国历史和古文字、古典文学没有一定的造诣,根本无法理解和读懂。而且,作者著书时,已是八九十岁高龄,精力和记忆力有限,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因此,该书亟需加以注疏和校正。然而,该书出版四十多年了,除了作者章士钊本人在出版时作了简单的注释外,尚未见到有人对它进行详细的注疏和校订。虽然2000年文汇出版社在出版《章士钊全集》重版《柳文指要》时,编者作了零星的注释,但数量极少,而且有些注释还是错误的。有鉴于此,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郭华清教授对《柳文指要》进行校注,希望经过详细注疏和校正以后,具有中等国学水平的人也能够直接阅读这部学术著作,并发现其中的错误。校注内容主要包括:一,对其引用的经典注明出处;二,对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特别是文学史上的人物注明其字号、籍贯、出生年、官位、著作;三,校出原著中知识性的错误;四,解释冷僻的字和较为生疏的词汇;五,对部分典故加以注解,并指明其出处。六,注解其中涉及的古籍;七,注解一些历史事件,做到引用历史原典注解;八,对章士钊的原注加以补注。本校注依据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71年9月第1版《柳文指要》,本校注书稿分上、下两卷。
新版宗教史丛书(4卷本)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1%
《佛教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佛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内容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展开,广泛涉及各教派和宗派的教义、经籍、人物、僧制、僧职等等,同时兼及佛教的节目、礼俗、典故、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道教史》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等均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伊斯兰教史》是一部伊斯兰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社会状况,止于当今伊斯兰教在各国的情况和特点。《基督教史》本书是一部基督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基督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基督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2卷,宗教改革:1520—1559年
1人今日阅读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世界通史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三部。近代史由阿克顿爵主编,共14卷,20世纪初出版。经过几十年后,到50年代,剑桥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克拉克爵士主编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新编本仍为14卷,共约800万字,论述自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自1493至1946年间共四百多年世界历史。国别史、地区史、专题史交错论述,由英语国家著名学者分别执笔。新编本反映了他们近新研究成果,有许多新的材料,内容也更为充实,代表了西方的较高学术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日本战国史
2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8%
在日本战国的乱世中,有过桶狭间夜袭、严岛合战那样惊心动魄的谋略交锋,出现过清水宗治、浅井长政那样凄婉壮丽的悲剧英雄,也留下了安土城、大阪城那样豪华绮丽的历史遗迹。整个战国时代,塑造了日本民族的文化和性格。本书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为读者全面勾画了日本这个时代的全貌,为我们了解日本文化、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提供了一扇窗口。
16和17世纪英格兰大众信仰研究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4%
在16和17世纪,妖术、占星术、巫术疗法等大众迷信几乎遍及英格兰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相信国王的触摸可以治病,而护身符可以抵御恶灵的侵袭。与此同时,宗教改革试图将巫术从中教会仪式中剥离出来,科学家也不断发现解释万物的全新理论。托马斯深入英格兰各地档案,用海量的例证和审慎的分析带领我们进入早期现代人类的心智,向我们展示科学和理性如何同古老的信仰体系争夺关于世界的解释权,而基督教又如何跟随大众心智的启蒙,完成了自身的现代化。
中世纪的西方精神生活
本书汇聚了于可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历史学视角剖析了中世纪西欧和中欧的信仰问题及相关思想运动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于可先生便是其中的领军人物。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基石,展现了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新篇章,还聚焦于人们的精神生活,理性探讨了西欧社会的思想历程。本书的学术性和历史深度,对于研究相关问题及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
2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迄今为止首部跨学科探讨方志内容的专著,也是英语世界中有关方志的最早专著。作者将方志视为“活的文献”,考察了从编纂动因、生产过程、传播途径到阅读使用的整体“生命史”,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个案,分析了方志对维系明帝国的政治版图、推动文化生产的重要作用,揭示出了围绕方志编纂,地方官府、家族、士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复杂互动。本书的细致考证与诸多新论,对印刷史、出版史、书籍史与地方社会史研究均有禆益。
日本佛教源流
本书把关注的重点置于对日本佛教源流的考察,既有别于一般的日本佛教史,又不同于以往日本佛教方面的研究论著,在参考和兼顾相关学界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日本佛教源流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以便读者能籍此对日本佛教文化有更准确而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文明的故事(全11卷)
15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0%
这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叙述生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全书共计11卷,超过1000万字,俯瞰110个世纪里人类心智的成就,堪称一部人类文明的“传记”,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哲学、教育、艺术、音乐等领域。万物生长,文明是庞大的社会历程,它把错综复杂的人类文明梳理成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及文艺复兴、文明变迁等几大链条。它将浩瀚的历史细节整合为我们可以理解的知识,克服历史叙述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和专业化,致力于提炼出一种整体的历史洞察,期待给予当代人以鲜活的启发,像古希腊神庙箴言一样“认识你自己”。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七辑)
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译作。本辑有日本汉籍研究 、朝鲜—韩国汉籍研究、域外古逸汉籍研究、域外汉学译丛、汉籍交流研究五个专题,涉及域外佚存的中国经、史、子、集四部汉籍的佚文辑佚、版本考证、文献价值及思想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章有周健强《从类聚和名到参酌四库——中国古典小说目录在日本的发展》、郭帅《日藏金泽本〈春秋经传集解〉卷旁校记新探》、任健《古逸咏物诗集〈晚香园梅诗〉在日本的刊刻与受容》等。
日本战国武将记
书旨在以纪传体这一体例,以日本各地大小家族为纲,对日本战国武将经历进行详细介绍,全方围呈现日本战国历史中的武将事迹、事件细节、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脉络,从而成为一本能够横向展现日本战国历史的必备读物。《日本战国武将记》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旧势力,风华散尽。包括:1.足利家。2.应仁、享德之乱前后的各路贵族。3.细川内乱主要人物。二、龙虎争霸。包括:相模北条家。2.甲斐武田家。3.长尾上杉家。4.奥羽列强。5.出云尼子家。6.安艺毛利家。7.九州双雄。8.织田家清剿家族。三、织丰德时代。包括:1.尾张织田家。2.羽柴/丰臣。3.三河德川。4.真田家三父子。
哥白尼问题:占星预言、怀疑主义与天体秩序(上下册)
《哥白尼问题》一书为当今历史学界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作者深入发掘史料,详尽阐述了15—17世纪,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为代表的近代天文学家如何从旧式的古希腊天文学、占星学转向“日心说”为代表的近代天文学,如何在“文艺复兴”这一变革时期的复杂背景下,发动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科学革命,催生了近代物理学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进程。本书也被认为是对托马斯·库恩《哥白尼革命》的一种回应,相比库恩宏大的历史哲学研究方法,韦斯特曼的研究则精微地向读者展示这一颠覆性学说在具体历史实践发展中的漫长与曲折。
明中叶唐顺之的史学世界
1人今日阅读
深深植根于明代中叶的政治、思想和史学背景中的唐顺之史学内涵比较丰富。史学特点一生多变,大致经历了由早期对经典的研习到后期编纂理论和历史评论的成熟。其日常应酬和为官职责所在,撰写了一定数量的传记、巡查记录,参与了实录的誊抄,成为明皇朝史的有机构成。其史学在启蒙和经世致用方面,对其后明朝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广泛的影响。唐顺之还以其“晚岁之出”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国史”和“野史”互动关系的认识。
剑桥中国史(全集)
34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6%
“剑桥中国史”丛书共16卷,各卷皆由国外知名学者主编,卷内各章节亦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并注意吸收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已出版11卷。包括:《剑桥中国秦汉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下卷)》《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上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下卷)》。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合集)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2%
本书为《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第7卷的中译本。由国外研究明代历史的专家执笔,吸取了中国、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主要魔术明代的政治史,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文明的历史(全5册):发现者、创造者、探索者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9%
★著名文学派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的史诗性巨著,影响深远的世界历史三部曲;★在美国出版后引起轰动,畅销30余年,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历史与科普的完美结合,内容详实而趣味盎然;★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得多;《文明的历史(全5册)》分为《发现者》、《创造者》和《探索者》三部。在《发现者》里,作者分四篇:“时间”、“陆地与海洋篇”、“自然篇”和“社会篇”,以独特的生动笔触把人类自古迄今所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及其发现者和发明家再现在我们面前,别开生面地展示了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史;《创造者》则重现了三千多年的文化艺术成就,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创造我们璀璨文化遗产的杰出人物,丰富了人类世界的哲学、戏剧、文学、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等;《探索者》告诉我们西方文化所经历的三大探索时代:首先是先知和哲学家,其次是一个共同探索的时代,如修昔底德、托马斯・莫尔、马基雅弗利和伏尔泰,最后是社会科学的时代,人们面向着未来,却似乎被历史所支配着。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有马克思、施本格勒、汤因比、卡莱尔和爱默生、马尔罗、柏格林和爱因斯坦等等。
文明的故事(6-11卷)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9%
这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叙述生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本套装是6-11卷,包括《宗教改革》《理性开始的时代》《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时代》《卢梭与大革命(上下册)》《拿破仑时代(上下册)》。
葡萄牙海洋帝国史(1415-1825)
4人今日阅读
本书比较系统地叙述了葡萄牙的历史发展,即自罗马人征服葡萄牙、经日耳曼王国、葡萄牙王国,尤其是15世纪和16世纪葡萄全盛时代的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至20世纪葡萄牙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建立葡萄牙共和国的历史发展。
康熙清远县志二种:点校本
本书包含一套两册,分别为清康熙元年纂修、康熙十一年增刻本以及康熙二十六年刻本《清远县志》之点校本。内容记述了从远古到各自修纂年代时清远县全方位的发展脉络。为方便读者阅读,点校本以通行的简化字整理,对书中个别晦涩难懂的字句进行适当的注释,对原书漫漶之处则通过其他版本尽力补充。本书整理点校工作由清远市史志办公室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联合清远市清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清远市清新区史志办公室组织开展,并邀请暨南大学刘正刚教授点校,整理点校工作以尊重原著、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为原则。本书有助于研究者对康熙元年《清远县志》相关内容的阅读、整理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数字多媒体广播
1人今日阅读
本书分为11章。第1章“数字多媒体广播概论”中,在简要说明数字信号与数字传输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已经投入运行的数字多媒体广播传输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本书的2-5章专门提供了相关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从第6-章开始,详细讲述了工作在不同波段的各种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包括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中短波广播(DRM)、HD Radio、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以及其他一些技术系统。
“此子生中国”:朝鲜文人许筠研究(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三辑)
许筠(1569—1618),字端甫,号蛟山、惺所、白月居士等,是朝鲜宣祖(1568—1608在位)、光海君(1609—1622在位)二朝著名文人学者,著述颇丰。许筠他虽是一个朝鲜人,但他热衷收集中国的典籍,专注编撰中国的诗文集,积极与明朝各阶层的人交往;他努力涉入中国文坛,又努力向中国介绍传播朝鲜的书画作品、文学创作,他是中朝文化、文学交流史上不容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许筠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研究者甚众,相关论文、专著也可谓汗牛充栋,要在此基础上发人所未发颇为困难。本书在完成《许筠行实系年》的基础上,从生平、思想、与明人的交流、诗歌理论、文学创作、典籍编撰等六个方面对许筠进行研究。在此過程中,尤其注意運用新材料及他人未關注的材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使用常见的材料,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做孤立的研究或论断,既关注纵向的历史脉络,有关注横向的四面辐射。本书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文墨人生:文徵明的生活状态考察
文徵明是一个典型的儒者,是古代文人中的一个典型。他在诗文写作、书画创作、书画鉴藏、刻帖等领域均有非凡成就;他性格温和,言行谨慎,广泛交游,频繁出行,得享高寿;他出身普通官宦家庭,生活条件并不优越,大半生热衷仕进,最终却隐居于市数十年,以文墨终老,德尊行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本书从文徵明家世、教育、经济、交游、诗文写作、书画创作、书画鉴藏、刻帖、授徒、思想、艺术趣味等方面,分五章考察了文徵明的生活状态,以期揭示文徵明文墨一生的丰富内涵。正文后面的两个附录,分别是文徵明交游人物小记和文徽明对历代书画家及其作品的品评,简要呈现了文微明庞大的交际圈和他对历代书画家及其作品的认识。
明代文学文献与文学思想: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届年会论文集
本书是从明代文学文献与文学思想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届年会的100多篇参会论文中遴选而成的,分为“文学文献研究”、“文学思想研究”和“文学史、文体和文本研究”三个部分,内容涉及明代文学研究领域多个前沿性话题,具有多元视角和方法论意识,旨在推动了明代诗、文、戏曲、小说研究与文本、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研究的平衡发展。
《汉书》音义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汉书》音义是音义书的鼻祖,所存音义早于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和玄应等,在构架、体式、条例、术语、音切等方面,为音义书之范式。《汉书注》存23家《汉书》音义的音切,保存了汉魏六朝众多的注音,尤其是东汉服虔、应劭的二十多条反切,是今存最早的反切,弥足珍贵。《汉书》音义的音切具有传承性、泛时性,需要作多层次的剥离,方可使用。 本书上编建立了全音切数据,用“以义正音”与“音切系联”的方法来确定同质的共时的音切,系联并建构特定的语音系统,论证《汉书》所注音切的性质,以之与隋唐的《切韵》《经典释文》作比较,看其承前启后的异同因素,从而确定它们在汉语语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价值,为语音史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成果。下编为《汉书》音义全编,整理编排《汉书注》约3531个字头约13593次音切的注语,排其对应的《汉书》语境。最后制作了全部注项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检索使用。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合订本)第四卷 明代编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十卷本已于1999年出齐。此书出版后,学界和媒体均给予较高评价。从2001年起,复旦大学出版社复组织专家学者重新编理,历经十多年,终底于成。合订本以历史年代为经,学科为纬,别分为先秦两汉编、魏晋南北朝编、隋唐五代编、宋辽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民国时期编七编,由复旦大学各个学科的知名学者——如胡裕树、章培恒、潘富恩、叶世昌等人——共同编撰完成。全书对自古及今的哲学、政治、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经济、科技、宗教等诸多学科的学术名著,历叙其作者生平、著作内容、价值以及各种版本。大抵考订详明,叙述准确,评价允当,都是依据第一手材料,再博稽多种相关著作提炼而成。较之十卷本旧著,新著七编六卷本《中国学术名著提要》除增补了一批新近发现的重要的学术名著——如《郭店楚简老子》——外,复对旧著中的多数提要加以增订和改写,充分吸纳了十年来学界的重要研究成果,从而使其对众多名著的叙述和评介具有更为精审、权威的学术价值。故此,新编学术名著提要既是专业工作者的重要参考用书,也是各学科的学习者与爱好者的上佳入门读物。
ChatGPT原理与应用开发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2%
随着ChatGPT 的出现,大语言模型的能力得到了业内外的认可,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旧的设计和实现都将重构。本书主要介绍基于ChatGPT 开发算法相关的应用或服务,侧重于介绍与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常见任务和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类似ChatGPT 的大语言模型服务来实现以前只有算法工程师才能完成的工作。 全书共8 章内容,第1 章介绍与ChatGPT 相关的基础知识,第2~5 章分别介绍相似匹配、句词分类、文本生成和复杂推理方面的任务,第6~8 章分别介绍ChatGPT 的工程实践、局限与不足,以及商业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构建自己的应用。 本书以实践为主,尤其注重任务的讲解和设计,但同时也对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进行科普性介绍,适合所有对大语言模型感兴趣的开发者阅读。
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
本书由18位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组成,书中分别对每一位入选作家的生平事迹、政治哲学思想、文学理论、文学交游、文学创作及诸因素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旨在形成一个贯穿云南断代文学史的内在体系,填补明代云南文学史研究空白的成果,更好地呈现出明代云南文学发展的基本风貌。
Anna, Duchess of Cleves
Anna was the 'last woman standing' of Henry VIII's wives - and the only one buried in Westminster Abbey. How did she manage it?Anna, Duchess of Cleves: The King's 'Beloved Sister' looks at Anna from a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二卷)
《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极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公元前6世纪至19世纪古典学术的发展历程,细数希腊罗马学术发展流变,涉及各时期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语法学见长,著述极为详赡渊博,可看作对以往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的总录。 本书为第二卷,所讲述的古典学术史由文艺复兴起,至18世纪。全书首先以意大利为中心,讲述文艺复兴时期对希腊、罗马著作的研究,接着16,17,18世纪各为一章,每章分国别讲述古典学术史。古典学研究的重要地区,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英国、德国,均有详细的论述。
净峰风骨:明代名臣张岳传
张岳(1492—1552年),福建泉州惠安张坑人,是正德、嘉靖年间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张岳由文人出仕,不论担任文官或是武职,皆卓有建树,受到时人的广泛赞誉。 张岳一生勤奋好学、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不仅具有突出的文治武功,而且具有令人钦佩的优秀品德。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全面地展示了张岳一生的文治武功、思想品格和学术成就。同时,对张岳一生的活动及其相关的事件和人物也有深刻的描述。本书的出版将对张岳研究和地方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