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市定
宫崎市定(1901年8月20日~1995年5月24日),日本东洋史学家,战后日本“京都学派”导师,20世纪日本东洋史学第二代巨擘之一。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2%
日本的中国学和魏晋南北朝隋唐政治史、制度史的必读书。通过具体的“九品中正制度”揭示魏晋南北朝的政治进程与社会形态演变,强有力地支持了内藤湖南的时代划分理论,当之无愧地成为京都学派的学术里程碑。
雍正帝:中国的独裁君主(甲骨文系列)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6%
宫崎市定的这本《雍正帝》是面向普通读者的启蒙读物。作者分别从雍正即位迫害兄弟,对基督教徒的压制与迫害,实行以奏折制度为核心的密探政治,对田文镜、李卫和鄂尔泰三人的使用等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概括描述了这位“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的统治状况。作者在描述雍正帝这一“独裁君主”时,对他的素朴与好胜,辛辣与人情味,欲竭尽全力实施善政,以及在康熙、乾隆的盛名之下而被埋没了的命运,充满同情。
科举史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2%
本书是宫崎市定关于科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梳理了古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从东汉的孝廉科到魏晋的九品官人法,最终发展为科举制。作者以清代科举为例,详细介绍了科举的程序和细节,以及科举以外的其他官吏任用法。阐述了科举制度对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亚洲史概说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2.8%
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上,分布着东亚的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以及日本文明等,各种异质文明通过交通纽带而建立联系,相互竞争并相互弥补,从而展开了亚洲史发展演进的宏大画卷,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全人类的真正历史。作者在书中提出“西亚文明东流论”,并开辟了“亚洲史”这一全新的领域,着重考察各文明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线的转移和变化,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宫崎市定中国史(精装)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1%
史学泰斗、“汉学诺贝尔奖”儒莲奖得主宫崎市定核心著作,写给普通读者的通识经典!旁观者的视角,世界史的立场,展现不一样的中国历史脉络。宫崎市定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的研究与教学,在众多领域都有创见,被认为代表着日本中国史研究的Z高水平。本书是他积四十年研究与教学经验、面向普通读者的结晶之作,以世界史眼光和社会经济史视角为特色,拥有平易的文风和明快的思维,能把精致的实证研究与大气恢弘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集中体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和特色。精湛深厚的京都东洋史学风、与国内学界形成鲜明对照的思路与视角;对于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曾做过专门的研究;将中国置于世界史的进程之中,以“景气史观”阐述盛衰兴亡;几乎从不引经据典,论述全凭记忆力与洞察力;三百余个小标题和平均八百字的篇幅,形成独立又贯通的易读结构;愉快而酣畅的叙述,只为唤起普通读者的兴趣。这一切使这部中国通史具有了深厚的学派底蕴、强烈的个人风格、全新的启发性和很好的可读性。
宫崎市定中国史
推荐值 69.9%
" 宫崎市定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的研究与教学,在众多领域都有创见,是日本中国史研究的领军人物。本书是他积四十年研究与教学经验、面向普通读者的结晶之作,以世界史眼光和社会经济史视角为特色,拥有平易的文风和明快的思维,能把精致的实证研究与大气恢弘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集中体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和特色。 精湛深厚的京都东洋史学风、与国内学界形成鲜明对照的思路与视角;对于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曾做过专门的研究;将中国置于世界史的进程之中,以“景气史观”阐述盛衰兴亡;几乎从不引经据典,论述全凭记忆力与洞察力;三百余个小标题和平均八百字的篇幅,形成独立又贯通的易读结构;愉快而酣畅的叙述,只为唤起普通读者的兴趣。这一切使这部中国通史具有了深厚的学派底蕴、强烈的个人风格、全新的启发性和极佳的可读性。"
从部曲到佃户——唐宋间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
《从部曲到佃户——唐宋间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原为《论考》内小型论文,展现了宫崎对于东洋古代史中唐宋间社会变革的研究,现经整合,《从部曲到佃户——唐宋间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包含以下篇章: 1. 从部曲到佃户——唐宋间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 2.六朝隋唐的社会; 3.唐代赋役制度新考; 4.吐鲁番出土田地文书的性质。
水浒传:虚构中的史实
宫崎市定在书中考证了众多的水浒人物,试图揭示作为小说的《水浒传》和宋代真实的历史之间究竟有多大差距。作者认为,《水浒传》并非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对一些人物性格的描写,竟与史实相当一致。被写进小说里的除了真实的历史之外,很多民间故事、稗官野史的东西不可谓少。另外也有很多能够反映宋代世态和生活方式等原本生活面貌的素材。透过文本与史料的考据,作者代领读者抽丝剥茧,挖掘隐藏在文学作品背后的有趣史实。
东洋的近世
《东洋的近世》是宫崎的代表作,收入《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中。宫崎认为,与欧洲类似,东洋也有古、中、近世三阶段,此书从交通发展、国民主义兴起、文艺复兴、思想变革等角度,阐论东洋型的近世转型,并对历史阐释框架进行反思,有其独到之处。
宫崎市定解读《史记》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部正史,它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中国的社会与人。《史记》诞生后,中国几乎没有能够*它的史书,评论《史记》几乎与评论中国的整个历史有着同等的价值。《史记》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它在日本也随着遣唐使传入后广为流传。经过六十年的钻研,宫崎市定从《史记》的成书到结构全面解读这部伟大的名著,著成这部*的《史记》入门经典。 在本书中,宫崎市定展现了他独特的《史记》解读法。他对于司马迁在体例上的变通赞赏有加,认为“体例的设立应当是为了记述的便利,如果因为体例的存在而受到束缚,无法从心所欲地下笔,那就是世界上*傻的事了。”对于《史记》的叙事手法,作者发现其中文学价值较高的篇目,都遵循着中国古代诗歌一般“起承转结”的结构,并且推测可能受到了古代戏剧形式“偶语”的影响。此外,本书中时常夹杂着作者对司马迁的简评,虽是只言片语,却生动风趣,尽显智慧。 在充分了解作者司马迁的人格与经历、《史记》的结构与风格之后,宫崎市定读出了《史记》中展现的真实的古代中国。那是一个如同古希腊、古罗马一般的古代市民社会。民众的主体,是居住在城郭里的自由民。他们每天早早地走出城门,在自家农田里辛勤劳作,日落时分回到城里休息。在这里,他们不再被一个词语或者几行文字所概括,他们是真正鲜活地存在过的人。
东洋的朴素主义民族与文明主义社会
《东洋的朴素主义民族与文明主义社会》是宫崎的代表作,书稿在东洋史的框架下论述了中日历史,强调“朴素主义”的可贵,体现了作者对“朴素主义”的重视,研究视角独特。此篇收入《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曾由刘永新、韩润棠翻译,于196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此次以张学锋领衔的翻译团队对此进行了重新翻译。
谜一般的七支刀
"石上神宫收藏着一把历史悠久的宝刀——七支刀。 传说,七支刀是三世纪中叶由百济肖古王进献给日本神功皇后的,与汉委奴国王印并称日本的两大奇迹。自明治以来,这把七支刀引发了无数历史研究者与古代史爱好者的浪漫想象。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东洋史京都学派泰斗宫崎市定通过对刀身铭文的解读,纠正了前人研究中的许多谬误,无限逼近了七支刀秘密的真相——这一发现几乎足以改写日本史。作者自信本书是他的一部杰作,但这些研究为何被日本史学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呢?作者在后记中表达了一些不忿,宫崎作为一个普通人严谨正直的形象由此也可见一斑,十分有趣。 本书从传奇的七支刀切入,结合对五世纪东亚国际形势的鸟瞰式观察,解开了七支刀背后隐藏的中日韩三国关系的遥远真相。"
东洋的古代
《东洋的古代》原为《论考》内小型论文,展现了宫崎对于东洋古代史尤其是中日古代史的整体性研究,现经整合,《东洋的古代》包含以下篇章: 1. 东洋的古代; 2.中国古代史概论; 3.中国古代的天、命与天命思想; 4.肢体语言与文字——试论《史记》的成书; 5.《史记?货殖列传》所见物价考。
隋炀帝
本书由主篇《隋炀帝》、附篇《隋代史杂考》及《解说》组成。宫崎市定用生动通俗的笔法再现了隋炀帝出生前后、平定江南以及开凿大运河等诸多历史变迁的过程。 书中通过对隋炀帝这一历史人物个案的研究,宫崎市定试图还原隋炀帝的一生和他所生活的那个意义非凡的时代。同时,通过本书的研究,作者表达了他认为的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还原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这种关系的存在形式是如何变迁的。这也暗含着宫崎市定在书中重申的史学方法论:帝王作为史学研究的对象不可偏废。
大唐帝国:中国的中世
宫崎市定用生动、通俗的笔法再现了中国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到隋唐帝国的历史进程,还原了残酷动荡、悲怆凄凉的中世。但中世的混沌也孕育着新秩序的萌芽,尤其是逐渐培养出走向宋代繁荣的条件。在本书中,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活动,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本书是宫崎市定“景气变动史观”的代表之作,书中反复论述了景气史观的本质和世界史的体系。
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
《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收录宫崎市定先生的小型单行本和论文共计46篇,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定名为概论编,中卷为古代、中世编,下卷为近世编。书稿中收录了相当篇幅的宫崎先生的学术著作,其中不乏其代表作,比如《东洋的近世》,曾广为学界征引。不仅如此,书稿中还有书评、杂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0%
本书是宫崎市定的代表作。宫崎市定通过搜集分散于史籍本传中的实例,努力找出乡品与官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准确描摹了九品官人法这一贯穿魏晋南北朝、下迄隋唐的选官制度在300多年间的发展、演变,并以此为线索,将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职官制度与贵族制度整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与中世门阀贵族沉浮兴衰的脉络,为中世选举制度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局面,甚至可以说为当时的研究划出了一条分水岭。本书面世以后,即获得学界好评,荣获了日本最高学术大奖“学士院奖”,成为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必读经典之作。
汗青堂中国史:还原历史的真相(套装共5册)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0%
《被统治的艺术》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剖析在明朝世袭军户制度下军户家庭与官府的互动,着重描述和总结了承担兵役义务的军户如何趋利避害,制订出种种策略以优化自身处境。《五四运动史》本书细致地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成因、社会支持力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多极亚洲中的唐朝》这部著作旁征博引,将“多极”亚洲中唐与突厥、回鹘、朝鲜、南诏、吐蕃等周边政权的“互利”与“相互依存”的复杂多变的关系娓娓道来。《九品官人法研究》以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准确描摹了九品官人法这一贯穿魏晋南北朝、下迄隋唐的选官制度在300多年间的发展、演变。《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本书真实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被这些宏伟古迹的壮美所折服,也因其衰败的现状而叹息。
日出之国与日没之处
《日出之国与日没之处》原为《论考》内小型论文,较为全面展现了宫崎对于东洋史尤其是中日历史的对比性研究,现经整合,《日出之国与日没之处》包含以下篇章: 1.日出之国与日没之处; 2.东洋史上的日本; 3.幕末的攘夷论与开国论 ——佐久间象山遭暗杀的背景; 4.日本的《官位令》与唐《官品令》; 5.三韩时代的位阶制。
菩萨蛮记——西亚北非游记
由《西亚游记》和《西亚历史概述》组成的《菩萨蛮记》,是《论考》中难得一见的游记体书稿。《西亚游记》,如实记述了宫崎到过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有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巴勒斯坦托管区、埃及。是为了作答读者“可能兴起对西亚在历史上究竟为何等地域的好奇”,粗略概述西亚历史。游记文笔晓畅,妙趣横生,同时也贯穿了宫崎对西亚地区尤其是叙利亚交通地位的重视,凸显了宫崎宏大的东西交通视野。
宫崎市定说水浒:虚构的好汉与掩藏的历史
日本久负盛名的汉学大师宫崎市定透视水浒文本,讲述《水浒传》背后妙趣横生的故事。提出“两个宋江”说,考证“胥吏”生态圈,对重要宋末历史问题给与独辟蹊径的解说,引领读者抽丝剥茧,挖掘隐藏在文学作品背后有趣的史实。
东洋的近世 中国的文艺复兴
“流经日本桥下的水,与泰晤士河相通;江户汉子吸进去的空气,有巴黎姑娘呼出来的气息。”本书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京都学派史学泰斗代表作,作者的视野纵贯东西,用世界史的眼光理解东洋史,全面揭示了从宋代到清代中国近世社会的特征。 宫崎市定发掘中国宋代与欧洲近世史之间许多平行的史事,认为中国北宋开始出现文艺复兴现象,而这一过程比西洋早了三个世纪。相当全面地列举了从宋代到清代的中国近世社会的特征:大规模的都市、发达的交通、繁荣的交换经济、建立在契约上的地主-佃户关系、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体制、科举制度产生的文官体系、以佣兵制为基础的庞大中央禁军。所有这些特征,归结起来,是高度发达的交换经济与中央集权的国家特征相结合的体现。而在这样的体制下,新生的宋代平民文化中出现了民族主义搏动的先兆。
东洋的古代 从都市国家到秦汉帝国
在许多人印象中,自大禹建立夏朝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循环往复的朝代更迭中,帝王的德行决定着王朝的命运,而普通民众却鲜少在史籍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然而,在宫崎市定笔下,从商周到秦汉的中国古代史是充满生命力的民众为自己的生活而奋斗的历史。他们与君主和贵族一起,推动古代社会从氏族制度,经都市国家、领土国家,发展到秦汉古代帝国那样强大的人类协同体。 此外,本书首度收录宫崎85岁和90岁时的两篇研究回顾,堪称宫崎市定六十余年学术生涯的总结。
科举/启真文史中国
《科举/启真文史中国》讲述了科举的创制源于隋朝皇权制衡贵族权力的需要,由此使得中国逐步由贵族政治向文官政治转型。与权力结构的调整相平行,科举的内容与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在科举制度延续的一千三百年间,它无疑对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是,科举开放和公平的理想与现实的实践之间始终存在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宫崎市定指出,科举导致国家将教育的责任转嫁给民间,这一做法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的进步。当西方的新式科学于清朝传入之时,民问教育的模式已无力应付这一变局,最终科举只能和旧制度一样寿终正寝。
宫崎市定说隋炀帝:传说的暴君与湮没的史实
隋炀帝其实相当勤奋敬业,在位十四年中多数时间奔走在巡游的路上;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攻打高丽是为了消除边境威胁。在他统治的前半段,功业可说相当辉煌。即使隋炀帝弑父继位的事情,实际上也并非可以一口断言的史实。然而,尽管有关他的野史那么漏洞百出,人们却津津乐道了千余年;而其半生功业,却很少有人公平地论断。
雍正皇帝 中国的独裁君主
《雍正皇帝——中国的独裁君主》原为《论考》内小型论文,展现了宫崎对于清世宗雍正的全方位研究,其中大量引用奏折,分析精到,观点新颖。现经整合,《雍正皇帝——中国的独裁君主》包含以下篇章: 1. 雍正皇帝——中国的独裁君主; 2.《雍正朱批谕旨》解题; 3.清代的胥吏与幕友——尤其以雍正朝为中心; 4.雍正时期地方政治的现状——朱批谕旨与鹿州公案; 5.论雍正时期俸工银扣捐的废止。
中国聚落形态的变迁
《中国聚落形态的变迁》原为《论考》内小型论文,展现了宫崎对于中国聚落形态变迁的研究,现经整合,《中国聚落形态的变迁》包含以下篇章: 1. 中国聚落形态的变迁; 2. 中国上古的都市国家及其墓地——商邑何在; 3. 战国时期的都市; 4. 中国村制的确立——古代帝国崩溃的一个侧面; 5. 魏晋十六国北朝华北的都市; 6. 汉代的里制与唐代的坊制。
汉学泰斗宫崎市定著作集(套装共三册)
《科举史》 本书是宫崎市定关于科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梳理了古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从东汉的孝廉科到魏晋的九品官人法,最终发展为科举制。作者以清代科举为例,详细介绍了科举的程序和细节,以及科举以外的其他官吏任用法。阐述了科举制度对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 本书以九品官人法这一贯穿魏晋南北朝、下迄隋唐的选官制度为研究对象,以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准确描述了该制度在300多年间的发展、演变,揭示九品官人法与传统所认为的“九品中正制”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并以此为线索,将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职官制度与门阀制度整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局面。本书一经问世,即获得学界好评,荣获日本最高学术大奖“学士院奖”,成为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必读之作。 《亚洲史概说》 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上,分布着东亚的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以及日本文明等,各种异质文明通过交通的纽带而建立联系,相互竞争并相互弥补,从而展开了亚洲史发展进程的宏大画卷,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全人类的真正历史。作者提出“西亚文明东流论”,并开辟了“亚洲史”这一全新的领域,着重考察各文明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线的转移和变化,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