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朱熹(尊称:朱子,又称:紫阳先生、朱文公,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仲晦,南宋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 朱熹历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他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开创了紫阳学派。他还在建阳云谷“晦庵”草堂讲学,并校订了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大学
6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4%
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尤其自宋朝列入“四书”以后,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论语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繁体横排版)
5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4%
本書爲朱子對《論語》的註釋。 朱子論語集注,以程子觀點爲主,增損改易漢唐古注,融合訓詁和義理,注重探求經文之本義。 是論語學最具有影響力的著作。 本書制書標準如下: ①追求完美的閱讀體驗,原文及註差異化顯示。 ②精校。用字力求準確,拒絕亂碼、錯字;拒絕內容的脫、衍、誤、倒。 ③推動古籍電子化,做專業的通鑑電子版本。 另外,古本論語中,正體字、俗體字及異體字混用頻繁。甚至在一句話中都會出現同一字的正俗異混用。 本着無知者不可無畏、存在即有道理的原則,本書電子版用字完全遵從古本,不做標準用字或是一刀切。如:於于、彊强、祿禄、跡迹、饑飢、閒閑、修脩、略畧,等。
朱子语类(共8册)
3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2%
朱熹日常口语讲透四书五经、天理人欲。曾国藩、梁启超、钱穆、季羡林轮番力荐!深入浅出,口语对谈,娓娓道来,所有爱好者都可以读懂的儒学入门书。明成化九年初始定本,简体横排,全新力校。朱熹编定的《四书》,800年来一直是学习儒学的基本教材!讲说之间,滔滔滚滚,尽言尽意。带你重返朱子讲学现场!钱穆:不读《朱子语类》,即无以通朱子之学。本书是朱熹四十岁后与弟子日常问答的语录类编。学习儒学绕不开朱子,《朱子语类》是所有儒学爱好者都可以读懂的经典入门书。全书分门别类完整记录了朱熹的哲学体系。从世界本原到人生哲学,再到格物致知、知行相须等为学力行的方法,最后逐一讲解《四书六经》。书中全是口语对谈,还原真实语境,带你重返朱子讲学现场。即通俗易懂,又直抵原意。《朱子语类》宋本已佚。本版本选取明成化九年(1473年)陈炜刻本为底本,参考了现有的古籍整理成果,以简体横排标点本的形式呈现。
四书章句集注
3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2%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天地人丛书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1%
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
近思录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0%
《近思录》自朱熹、吕祖谦辑就之后,七八百年来流布极广,在历史上一直被奉为理学入门要籍,被誉为“学者入道之阶梯”。本次整理本的原文,是现存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吴邦模刻本《近思录》十四卷,个别文字有误者依据其他版本校正。注释主要采用南宋叶采的集解,间或取张习孔传、茅星来集注、江永集注、张绍价解义等作补充,对个别字句难理解处,则加按语以助理解。集评筛选南宋至今《近思录》注家、评述者、研究者对其词、句、篇等进行解说评论的颇具代表性的精要文字。
朱子读书法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7%
“朱子读书法”是中国古代极具影响力且系统完备的一种读书方法,它受到了近代众多大学者如钱穆、徐复观、余英时等人的推崇和专门介绍。在《朱子读书法》中,朱熹不仅列举了读书的六大基本方法,更深入地强调了读书的核心目的在于探究事物背后的道理。他提醒读书人,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要深入思考,领悟其中的哲理。即便是在今天,这种读书方法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思考和理解,以及对个人品德的修养和提升。
周易本义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2%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资治通鉴纲目(精)--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全十册)
10人今日阅读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编撰。本书以司马光《资治通鉴》为基础,运用“纲以提要,目以备详”的纲目体重编,缩短史书篇幅,使其易读;同时运用《春秋》笔法,在行文中寄寓褒贬之意,发明义理,使其易辨。本书开创了纲目体的史书体裁,成为后世学习历史的重要读本,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很有出版价值。 本次出版的“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系列《资治通鉴纲目》,系在孙通海等主编之《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纲目》(长征出版社1996年)基础上修订而成。出版以后,将成为市面上唯一的全本全译本《资治通鉴纲目》。
楚辞:朱熹集注今译本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6%
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大学章句典藏本(繁体横排版)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2%
繁体竖排精校,全文加入人名地名年号等辅助线,字体、字号、颜色已特殊处理,便于理解,避免歧义,古文轻松读。 国学经典读物,被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者所推崇; 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 传达了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和终极理想; 《大学》为《四书》之首。朱子分别对《经》、《传》,颠倒旧次,补缀阙文,故谓之《大学章句》。朱子以《大学》乃「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学者必由此入门。本书底本为《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刻本。全文加入人名、地名、书名、年号旁线,且依据属性区别标识。
近思录(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4人今日阅读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与其说《近思录》是四子思想精华的缩影,不如说它是朱熹、吕祖谦借四子的言论而有意建构的道学体系。通过朱熹、吕祖谦的精心编排,《近思录》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始于道体经由内外进修之道而直达圣贤境界的道学体系,也彰显出它区别于传统儒学的独特道学特质,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庸集注
4人今日阅读
子思因前章极致之言,反求其本,复自下学为己谨独之事,推而言之,以驯致乎笃恭而天下平之盛。又赞其妙,至于无声无臭而后已焉。盖举一篇之要而约言之,其反复丁宁示人之意,至深切矣,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周易本义(原本)
3人今日阅读
易经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来源,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是对孔子哲学思想的诠释:柔变而趋于刚者,退极而进也。 《周易》原本是卜筮之用,同时也是包含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孔子作“十翼”,进一步阐述了“周易”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也进一步阐述了“周易”的义理。 朱熹的哲学思想继承程颐,世称“程朱”,而他的《易》学思想则有异于程颐。程氏《易》学遵循王弼开拓的道路,以义理解《易》;朱熹则认为《易》是卜筮之书,作《周易本义》就是要还《周易》的本来面目。
中庸章句
3人今日阅读
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朱子语类
3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诗经集传
3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四书章句集注
2人今日阅读
《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童蒙须知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7%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7%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御定小学集注
1人今日阅读
《小学》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编辑的一部儒家启蒙类著作。按照朱熹所撰体例,《小学》全书共 386 章,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凡 214 章,分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个类目。由于《小学》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陈选所注具有通晓明白、要而不烦的特点,不但在传统时代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现代启蒙教育、修身养性仍具有一定的参考,故而具有重新整理出版的必要。而《四库全书》本《御定小学集注》,经过“御定”具有版本优良的特点,所以本次出版将其作为底本并予以点校,以为读者研究国学提供一个较好的读本。
论语集注
1人今日阅读
此书大略本程氏学,通取注疏古今诸儒之说,间断以己见。《集注》之作,考据与义理并重;固然重义理发挥,但也注意文字训诂,而不拘泥于名物训诂。后与《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孟子集注》合刊,名为《四书集注》。在历史上影响很大。
楚辞集注
1人今日阅读
楚辞研究专著。宋代朱熹著。16卷。其中《集注》8卷,《辩证》2卷,《后语》6卷。此书以王逸《章句》为底本,剔去无病呻吟的《七谏》以下4篇汉人拟骚之作,增益贾谊《吊屈》、《鵩赋》2篇。自卷一至卷五为屈赋25篇,统称“离骚”,卷六至卷八(即《九辩》以下16篇),统称为“续离骚”。此书注释依《诗集传》之例,以四句为一章,始注字义,后通释章旨。每章各系以“赋”、“比”、“兴”字样。其特点有四:一是于训诂之外阐发义理,大抵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准绳,于屈原毁誉参半,而着重其“忠君爱国”。二是注文简洁明快,无诘诎奇碎之病。三是托寓时政,籍注《楚辞》隐刺权贵,非纯学术之作。四是治学态度谨严,实事求是,于其所不知,宁付阙如。《辩证》2卷是对《楚辞》中若干疑难问题的详尽考证。盖合于《集注》中,“虑文字之太繁,览者或没溺而失其旨也,故记于后,以备参考”。(《自序》)其所考证多有创发,皆极精卓,如谓“灵修”为妇人悦夫之称,为后人《楚辞》女性中心说所依据。《后语》是在晁补之《续楚辞》基础上加以删增而成,收录荀子至吕大临辞赋52篇,每篇皆自为小序。
大学章句
1人今日阅读
儒家修身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并把修己与安百姓联系起来,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其修身思想集中地展现在古本《大学》之中。朱熹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修身思想,并运用理学思想对古本《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著《大学章句》,称此书为\"初学入德之门\",并使古本《大学》\"亲民\"的思想发生转向,把《大学》是一种\"帝王之学\"转变为人人皆能成为圣贤的\"大众之学\",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大学章句》的修身思想强调修己、治人,并且要实现\"止于至善\"的社会理想,可以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消除道德危机提供借鉴。对《大学章句》修身思想的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其修己、治人、止于至善的精神内涵,发掘其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为今所用。
近思录全鉴
1人今日阅读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近思录(谦德国学文库)
1人今日阅读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书中涉及科学的治学次序方法,治学当行与不当为之事等,对当今的教育者、读经者均有指导意义、借鉴价值。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诸子百家:中庸集注
1人今日阅读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文章,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中庸(中文典藏)
1人今日阅读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宋人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童蒙须知·小学·朱子治家格言(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1人今日阅读
《童蒙须知》为启蒙读物,分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做详细规定。《小学》论述儿童的教育,内容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性强。《朱子格言治家》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核心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
孟子集注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孟子集注
1人今日阅读
朱熹的《孟子集注》特色是既借助经典诠释创新哲学体系,又尽量重视古注,追求本义,前者是对时代的呼应,后者是对经典的尊重。由此在诠释实践中弱化了“本体”与“方法”的紧张,强化了“原意”与“用心”的统一,发展了中国特异于西方的诠释传统。在中国的经学诠释史上,朱熹的《孟子集注》以注重义理阐发的创新性哲学诠释而作为“宋学”的代表,受到追求经典本义的后代“汉学”诠释家的批评与指责。
周易本义-宋-朱熹
“周易”原本是卜筮之用。同时也是包含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孔子作“十翼”,进一步阐述了 “周易”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也进一步阐述“周易”的义理。
朱子近思录
《近思录》十四卷,是朱熹在另一位理学大师吕祖谦的协助下,采摭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先生语录类编而成。此书借四人的语言,构建了朱熹简明精巧的哲学体系,被后世视为“圣学之阶梯”“性理诸书之祖”。华东师范大学严佐之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
近思录
儒家思想在今天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在人格修养和人生理念教育方面,拥有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
四书章句集注
又称 《四书集注》。训诂书。 19卷。 南宋朱熹著。 本书是 “四书” 的合编。
周易本义
易经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来源,而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是对孔子哲学思想的诠释。
宋诗钞:文公集钞
宋诗继唐诗而来,又别具特色,是宋词之外,宋代文化的另一高峰。明清之际,诗人有尊唐、宗宋两大派,其中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等人都提倡宋诗。黄宗羲曾说:“天下皆知宗唐诗,余以为善学唐者唯宋。”吕留良和吴之振,则编纂《宋诗钞初集》这一部总集,按作者整理,收诗一万两千余首。本作品即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且附录了后人所作《宋诗钞补》的相关内容。
胡子知言疑义
哲学著作。南宋朱熹著,载《朱文公文集》卷73。《知言》为胡宏所著,提出了许多非正宗理学的思想和命题。朱熹取其中关于心以成性、性无善恶、心无死生、天理人欲同体异用等有疑义问题,与张栻、吕祖谦反复辩论。最后由朱熹将三人辨析之语编成《胡子知言疑义》。据朱熹自称:“《知言》疑义,大端有八:性无善恶,心为已发,仁以用言,心以用尽,不事涵养,先务知识,气象迫狭,语论过高。”(《朱子语类》卷101)明程敏中重新校刊、编次的《知言》6卷本中,将《知言疑义》附录于后。收入中华书局1987年版《胡宏集》附录2。
家礼
五卷。附录一卷。宋朱熹撰。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着名理学家。平生着述颇丰,除着有《家礼》外,还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本义》、《楚词集注》、《针考误》、《诗经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近思录》、《孝经刊误等》、《资治通鉴纲目》、《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家礼》载于朱熹《行状》,其序文被录于《朱子文集》,成书时间载于《朱子年谱》,其佚而复得始末为附录刊《家礼》之后,宋以来遵而用之,其为朱子所着,无有人疑。然清人王懋竤《白田杂着·家礼考》认为《家礼》是宋人假托朱熹之名。《四库全书总目》同意王懋竤之说,认为《家礼》所论与朱熹晚年观点不符。然早晚年观点不符乃属正常,不足为由。《宋史·艺文志》载为朱熹所撰颇为可信。朱熹《家礼》主记“冠”、“婚”、“丧”、“祭”诸礼,大抵自《仪礼》、《礼记》节录诠释,按类系事,事下为论辨,多引古事证之,进而为律例,以申法度,警示后人。《家礼》体例完备,内容详赡,为研究家礼有一定参考价值。《家礼》书成之后,经三山杨氏、上饶周氏之考订,流布于世,书中错误不少,因题作朱熹,学者驳正者少。明代文渊阁大学士邱浚《家礼仪节》,对《家礼》部分内容提出质疑,提出谬误数十条,自此以后,此类着作代不乏见。《家礼》版本有:汲古阁有宋刊本、孝慈堂目有宋板本、东湖丛记有宋刊纂图集注本、洪氏刊宋本、望三益斋刊本、日本须原屋茂兵卫等刊本、元刊本纂图集注、御尔台氏刊本、康熙辛巳(1701年)汪氏刊本、明邱文庄刊本、邓钟岳仿宋刊本(《四库全书》所着录本)。
二程外书
南宋理学家朱熹编纂的程顥、程颐讲学语录。12卷。 成书于乾道癸巳 (1173年) 元月。《二程遗书》 皆门人当时记录,而于二程之语则有所遗漏,朱熹于是取诸人集录参照删削,得此12篇。凡采朱光庭、罗从彦等7家所录,又胡安国、游酢家本及建阳大全集印本3家,又传闻杂记,共152条,以补《遗书》所未备,均以 “拾遗”标目。自谓取材较杂,真伪相间,不如《遗书》之精审,故称为《外书》。此书虽“记录未精,语意不圆”,但“其言足以警切学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92) 。认为 “穷理、尽性、至命,一事也,才穷理便尽性,尽性便尽命”(《二程外书》卷11)。主张“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为学本” (同书卷1) 。是研究二程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另有《河南程氏全书》,《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洪氏唐石经馆丛书》、《四部备要》收录《河南程氏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