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
李敬泽(1964年1月-),出生于天津,祖籍山西芮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他编发了大量有影响的写作,侧重分析当下文学现象、推介文学新人。2004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2017年,获得第15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年度散文家奖。著有《颜色的名字》《纸现场》《见证一千零一夜》等优秀作品。
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
2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2%
本书是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的历史随笔集。五十三篇随笔,五十三次遇见,走进《左传》《史记》《诗经》《论语》,在春秋时代的荒野和歧路上,结识古时那些庞大的灵魂。深情的人、智慧的人,愚钝的人、荒谬的人,慷慨如长风的人、狭小如针眼的人,i人和e人,困于原生家庭的人和奔赴不确定的远方的人,舍生取义的人,在苦厄中向着心之所善的人……他们是人,和我们一样。他们是神,是我们心中的星辰,照出我们的幽暗和明亮。
上河记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2%
本书是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的黄河旅行图文随笔集。2000年,漫游黄河流域。从苦水的玫瑰到河州的花儿与少年,从记忆中的萧关道到西吉寂寞的城堡,从广福寺的百灵鸟到米脂街头的堂吉诃德,李敬泽带着异乡人的眼光踏上旅途,渐渐地,黄河成为熟悉的故乡。2019年,重返黄河,恰如久别重逢。吕梁山的夜晚,带着酒香,让人沉醉……十五篇文,记录下河边难忘的日夜。走过历经时光雕琢的渡口和村庄,与往昔的和此世的灵魂暗通款曲,在古老的故事与鲜活的日常经验中,遥望壮阔的文明上游,勘探这大河本真的面貌。
空山横:讲演集,关于文学关于人(李敬泽作品)
4人今日阅读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横》起于声音,它首先是说出来、讲出来的。由十六篇演讲构成,是李敬泽近年来在北京“十月文学之夜”、《南方周末》N-TALK文学之夜、腾云峰会、“凤凰文学之夜”、《收获》APP“无界写作大赛”启动仪式、《十月》生态文学论坛和《诗刊》自然诗歌论坛、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等活动上所发表的演讲,讨论文学、跑步、雨燕、鹅掌楸、超级AI、有机村庄、自然生态等多元主题。演讲或讲演,是一种与世界建立面对面的连接的方式。当我们以声音建立连接时,世界得以展开,生活真正开始。在这些精彩酣畅的演讲中,他引经据典,充满了真知灼见,不仅以幽默睿智的文字坦诚内心,还传达出他对世界的观察与未来的省思。 事后他让即兴的声音化为文字落在书面。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
青鸟故事集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6%
李敬泽如考古学家般穿行于博杂的历史文本,收集起蛛丝马迹、断简残章,编织出逝去年代错综复杂的图景。他尝试去寻找那些隐没在历史的背面和角落的人,那些曾在东方和西方之间传递文明的使者,在重重阴影中辨认他们的踪迹,倾听他们含混不清、断断续续的声音:他让我们的目光再次驻足那些久远的往事,我们会沉醉于“沉水、龙涎与玫瑰”;可能会想象“布谢的银树”;或者怀揣心中的“八声甘州”远行;更有可能,我们会把目光放在基督传教士利玛窦的身影之上。在想象中,逝去的事物重新生动展现,一个个曾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衔递交流的人,如一只只青鸟,倏然划过天空,它们飞翔的路径和姿势被想象、被铭刻。
年度散文50篇(2022)上册
2人今日阅读
《年度散文50篇(2022)上册》所有篇目由专家评审会“推举”“评选”而出,评审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古耜、何向阳等文学界知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组成。 从2022年30余家权威报刊中,评选出50篇有影响力的散文结集。入选作品题材多样,兼及散文各体裁的样式,注重情感真切,个性表达,艺术新颖,尤为注重作品的经典价值——情真而不装,性灵而不饰,境新而不炫,文美而不噪。 这50篇散文的选取,展示了2022年散文的成果,也体现了对散文走向突破的思考与期待,相信相当多的入选篇目经得起岁月的淘洗。散文集读来让人沉浸,如同享用一场文学的盛宴。
会饮记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5.2%
勾勒存在的方式有许多种,李敬泽《会饮记》系列散文有种宇宙星图的形式感:作家以吞星吐月的文化胃口与结构能力,挥洒词与物、想象与经验的燃料,严密控制叙事的起爆与飞升,每一块脱落而出的材料碎片,因某种隐含的主体意志,准确抵达其意义的星轨。这是一种沉重的轻逸,是在知识与经验处于同等重要位置的时代回应“怎么写”的问题,修辞创新的背后,隐藏着作家关于文学、哲学和信仰的总体性思考: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学应该如何组织自我和世界的重新追问。
李敬泽散文
本书收录李敬泽从1996年至2020年间创作的31篇散文。全书分为五个章节,从肃杀的黄河之滨到异域的西双版纳,李敬泽行走中国,寄情山水,记录着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感。他在日常中发现诗意,用句句絮语将生活变成文学,让人阅读自然万物的清新饱满。不止于行走河山和日常生活,本书还是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的集大成者。古今东西,徜徉恣肆。引经据典,融汇贯通。浮生趣谈,把世界化作一本巨大的书籍,让读者在有趣有益中畅读。
咏而归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1.6%
《咏而归》是李敬泽全新作品集。本书收录了李敬泽历年来所写的有关古人古典的短文,长文一概不取。以春秋先秦为主,兴之所至,迤逦而下,至于现代乡野。最后落到几篇谈闲情的文章上去,由家国天下,归结到春水春风、此身此心。李敬泽在书中与古人对话,从春秋到明清,从明清到现在,从孔子、孟子到笔记小说,李敬泽用活泼的语言叙述历史和文化,去领略古人的精神,去追怀古人的风致。阅读经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样,轻松、快乐、自由。编这一本《咏而归》,不外乎是,从古人的选择和决断中,从他们对生命丰沛润泽的领会中,学习安顿自己,找到一个归处。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时之人的心与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归。
12堂小说大师课Ⅱ
透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对当代世界文学的现状与特色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借由作品所探讨的历史和社会议题,进一步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态势,从而“以他者为镜”反观自身的社会处境、文化身份和生存经验。 -- 集结李敬泽、苗炜、小白、鲁敏、邱华栋、梁鸿、笛安、路内、徐则臣、孔亚雷、高兴等国内知名作家,讲解巴恩斯、麦克尤恩、奈保尔、阿特伍德、奥兹、石黑一雄、村上春树、帕慕克、库切、托卡尔丘克、汉德克等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小说家。从作家经历与小说文本入手,带领读者深入小说写作的第一现场,捕捉新世纪诺奖作家的创作生态,梳理跨文化写作背后的集体记忆与认同,聚焦女性、家庭、历史、帝国等21世纪的热点议题,重新审视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及其背后的激情与荒谬、矛盾与挣扎,进而洞悉文学在当代世界之功用,重新理解我们所在的时代。
人民文学(2011年8月)
在《新乐府》栏下,我们发了一批这样的诗:它们是为唱而写的,它们也确实被作者唱出来,感动和激动倾听的人,然后.它们可能在或大或小的人群中传唱。 这不就是歌词吗?说了半天费这么大劲! 这就是歌词。但我们所强调的是,它们也是诗,诗的本性中就曾经包含着歌。 --听上去又是废话。直到现在,诗的一般叫法还是叫诗歌,歌本来就在。 但也未必.我们恐怕常常忘了诗歌还叫诗“歌”,诗歌一词中所包含的一些价值、一些设定恐怕已被废弃。比如诗歌的音韵,诗歌的旋律。音韵和旋律是形式问题吗?当然是,但形式不仅仅是形式,它也是内容。当你既不音韵也不旋律时.很可能意味着你不怎么打算交流.或者说不打算保持诗人与人群、公众之间的充分交流,这当然会影响你写什么。 关于新诗的发生.有各种各样的陈述,但有一点恐怕是无法否认的,新诗的初衷之一是写白话诗、自由诗、民众听得懂也爱听的民众自己的诗。这种初衷曾经打开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为中国的诗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所以,想来想去,给它们另起一个总题,从自居易那里借一个词“新乐府”,当然多少也从自居易那里借了一点意。 作品好还是不好,请大家评断,实际上,总体来看我们也不尽满意。但是,当编这一期《新乐府》时,我们时时想起另一种诗歌理想:诗是有声的,是由口入耳人心的,是一个人的声音道出众人的心声.是众人在应和传唱中印证着自己的心声。
反游记
本书记录了作者沿着黄河,从甘肃、宁夏、内蒙走到陕西的感官体验与精神震撼,跳出自然的“现场”而着意去反思“现场”背后真实的无助与无奈。==========自序这本书名为《反游记》。本来是叫《山河态度》的,但它太大太重,我恐这本小书承受不起,虽然就内容来说可能《山河态度》更为贴切。它写“山河”——主要是河,黄河。第一部分收录了二000年黄河之行中写下的一组文章,曾于次年结集为《河边的日子》。此次增补了《兰州记》和《煤有了,根安在》,后者谈到了我的家乡——黄河边、风陵渡。第二部分向南去,写云南。第三部分,有关大地上的村庄和村庄里的歌声。第四部分,写一条河及酒。这本书也写“态度”,山与河的态度,人的态度,我对吾土吾民的态度。第五部分纯为“态度”之思。这本书是“反游记”。我一向认为写游记在这个时代是一件无聊而可疑的事。在这个时代,无数人飞来飞去,旅游已成大规模工业,驾着汽车的先生小姐们探遍穷乡僻壤,摄像机和数码相机把世界的每一个羞处打开。“游记”的生活前提和文化前提几乎不复成立。所有的“游记”都在说一件事:“我”在“现场”。游记作者秉持恺撒式的气概:我来、我看、我写。而我想加上一条:我疑。我怀疑我的眼睛和头脑,我认为我们大惊小怪地宣称看到并写出的,通常都是我们头脑里已有的,所谓“现场”、所谓“风景”,不过是境由心生,是一场众所周知的戏。尽力穿越幻觉,对“我”、对“现场”保持警觉,在“我”和“现场”之间留下“客气”的余地,这即是我所谓的“反游记”——如果一定要写的话。人生如逆旅,此身原是客,既是客,就该客气、有礼,游记是不客气的文体,正如照相机是不客气的机器,它们都不信这山河这人世自有不可犯的隐私,它们自负地把逢场作戏当成了隐私——套用一句流行的格言,旅游就是观看“光明磊落的隐私”,而写游记和拍照片则是想着对方,自己乱动。所以,我不写游记,我写“反游记”。但是,我仍然喜“游”,独在异乡为异客,那是生命的本质所在。所以,我现在的理想是:写一本畅销书,赚一笔大钱,买一只质地上好的皮箱(LV的),装上书和衣服,然后,到很多地方去,住在饭店里,在陌生人中,做陌生的客人,一直如此,到死。当然,据我所知,这件事难度甚大,只有纳博科夫做到了。是为序。
会议室与山丘
本书是著名评论家李敬泽的*新评论文集,收录作者自2014年以来有关文学艺术的各类评论、序跋、随笔和对话。这些文章广泛涉及中国文学艺术的前沿问题,见解独到精当,文采纷披斐然。内容既有对近年来中国文学的总体性论述,也有对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细致剖析。
致理想读者
本书是著名批评家李敬泽最新著作,精选了他近年来的重要批评文章和访谈,其中既有对新时期文学的总体性论述,也有对大量新锐作家和新的文学现象的细致剖析,几乎囊括了21世纪以来所有重要的文学论题,观点新颖独特,文字极具可读性,可谓是一部对当下文学世界的精彩注释。李敬泽的批评有很强的现场感,是对文学和文化生态第一手的观察和评说,向以立论独到、艺术感觉敏锐、文字活泼生动著称,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读无尽岁月
这本书就是越轨、解放、自我报复的剩余,之所以说是剩余,是因为当提笔写这些文章时,真正的快乐已近消失,酒冷灯残……但这些文章是我最喜爱的,与那些评论相比,它们好像更属于我自己,有更多的湿度、更多诡秘的得意,和更多一点点快乐。
不亦快哉
“e批评丛书”是一套关于几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评论。由十位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批评家所著,他们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批评业绩,他们的地位、名声和影响也许还无法与八十年代那批批评家相比,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了全新的追求,他们的第一次“集体亮相”也算得上是对一个时代文学批评成就的一次总结和展览。这套书不是宣言,也不是证明,而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呈现”与“展示”,这代批评家将用他们最优秀的批评文章标示一
平心
《独立文丛:平心》收录作者五十余篇散文,作者在自序中说,这些散文都是近两年的散文随笔,也有些是旧年所做、一直不曾收进集子的。本书取名“平心”,也是这本散文集的基调,所谓平心,亦如作者所言“平心静气、平心而论、平常心,都是做不到的,心向往之”。
颜色的名字/网络文学丛书
本书是“网络文学丛书”的一种。李敬泽,1964年生于天津,祖籍山西芮城。童年和少年时在河北保定、石家庄。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小说编辑工作,先在《小说选刊》杂志,1990年调入《人民文学》杂志。致力于散文、评论写作。1998年,与其他作家组成“浪点潮”文学社,作品上网后受到关注。本书是其散文随笔集,共收入散文随笔及文学评论作品六十余篇。
中国短篇小说年选(2011年选)
暂无简介
目光的政治
相传,世界上有一眼神奇的生命泉。它清澈甘甜,能去病强身、让人永葆青春。它从地底涌出,在地表的某处不急不徐地流淌。人们发现生命泉后,纷纷赶去分享、领受它的恩泽。后业,泉源所在地的权贵在生命泉周围树起栅栏,并在门上安了锁,他们严格管理制那些前去求水的人并索取酬谢。这种做法违背了生命泉的本性,泉水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并慢慢枯歆竭。生命泉开始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涌流。但是,那些占有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
为文学申辩
《为文学申辩》收录了李敬泽五年来的部分长文、短文和答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无疑,这套规模相当的文学研究与批评丛书,不仅仅是这些批评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当今文坛批评界的较高水准,同时它又以不同的个人风格闪烁着这些批评家们独立的睿智光芒。
Pathlight(路灯)2012-1
暂无简介
看来看去或秘密交流
《看来看去或秘密交流》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所记述的都是上一个世纪以前久远的往事:它在我们与他们、本土与异域、中国与西方之间展开,寻觅捡拾着那些时光同人生的碎片。或许,它细心描画的生活,尤其借助于当时人物看来看去行走过程里遗失的“秘密”,让我们认出了一段段真切可触的历史。而这样的历史,又好像阳光下嫩叶上的绒毛,闪闪亮亮不能比如镜面,却也晶明,纤细可鉴。作者李敬泽出生于1964年的天津,祖籍山西芮城,1984年毕业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从事批语和散文创作,著有文集《颜色的名字》等数种,曾获首届冯牧文学奖。
冰冷的享乐
云南人民出版社打算出版一套名编辑文丛,顾名思义,这是为名编辑们出的书;由于编辑的种类很多,又特地划定在文学的范畴之内。一批出版的有王干的《边缘与暖昧》,李敬泽的《冰冷的享乐》,黄宾堂的《距离与空间》,龙冬的《戏剧零碎》,共是四种,除了龙冬的一种是小说外,其他三种都可以归为散文随笔的范围。我们应当承认,同是著名的文学编辑,他们所写的文字是千差万别的,不论是从文体,还是从观点来看,还是从行文的风格来看都是这样。如果一定要找出名编辑们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是文学的倡导者或者推波助浪的人,我认为在文学编辑的历史性作用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通往故乡的道路
暂无简介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9年短篇小说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9年短篇小说》内容简介:在此之前,德国人顾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近十几年来的中国文学提出了严厉的指控,在最初的震惊、略微的挣扎和低声的“别这样”之后,2009年,中国的媒体和学术界以一种令人吃惊的热情接纳了他,顾彬想必发现,至少在隐喻的意义上,鞭挞和被鞭挞的快感正在他的听众中震颤,而一根德国鞭子的威严训诫,显然使事情高潮迭起。
河边的日子
《河边的日子》作者即为“走马黄河”的八位作家之一,他的考察重点在甘肃、宁夏、内蒙古和陕北等黄河中游地区,然后还家,从在河边的日子中选出十几个日子,回忆和书写。那些日子平凡又神奇,快乐又狼狈不堪。
集体作业――实验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暂无简介
2011-PATHLIGHT-N0.1
《Pathlight路灯(英文版第1辑)》包括了The Mao Dun Literature Prize、Excerpts from You Are on the Highland 、Excerpt from Holy Heaven's Gate 、On Winning and Prize Acceptance Speech 、Prize Acceptance Speech and On Writing Massage 、Excerpts from A Word /s Worrh Ten Thousand Words 等。
2012最佳短篇小说 (中国好文学)
暂无简介
2004年短篇小说
暂无简介
中国记忆(小说卷2)
《中国记忆:小说卷2》介绍了:时光在一成不变地飞逝,人类以文学的睿智记录下时间瞬间的步履。许多许多年以后,再寻觅这些丝缕的痕迹时,在茫茫的时间之海中才得以找到消弭了的历史回声。
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城市文学集:化妆(英文版)
《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城市文学集:化妆(英文版)》讲述了Reader from all over the world,who are used to learning about China through foreign newspaper,TV and the Internet,may now open up these books to see China through the heartfelt thoughts and writings of Chinese people themselves.The many author of these new short stories,living in this rapidly developing and changing,yet ancient nation,have strived to describe all that is happening in and around themselves,to give genuine dynamic expression to the intricate recent experiences of the Chinese people.Through the power of their words you will be able to catch glimpses of the real,complex and living China,as well as other possibilities for all humanity,including yourelf.
见证一千零一夜:21世纪初的文学生活
小说家或作家都是山鲁佐德,他们和她一样,以言说和书写战胜残暴的时间,战胜内心的恐惧,战胜死亡,人的生命和生活由此得到维护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始终面对他们的时代、他们的读者,如临深渊而镇定自若。 本书是《南方周末》的《新作观止》专栏的结集。从2001年8月起到2003年12月,每月一次,我将自己想像为“一千零一夜”的见证者,我注视着那些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倾听他们的讲述。 作者讲述了在古阿拉伯一个又一个晚上少女山鲁佐德向妹妹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残暴的国王在旁倾听。山鲁佐德必须让她的叙述穿过夜晚,穿过即将来临的白昼,否则,她将死去。小说家或者作家都是山鲁佐德,他们和她一样,以言说和书写战胜残暴的时间、战胜内心的恐惧、战胜死亡,人的生命和生活由此得到维护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始终面对他们的时代、他们的读者,如临深渊而镇定自若。
烽火中条 英雄吴仲六抗战记
吴仲六是被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称为“民族英雄”的抗日爱国人士。1901年生于山西平陆,精通英语、日语及世界语。1924年在夏县、运城办学,1931年被通缉后直奔绥远。后在内蒙东部组织了一百多人的武装,被绥远警察厅通缉。1937年抗战爆发后,被红二方面军派到河东工作。1945年就任太岳军区条西总队司令。《烽火中条 英雄吴仲六抗战记》以纯文学手法,描写了吴仲六抗战后在家乡组织游击队,发动参加大小战役的英雄事迹,全面再现了吴仲六反对内战、坚持抗日的铮铮铁骨。
所有路的尽头@2014
文学是灵魂的叙事,人心的呢喃。《所有路的尽头@2014》精选了2014年度中国中篇小说中的佳作,多种多样的叙述手法,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反映悲喜人生、复杂人性的生动和深刻方面,呈现出的品质和丰富而绚丽的艺术光彩。
小说极限展
“小说极限展”的尺度是空间性的,我依据一个小说家与中国小说的现有疆域的关系决定取舍,远行者、离家出走者将在这里出现。我希望在这个场所,将能看到小说的“异端”,看到胆大妄为的叛徒和顽童,看到孤独地隐于密室的炼金术士,看到真正的梦想家和真正以讲述为乐的人,看到专横的立法者,他在他的艺术世界中强制推行他异想天开的规则和律法。 你还将看到中国小说的新生力量,他们对小说艺术怀有纯真的热情,他们从未想过使小说成为庞大文化工业、庞大市场的正常运转的器官,他们相信小说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野孩子,小说还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在远方,等待实现。 所以,这里还有七格、张万新和梁静秋。他们在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上偏离r中国小说的正常轨道--即使是微小的偏离。
中国好文学:2012最佳中篇小说
《中国好文学:2012最佳中篇小说》是一本可以和世界文学平视的作品集。《中国好文学:2012最佳中篇小说》荟萃了2012年最好的中国中篇小说,孟繁华先生精心遴选的篇目,代表了2012年中国中篇小说的高度,入选作家用广阔的视角描摹着万物丛生的现实和想象世界,寻找和探索着新的文本形式和价值增长点。
中国好文学:2012最佳短篇小说
《中国好文学:2012最佳短篇小说》是一本可以和世界文学平视的作品集。《中国好文学:2012最佳短篇小说》荟萃了2012年最好的中国短篇小说,李敬泽先生精心遴选的篇目,代表了2013年中国短篇小说的高度,有欲望,有挣扎,有变迁,有女神,有荒唐,更有文学品质的卓越和属性的纯粹。
2013年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
《2013年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精选2013年度精品中篇小说数篇,这些作品都曾在国内主流刊物上发表过,反响较大。《2013年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从题材上看,有对都市生活写照及社会问题的开掘,也有对农村生活人情的关照与思考。这些小说的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情节感人,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中国好文学:2013最佳中篇小说
“中国好文学”丛书,前身系“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实绩的年度精华。我们在丛书原有的特色上对其进行了全新的包装,更加时尚雅致。2013年的“中国好文学”,分为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儿童文学、文学批评七个分册,向读者集中展示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的品质和高度。本年度收录的作家包括迟子建、毕飞宇、苏童、莫言等诸多名家的新作。《中国好文学:2013最佳中篇小说》是丛书中的中篇小说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