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
李锐,当代著名作家,1950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厚土》《太平风物》,中篇小说集《传说之死》,长篇小说《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人间》(与蒋韵合著)、《张马丁的第八天》,散文集《拒绝合唱》《网络时代的“方言”》,以及《中国当代作家•李锐系列》八卷。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作品被译成瑞典、英、法、德、日、韩、越等多种文字出版。2004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7年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人间(李锐作品)
6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9%
在白蛇故事流传几百年之后,《人间》开始了新的讲述。 在峨眉山修炼了两千九百九十九年的白蛇,和青蛇在茫茫人海相遇,她们化身为白娘子和青儿,共历人间,直到遇见那个名叫许宣的美男子……为了躲避法海,她们逃往南方,最终双双离开曾经无比向往的人间。 粉孩儿言仕麟从小随父母多次迁徙,只因为身藏一个不能被发现的秘密。高中状元之后,他得知自己身世的真相——他是白娘子的孩子,而他的父亲正是许宣。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雷峰塔轰然倒塌,女婴秋白降生。秋白的母亲心中骇然,因为传说里,雷峰塔倒塌之日,正是白蛇转生之时。终其一生,秋白一直在等待真正的“许宣”。 一九九九年,深埋雷峰塔下的《法海手札》出土,命中注定,秋白读到了那封手札,和前世相遇……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9%
本书作者是公认研究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权威。他前后历时四十年,数度修订,撰成本书。他以第一手原始材料为依据,以近身的观察分析为凭借,将毛泽东早年的才具、胆略与豪情,以及其困学勉思,参与、领导学生和工农运动的历程,予以历历重现。2012年适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19周年,也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李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书写的传记将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无风之树(李锐作品)
2人今日阅读
六祖慧能在法性寺指着那面迎风招展的旗子,对众僧解释世界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拐老五在人生樶后的一瞬间总结世界的时候,只用了两个字,这两个字其实只是被他弄出来的一个声音,那只被他坐了许多年的小凳子,在倒下去的同时发出了一个轻微的响声——“咔当”。 “《无风之树》最初的‘原型’是《厚土》系列中的一个短篇小说《送葬》,这个短篇只有四千多字,从四千字到十一万字,这中间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变化,是不同的观照和表达。一个重新讲述的故事所得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眼前的阶级斗争的残杀,过去的战争屠杀,贫困,劳苦,死亡,人的麻木、隔膜、无法沟通,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剥夺,善与恶的相互纠缠,等等等等,这一切,组成了矮人坪的矮人们无法逃避的苦难处境。”1970年代,黄土高坡下的矮人坪,贫瘠而又与世隔绝,乡里人之间有着乡里人的规则和故事。因饥饿逃荒到矮人坪的女人暖玉,成为矮人坪所有单身男性的幻想;来村里展开工作的主任刘长胜每次都会住到暖玉的窑里;烈士孤儿苦根儿在信仰中磨练出超乎常人的毅力,力图以一人之力用二十四年治理好矮人坪所有的沟;生产队长曹天柱在乡俗民约与政治要求中艰难求取平衡;拐叔曹永福则因身为富农受尽批斗折磨,最终自缢身亡……矮人坪的人天然瘤拐。他们悲苦一生,备受压迫的同时又在向更弱势的人施恶。 “这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人的故事。最后,也樶重要的,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太平风物:农具系列小说展览(李锐作品)
1人今日阅读
“几千年来,被农民们世世代代拿在手上的农具,就是他们的手和脚,肩和腿,就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太平风物”书名来自《王祯农书》。七百年前,一个叫王祯的人看见一种农具被人使用,看见一派宜人的田园风光,他发出由衷的赞美:“每见摹为图画,咏为歌诗,实古今太平之风物也。”七百年后,李锐的农具系列小说,也是出于一种深深的打动,出于一种对知识和历史的震撼,农村、农民、乡土、农具等千年不变的事物,在现代化、全球化浪潮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书共收入短篇小说十四篇,每篇小说的题目都是一件农具,如镢、锨、锄、镰、斧、扁担等。李锐将千年农业文明史的悲怆与新生陈列在这间纸上的“农具展览馆”里,希冀着将自己的震撼和一言难尽的感慨传达给可能的读者们。这部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展览”,是因为它不止需要读,更首先需要看。
李锐往事杂忆
收在这本集子中长长短短的20余篇文章,其中前面的7篇,曾以《往事长短录》为名出版过。再加上作者近年的几篇,连同一些有关的序跋和讲话等,汇编成现在这本书。
厚土
“中国是什么?中国是一个成熟得太久了的秋天。”数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把这句话写在日记上。写完了,盯着它半晌无语,眼里浮上来的都是吕梁山苍老疲惫的面孔……从十八岁到二十四岁,我曾把六年多的黄金岁月变成汗水,淌在那些苍老疲惫的皱纹里。我没想到这些汗水有一天会变成小说,我没想到我竟会如此久远地生活在那六年之中,我没想到对那六年生命意义的思考,对那六年生命过程的重复和延伸,竟又变成我的事业,变成我的第二生命。
龙胆紫集
暂无简介
直言:李锐六十年的忧与思
作者言:尝忆50年代,为鼓励放胆直言,毛**多次谈及,共产党员应有六不怕:不怕担机会主义、不怕撤职、不怕开除、不怕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六者除头颅犹在,其余皆巳身历。自谓因得福:筋骨耐劳,心志耐苦,世事洞明,胆气犹壮。今年80有余,回首平生,行止无愧天地,得失从不萦怀,素与“左”倾无缘,足以自慰矣!来日无多,请问尚有何恋?关怀莫过后来者,忆旧休忘左祸殃;但愿一言堂永绝,神州遍地百花香。
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
辽宁人民出版社今年出版了我的两本书:一是旧著《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修订三版,内容有所增补,书名改为《早年毛泽东》;二是《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为1990年春辽宁人民出版社为我出的题目,这大概同近年社会上出现的所谓“毛泽东热”有关。此书“后记”中说:“我有自知之明,平生是个做工作的干部,不是做学问的人,不过比不读书的人喜欢读点书,顶多是个‘剽学家’,对许多东西尤其国学一知半解而已。”
张马丁的第八天
光绪二十五年冬天的一次教会案中,天石镇教堂执事张马丁遭到保护娘娘庙的村民石块袭击,从而休克过去。来自意大利的天母河教区主教莱高维诺,利用张马丁之死这个难得的机会进行复仇,不惜将天石村迎神会会首张天赐置之死地。三天后,张马丁奇迹“复活”。病愈后,张马丁不顾主教莱高维诺的劝告,决定将掩盖的“真相”公之于众,激怒主教,被逐出教门。孤苦无依的张马丁成为教民心中的“犹大、叛徒、魔鬼、毒蛇”,更成为天石村村民心中杀死会首张天赐的凶手。站在空阔寒冷的天母河上,张马丁被雪花和寒风“俘虏”,昏倒在地。张天赐的妻子张王氏(石榴)误以为是转世的丈夫回家,用温情与善意收留了这个“无家可归”的“转世神童”。
红房子
五個中篇結集而成的中篇小說集。目次:紅房子、運河風、古牆、傳說之死、黑白轟轟烈烈的紅色大革命,叫多少英雄兒女紛紛獻身於那一場大運動裡。而這一場革命後的記憶,又影響了多少人的未來命運?從大人至小孩,從男人至女人,從老弱至婦孺, 無人能夠逃避這場洪水般的衝擊。小說家李銳,回憶他兒時的童年畫面,描述一則則令人驚心動魄的文革故事,彷彿那就是發生在我們眼前的離奇故事──生動的畫面,難忘的 人物,粉墨登場。李銳的寫作不斷改變著文學想像中國的方式,呈現了當代漢語寫作的發展前景和當代漢語 寫作中尖銳的精神危機,而李銳以他的寫作力圖回答「建立現代漢語主體性」這一關鍵 的歷史命題──這是李銳的小說文學史意義所在。因此,如何想像中國,怎樣認識中國,或者對「中國問題」的思考,甚至對人性的了解, 這些問題意識在李銳小說中的反映──對精神困境的追問,對中國人處境的體察,皆與 作者在「文革」中的插隊經驗有關。這一段人生經歷,是李銳「刻骨銘心」的磨難記憶。 在那很長一段時間裡,郭家場、雙樹、塔營、黑莊戶、紅房子、運河、古牆、六姑婆、 八姊、知青、呂梁山、革命歌......,既遙遠又熟悉的往事回首,不僅在作者心中千迴 百轉,更通過強而有力的文字敘述,深深震撼讀者的閱讀記憶。
万里无云
李锐,曾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将近两百万字。系列小说《厚土》为其影响较大的作品,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出版有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随笔集等体裁的著作。本书为其长篇小说之作。
边走边看
暂无简介
李锐王尧对话录
王尧、林建法主编的这套《新人文对话丛书》表达了人们在“对话”这个时代的所思所想,纪念因为思和想而拥有的痛苦和快乐。酝酿的对话人选,都是声誉卓著的作家和学者,有冯骥才、周立民、韩少功、王蒙、李欧梵、苏童……丛书的“思想状况”,大致可以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文化界的部分轮廓,这些“人文知识分子”对思想文化问题的种种解释,散发着各自生命的体温,在一定意义上,这套对话录丛书也是对话者的精神自叙。
秋阳如水
暂无简介
拒绝合唱
李锐,曾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将近两百万字。系列小说《厚土》为其影响较大的作品,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十二届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出版有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随笔集等体裁的著作。本书为其散文随笔集。
谁的人类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锐的散文随笔集,共分为三部分:有对过去岁月缅怀和“知青”生活的反思;有对中西文学交流的误读的审视;有对浮躁的文学清醒的思考;有对艺术、理想的执着和解读,有对后现代思潮、全球化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发现,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
天上有块云
本书作者李锐,其主要著作有《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丢失的长命锁》、《厚土》、《拒绝合唱》等。
烧梦
既然使用方块字,那么和方块字相始终也根本无法拆开的文化传统,也就必然成为你写作的一部分,既然用方块字写作,你也就必然要被纠缠进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白话文运动,既然用方块字作,你就必然要面临“白话以后怎样”的历史性的煎熬和追问。
外面来的女人
《外面来的女人》讲述了:来风娶了一个外地的女人做老婆,在陈老庄是桩稀罕事。此前,陈老庄的男人都是娶周遭庄子的女子做老婆,最远的也不会超过十八里。来风家的来路可就远了,恐怕成百上千个十八里都不止。有人问过来风家的,她娘家是哪里的。她说哪里都不是,又说在天边。天边是个模糊的概念,庄上的人估计,这个女人大概是晕了头了,连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风里来还是雨里去。
被克隆的眼睛
今天我们谈论李锐,这是一个不能轻易漏过去的话。李锐的写作不断改变着文学想象中国的方式,呈现了当代汉语写作的发展前景和当代汉语写作中尖锐的精神危机;李锐以他的写作力图回答“建立现代汉语主体性”这一关键的历史命题,这是他不停地追问汉语写作的厚土,也是李锐的文学意义所在。本书收录了他的散文多篇,有《重新叙述的故事》、《从真实的语言处境出发》、《无药可医的病痛》、《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等。
李锐六短篇
《李锐六短篇》是“短篇经典文库”丛书中的一本,精选李锐六篇短篇小说,包括《袴镰》《连耞》《耕牛》《牧笛》《桔槔》和《犁铧》。小说均以《王祯农书》原文开篇,介绍农具的来源、历史演变等;之后以传统农具为引子,以悲悯之心书写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从而展现中国农民与土地、农具之间血肉相连甚至生死与共的关系。
中国短经典:厚土(精装)
《厚土》是著名作家李锐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李锐创作至今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假婚》《送家亲》《送葬》《秋语》等。 “中国短经典”丛书(2018年新版)荟萃了当代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经典,包括阿来、宗璞、苏童、毕飞宇、李佩甫等10位作家,每人一卷,分别为《月光下的银匠》、《你是谁?》、《玛多娜生意》、《唱西皮二黄的一朵》、《黑蜻蜓》等。 由10位名家亲自编选。
中国作家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旧址
本书虚构了一座以产井盐而著称的内陆城市——银城,李氏一家是当地的望族,拥有很大的井盐产业——九思堂。故事从二十年代银城发生的农民暴动写起,写抗战中地下党在银城的活动,写内战中银城将军的溃败,写五十年代镇压反革命运动李氏一族灭门的惨状,一直写到七十年代文革中李家活在银城的最后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孩的惨死,五十年的风风雨雨,最后留下的是一块“古槐双坊”的旧址,成为银城旅游的一景。行文间饱含着沉痛的感情,令人动容。
厚土/晋军崛起精品典藏
《厚土/晋军崛起精品典藏》收录从80中期的《厚土》开始,到80年代末的一些随笔为止。《厚土/晋军崛起精品典藏》新增了李锐的《厚土》是李锐的成名作。严格地说,他的文学创作也是从《厚土》开始的。在这之前的十二三年虽然也写了一些作品,但只能算是学习和准备。
旧址
这是李锐的长篇处女作,是一部构思精巧、内容浓缩、有独特风格的力作。作者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大家族的独特历史,显赫的功勋及其成员可歌可泣斑斓的人生旅途。作品容量较大;用时空交错的手法再现了时代风云的变幻,描绘出李氏家族几代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心灵轨迹。李氏这个特殊的大家族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从李氏家族的变化可见社会的变迁。作者着笔有力度、描绘细腻、感人。字里行间充溢着诗情画意,跳跃着纯真、美好的情感。多彩的描绘辉映着时代的风云,深沉的叙述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中篇小说金库系列二(套装共3本)
暂无简介
银城故事
《银城故事》表现出李锐以往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既有特点、这就是叙事的浑象性、氤氲性,也既无论大的故事、小的情节,作者在叙述中,一般不说破、不说满、不说完、总要给读者酌留一些想象的余地和填充的空间。
农具系列小说展览:太平风物
《太平风物》是比较奇特的小说集,作者把残摩、青石石畏、樵斧、耕牛、牧笛、铁锹、镢、犁铧、耧车等都纳入“农具教育”之中,传统农具成为小说言说的主要意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农耕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尖锐碰撞。当然,也有过度想象,有些地方甚至落下过度抒情的痕迹。李锐称,对于每一个作家来说,几乎往前数上三四代,就会与农村、农民发生联系。但他不赞成把乡村描绘成世外桃源的倾向,而主张写“赤裸的田园”。本书传达了作者对正在消失的古老农业社会的凭吊,也传达出对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许多问题的敏锐思考和至深忧虑。书中在16篇小说间,将图片和文字、文言与白话、史料和虚构、历史的诗意与现实的困境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超文本拼贴”。《太平风物——农具系列小说展览》是著名作家李锐近年的精心之作“农具系列”的合集,共十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古老的传统农具为主要意象,把数千年悠远的农耕文化与现代社会放在同一平台上使之碰撞,从而把中国农民与土地、农具之间血肉相连甚至生死与共的关系,表现的刻骨铭心;农民在失去土地和失去世世代代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后的茫然、创痛和决绝,也在作家笔力千钧的描绘中格外惊心动魄。 “超文本拼贴”讲述农具的荒诞故事 在这部小说集里,千年不变的农具全扭曲、改变,近乎荒谬喜剧的形式远离他们在千年前所被设计的功能。耕牛被扑杀、桔槔被当作偷运煤火车上媒块的杠杆、铁锹成了迎合城里人观光时“原汁原味”的滑稽戏道具、磨盘用来捆锁买来的女人…… 在图书的编排方式上,作者和出版社将《王祯农书》中的文字、图片和这些故事拼贴在一起,用作者的话说:“图片和文字、文言和白话、史料和虚构历史的诗意和现实的困境拼贴在一起——一种超文本拼贴”。这样的一本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种“展览”,这样的一本书不止需要读,更首先需要看。 写作灵感源于一次偶遇 1987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李锐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叫做《中国古代农机具》的小册子,定价人民币八角钱。这本不起眼的小册子对于农具历史的讲述,看得他惊心动魄:“所有农民们使用的农具,都有长得叫人难以置信的历史,都有极其丰富的发展经历。尤其是一些被农民用方言称呼的农具,我原来一直认为那都是些字典里根本就没有的字,无非是乡下人固执、封闭的语言偏好。没想到,却和两三千年前的历史完全重合,和古音古字一模一样。人和历史心领神会的遭遇就在那一瞬间发生。悲怆和遐想久久难平。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自己也许应当写一本关于农具的小说。” 书名得自七百年前《王祯农书》 《太平风物》这书名是作者从《王祯农书》里得来的。七百年前,王祯看见一种农具被人使用,看见一派宜人的田园风光,和平,丰足,恬静,而又久远。这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他发出由衷地赞美:“每见摹为图画,咏为歌诗,实古今太平之风物也。” 李锐表示,他的农具系列小说,同样是出于一种深深地打动,出于一种对知识和历史的震撼,也更是出于对眼前真实情景的震撼。当然,他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景:农村,农民,乡土,农具,等等千年不变的事物,正在所谓现代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所谓历史的诗意,田园的风光,早已经淹没在现实的挣扎和冷酷当中。尽管在偏远的乡村里,古老的农具还在被人们使用着,但人与农具的历史关系早已荡然无存,衣不蔽体的田园早已没有了往日的从容和安静。就好像从绿洲来到荒漠,就好像看到一通被磨光了字迹的残碑,赤裸裸的田园没有半点诗意可言。 作者称,把“太平风物”和“农具系列小说”装置在一起,陈列在一个“纸上的农具展览馆”里,是希望把自己的这种震撼和一言难尽的感慨传达给可能的读者们。
传说之死
本书为《中国当代作家李锐系列》之一,李锐以他的写作力图回答“建立现代汉语主体性”这一关键的历史命题,这是他不停地追问汉语写作的厚土,也是李锐的文学意义所在。本书收录了他的小说代表作六篇,有《红房子》、《运河风》、《传说之死》等。
战国秦汉时期的学派问题研究
《战国秦汉时期的学派问题研究》主要讨论战国秦汉时期与诸子学派有关的问题。《战国秦汉时期的学派问题研究》内容包括“六家”、“九流十家”与“百家”、九流:从创建的目录名称到虚幻的历史事实、古代中西方的学派观念比较、由佛门传灯看古代中国的学术传承谱系、近年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古代学派的研究等。
李锐散文
《李锐散文(插图珍藏版)》内容简介: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四十二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二、三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八种,作为第四辑出版。本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中国短经典系列套装2(套装共5册)
《厚土/中国短经典》: 《厚土/中国短经典》是当代作家李锐所著的短篇小说集,系“中国短经典”丛书之一种。收录著名作家李锐创作至今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锄禾》《看山》《假婚》《送家亲》《好汉》等。“中国短经典”第一辑荟萃了当代十位知名作家的短篇小说名篇,每人一卷,包括苏童《玛当娜生意》、阿来《月光下的银匠》、毕飞宇《唱西皮二黄的一朵》、宗璞《你是谁》、贾平凹《人极》、李佩甫《黑蜻蜓》、孙甘露《我是少年酒坛子》等。 《你是谁?》: 《你是谁?》是有名作家宗璞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宗璞创作至今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其新创作的短篇小说《你是谁?》以及经典作品《琥珀手串》《惚恍小说》《鲁鲁》《米家山水》《红豆》等。 《玛多娜生意》: 《玛多娜生意》是有名作家苏童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苏童创作至今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玛多娜生意》《她的名字》《香草营》《茨菰》《拾婴记》《西瓜船》等,其中《玛多娜生意》是其短篇小说新作,荣获2018年度花地文学奖。 《哪年夏天在海边》: 《哪年夏天在海边》是有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有名作家范小青创作至今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我们的朋友胡三桥》《城乡简史》《右岗的茶树》《我们都在服务区》《哪年夏天在海边》等。 《月光下的银匠》: 《月光下的银匠》是有名作家阿来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阿来创作至今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名作。包括《月光下的银匠》《格拉长大》《野人》《槐花》等。
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
读书造就了毛泽东。毛泽东本人又是怎样响应历史的召唤,从而使自己成为顺应历史所潮流的伟大人物的?他从学生时代开始,曾为此作过一些怎样的努力?这些努力又给他后来的事业怎样的影响?曾担任过毛泽东秘书的作者李锐从一手材料的翔实考证和精密分析,引出观点和见解,在《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中为你作答。 《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分为30章,以毛泽东早年读过的重要书籍和对他有深远影响的人物及所接触的时间为纵横线索,对毛泽东的早期思想以及早期历史观等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青春的岁月,会在人生心路上刻下浓浓的痕迹,毛泽东很早就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胆的人。他不仅是一个刻苦用功、好学深思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如此关心着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今天,他又成为中国一面映照历史岁月的镜子,一座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渡桥,一种给人们带来多种启示的人格象征。
运河风
《运河风》内容简介:一、中国理应有这样一套文库:首先是它的内在品质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其次它属于印刷精美的普及型小开本,共低价位能真正的民众的书架着想。二、文库存本需要囊括这样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必说成“当代经典”,但可以说“埋头向经典”;即使在未来数字化的文学史上,也起码会是闪烁的光标难以绕开的符号,是不可删除的部分。 三、考虑到时间对于选择的不可替代性,一般要求入选作家的“文龄”在二十年以上。一旦选定,即分阶段出版其全部作品。 四、在一次次文化和艺术的潮起潮落中,他们以其顽强探索,终成为不深的文学岛屿,形成了自己积极而高雅的精神气质与艺术格调。 五、放到世界文化版图上考察,可以看出他们的创作植根于东方,其作品与优秀的民族文化呈现出明星的传承关系。 在众声喧哗、泥沙俱下的时下文坛上,我们谨以如上的认识,来表达自己的文化责任感和艺术自信心。 这套文库的大门正在进一步敞开,它的门槛也将进一步垫高:所有这一切豪志,都有懒于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更有赖于广大作家和读者的密切合作。
出入山河
作家李锐近五六年一直生病、休息,小说鲜有问世,但他没有停止散文的写作。本书是李锐的最新散文自选集,共计35篇,分为3辑,既有对鲁迅、沈从文、赵树理、汪曾祺、史铁生以及托尔斯泰、福克纳、加缪等作家的深度解读,也有对当下浮躁的文学进行的清醒思考;既有多次游历国外、广泛交流的开阔视野,也有对身边事物的敏锐感悟。与作家前期的散文作品相比,这本散文集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温情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