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
柏杨(1920.3.7-2008.4.29),原名郭定生,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祖籍为河南省辉县。 1949年后前往中国台湾,曾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艺专教授,被两岸三地的人熟知,著名作家。曾在很多所学校念过书,但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他的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争议。 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中国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10集)、《西窗随笔》(10集)、《牵肠挂肚集》《云游记》等。代表作有《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异域》等。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全72册)
413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0%
以史为鉴,知兴替,明得失。柏杨耗时十年,将《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言,让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全书超过1500张地图及宫城图,让读者从图上读懂历史。柏杨查阅史书,增补历朝历代历史名家对相关事件的点评,又以现代人的观点独立撰述“柏杨曰”,使古今对话,思辨激撞,多方面、多角度解读历史事件。随文夹注历史典故、文化常识,标注今地名,帮助读者零基础读懂浩瀚巨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诚意推荐。
中国人史纲
14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5%
《中国人史纲》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讲起,至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为终,以100年(一个世纪)为纪年单位,是一部囊括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巨著。柏杨无意对帝王将相进行虚伪的歌颂,他舍弃所有无谓的谥号、尊号,把他们拉下神坛,直呼其名,视为普通的中国人去评判。同时,柏杨也把目光聚焦于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他同情劳苦大众、蔑视权贵军阀,以人性和人权作为唯一的立足点。因此,《中国人史纲》是一部有态度、有人情味的中国通史。我们能从《中国人史纲》中了解到五次影响了中国国运的重大转折:三次黄金时代(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李世民时期的盛世大唐,入关的满洲人建立的大清王朝)大分裂时代(大混战的五胡十九国与南北朝)大黑暗时代(高度集权、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的明朝)正是这五次重大转折,奠定了中国的疆域、文化、价值观、经济结构、社会分层和国际地位。而通过柏杨的笔触对中国历史进行回顾时,我们也能发现,历史在不断重演,几千年来中国也总是在吃同一种教训: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的四五十年,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历史显示,能够通过这个瓶颈,即可获得一个较长期的稳定;不能够通过或一直胶着在这个瓶颈之中,它必然瓦解。在历史的循环往复中,中国走过了几千年,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不屈不挠,正如柏杨所言:中国像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在排水倒海的浪潮中,它会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昂然地仍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视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没。阅读《中国人史纲》,了解中国的过去,再去开创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
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共19册)
5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5%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全19册)是作家柏杨先生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为蓝本,把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间1362年历史史料重新剪裁、改编为177个大事件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自1983年始,柏杨耗时10年,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白话文,编著编年史书《柏杨版白话资治通鉴》。由于编年史有其局限性,头绪纷披、错综复杂间,难以把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故而,柏杨先生以袁枢编《通鉴纪事本末》的方法,以《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为蓝本,以《通鉴》事件为主题,根据其前因后果重新剪裁、改编,完整记录177个重大历史事件,编成《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全19册)。《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保留了公元纪年、地名今注、官名今译、作者亲手增绘地图等特色,延续了作者犀利老到的文笔、独立不羁的学术风范。较《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更便于当代读者精准掌握事件始末。
柏杨曰(套装共3册)
3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1%
《柏杨曰》是柏杨本人从72册《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中精选862则,耗费五年时间编撰而成的,堪称《柏杨白话版》的精华版。《柏杨曰》可以说是《资治通鉴》最精彩的故事、最精彩的人物加上柏杨最精彩的解读与分析。柏杨论史,一向以人性为本,藐视权力,向往自由,激情与理性兼存,思想与文字并美。《柏杨曰》一书史料运用独到,一事一议,角度新颖,语言优美,引人入胜;比教科书呈现更多历史真相,比传奇小说蕴涵更多人文关怀,是一部“现代视角下的中国历史启示录”。
皇后之死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2.5%
1979年6月起,柏杨开始在《台湾时报》“湖滨读史札记”专栏刊载文章,主题是“皇后之死”,后结集成书。介绍了中国上古以来到东汉末,共39位皇后妃妾的悲剧。 皇后,是世界上危险性最高的职业。在历朝历代宫廷斗争中,大批的皇后妃妾死于非命。宫廷是最最黑暗的人间地狱,“每个女人都为了生存而拼命挣扎斗争”,但不论是由于在宫中翻云覆雨,终于惹祸上身;抑或是别人手中的一粒棋子,任其摆放,皇后们的荣宠大多短暂。帝王的好恶、进宫的过程、后宫的争宠,乃至于牵扯上朝廷政治人物的恶斗,一个宫廷中的女人,她再怎么内外双美,都难以自保,最终被毒死、被废、被杀,乃至于自杀、自焚,惨绝人寰,成为宫廷制度下的斑斑血迹。
帝王之死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9%
《帝王之死》共两集,首集《可怕的掘墓人》为柏杨1983年在美洲《中国时报》读史专栏“帝王之死”刊发的文章结集。次集《忘了他是谁》是因第一集内容尖锐被退稿,柏杨将退回残稿填充、续写所成。两集共介绍了从黄帝时代到战国末期,二十七位不得善终的帝王。 中国五百五十九个帝王中,约有三分之一左右,死于非命。而这些帝王惨死的真相里,往往没有儒家史书竭力昭示的威仪和体面。有史可据的帝王之死,固然鲜血淋漓;甚至上古时代的“禅让”神话,亦充斥着政治阴谋和权力斗争。故柏杨旁征博引,剥茧抽丝,力寻帝王之死于非命的真实缘由,夹叙夹议,说得读者如见其人,而各种败亡之果,亦昭然若揭。
丑陋的中国人
1984年9月24日,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行病毒,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是为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一大盛事。
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柏杨谈男女》主要内容:《易经乾卦》卦辞: “乾,元、亨、利、贞”。元亨利贞是《易经》中的四德,也是《易经》整个思想体系的根本,《易经》八八六十四卦,都可看成是一个循环运动,这个循环体系中有小的循环,也有大的循环,有自我的循环,也有大环境的循环。从第一卦的乾为天到六十四卦的火水禾济,整个大体系的循环运动,由剥而复,否极泰来,即使在困顿中,仍带有光明希望。就像离卦一样,两个太阳,一个太阳渐渐西沉,另一个太阳则是高高升起。这个卦的含义,就是要我们不要过于忧虑,勇敢面对周围的变化。 战国思想家韩非在其著作《韩非子》中曾经批评人们以两三颗水果敬神就想要换得神明保佑,期待神明让其发财赚大钱的做法,认为这样的期待是不切实际也是不须期待的。能够掌握当下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东方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差异在于,东方的思维建立在大的融通思想体系中,西方则是穷究问题,并找出对此问题的极限研究。如同孔子对子贡所说的,一以贯之的融通思想要比努力求取知识更加重要。面对今日世界的竞争态势,我们只有掌握系统研究才能保有优势。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1部):范睢漂亮复仇·汗血马战争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1部):范睢漂亮复仇·汗血马战争》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是中国从战国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历史的精华版。《通鉴纪事本末》受欢迎的程度,不下于《资治通鉴》本身。柏杨先生耗十年心血著了《柏杨版资治通鉴》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将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译为白话,同时大为改进,完成了《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的大工程:柏杨的白话译文,带有柏杨式的幽默诙谐;将传统纪年转换成公元纪年,使整部书有了清晰统一的时间标示;在古地名之后夹注今地名,使历史事件有了一看便知的空间坐标;柏杨亲自指导增绘大量地图,每个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配有地图;古代官名称谓全部译为今人熟悉的名称,夹注原称,使能确知权力地位;证补史事缺漏。《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分为十九部(共38册),陆续推出,这是本著作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完整版。
古国怪遇记
柏杨(1920-2008),河南辉县人。一九五○年起,以郭衣洞之名从事小说创作,为写作生涯之始。一九六○年代用柏杨笔名,为台湾自立晚报及公论报撰写杂文,揭露中国文化的病态与社会黑暗面。一九六八年三月七日,台湾当局以“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罪名”将其逮捕,至一九七七年四月一日始被释放。出狱后,继续为中国时报及台湾时报撰写专栏,并曾赴多国发表演讲,引起强烈的反响。其作品类型广泛,含小说、杂文、诗、报道文学、历史著作、文学选集等,著作等身。二○○六年秋,宣布封笔。主要著作有《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异域》、《柏杨回忆录》、《柏杨版资治通鉴》、《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柏杨品三国》等。
我们要活得有尊严
《我们要活得有尊严》由柏杨先生的两部著作《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和《天真是一种动力》合编而成,收录了柏杨近十年来的最新作品。在这些文章里,柏杨先生依然幽默,充满智慧,不但继续挖掘中国文化的劣根性,而且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当代人的亲情、婚姻和衣食住行上,从中可以看到柏杨先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性的不懈探索和最新成果。 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特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年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
《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以帝王家为研究对象,可称作是最详尽的中国历代皇族家谱,它能“使任何人都可以不必经过辛苦的寻觅,即可对他们的身世,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是中国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必备资料书与收藏经典! 柏杨先生三部历史研究著作中的前两部——《中国人史纲》和《中国历史年表》,都已先后在中国内地出版,并在学界和读者之中引起了极佳的反响。其中,《中国人史纲》以其扎实的史料功夫、澎湃的史学激情,被读者誉为“中国人共同的家族史”、“当代华文世界的阅读图腾”。而《中国历史年表》按年纪事,脉络清晰,事件分明,可看作是“中国历史枕边书”,颇有司马迁《史记》之风。 此次最新出版的是其中第三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在这部作品中,柏杨先生以其深厚的史料研究功力,对中国历史上的帝王、皇后、亲王、公主做了一次地毯式的搜索,并将他们的头衔、年龄、在位时期,以及他们在皇族中的关系位置,全部以表格的形式加以详细整理。全书分七篇,包括:序表、帝王篇、皇位世系篇、皇后篇、亲王篇、公主篇、后表等,且有一些附表,大大小小总计二十余,堪称集“表”之大成者。
柏杨版资治通鉴(古地名之后夹注今地名,含亲手绘制地图)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由于《资治通鉴》为文言文,现代人阅读有诸多不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柏杨用独特的语言,将全书翻译为白话文,使得原为晦涩难解的文字,有了平易可亲的一面。读者不仅限于专家、知识分子,更扩及到学生、上班族等所有人群,将旧时帝王之“借鉴”,转化为现代百姓的“明镜”,成为当下读者掌握历史规律,厘清混沌时局,看清未来道路的*佳读本。 《柏杨版资治通鉴》具有如下特色: 地名今注:柏杨在古地名之后夹注今地名,并亲手绘制地图,使历史人物于实际舞台上栩栩如生。官名今译:什么是“龙马”“洗马”?柏杨使用现代官名,夹注原称,使能确知其权力地位。西元纪年:《资治通鉴》以皇帝年号及天干地支来记时间,柏杨则使用西元纪年,确切显示时间距离。柏杨曰:《资治通鉴》有臣光曰,今《柏杨版资治通鉴》有柏杨曰,以现代中国人的观点,分析历史成败因果。 此次出版,我们按着国家地图出版标准,在原有历史地图基础上,还重新补绘了今天的中国疆域边界,使历史地图表达更规范和准确。 该书是现代人阅读《资治通鉴》不可替代的入门读物。 为什么说《柏杨版资治通鉴》 是每一个中国人一生都应该读一遍的史书? 以史为鉴,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历代人竞相阅读: ——王夫之认为此书价值在于:“知历代兴衰,明人事臧否。”“可以自淑,可以诲人。” ——清朝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也。” ——曾国藩称之:“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梁启超说:“除了讲道理,还通权变,讲操作,很了不起。” ——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这部史书读过17遍,赞叹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在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应该读史,吸取古人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
异域
《异域》是由作家柏杨所创作的战争小说,内容以主角邓克保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叙述1949年国军自中国大陆撤退时,一支溃散的孤军如何在云南与缅甸边区丛林,建立起一片游击队基地,以及这一批孤臣孽子在生死边缘的绝境当中与命运搏斗,并且冀求反攻中国大陆的血泪经历。《异域》后来被改编成为电影,悲壮沧桑的情节令观众印象深刻,小说也在台湾销售数字也达百万册,是当时台湾文学少见的市场狂销,也是一部成功的战争小说。
酱缸
“酱缸”是柏杨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尖刻而形象的比喻,这个“酱缸”酱了两千年,里面堆满了猛料,奇味难闻。但现代以来,总有些不安分的人要搅动它,让它的味道散发出来,让人们面对它,看到里面的糟粕和丑陋。从鲁迅到柏杨,无疑都是激烈的搅动者。柏杨一方面指出中国文化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它在日常生活本性这点上就出了问题,由此上升而成的政治文化更是离谱。柏杨要展开的批判就在于中国传统至今的日常性文化,这就是世俗生活本身的文化。柏杨并非没有直接批判政治文化,但他的深刻之处也许正在于,他是立足于世俗的立场来看待政治文化的弊端,只有他如此看重世俗文化,看重日常性文化。
西游怪记
《西游怪记》以传统章回体的小说形式,将人们所熟悉的历朝人物或传奇人物集中到同一个时间场景,让他们同台演出。如此「怪诞」的构思,将古代名人「玩弄」于掌上的写作方式,颇合乎杂文作家柏杨的基本性格。柏杨的「异想奇思」来自以玄奘取经为中心故事的《西游记》,从取经回来开始写起,第一回即〈回国记〉,到第八回〈出发记〉皆以「记」为名,主要是记「大唐帝国通天教朝圣团」组成的前因后果,导演是孙悟空和猪八戒。从第九回〈红包国〉到最后第十七回的〈官崽国〉皆以「国」为名,才是「古国怪遇」的本身。柏杨原本开玩笑说想写到「千回百回」,没想到他自己「受难」去了,「朝圣团」离了官崽国,究竟到了「何方何地」?遂成永无「下回」可「分解」的遗憾。柏杨并不是想说些怪诞不经的故事博君一笑,而是批判社会病态现象:〈红包国〉讽刺红包满天飞;〈猛生国〉讽刺当时国人不知节育、猛生小孩;〈开会国〉批判开会成习,议而不决等;〈歪脖国〉写举国之民皆脖歪,原来是「公共气车」太少,老百姓歪着脖子等车之故也;〈西崽国〉讽刺崇洋 。
楚汉相争
本册恰恰包括公元前三世纪九○年代的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战火烧到全国每个角落。有史以来,中国人还从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灾难。一个接一个使人目瞪口呆的大事接连发生。 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次改朝换代式的战乱,十年之间,即行结束。以后,中国人就再没有这种好运,每次改朝换代,杀戮惨剧,都会超过十年。
诸子百家看金庸2
金庸小说是与历史结合的武侠小说,也是一部武侠小说的当代传奇。众多著名作家、学者各抒己见,各逞才情,“天龙之卷”讲贯穿全书的爱与罪,讲人物性格的悲居;“碧血之卷”中探寻黄蓉的初稿——温青青;“散评之卷”中笑谈《笑傲江湖》中的武林盟主,等等。书中文体不限,论文、奇谈、随想、考证,兼容并包。充分呈现了金庸小说在华语世界的影响力。
我看中国女人
暂无简介
中国人,妳受了什么诅咒
海内外各界對<醜陋的中國人>所提評論及感想彙集成冊!
智慧九宫
《智慧九宫:柏杨谈社会》是柏杨、蔡志忠首度合作,以彼此不同的方式对中国文化内核进行了一番轻松幽默的检视。柏杨专注于对中国国民性的反思,从百姓日常关心的话题引发开去,于嬉笑怒骂中谈古论今,讲述切身经验;蔡志忠则长于发现中国古典文化中美好的一面,以漫画的笔法将它们逐一表现。
柏杨全集(套装1-25卷)
《柏杨全集》分为杂文卷、历史卷、小说卷和其他卷四部分,共计二十五册八百余万言。 各卷所收主要内容如下: 杂文卷共十册,包括“倚梦闲话”(十辑)“西窗随笔”(十辑)及“柏杨专栏”(五辑)三个系列,此外还有他的著名的“丑陋的中国人三部曲”——《丑陋的中国人》《酱缸震荡》《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以及《新城对》《奋飞》等。 历史卷共十册,主要包括他在狱中读史所撰的三部作品《中国人史纲》《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历史年表》以及出狱后的读史札记《柏杨日》《帝王之死》《皇后之死》。 小说卷共三册,收录长篇小说《旷野》及中短篇小说集《莎罗冷》《怒航》《秘密》《凶手》《挣扎》《天涯故事》《古国怪遇记》《打翻铅字架》等。 其他卷共两册,计有《柏杨回忆录》《柏杨诗》《柏杨在火烧岛》《柏杨说故事》《路,要你自己走》等内容。 在编辑整理过程中,我们尽量保持作者文字的原貌,确需修改处,在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后,进行了部分的加工和整理,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尽量改用中国大陆地区的通行译法,部分实在不好核实的,如《天涯故事》等作品中涉及的神话人物的名字,则保留了作者的原始译法; 二、对于历史纪年、断代与中国大陆学界不同的地方,也只是对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作了加工修正,一般则不动; 三、对于一些常见词语的用字,在同一部作品中作了统一,对于作者习惯性的用字,我们则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尊重。 柏杨版《资治通鉴》和《通鉴纪事本末》,因不属于先生之原创作品,“全集”则不收入,须向读者一并说明。
酱缸震荡
《酱缸震荡》凝聚了《丑陋的中国人》出版十年后柏杨先生对中国人民族性的再思考,既充满了批判,也充满了希望。《丑陋的中国人》日译本出版后,在日本社会同样激起巨大反响,日本华裔作家黄文雄就《丑陋的中国人》涉及的一些问题,与柏杨展开近一步对话,遂有了《酱缸震荡:再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书后另附有柏杨从未出版的《未竟的访谈》,内容拓展到中西文化比较等,可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柏杨的思想。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特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年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酱缸文化对中国人特大的影响,就是把中国人都酱得一模一样,当然不是每个人面孔都皱纹满面,而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尽量消除个性。假如你要表现自己的个性的话,会感觉不妥,而且一般人也会批评,甚至要铲除你这种“独特”个性。中国酱缸文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中国人普遍的、而且很根深柢固地怀着“嫉妒心”,对每个人都嫉妒,但为什么嫉妒都不知道,只是看不顺眼、见不得人好,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没有开阔的胸襟,也就是人格的不完整。中国文化因为缺少关怀和理想的基因,人们全部精力都贯注到现世的荣华富贵,又因为人口密集、竞争激烈,打压手段简单而又立即见效,所以,不能衍生出尊重别人的人权精神,也产生不了平等观念。孟轲先生所谓的“民贵君轻”、“社稷次之”,故意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并不是人权精神,人权精神是尊重和平等,平民忽然“贵”过了君王,也是一种病态。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7:苻坚大帝悲剧·桓玄篡位闹剧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 《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是中国从战国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历史的精华版。《通鉴纪事本末》受欢迎的程度,不下于《资治通鉴》本身。 柏杨先生耗十年心血著了《柏杨版白话资治通鉴》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参考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3:逐鹿型大混战·惨烈窝里斗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冶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 《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是中国从战国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历史的精华版。 《通鉴纪事本末》受欢迎的程度,不下于《资治通鉴》本身。 柏杨先生耗十年心血著了《柏杨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8:慕容超传奇·王师北定中原日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 《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是中国从战国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历史的精华版。《通鉴纪事本末》受欢迎的程度,不下于《资治通鉴》本身。 柏杨先生耗十年心血著了《柏杨版资治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11:人渣家族·驴老爷,你赢了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 《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是中国从战国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历史的精华版。 《通鉴纪事本末》受欢迎的程度,不下于《资治通鉴》本身。 柏杨先生耗十年心血著了《柏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12:改朝换代大混战·唐王朝一再夺嫡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分为十九部(共三十八册),陆续推出,这是本著作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完整版。《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12部:23改朝换代大混战,24唐王朝一再夺嫡》是第十二部。《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 《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14:安史之乱·第二次宦官时代
八世纪六○年代的安史之乱,可媲美侯景之乱,但安史之乱,却腰斩了时代。唐王朝九任帝李隆基,当皇帝竟然当了四十五年之久,使人失声尖叫。国家有一个当权太久的元首,实在是一个灾难。四十五年的酱缸政治腐蚀力量,不要说是凡夫俗子李隆基,即令是伫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像,也会满身疮脓,不堪入目。 “宦官”这种人物,二十世纪一开始,就完全绝迹,但“宦官级”人物,在中华文化中,却根深柢固,源远流长,“江山代有宦官出,各弄权柄十几年!”二十世纪一。年代,当变军司令冯焕章攻陷首都北京城后,第一个逮捕枪决的,就是给总统曹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13:贞观对·恐怖帝国
贞观对:李世民治国密法,“贞观”,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灿烂的年代,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英明君王。他在位的二十二年,使残破的中国恢复和平与繁荣,并击败所有的外敌,一千五百年来,中国人尊敬他为“大帝”(长达五千年历史中,有资格被尊敬为帝的,不过五人:赢政、刘邦、苻坚、李世民、玄烨。可是称得上恶棍、混混,或人渣、无赖、流氓的家伙,却十辆大卡车都装不完)。没有一个人是十全的,李世民有他致命的污点,那就是杀兄逐父。但那仅仅是皇族的自残,对整个国家的贡献,他的功勋,远远盖过他的污点。 恐怖帝国:武照发扬“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16:牛李两党殊死斗·黄巢终结狼虎谷
牛李两党殊死斗:党派恩仇第一 九世纪二○至四○年代,长达三十年之久的牛李两党开始争斗。当全国兵变蜂起,宦官权力鼎盛之际,唐王朝中央政府却爆出惨烈的“文斗”。以牛僧孺、李德裕分别为首的两大派系,互相争夺宰相位置。牛僧孺当权,李系官僚被倾巢驱逐到蛮荒边疆;李德裕当权,牛系官僚也被倾巢驱逐到蛮荒边疆。表面上看起来,简直和现代民主社会的政党轮替一模一样。实际上当然不同,牛李两党,每人脖子上,都架着钢刀。 黄巢终结狼虎谷:称帝使自己急速腐败 黄巢在进入京师之前,横扫全国,所向无敌。进入京师之后,往皇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17:独柳下,天才之辩·大屠杀与小分裂
独柳下,天才之辩 ——秦宗权首开无耻先例! 唐王朝末期以残暴闻名于世的变民首领秦宗权,于八八五年,登极称帝,他的军队从不带粮,只掳掠活生生的小民,宰杀烹食。到八八九年,被政府军生擒,“斩于独柳之下”,临斩时,他从槛车伸出头来,向监斩官申诉说:“大人明鉴:我怎么会是叛徒?只不过对国家一片忠心,投效无路!”围观的群众,忍不住大笑。 大屠杀与小分裂——五代十一国时代开始 小分裂时代,比起三百年之久的大分裂时代,自然微不足道,仅短短七十五年而已,但杀戮之重,比大分裂时代更甚,而且,如果把小分裂时代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18:狗崽长大咬死人·英雄与流氓
狗嵬长大咬死人:敏锐观察,难拒巨祸 “五代”是盘据在黄河平原──中原,先后篡弒的五个都以“中央”自居的政权。而其它十一个国,则散布在狭窄的中原四周。短命的只有三年,长命的也不过七十二年。瞧他们煞有介事般,忙得可笑,但他们却俨然皇帝国王,福威双全,咦!眼看他杀人如狼,眼看他挥金如土,眼看他炙手可热,眼看他全族血染黄沙;皇族(金枝玉叶)不是被赶到街上,就是被赶到刑场。其中自然埋藏着多如繁星般的悲欢离合,好像是这样:一批地痞流氓,拼命复拼命,拼出一个局面,子孙们却一个比一个不成材,几下子就把它败个净光。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19:致命的横挑强邻·陈桥兵变
致命的横挑强邻:景延广豪语亡国。美国有条法律:职业拳击手,除了自卫,不可跟人斗殴,否则,以杀人罪论处。因为拳击手出拳比常人既快且重,他只不过轻轻一记,你就应声而倒,魂赴天国,坐在耶稣的左边。所以正常人绝不会向拳击手挑衅,那才是真正的“找死”。 不过,“不可横挑拳击手!”有人相信,“不可横挑强邻!”却有人不相信。历史上至少有一个人不相信,那就是后晋帝国宰相景延广先生。不管什么原因,他反正硬是不相信,非“横挑强邻”不可,并且把胸脯拍得咚咚响,集天下忠义于一身,任何反对他意见的人,都被他咬定是畏敌如虎,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2部):巫蛊恐怖·巨星赵合德
《通鉴纪事本末:巫蛊恐怖·巨星赵合德》(第2部)(柏杨版)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是中国从战国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历史的精华版。《通鉴纪事本末》受欢迎的程度,不下于《资治通鉴》本身。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4:第一次宦官时代·三国周郎赤壁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 《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是中国从战国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历史的精华版。《通鉴纪事本末》受欢迎的程度,不下于《资治通鉴》本身。 柏杨先生耗十年心血著了《柏杨版资治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5:诸葛亮北伐挫败·十三王之乱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 《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是中国从战国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历史的精华版。《通鉴纪事本末》受欢迎的程度,不下于《资治通鉴》本身。 柏杨先生耗十年心血著了《柏杨版资治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6:华乱五胡·祖逖击楫渡江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 《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是中国从战国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历史的精华版。《通鉴纪事本末》受欢迎的程度,不下于《资治通鉴》本身。 柏杨先生耗十年心血著了《柏杨版资治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9:鲜卑羡慕中华·南北乱成一团
《鲜卑羡慕中华.南北乱成一团》是通鉴纪事本末第九部。《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是中国从战国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历史的精华版。《通鉴纪事本末》受欢迎的程度,不下于《资治通鉴》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10:最美丽的蠢女人·最严重一次叛变
《最美丽的蠢女人.最严重的一次叛变》是通鉴纪事本末第十部。《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但是它采用编年体,使事件切割分散,阅读起来头绪纷乱,难得完貌;南宋袁枢用完整记录事件本末终始的方式整编《资治通鉴》,编著了《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转换成一个一个完整连续的历史事件和故事,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是中国从战国到宋代前一千三百多年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历史的精华版。《通鉴纪事本末》受欢迎的程度,不下于《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