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6—1970.9),德裔作家。出生于德国一个工人家庭,18岁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出版小说《西线无战事》,引起轰动。1970年9月在瑞士逝世。代表作品《西线无战事》(Im Westen nichts Neues)《应许之地》(Das gelobte Land)《爱与死的年代》(Zeit zu leben und Zeit zu sterben)《黑色方尖碑》(Der schwarze Obelisk)《里斯本之夜》(Die Nacht von Lissabon)。
西线无战事
59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4.9%
十九岁的青年保罗·鲍默和同学在学校老师的激励下,结伴志愿参军投身战争。来到前线的保罗目睹了战争环境的恶劣与战争对人的摧残:你得应付战壕内抢食的老鼠,你得习惯在炮火中做煎饼,你得警惕随时可能遇到的空投炸弹;为了自卫,大家对不认识的人开炮;为了助人解脱,大家对生命垂危的战友开枪……这种非人道性湮没了他的“爱国主义热忱”,留下的只有肉体的伤痛和无尽的精神的折磨。 保罗于1918 年10 月阵亡。军方报告对那天的概述只有一句话:是日,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同名电影原著)(果麦经典)
39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5.3%
青年保罗·博伊默尔、钳工加登、始终随身带着课本的米勒、头脑最清醒的下士克罗普、挖煤工海尔·维斯胡斯、农民德特林,以及斯坦尼斯劳斯·卡钦斯基们,经过十周的军事训练后,被送往前线。1918年,这个班的最后一人也于前线阵亡。而军队指挥部战报上的记录仅有一句:西线无战事。
凯旋门
2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1%
本书是雷马克极负盛名的代表作。记忆的灰烬混着苹果白兰地的气味,会碾碎一个人的心,也会重燃他的勇气。独自漂泊的生活需要点胆量!。《纽约时报》称赞《凯旋门》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严肃之作,是“雷马克最成熟、最具思想性、最精巧、最悲伤的作品”。巴金、钱锺书盛赞的翻译名家朱雯,经典译本,全新呈现。《凯旋门》的主人公拉维克原是德国一家大医院的外科主任,因帮助犹太朋友藏身,他和女友被盖世太保抓捕。女友自杀,拉维克从集中营的医院中逃出,流亡巴黎,靠替别的医生代行外科手术来维持生计。他没有身份证件,没有固定住所,辗转在不需要真实姓名的小旅馆之间,随时可能被驱逐出境。
雷马克作品系列:应许之地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1940年代的纽约,有一群因德国纳粹迫害而逃离欧洲的人。他们侥幸躲过追捕,途径流亡者的“苦路”,历经种种磨难,九死一生,来到“应许之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但恐惧的阴影挥之不去,曾经对未来的憧憬又仿佛是徒劳的希冀。主人公路德维希·佐默是德国人,父亲因纳粹的政治迫害而死,他也被迫在欧洲流亡多年。佐默曾在巴黎跟着一个犹太古董商做学徒,古董商去世后,他抛弃自己原先的身份,继承了古董商的护照,后乘船抵达纽约。和许多流亡者一样,佐默努力重新开始。他经人介绍入住了一家聚集各国流亡者的旅馆,凭借当初在古董商身边和藏身于博物馆时学到的知识在一家古玩店找到工作,与时装模特玛丽亚·菲奥拉相恋……但对于父亲遇害的记忆太深刻,逃亡路上的恐惧感变成了一种本能反应,要融入新的生活并不容易。失根的佐默在这繁华的都市中不知该何去何从……
雷马克作品系列:黑色方尖碑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0%
1923年,德国正处于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中。主人公路德维希25岁,热爱艺术和诗歌,他17岁时便应征入伍,和许多同辈一样参加过“一战”,如今在一家墓碑公司里工作,黑色方尖碑是这家公司最有历史也最值钱的纪念碑。战争对这一代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战后的艰难生活中,正如本书副标题所揭示的,这是一个关于“被耽搁的青年时代的故事”,这一代人的青春由于他们参加战争和战后过着迷茫的生活而被耽误了。 通过路德维希的视角,书中展现了通货膨胀下不同阶层人士的生活状态和荒谬现实,规规矩矩做生意,生意做得越多越蚀本,而投机商人却能轻而易举牟获暴利。辛勤工作的普通人却都走投无路,甚至不得不选择自杀。在这种环境中,路德维希和他的好朋友墓碑公司的老板格奥尔格也不得不使用一些小诡计才能维持公司经营并减轻生活的压力。 路德维希还在空闲时间兼任家庭教师,并在一家精神病院里为病人弹奏管风琴。在那里他结识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富家小姐伊莎贝尔,曾经因为经济的拮据路德维希的两任女友都离他而去,直到遇到伊莎贝尔他感受到了真正的爱情,在被战争蹂躏的人生和世界中找到了意义。但随着病情的好转,伊莎贝尔已忘记了患病期间的种种,他们最终也只能是隔着阶级鸿沟的陌生人。此时国家政策的调整使通货膨胀骤然停止,纳粹势力也在德国国内逐步上升。路德维希决定离开小城韦尔登布吕克,去柏林做了一名报社记者。 小说最后一章用简短的篇幅叙述了当路德维希再回去时已是二战之后,韦尔登布吕克已经在纳粹和又一次的战火中面目全非,人们的命运也被动荡的时代裹挟着,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西线无战事(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9%
每一个读过《西线无战事》的人,都会无条件反对一切战争!反战经典!一战亲历者雷马克对战争的真实描述!战争爆发了,19岁的保罗和他的同学被送到战场。在前线,目之所及是鲜血、残肢和死亡。战争摧毁了一切,人生停在了战场上。他渴望情感、生命、家庭和救赎,却找不到方向。1918年10月,保罗阵亡。那天,整个前线寂静无声,军报上只写了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雷马克作品系列:爱与死的年代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2%
恩斯特·格雷贝尔是一名德国士兵,他所在的部队从法国到北非曾经战无不胜,但在1944年的苏联战场上,他们却遭遇了寒冷与失败。在苏联前线待了多年的格雷贝尔终于幸运地获得了三周假期,满心欢喜的他辗转回到后方,但所看到的却是和前线一样被炸毁的建筑、同样的成堆的尸体。他家的房子早被炸毁,父母也不知所踪。在四下探听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无辜者带来的灾难,惨烈的的死亡成为了生活的日常,而比轰炸更糟糕的是在纳粹的恐怖统治下,告密成风,没有人敢公开谈论任何事情。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重识了童年时代的旧友伊丽莎白,她的父亲因政治问题被关进集中营,她自己的生活受到纳粹党员利泽尔太太的监视。两个孤独无依的年轻人成为了彼此的慰藉,随即陷入爱河并迅速登记结婚,除了时常被空袭打扰之外,两人的生活也算幸福。 很快,带着牵挂与慰藉的格雷贝尔重新回到前线,战况依旧令人绝望,德军还在不断后撤,经历了爱情洗礼的格雷贝尔更加痛恨纳粹蛊惑人心的残酷的统治,厌倦了这场看似永无止境的战争,厌倦了自己像野兽一样活着,麻木地杀人,麻木地被仇恨。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鼓起勇气开枪打死了笃信德国必胜的党卫队员施丹勃雷纳,放走了苏联俘虏,而他自己也静悄悄地死在了苏联游击队员枪口之下。
雷马克作品系列:伙伴进行曲
1928年,在德国一个大城市的郊区,罗伯特、奥托和伦茨三个年轻人靠经营汽车修理厂的微薄收入艰难为生。他们在“一战”期间曾是战友,在战后的混乱与穷困中他们相互扶助,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是逃离困顿现实的避难所。 开篇,主人公罗伯特回忆了自己自18岁(1916年)参军以来,每一年所遭遇的变故,沉重的回忆使他难以喘息。一次偶然的机会,罗伯特结识了帕特,她外表纤弱却充满活力,二人坠入爱河,美丽开朗的帕特也很快成为了他们圈子中的一员,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十分愉快的短暂时光。在一次短途旅行中,帕特突然病危,由此罗伯特才知道由于战时的营养不良,帕特早已身患肺结核,为了治疗她不得不离开罗伯特前往瑞士的医院。 在帕特离开后,德国国内的情势也急转直下,纳粹势力逐步上升,伦茨被激进分子杀害,奥托冒着生命危险帮他报了仇。动荡的局势中他们的生计也被切断了。此时,瑞士传来消息,帕特奄奄一息。罗伯特和奥托二人急忙奔赴瑞士,为了筹措资金奥托卖掉对他们意义重大的改装车“卡尔”,而最终帕特还是在爱人的怀中去世了。
西线无战事
1929年德语版直译,一战亲历者“德国海明威”创作“伟大的反战小说”。一战亲历者讲述真实的战争,一个年轻人与一个疯狂时代的对抗,一次战事中场的反思与成长,献给所有在人生路上孤独、彷徨、负重前行的人。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主要描写了一战期间8个普通士兵在西线战壕的生活和感受,共分12章。故事通过主人公保罗•博伊默尔的人称叙述展开。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九岁的保罗•博伊默尔受到“爱国主义”的激励,跟同学们一起志愿参军,但战争与军队生活的残酷完全超出想象。在新兵训练营里,他们被迫抛弃从前对知识和自由的信仰,接受彻底的改造。短暂的训练后,新兵们被派往前线作战,所见所闻尽是残酷:战壕内都是老鼠、虱子;烈性传染病威胁着每个士兵的生命;战友们一个个阵亡,或受伤被送到野战医院;野战医院设备简陋,药品缺乏,伤患的死亡率极高。保罗休假回家,发现德国国内仍沉浸在对于战争的英雄主义幻想中,普通人无法想象士兵们在前线所受的灾难,他和从前的生活已完全脱节,他的感受无人能懂。保罗重回前线,此时战争愈发惨烈,未来一片迷茫……
西线无战事
本书是一本反战题材的小说。通过德国少年保罗·博伊默尔的人称叙述展开,讲述了他从1917年初秋到1918年10月的经历。博伊默尔和几位同学在长期被灌输所谓“英雄气概”、“神圣责任”等爱国口号后报名入伍。他们在接受短期训练后开赴西线战场。理想很快在炮火和战壕里野蛮的搏杀中灰飞烟灭。们的动力就是活下去,他们的精神支柱就是在前线的共同命运中形成的友谊。在前线,他经历了许多这个年纪本不应面对的事情。在一场场残酷战斗中并肩作战的伙伴接连阵亡。难以接受的是,当他得到假期回乡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习惯“正常”的生活。随着战争的继续,他发现在战场上他发现曾在新兵训练时表现得冷酷无情,折磨他们的军士,面对炮火却胆小如鼠,而野外营地关押的俄国俘虏也并没那么坏。到了1918年夏天保罗又上了前线,敌军的力量强大了,德军伤亡惨重。到了秋天,他在前线的七个同学中,只剩下他一人。他感到孤独,没有希望。1918年10月保罗阵亡,那天整个前线都非常平静,所以军队指挥部的战报上仅仅写着这样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以一战中西面战线为历史背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保罗·博伊默尔和同学受到校长坎通列克的煽动,满怀着狂热的“爱国主义热忱”投入到了这场所谓的“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在持续四年的战争里,他目睹了可怕的伤亡以及战争对人类肉体和心灵的摧残,见证了战争的非人道性。起初的“爱国主义狂热”荡然无存,留下的仅仅是肉体的伤痛和对德国军国主义以及参战目的的质疑。雷马克笔下没有富丽堂皇的军容和壮观的战争场面,只有恐怖、残酷、肮脏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