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2032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规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以及监测、实施和监督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适用于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筛查和分类。园地和牧草地可参照执行。
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
1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3.5%
费尔南·布罗代尔是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第二代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其成名之作即为《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详细描述了地中海地区的山脉、高原、平原、海岸、岛屿、气候、城市、交通等,主题是说明地理与历史、空间与时间的辩证关系。第二部分系统研究了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第三部分细致地叙述了西班牙与土耳其两大帝国在地中海争霸的过程。
中国文史哲大辞典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8%
一、《中国文学大辞典》共收录中国文学学科词目一万八千余条。分作家、流派社团、作品、名词术语、研究著作、报纸、刊物、文学人物等大类。全书词目分十二个单元,按时代依次编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及近代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史通论总集及其他。每类词目一般按时间先后编排,年代无从查考或界限不明的置同类之末,以见其文学发展脉络。 二、《中国历史大辞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中国历史学界众多名家参与,整个编纂出版过程历时近二十年。共收录词目六万七千余条,九百多万字,包含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历史的概貌。全书条目涵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法制史、科技史、民族史、风俗史、宗教史、外交史等各个领域。《中国历史大辞典》全面发掘和整理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反映和总结了以往中国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泱泱古国的历史文明,放眼世界,堪称一部全面、权威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三、《中国哲学大辞典》本辞典由张岱年先生任主编,全国数百位中国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撰稿,举凡这一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基本上都是本书的作者。全书共收词六千七百余条,二百三十万字,分类编排,收入中国哲学学科中的名词术语、学说范畴、学派组织、活动争论、人物、著作刊物等。其内容覆盖中国哲学各个阶段:从中国哲学的起源、萌芽一直到近现代及当代哲学;各个分支学科:从先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等一直到中国佛教哲学、道教哲学,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历史哲学、军事哲学、科学哲学;各个领域:从天道观、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观一直到近现代各种哲学思潮。
经典名作这样读才有趣——玩转古典文学中奇趣冷知识(套装12册)(知趣丛书)
现代眼光,读者视角,妙语解读神仙妖魔世界的人情世故。注重细节、引人入胜的研究佳作。感受消逝于历史的名士风流。以扎实的文本细读,生动剖析秦汉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讲述经典京剧名伶与余音绕梁的唱段,感怀中华传统戏曲艺术之美。从吃穿住行、文化娱乐等角度,展示明代人的极致生活美学。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学术随笔集,同时具有趣味性、可读性。解构吴敬梓在刻画人性方面的成就。结合生动形象的山海经图,构建中国特色博物学世界。以名作史料为颜料的清代诗文浮世绘,是对先贤历程的追摩路径。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兼顾学术与通俗、美术与文学。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孔天胤评传
孔天胤(1505~1581),汾州文同里百金堡村(今属山西文水县)人,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及诗学理论家、出版家。本书从孔天胤的仕途生涯论述了明代的科举、吏治、宗藩管理等制度。其次,对孔天胤在山西的文化建树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古代士绅对地方文化的带动和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孔天胤的宦历、交游的考证,展现了明中期的社会、政治、教育、文化等状况。
日本战国武将记
书旨在以纪传体这一体例,以日本各地大小家族为纲,对日本战国武将经历进行详细介绍,全方围呈现日本战国历史中的武将事迹、事件细节、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脉络,从而成为一本能够横向展现日本战国历史的必备读物。《日本战国武将记》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旧势力,风华散尽。包括:1.足利家。2.应仁、享德之乱前后的各路贵族。3.细川内乱主要人物。二、龙虎争霸。包括:相模北条家。2.甲斐武田家。3.长尾上杉家。4.奥羽列强。5.出云尼子家。6.安艺毛利家。7.九州双雄。8.织田家清剿家族。三、织丰德时代。包括:1.尾张织田家。2.羽柴/丰臣。3.三河德川。4.真田家三父子。
中国历史大辞典
3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7%
《中国历史大辞典》于197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中国历史学界众多名家参与,整个编纂出版过程历时近二十年。本典共收词目67154条,900多万字,包含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历史的概貌。全书条目涵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法制史、科技史、民族史、风俗史、宗教史、外交史等各个领域。原出的分卷本依据历史朝代和专门领域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上、下)和民族史、历史地理、思想史、史学史、科技史等十四卷。其后又出版有汇编本、音序本等不同版本。 《中国历史大辞典》全面发掘和整理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反映和总结了以往中国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泱泱古国的历史文明,放眼世界,堪称一部全面、权威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此子生中国”:朝鲜文人许筠研究(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三辑)
许筠(1569—1618),字端甫,号蛟山、惺所、白月居士等,是朝鲜宣祖(1568—1608在位)、光海君(1609—1622在位)二朝著名文人学者,著述颇丰。许筠他虽是一个朝鲜人,但他热衷收集中国的典籍,专注编撰中国的诗文集,积极与明朝各阶层的人交往;他努力涉入中国文坛,又努力向中国介绍传播朝鲜的书画作品、文学创作,他是中朝文化、文学交流史上不容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许筠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研究者甚众,相关论文、专著也可谓汗牛充栋,要在此基础上发人所未发颇为困难。本书在完成《许筠行实系年》的基础上,从生平、思想、与明人的交流、诗歌理论、文学创作、典籍编撰等六个方面对许筠进行研究。在此過程中,尤其注意運用新材料及他人未關注的材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使用常见的材料,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做孤立的研究或论断,既关注纵向的历史脉络,有关注横向的四面辐射。本书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日本战国史
2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8%
在日本战国的乱世中,有过桶狭间夜袭、严岛合战那样惊心动魄的谋略交锋,出现过清水宗治、浅井长政那样凄婉壮丽的悲剧英雄,也留下了安土城、大阪城那样豪华绮丽的历史遗迹。整个战国时代,塑造了日本民族的文化和性格。本书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为读者全面勾画了日本这个时代的全貌,为我们了解日本文化、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提供了一扇窗口。
皇帝和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2.3%
本书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朝廷的法典条文,民间的礼仪习欲,者者如何交织在一起,指导着“华南”这个有意识的、历时数百年的地域建构进程?本书显示:历史王朝都致力于华南的政治整合,要培养出敬畏官府、纳粮当差、安分守己的良民。这套语言有两个互相发明的关键词:“皇帝”、“宗族”。它们渗透到一切礼节、身份、地位、财产权、商业习惯、社会流动、社区构建之中。华南与王朝中央之间的正统纽带,不仅建立于里甲与祀典之上,也建立在“宗教”这套语言之上。
中国文学大辞典
12人今日阅读
共收录中国文学学科词目一万八千余条。分作家、流派社团、作品、名词术语、研究著作、报纸、刊物、文学人物等大类。全书词目分十二个单元,按时代依次编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及近代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史通论 总集及其他。每一单元内的词目以类相从。每类词目一般按时间先后编排,年代无从查考或界限不明的置同类之末,以见其文学发展脉络。书后附有“中国文学大事记”“本辞典主要征引参考书目”。自1997年出版以来,屡次修订,以符合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发展的实际情况。
上杉谦信
3人今日阅读
本书为饕书客世界战史系列丛书“战争特典”第19部。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日本战国名将上杉谦信征伐的一生。并以他为线索,梳理了战国时期关东一带的战史。上杉谦信是日本战国时代名将,有“军神”之称,并被其一生的宿敌武田信玄评价为“日本无双的名将”,双方爆发的“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史上极为重要的决定性大会战。关于上杉谦信的史料虽然不少,但有许多内容是后人附会编造,本书旨在还原上杉谦信最为真实的战斗历程,彻底摒弃了虚构的故事,着眼于“战史”,重点体现了日本战国“战”的性质。
《汉书》音义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汉书》音义是音义书的鼻祖,所存音义早于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和玄应等,在构架、体式、条例、术语、音切等方面,为音义书之范式。《汉书注》存23家《汉书》音义的音切,保存了汉魏六朝众多的注音,尤其是东汉服虔、应劭的二十多条反切,是今存最早的反切,弥足珍贵。《汉书》音义的音切具有传承性、泛时性,需要作多层次的剥离,方可使用。 本书上编建立了全音切数据,用“以义正音”与“音切系联”的方法来确定同质的共时的音切,系联并建构特定的语音系统,论证《汉书》所注音切的性质,以之与隋唐的《切韵》《经典释文》作比较,看其承前启后的异同因素,从而确定它们在汉语语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价值,为语音史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成果。下编为《汉书》音义全编,整理编排《汉书注》约3531个字头约13593次音切的注语,排其对应的《汉书》语境。最后制作了全部注项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检索使用。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研究文萃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明代民族英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本书是近年来戚继光学术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结集,集中探讨戚继光的生平点滴、军事思想、文化意义等。全书共分“戚继光生平及战功”“戚继光精神”“戚继光军事思想研究”“戚继光文化遗产”“戚继光诗歌欣赏”等几部分。作者阵容强大,有年高学深的著名专家,有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其研究成果有的荣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有的填补了戚继光研究的空白。这一系列重要成果,把戚继光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和宣传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也为海内外人士全面了解戚继光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马丁·盖尔归来
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0%
1548年,在法国比利牛斯山区的一个小村庄,一个富裕的农民马丁·盖尔抛妻别子,舍下家业,一去多年,杳无音信。八年后,他却突然出现在村子里,令家人、邻里既惊讶又欣喜。尽管样貌有不少变化,他还是受到了众人的欢迎,与妻子重新过上了幸福生活,并生下一个女儿。可是,他却与亲叔叔爆发财产纠纷,引起家人不满。与他相亲相爱的妻子迫于压力,声称她被一个冒名顶替的骗子蒙蔽了,将他送上了审判席。这个案件从地方法院一直闹到最高法院,双方各执一词,乡邻们也莫衷一是。就在这个马丁·盖尔几乎让法庭相信他不是骗子,即将做出有利于他的判决时,真正的马丁·盖尔出现了。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埋首档案,利用婚书、遗嘱、交易文书、纠纷与仲裁书等多种材料,试图通过讲述这一离奇的冒名顶替故事,再现16世纪法国农民的经济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以及近代早期法国的国家司法体系。她带领我们一起去追寻真假马丁·盖尔和他们的妻子贝特朗·德罗尔斯的世界,从各方面刻画他们丰富的生活细节,揭示了当时的婚姻关系、亲属关系、继承法、社会流动、兵役、乡村习俗和司法程序。 在本书中,戴维斯还引导我们思考:16世纪法国农民实现社会流动和阶层跃升的渴望为何如此强烈?在没有指纹和照片的时代,一个人的身份是如何界定的,人际网络起着怎样的作用?新旧势力的对抗、不同文化习俗的冲突、风云变换的国际局势如何搅动地方社会?
山阴(绍兴县)州山吴氏家族研究
明清两浙文化的兴盛与文化世家的繁荣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山阴(绍兴县)州山吴氏家族为浙东著名的文化世家,在浙东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书系统地考察了吴氏家族的渊源、流徙及其发展各个阶段的不同状况,州山吴氏家族如明代万历朝的兵部尚书吴总、清代康熙朝的兵部尚书吴兴柞、还有《古文观止》编纂者吴楚材、现代女作家吴似鸿等一批人物的武功和文学活动,及其与当时有关名人的交游情况。同时又细致探寻了吴氏家族步入官场的几种不同途径,揭示了“从军荫袭”独特的世家风尚,吴氏家族崛起后对绍兴地方的回馈和影响。
德国通史(套装共6册)
2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6%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总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诞生了无数享誉世界的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科学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但它也发动了两次造成人类浩劫的世界大战,无数人流离失所。这个再创工业发展奇迹的现代强国,让人迷惑又让人敬畏。 从远古时期到2010年!国内德国史权威邢来顺、吴友法教授主编,集结国内德国史方向顶级专家,耗时十年心血写就。全书共六卷,300万字,是国内首部多卷本德国通史! 中国学者撰写德国史的扛鼎之作,一部书彻底了解全面而真实的德意志民族。
德国通史第二卷:信仰分裂时代(1500-1648)
本书为六卷本德国通史的第二卷。记述从德意志王国到德意志邦联时期的德国社会状况。在这个时期,农业经济、等级社会、贵族统治和基督教宗教神学仍在德国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已经出现,市民和资产阶级开始兴起,思想文化的世俗化倾向初露。
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
本书由18位明代云南文学家年谱组成,书中分别对每一位入选作家的生平事迹、政治哲学思想、文学理论、文学交游、文学创作及诸因素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旨在形成一个贯穿云南断代文学史的内在体系,填补明代云南文学史研究空白的成果,更好地呈现出明代云南文学发展的基本风貌。
16和17世纪英格兰大众信仰研究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4%
在16和17世纪,妖术、占星术、巫术疗法等大众迷信几乎遍及英格兰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相信国王的触摸可以治病,而护身符可以抵御恶灵的侵袭。与此同时,宗教改革试图将巫术从中教会仪式中剥离出来,科学家也不断发现解释万物的全新理论。托马斯深入英格兰各地档案,用海量的例证和审慎的分析带领我们进入早期现代人类的心智,向我们展示科学和理性如何同古老的信仰体系争夺关于世界的解释权,而基督教又如何跟随大众心智的启蒙,完成了自身的现代化。
谢榛诗选
1人今日阅读
谢榛是明代著名诗人和诗学理论家,是重要文学社团“后七子”元老之一,其诗歌创作和艺术成就、诗学理论在明代文学史上有显著地位。本书的选注以大量谢榛诗歌文献为基础,反复筛选了各体诗594首,加以详细的注释和明晰的解题。所选诗歌在坚持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完美统一和风格、艺术多样化的同时,特别注意诗作中“真情实感”和“意境融彻”的体现,十分有裨于读者了解谢榛诗歌的真实面貌。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4.4万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3%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2020版)
3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4%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参考《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经明史专家毛佩琦审订推荐,俯瞰三百年明史,看到不一样的大明王朝:明朝,一个让人血性喷薄的朝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朝代、一个强悍而温情的朝代,一个历经劫难又恢宏大气的朝代。明朝就像中国历史的褶皱,每翻开一篇都有精彩无比的故事蕴含着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密码、政治逻辑、人性经验。
明朝那些事儿(典藏全集)
48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0%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参考《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经明史专家毛佩琦审订推荐,俯瞰三百年明史,看到不一样的大明王朝。
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粉饰太平(2020版)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9%
《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正德皇帝驾崩后,藩王之子朱厚熜被推上皇位,是为嘉靖皇帝。嘉靖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抗倭名将戚继光由此跃上历史的舞台。明朝,一个让人血性喷薄的朝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朝代、一个强悍而温情的朝代,一个历经劫难又恢宏大气的朝代。明朝就像中国历史的褶皱,每翻开一篇都有精彩无比的故事,蕴含着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密码、政治逻辑、人性经验。
明朝那些事儿4
3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0%
本书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因此,本书主要讲述了朝廷的权力之争和边疆的抗倭斗争。惊心动魄的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必将使您欲罢不能。
哥白尼问题:占星预言、怀疑主义与天体秩序(上下册)
《哥白尼问题》一书为当今历史学界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作者深入发掘史料,详尽阐述了15—17世纪,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为代表的近代天文学家如何从旧式的古希腊天文学、占星学转向“日心说”为代表的近代天文学,如何在“文艺复兴”这一变革时期的复杂背景下,发动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科学革命,催生了近代物理学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进程。本书也被认为是对托马斯·库恩《哥白尼革命》的一种回应,相比库恩宏大的历史哲学研究方法,韦斯特曼的研究则精微地向读者展示这一颠覆性学说在具体历史实践发展中的漫长与曲折。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十一辑)
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本辑有日本汉籍研究、朝鲜—韩国汉籍研究、越南汉籍研究、书评几个专题。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本辑有日本汉籍研究、朝鲜—韩国汉籍研究、越南汉籍研究、书评几个专题。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本辑有日本汉籍研究、朝鲜—韩国汉籍研究、越南汉籍研究、书评几个专题。
英国人的“大旅行”研究
“大旅行”指的是欧洲社会中富有阶层为文化、教育、保健和精神愉悦等目的而在欧洲主要是西、南欧各地进行的长时间的游历。“大旅行”是近代欧洲特别是英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文化现象之一,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它一直都是英国人国外旅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的“大旅行”研究》一书将“大旅行”植入英国的教育旅行传统之中,对其在英国社会兴起发展的具体状况、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对英国社会、英欧文化交流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系统的探讨。
生计与制度:明清闽粤滨海社会秩序(九色鹿)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从海洋经济的角度理解明清广东、福建乡村社会的变迁,强调以海为主的生产生存方式具有独特的节律和特质;同时,不能简单地将沿海地区视为划分海洋和陆地的地带,而应将之视为一个包含了各种不同生计人群的活动区域,主张从水陆互动的观照下重新审视人与海、陆之间的关系。全书试图从明清时期广东、福建沿海地区人群的户籍身份、经济生产和社会组织乃至意识观念等方面,探讨从明初到清代前期生活在水陆之交、闽粤之界的地方生民在王朝军事政治和经济社会政策之下,如何缔造其生活空间和社会秩序,说明王朝体制转变与沿海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形态和社会组织变化之间的关系。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二辑)
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本辑有日本汉籍研究、朝鲜汉籍研究、越南汉籍研究、东亚古代汉文学交流研究四个专题。文章有漆永祥《朝鮮燕行使團中的“下人輩”群體研究》、阮黃燕《在“自我”與“他者”之間:出使中國越南使節眼中的西方認知》、左江《使行途中的唱和》等。
阳明学的乡里实践: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两县为例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主要以江西吉水、安福两县为中心讨论阳明学在两地草根化的过程,包括学术如何在地发展、学术群体的动员能力,以及阳明学学者如何经营与地方乡里的关系等。在阳明学学者主导下所成就的许多社会事业,有助于建立其在地权威,尤其从嘉靖到万历一百年间在吉水、安福两县持续进行的赋役改革, 当地阳明学学者是成就此事的幕后功臣,使一些阳明学学者有被当地士民视为圣人的倾向。吉安阳明学与地方家族之间合作共生的关系与方式,可说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宋明两代理学家“化乡”的理想。
《柳文指要》校注(套装全2册)
3人今日阅读
《柳文指要》是中国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章士钊晚年撰写的一部学术巨著。主要内容是研究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生平和思想,被毛泽东誉为“解柳全书”,出版以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然而该书完全由文言文写成,征引的古籍亦全部为文言文,文辞深奥,文字冷僻,加之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典故众多,如果对中国历史和古文字、古典文学没有一定的造诣,根本无法理解和读懂。而且,作者著书时,已是八九十岁高龄,精力和记忆力有限,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因此,该书亟需加以注疏和校正。然而,该书出版四十多年了,除了作者章士钊本人在出版时作了简单的注释外,尚未见到有人对它进行详细的注疏和校订。虽然2000年文汇出版社在出版《章士钊全集》重版《柳文指要》时,编者作了零星的注释,但数量极少,而且有些注释还是错误的。有鉴于此,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郭华清教授对《柳文指要》进行校注,希望经过详细注疏和校正以后,具有中等国学水平的人也能够直接阅读这部学术著作,并发现其中的错误。校注内容主要包括:一,对其引用的经典注明出处;二,对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特别是文学史上的人物注明其字号、籍贯、出生年、官位、著作;三,校出原著中知识性的错误;四,解释冷僻的字和较为生疏的词汇;五,对部分典故加以注解,并指明其出处。六,注解其中涉及的古籍;七,注解一些历史事件,做到引用历史原典注解;八,对章士钊的原注加以补注。本校注依据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71年9月第1版《柳文指要》,本校注书稿分上、下两卷。
2014年中国碘缺乏病监测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几十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采取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防治措施,碘缺乏病的严重流行趋势总体得到了控制。本书汇集了2011-2014年的全国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碘缺乏病监测报告和结果分析,对碘盐、尿碘水平、甲状腺肿大率和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第十一卷)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是《萃编》的后续配套产品,是一部史志目录汇集与整理的大型丛书,对所收之书,每种都精选底本,加以标点校勘,旨在为学界提供质量上乘、便于阅读的版本。
历代释家别集叙录
“释家别集”是指佛门释子所撰诗集、文集或词曲集,也是最能反映释子才情与辞章的书籍。自东晋迄清末,以稿本、抄本、刊本等形式面世的释家别集应在2300种以上,存世者约425种,但绝大多数仍尘封于各级图书馆。本书叙录了所经眼的325种历代释家别集,借鉴传统书志的优良传统,依时代先后,著录书名、撰者和卷数等要素,尤其突出以下四个方面:(1)撰者生平考证。(2)版本概貌和传播情况。(3)概述别集的基本内容,摘录各集的序、跋、目录、正文和附录。(4)撮述各书要旨,评价得失。目录提要是治学之门径,叙录释家别集,希望能为深入研究释家文学提供文献指引。
剑桥中国史(全集)
34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6%
“剑桥中国史”丛书共16卷,各卷皆由国外知名学者主编,卷内各章节亦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并注意吸收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已出版11卷。包括:《剑桥中国秦汉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下卷)》《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上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下卷)》。
文明的故事(全11卷)
15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0%
这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叙述生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全书共计11卷,超过1000万字,俯瞰110个世纪里人类心智的成就,堪称一部人类文明的“传记”,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哲学、教育、艺术、音乐等领域。万物生长,文明是庞大的社会历程,它把错综复杂的人类文明梳理成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及文艺复兴、文明变迁等几大链条。它将浩瀚的历史细节整合为我们可以理解的知识,克服历史叙述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和专业化,致力于提炼出一种整体的历史洞察,期待给予当代人以鲜活的启发,像古希腊神庙箴言一样“认识你自己”。
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
3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7%
本书分为四册《西方的起源》《帝国的兴衰》《自由的黎明》《现代的诞生》,为读者提供西方人文经典阅读的必要知识,挑选在社会文化变革之际显示思想力量的文本,进行深入浅出的导读,引导出更为广阔深入的思考。所涉经典贯串三千年西方思想演变史,从影响西方世界最为深远的古希腊,一路走过罗马帝国的兴衰、早期基督教的兴起,穿过并不完全黑暗的中世纪、璀璨丰富的文艺复兴,最终抵达我们生活的现代。通过本书,可以与柏拉图、但丁、莎士比亚、卢梭等七十余位人类历史上的智者,《奥德赛》《理想国》《堂吉诃德》等九十余部西方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展开对话。作者认为,人文经典阅读贵在自己独立的思考,阅读是必须的准备,思考才是真正目标。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合集)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2%
本书为《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第7卷的中译本。由国外研究明代历史的专家执笔,吸取了中国、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主要魔术明代的政治史,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