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吉登斯
安东尼·吉登斯,吉登斯男爵(Anthony Giddens, Baron Giddens,1938年1月18日-)英国社会学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对当代社会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以来最有名的社会科学学者。他与布莱尔提倡的“第三条路”(Third Way)政策也影响了英国甚至其他国家的政策。
现代性的后果:修订版(人文与社会译丛)
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0%
现代社会为何不同于传统社会?这种差异的底层机制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吉登斯在本书中为现代性的制度变革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阐释框架,展示出人们对时间、空间、信任和个人亲密关系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已然随着现代性的出现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此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现代世界的面貌。 吉登斯提醒读者,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代,现代性的到来所引发的后果已经呈现出激进化的态势。只有理解了现代性制度和全球化的诸多维度及其背景下社会运动所具有的可能性,我们才能真正参透现代社会,审慎地处理现代性的挑战,进而迈向具有现实意义的“乌托邦”未来。
社会学
28人今日阅读
★国家与阶级、城市与社会、家庭与性别、工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本书读懂社会学 ★跟着社会学大师读经典,了解社会学的批判力和想象力 【作者简介】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吉登斯的政治思想对英国新工党的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曾被誉为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精神导师”。 【内容简介】《社会学:批判的导论》是安东尼·吉登斯撰写的有关重建社会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专著,意在提供一个反映社会学当前发展的导论。全书着重阐述社会学兴起的背景、社会学的使命,探讨和分析经典社会学家的现代社会思想、社会发展的脉络、民族国家的特征、现代城市和家庭特征等重要内容。本书不仅在吉登斯本人的思想发展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推动20世纪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书综合介绍了社会学领域内的社会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新近发展,文字简洁、生动,不玩弄术语,非常适合学生和一般读者。
社会学:批判的导论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8%
本书是安东尼·吉登斯撰写的有关重建社会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专著,意在提供一个反映社会学当前发展的导论。 全书着重阐述社会学兴起的背景、社会学的使命,探讨和分析经典社会学家的现代社会思想、社会发展的脉络、民族国家的特征、现代城市和家庭特征等重要内容。本书不仅在吉登斯本人的思想发展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推动20世纪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书综合介绍了社会学领域内的社会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新近发展,文字简洁、生动,不玩弄术语,非常适合学生和一般读者。
现代性的后果(人文与社会译丛)
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0%
本书对于现代性的本质及其与传统社会形式的特殊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当吸引人的视角。吉登斯以一种杰出的方式,吸收了自古典社会学家以来的社会思想传统,并且让不同的理论家们作为对手相互竞争,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他的理论不仅建立在整个传统之上,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之上。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分析中的行动、结构与矛盾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7%
《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当代著名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吉登斯庞大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现代性理论体系,第三条道路理论等。本书在吉登斯的思想体系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一方面,它秉承了反思三大思想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对结构主义思潮的反思,从而对社会学理论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检视。在此基础上,吉登斯系统提出了其对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解。本书以能动与结构作为两个支点,沿着意识、权力、再生产、制度化和社会变迁等线索,系统建立起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本书在社会学理论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了解吉登斯社会学理论思想的重要著作,而且是理解20世纪中后期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著作。它将20世纪中期有关能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等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推向深入。它超越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在这些问题上形成的尖锐对立,从实践的角度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将社会学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
本书是吉登斯著名的“社会理论三部曲”的开山之作,是20世纪晚期现代性批判理论的代表作,同时也反映了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对于社会学核心问题的深入探索。 本书一方面延续了吉登斯重新诠释经典社会学家著作的传统,立足当代,借助各学科的最新发现来批判和反思历史唯物主义。他指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解释前资本主义时期的非阶级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的诸多现象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吉登斯在海德格尔哲学和现代地理学著作的启发下,将时空关系引入社会理论的核心,并与权力的产生相联系,考察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商品化、城市化等在晚期现代性语境下的表现,以期对当代历史提供一种更为全面的认识。
社会学基本概念(第二版)
《社会学基本概念(第二版)》介绍了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基本概念,其中一些概念过去帮助塑造了社会学,如今也在不断影响其发展,另一些新近出现的概念则反映了最近几十年这个世界的剧烈变化。除了简短的定义外,作者对每个概念都进行了扩展讨论,将其置于历史和理论背景中,探讨了其在使用中的主要含义,介绍了一些相关的批评,并为读者指出了其在当代研究中的演变和理论化。 本书由十个主题组成,通过一些基本概念,如全球化、现代性、可持续发展、消费主义、社会流动、生命历程、身份认同、社会自我、越轨、公民权等,提供了一幅关于社会学的图画。
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
吉登斯试图阐述以下这些问题:性革命这个富有争议的术语,在今天能被赋于什么含义? “性态”是如何形式的? 这与已经影响到更大范围的个人生活的变化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这《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旨在为妇女、儿童、同性恋等弱势群体的价值和利益的祈求进行辨护,是一本大众化的读物,书中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
暂无简介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睿文馆)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是吉登斯早期著作,为他赢得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本诠释性和比较性的论著种,作者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著作进行了简洁而又全面的分析,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三位建立了现代社会学基本框架的思想巨匠。在前三篇中,吉登斯分别对三位大师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以此揭示他们在社会理论贡献之间的内在连贯性;在结论篇中,吉登斯讨论了将马克思与另两位大师作比较的主体思路,并厘清了以往在这一主题上的一些误解。
社会的构成
「結構化」(structuration)這個名詞常與社會理論家紀登斯聯繫在一起。《社會的構成》一書就是「結構化」理論的系統鋪陳,試圖解決社會理論中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即社會結構與個人能動性之間,在過去種種不當之概念的對立。
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
自反性是当代社会理论的重要问题,在《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中三位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深入讨论了今天社会理论和文化理论中的“自反性现代化”的涵义,触及到当代社会的政治、传统和美学等层面,贝克以其“风险社会”的视野,检讨了他关于自反性现代化的基本观念;吉登斯具体考察了现代社会的“制度自反性”和去传统化,进而论证了全球社会的发展,拉什提出了一个关于美学和文化解释的自反性现代化主体,强调对“审美现代化”和后现代性的分析。全书最后的回应与批判,三位作者对彼此的观点做了评判性的评价,进而构成一种综合的结论。
社会学(第八版)上下册 当代社会学大师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学入门作品
《社会学》如今出至第八版,对于理解我们塑造的世界、我们所过的生活,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导引。 本书行文流畅,布局清晰,努力做到既智识严谨,又深入浅出,尤其强调互动,力求让读者倾心投入,保持兴奋,帮助他们领略社会学之思的持久价值。 第八版特色: ·紧扣社会学基本要义,即社会学的宗旨、研究方法与理论,构筑坚实基础; ·围绕社会生活核心话题,从性别、性相和个人生活,到贫困、全球化、传媒与政治,勾勒新概观; ·针对社会学有关全球不平等、气候变化等当代世界关键议题的论述,遍举鲜活例证; ·牢牢把握全球社会学趋势,明确聚焦数字技术如何彻底改变传播、劳动与人际互动; ·保持教学特性,诸如“经典研究”“全球社会”图文框和“批判性思考”停靠点,以及各章末尾活动环节,邀请读者关注流行文化与原创研究论文,广采社会学洞见。
失控的世界
《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从政治、文化和生活的角度对全球化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论述了不断增长的全球依赖性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影响每一个人的。书中相继考察了伴随全球化而来的风险、传统、家庭以及民主这些人人关心的普遍性问题,告诉人们应当如何适应正在被全球化完全改变着的新的现实生活。
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
安东尼·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被公认为第三条道路政治的主要文献,它被译成25种文学,塑造了第三条道路政治的发展历程。在本书中,吉登斯对批评者作出了回应,并进一步发展了他前书中提出的观点。吉登斯表明,第三条道路并非无力解决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而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惟一可行的思路。若想理解当今最重要的政治争论,本书必不可少。
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
本书集中反映了作者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来致力于社会理论与现代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其理论贡献突出地反映在:其一,对某些古典社会理论提出了新的诠释,与帕森斯认为有些古典理论是以秩序问题为核心的观点不同,而是认为应以资本主义与现代性这一历史问题为核心。其二,试图为当代社会学定调,认为当代社会理论应该把传统上分裂对立的"结构"与"行动"二元图式整合协调起来。以形成一种动态的结构化过程。其三,较好地从社会制度方面探究了现代性的起源、性质以及后果,是现代社会的诠释者。
超越左与右
《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为理解原教旨主义的崛起、民主的复兴、性别分工的持续以及暴力的规范政治理论问题提供了强大的解释力。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找到一条崭新的路径来理解21世纪之初我们面临的政治挑战的人来说,《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都是不可或缺的案头著作。 应该怎样理解当今政治激进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的可能?政治激进者通常被看作是偏左的人,反对留恋过去的保守主义。然而,在当今世界里,左翼已经转为守势,而右翼变得激进,倡导市场力量要打破阻挡其前进的传统与习俗的障碍。 怎样解释这两种观点如此奇怪的扭结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吉登斯建立一个新的激进政治框架。他从他所说的“哲学保守主义”那里汲取营养,但是把这种观点服务于通常属于左翼的价值。生态危机是其分析的核心,但是他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将危机理解为是对现代性作为社会和道德奇迹已经耗竭的世界的回应。自然作为独立于人类干预的实体已经终结了,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也终结了。这些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利用以及应付的力量。
欧洲模式
《欧洲模式:全球欧洲,社会欧洲》对《欧盟宪法条约》搁浅后欧洲之未来的争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自1989年以来,欧洲联盟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其中包括“欧洲”定义本身。欧盟已经扩大为27个国家,东欧与西欧间的分裂已经消失。 欧盟对这些改变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它不仅成功实现了扩大,而且推进了单一市场和单一货币。然而,正是这些成功产生了反作用。法国与荷兰的那些在全民公决中投反对票的人显示了对欧洲未来,尤其是对社会与经济水平的担忧。对许多人而言,“社会欧洲”一为避免遭受全球市场冲击而提供保护的福利国家——正在受到威胁。失业与增长缓慢似乎正在成为许多欧盟国家的地方病。 欧盟的支持者应作出何种反应?一欧洲所珍爱的社会模式的未来是什么?欧盟将如何应对来自印度、中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压力7在《欧洲模式:全球欧洲,社会欧洲》中,来自不同国家的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为社会学辩护
作者从自身立场出发,对社会学界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社会学发展问题及地位问题进行论战并对世界上各种对社会学的非议观点进行了驳斥。 在《为社会学辩护》中,作者向上述观点提出了挑战,同时表明了社会学将继续在社地科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吉登斯审视了社会学的过去,以及当前学术的种种发展趋势,挖掘了社会学的传统和遗产的许多方面,孔德、迪尔凯姆、帕森斯、马歇尔和哈贝马斯都补包括在其中。吉登斯还将社会学工作与当前政治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并将社会学这门科学置于众多的社地理论和政治问题的环境中。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一种对解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
本书是一部社会理论的基础性教材,这是本书的新修订版。在本书的第一版中,吉登斯对社会哲学中的某些主要思想学派提出了一个简明的批判性分析,尤其是现象学、常人方法学和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吉登斯主要集中于研究这些不同观点对人类行动及其可理解性解释的含义。然而,“行动路径”不能单独地起作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行动和结构是互为前提的。因此,作者转而提供了一系列与理解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相关的概念。本书在结论中对一些“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做了简明的概括总结。本书的这一修订版清晰地重现了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还增加了一个有实质性内容、全新的导言,在这个导言中,吉登斯回应了本书初版后不断受到的某些批评并对先前只是概略讨论的一些重要论题进行了再阐述。了解吉登斯理论大厦的奥秘,本书是必须跨越的门槛。长期以来,本书一直作为基础性教材在西方深得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者的欢迎。
政治学、社会学与社会理论——经典理论与当代思潮的碰撞
本书对主要的社会理论大师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包括马克斯•韦伯、涂尔干、哈贝马斯、福柯、马尔库塞、孔德、帕森斯、加芬克尔和波普尔等,介绍了社会学、政治学领域中一些主要的争论,以及古典和当代一些重要的社会学、政治学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吉登斯不仅对主要的社会学、政治学传统分析提出批判,也进一步介绍了他本人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对经典社会理论和当代思想流派中的一组议题予以一系列的整合性反思。
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
《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吉登斯讲演录)》内容简介: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的最初几年是一个见证全球社会、政治剧烈变革的时期,这种变革突出体现在“全球时代的来临”、“两极格局的瓦解”、“恐怖主义的兴起”等方面。正是在这一重大时代转型的背景下,在1998-2004年间,时为伦敦经济政治学院(LSE)院长的安东尼·吉登斯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演讲,内容涉及对马克思和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对全球时代各大政治主题的思考、对未来世界社会的展望。《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吉登斯讲演录)》将这些演讲和谈话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不仅是理解当今时代状况的重要资源,而且是理解吉登斯思想的重要依托。
杜尔凯姆
暂无简介
动荡而强大的大陆 欧洲的未来何在?
经济复苏乏力,政治格局瞬息万变,社会模式难以为继,难民汹涌而至,能源依赖日益严重,全球变暖迫在眉睫……过去强大的欧洲如今仿佛处于暴风雨的前夜,宁静却暗潮涌动。如何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欧洲的未来,或者更确切地说,欧盟的未来何在? 围绕着“欧盟何去何从”的问题,作者考察了六大主题:一是"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欧盟",阐述欧盟目前面临的主要考验和未来展望;二是"紧缩及其后",主要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欧洲的应对;三是"社会模式",主要讨论欧洲经典社会保障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社会保障模式的应然选择;四是"世界主义要务",主要描绘欧洲所面临的各种分裂趋势,说明世界主义在整合欧洲中的重要性;五是"气候变化与能源",主要考察当今世界的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问题以及欧盟在应对这些问题时的角色和采取的举措;六是"寻求关联性",说明冷战后欧洲在地缘政治上的地位变化和策略调整的重要性。
大学译丛:全球时代的欧洲
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对当代社会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视为凯恩斯以来最有名的社会科学学者。他与英国前酋相布莱尔提倡的“第三条道路”(ThirdWay)政策也影响了英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政策。 吉登斯通过《第三条道路》、《新平等主义》、《全球欧洲,社会欧洲》等著名作品系统提出了“积极福利”的总想,《全球时代的欧洲》一书就是在这一思路上的最新著作,体现了对传统福利模式的反思与融台,并试图在全球化、后工业化和后民族国家化的背景下将欧洲福利模式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书中论述虽然主要集中在欧洲,但其蕴意实则更为广泛。 所有发达国家均面临一系列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全球社会和经济变迁联系在一起,也与工作、家庭和日常生活的重大转型联系在一起。因此,吉登斯所讨论的问题同样应当引起其他国家的兴趣,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如正日益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中国和印度——倘要建立一个整合而包容的社会,有效的福利体系将是必不可少的。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较先进国家的得失。
逃逸的世界
全球化与现代性的扩张已势不可挡,它们既给人类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又带来了问题与风险,人类自身成了主要风险源,而世界未能按照启蒙思想家设计的道理前行,正在失去控制。在“世界步履急促,已近终点”之际,人类必须找到使这个逃逸的世界回归正轨的方法。 《逃逸的世界》是吉登斯著作体系中的一本重要小书,全球化作为主要议题贯穿始终。在吉登斯看来,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技术的和文化的,其产生的后果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而不是单一的过程,带来的不是全球市场,而是一个全球世界主义社会。全书讨论了与人们的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五个主题,全球化、风险、传统、家庭和民主,作者以反思与重建现代性的视角和结构化理论,将这些重要主题联系在一起,展示全球化如何影响我们的当代生活,阐释如何使逃逸的世界回归正轨。
社会学方法的新准则——阐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第二版)(吉登斯作品集)
本书主要由“批判”和“建构”两部分组成。前者体现在对20世纪中期“解释社会学传统”的批判性反思上,后者则体现在对“社会学方法”的新构想上。本书在吉登斯的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吉登斯对于社会学方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上的话,本书是理解其灵感来源的一本重要著作。结构化理论的灵感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集中体现在对“客体主义”理论传统的清理上;二是对解释社会学方法的反思,主要是对“主体主义”理论传统的反思。结构化理论将主体主义和客体主义的优点揉合在一起,同时又摒弃其不足。本书所阐述的内容正好是对主体主义理论传统的反思。在本书中,吉登斯以对孔德、涂尔干等社会学始祖作为反思的起点,系统清理了以舒茨、温奇等为代表的常人方法学,以伽达默尔、阿贝尔、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解释学和批判理论,认为这些理论流派尽管注意到了“行动”在社会分析中的重要性,但存在种种缺陷。比如,仅仅将行动视为“有意义的”而非“实践的”,未将权力置于社会生活的核心地位;未注意到社会规范或规则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讨价还价的;未能更多的讨论制度变迁及历史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分三个层次提出自己的观点:一是对于能动行为、交往意图、行动合理性等的理解,从个体心理层面建构起有关人类行动的理解;二是超越对行动的“个人化”理解,从行动分析延展到社会生活和社会再生产分析,考察人类行动如何形成了社会整合和社会再生产;三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提升,认为社会学研究应当秉持“双重解释学”(结构二重性概念)的立场,并为此提出这一解释立场的基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