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
祝勇,1968年8月15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原籍山东东明。作家,学者,艺术学博士,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现任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1990年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曾任时事出版社编辑部编辑、副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驻校艺术家,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多部大型历史纪录片总撰稿。先后荣获第21届中国电视星光奖,第25 、26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中国十佳纪录片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与《舌尖上的中国》并列获得第18届中国纪录片年度特别作品奖等等。已出版作品40余种:长篇历史小说《旧宫殿》《血朝廷》,历史散文集《纸天堂》《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等。2013年由东方出版社推出了《祝勇作品系列》20卷中前6卷。 2018年7月2日,祝勇担任编剧的《天山脚下》在中国大陆播出。
故宫六百年(独家定制版)
9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1%
【微信读书全网独家首发,独家定制版】本书以紫禁城建筑的空间次序横坐标,以紫禁城历史的时间次序为纵坐标,立体、全景式地反映紫禁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通过对紫禁城六百年历史的回顾,揭示定都北京的历史意义,展现中华文明在宫殿建筑、园林、绘画、读书藏书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对封建皇权的黑暗残酷进行批判,揭示中国历史走向二十世纪的民主自立的历史必然性。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4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7%
本书将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将苏东坡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生命际遇联系起来,时代的洪流与人物的细节在书中相互交融,不仅仅呈现了苏东坡一生的所有轨迹,更书写了整个宋代的精神文化风貌。
故宫的古物之美2
3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4%
《故宫的古物之美2》是祝勇继《故宫的古物之美》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故宫美文”。它不是一部艺术史的学术著作,而是一场精神上的寻根之旅。它或许会让我们知道这些古代艺术品是怎样出生,又在经历了怎样在的坎坷之后抵达我们的面前。面对那些久远的墨迹,你我都会怦然心动。除了感叹古代艺术家的惊人技法,心里还会联想到那些纸页背后的故事,浮现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掉的人与事。
故宫的隐秘角落
2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4%
“故宫的隐秘角落”,是故宫魅力的一部分,没有了“隐秘”,就没有真正的故宫。祝勇用诗意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史学的态度,带我们一起走进普通游客根本无法进入的未开放区域:武英殿、昭仁殿、寿安宫、文渊阁、倦勤斋等,讲述了这些隐秘角落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刻画了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了的那些历史人物及其起伏命运。
故宫的书法风流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0%
祝勇先生多年来勤勉地书写故宫,从建筑到古物,从宏大的历史事件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他用散文的笔法、诗意的笔触以及极具现场感和想象力的叙述为读者呈现了一座“纸上的故宫”。本书不是一部艺术史的学术著作,而是一场精神上的寻根之旅。它或许会让我们知道这些古代艺术品是怎样出生,又在经历了怎样在的坎坷之后抵达我们的面前。面对那些久远的墨迹,你我都会怦然心动。除了感叹古代艺术家的惊人技法,心里还会联想到那些纸页背后的故事,浮现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掉的人与事。请跟随祝勇,从面前的一幅书画开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就像逆光的旅行,去寻找它们原初的形迹。
故宫的古物之美3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8%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祝勇用七篇文章,讲述了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七幅名画的故事。祝勇的散文独具一格,兼具学理与叙事,尤其注重对历史现场的还原。本书还从故宫博物院及海内外其他博物院搜集了数十幅高清画作,附于书中,全书将采用艺术纸四色印刷,力图将这本书做成“美物”。
血朝廷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7%
祝勇在《血朝廷》中,从光绪皇上、慈禧太后、隆裕皇后和李莲英四人的视角出发,重新解读清末剧烈变动的历史。 小说中每一个人都是惶恐、犹疑与纠结的,意在通过这些国家权力顶层的人物的内心来呈现一个王朝覆灭前夕的“悚然之气”。通过展现那些被政治话语遮蔽的人性的鬼魅幽深来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立体的人,再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形象呈现一个沉没的王朝。
祝勇历史系列(套装共3册)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5%
祝勇故宫系列,《故宫的古物之美》《远路去中国:西方人与中国皇宫的历史纠缠》《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合集。
故宫的古画之美
5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祝勇经典作品《故宫的古物之美2》《故宫的古物之美3》的合订本。这不是一部艺术史的学术著作,而是一场精神上的寻根之旅。它或许会让我们知道这些古代艺术品是怎样出生,又在经历了怎样在的坎坷之后抵达我们的面前。面对那些久远的墨迹,你我都会怦然心动。除了感叹古代艺术家的惊人技法,心里还会联想到那些纸页背后的故事,浮现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掉的人与事。请跟随祝勇,从面前的一幅书画开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就像逆光的旅行,去寻找它们原初的形迹。全书收录故宫及海内外博物馆近百张珍稀古画高清详图。
施今墨对药医案选
11人今日阅读
对药是名医施今墨的用药特色,本书收载了祝谌予先生为施今墨老师整理的施氏对药和施今墨临床医案集的内容,书中采用西医病名,中医辨证论治、多诊次记述的体例,在每类病例前加有按语,对该病例进行分析,有助于青中年医生掌握施老的临证精髓。
故宫里的中国
4人今日阅读
本书收录十二篇祝勇关于故宫的散文。故宫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这些遥远历史背后的人世变幻,远非普通游客驻足一刻便能洞察知晓的。作家对故宫的书画、建筑、历史人物的唯美书写,重温和延续了故宫的历史记忆,也讲述了中华文明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为祝勇近年散文创作的经典之作。全面展示了祝勇追求散文写作趋于开放化、更接近人性和人心、更接地气的决心。在祝勇的散文中,没有被空洞的形容词填充得满当的文章,他摆脱了不管是时代还是散文传统加诸在他身上的层层束缚,自由自在地在文字的世界中调兵遣将。
为什么唐朝会出现李白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3%
本书包括《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为什么唐朝会出李白》、《宋徽宗的光荣与耻辱》、《吴三桂的命运过山车》等作品。为祝勇近年散文创作的经典之作。全面展示了祝勇追求散文写作趋于开放化、更接近人性和人心、更接地气的决心。在祝勇的散文中,没有被空洞的形容词填充得满当的文章,他摆脱了不管是时代还是散文传统加诸在他身上的层层束缚,自由自在地在文字的世界中调兵遣将。
故宫的古物之美
2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6%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故宫的面积,是法国卢浮宫的四倍,凡尔赛宫的十多倍,俄国圣彼得堡冬宫的九倍,英国白金汉宫的十倍。故宫不仅规模宏大,更重要的是历史丰厚,它先后成为24位皇帝的工作地和生活区。它收藏180多万件艺术和文物精品。著名学者祝勇针对故宫的文物所写的文化散文,向我们展示了故宫的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
辛亥年到来的时候,没有迹象表明,这将是这个铁血帝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是从隆裕皇太后万寿圣节(正月初十)的歌舞升平开始的,而在这一年行将结束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却颁布了一纸退位诏书,中国的封建政权就此曲终人散。历史的急转直下,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包括革命领袖)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著名学者祝勇以非虚构笔法带领我们重返皇朝的最后一年,重返这一年的故宫。
纸上的故宫
这是“朱自清散文奖”得主祝勇的散文精选集。祝勇的故宫系列文化散文文笔细腻流畅,有着较高的文学性与审美性,主要分为书画、古籍、文物三个类别,《纸上的故宫》从这三个角度精选作者的优秀散文佳作,力图呈现作者的散文创作风貌。此书选目包括《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纸上的李白》《李自成在北京》《“定远”的碎片》等代表性的篇目,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故宫的风花雪月
本書不是一部藝術史的學術著作,它只是一場遊戲,也是一場精神上的尋根之旅。它或許會讓我們知道這些古代藝術品是怎樣出生,又在經歷了怎樣在的坎坷之後抵達我們的面前。 當我說到故宮,心裏想的往往是北京故宮。實際上中國有三個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這三個故宮實際上是一體的,在物質層面上可以分割,但精神層面上卻水乳交融。 每逢面對那些久遠的墨蹟,我都會怦然心動。除了感歎古代藝術家的驚人技法,心裏還會聯想到那些紙頁背後的故事,浮現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現過又消失掉的人與事。那些藝術品遠比朝代更加偉大,但它們畢竟是朝代的產物,身上糾纏着朝代的氣息,揮之不去。在本書中,我們嘗試從面前的一幅書畫開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就像逆光的旅行,去尋找它們原初的形跡。
讲给孩子的故宫(套装4册)
《讲给孩子的故宫·书法之美》 精选祝勇即将出版的新作《故宫的古物之美》系列中与故宫珍藏的古代书法佳作,精选出7位大文豪的书法代表作,涉及6种中国书法艺术代表字体流派,设置青少年读者值得了解和关注的7个主题(小篆·李斯《峄山碑》、行书·王羲之《兰亭序》、草书·李白《上阳台帖》、行楷·欧阳修《灼艾帖》、行书·苏东坡《寒食帖》、行楷·辛弃疾《去国帖》、行草·陆游《怀成都十韵帖》),每个主题下设置3个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知识有关、青少年需要了解的小问题。(如:“中国书法有哪些特性?”“怎样欣赏《兰亭序》?”“为什么只有唐朝才能成就李白?”“为什么《寒食帖》被奉为行书第三?”“《去国帖》表达了什么?”) 《讲给孩子的故宫·探秘建筑》 精选祝勇新作《故宫六百年》中与故宫建筑知识相关、青少年读者值得了解和关注的7个主题(名字、空间、时间、地点、设计、布局、建筑物),每个主题下设置3个与建筑知识有关、青少年熟悉且易混淆的小问题。(如:“为什么故宫又叫紫禁城?”“故宫到底有多大?”“故宫是如何建成的?”“故宫的正门在哪儿?”“故宫里有哪些宫殿?”“中轴线是怎样一条线?”) 《讲给孩子的故宫?纸上看展》 精选祝勇新作《故宫的古物之美》系列中与故宫珍藏的古代名画,精选出六幅名画,设置青少年读者值得了解和关注的7个主题(画里相逢、《洛神赋图》《重屏会棋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浴马图》《富春山居图》),每个主题下设置3个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知识有关、青少年需要了解的小问题。(如:“故宫里有哪些古代名画?”“《洛神赋图》和《洛神赋》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清明上河图》能够成为千古名画?”“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有哪些特色?”) 《讲给孩子的故宫?寻找宝藏》 选取祝勇《故宫的古物之美》中与故宫里的珍稀古物相关、青少年读者感兴趣的10个主题(青铜器、酒器、动物、祭祀、军事、宠物、祭祀、艺术、家具、生活、服饰),每个主题下设置3个与国家宝藏有关、青少年熟悉且有趣的小问题。(如:“青铜器是青色的吗?”“《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的‘金柝’是什么?”“唐三彩中的马是胖的还是瘦的比较受欢迎?”) 作品以优美、凝练、专业的散文化语言,为青少年读者讲述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连缀起一部故宫里的艺术史,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从而引领青少年更清晰地了解历史,掌握文博知识,更深入地体会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旧宫殿(最新修改版)
《旧宫殿(最新修改版)是祝勇精心设置的一个历史迷宫,它华丽而苍凉,妩媚而毒辣,庄严而污秽。它诱惑我们走进去,让我们陶醉其中,浑然不觉,而作品中所有通向历史暗角的路径,都尽在作者的掌握之中。《旧宫殿(最新修改版)》的作者像一个老谋深算的巫师,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窥视着历史,也占卜着我们的将来。
盛世的疼痛
谁敢说自己对一个历史人物百分之百了解?谁说我们几十年读下来的历史课本是百分之百正确?本书作者对历史的探究从细节着手,见解精辟独到。历史人物经过作者的塑造和打磨,不再只是纸片上一副单薄的画像,而是有立体感、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知人间冷暖的活生生的人。
从故宫到长城
《讲给孩子的故宫·从故宫到长城》从时间、人物、地点、原理、价值、战争、结局7个维度,带青少年回顾长城千百年来的壮阔历史。最早的长城建在哪里?秦始皇如何组织修建长城?长城中蕴含着什么“科学定理”?长城对中华文明的缔造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本书用优美、凝练、专业的散文化语言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关于长城的历史、文化、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知识,通过长城窥探中华文明延续千年的不朽魅力。
远路去中国:西方人与中国皇宫的历史纠缠
从马可波罗、利玛窦、马戛尔尼、呤唎到洛克,这些怀揣各种目的来到中国的西方人眼中,折射出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东西方历史文化的纠结。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即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史上几个具有特色的结点,反映了中国朝政、历史的变化。
故宫之美:寻宝·探秘·看展实用手账(精美手账本)
故宫之美:寻宝·探秘·看展实用手账
纸上繁花(故宫六百年作者祝勇散文集,冯骥才推荐,红色布面精装)
《纸上繁花》是著名散文作家、文化学者祝勇的散文自选集。精选了作者近几年的代表作品,还有一些新作品。全书分三个部分:故宫、天下、世界。第一部分是怀古之作,与古人对话,遥想古人心思。第二部分是总览祖国山川,体贴草木民间,感受神州大地之美。第三部分是域外旅行的观感,视角独特。 祝勇的散文饱含了历史与文化的厚度,文字淡雅,情感饱满,思考深刻,给人思考。该书由著名作家冯骥才作序,并配有大量的图片,使该书图文并茂,令人爱不释手。
语之可07.人间惆怅雪满头(平)
《语之可》志在以一种独立纯粹的阅读趣味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发现、筛选、整理那些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的历史文化大散文——既有学者的深邃,旨要高迈、洋溢着天赋和洞见,又有文人的高格,灵动优美、感动人心,以价值力量的文字,剑指“文史之旨趣,家国之气象”。 《人间惆怅雪满头》为《语之可》系列的第7本,收录了蓝英年、梁衡、祝勇、汪兆骞等诸位名家的大历史散文。
西藏书:十年藏行笔记(精装)
《西藏书:十年藏行笔记(精装)》是作家祝勇经过在西藏多年的游历,一边行走一边记录、书写而成的。作者写的每一个字都是虔诚的、有热度的,他将一个自己眼里的西藏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西藏吸引着我们,它对人们构成长久的诱惑。西藏的景物具有极强的隐喻性,可以使芸芸众生的生命获得启迪。西藏拒绝阐释,更拒绝一知半解。当人们企图以文字或者照片为工具,从西藏的肌体上取下一个切片的时候,他们得到的仅仅是西藏的碎片,而真实的西藏正从人们的身边悄悄溜走。西藏的许多事物,都远比人们的生命壮观和持久。
跟着吴昌硕去赏花
故宫博物院藏吴昌硕作品大展将于文华殿开展。这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馆自武英殿移至文华殿之后的第1次书画大展。吴昌硕一生以画花为业。文华殿内,花在吴昌硕的画幅间盛放。大殿前成片的海棠树,也正花开如海,一直蔓延到东华门下。纸上的花与大地上的花,形成了神奇的“互文”关系。
纸上的叛乱:一个“散文叛徒”的文学手记
散文的魅力,不在于万众归一,而恰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无法重复的独特性和永无休止的创造力。它不是人人皈依的教义,而是纷纭的言水,是趋向不一的行者。 《纸上的叛乱》是国内著名作家祝勇的最新散文力作,历经几年时间、几番修改完成。作者戏称自己为“散文叛徒”,以示自己追求散文写作趋于开放化、更接近人性和人心、更接地气的决心。 作者说:我的写作已忙不过来,无意再玩评论,但这份态度显然令那些责难“新散文”的人感到失落,把我的谦虚谨慎当成态度傲慢,把沉默不语当成软弱可欺。倒是他们的无知与无畏,让我觉得有了为“新散文”申张的必要。 祝勇说,他想改变那种被时代的大词填充得满满当当的文章,他不想散文写作变成像广播体操一样,规范着散文写作者的动作。他不想中国散文失去想象力变得日益慵懒,因此,他说,纸上的叛乱终将发生。但是,对于一个健全的文学机制而言,“背叛”应是常态而非变态,因为只有“背叛”能使散文呈现某种变化,而不至于像臭水沟一样以不变应万变。
寻找宝藏/讲给孩子的故宫
“觥筹交错”的“觥”是什么?秦始皇为什么建造兵马俑?如何鉴别一匹“汗血宝马”?玫瑰椅和玫瑰有关系吗?古代女性想逆袭,好穿越到哪个朝代?古代家具里有哪些智慧?后妃们在哪里举办“时装秀”?…… 《寻找宝藏/讲给孩子的故宫》选取祝勇《故宫的古物之美》中与故宫里的珍稀古物相关、青少年读者感兴趣的10个主题(青铜器、酒器、动物、祭祀、军事、宠物、艺术、家具、生活、服饰),每个主题下设置3个与国家宝藏有关、青少年熟悉且有趣的小问题,为青少年读者讲述故宫这座伟大而宏伟的古建筑群的专业知识,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
民国的忧伤:民国初年的宪政传奇
《民国的忧伤:民国初年的宪政传奇》以无比同情的心情回望民初宪政那段历史,回望那些在民初的混乱局面中为实现宪政梦想而努力挣扎的人们,领会和理解他们的痛苦和纠结。他们的功绩,丝毫不逊于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只是在以革命为主导的历史叙述,没有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地位。 那些人不是消逝了的人,而是现实中的人,举手投足,都可以耳闻目见,或者说,这些人,就是我们自己,因为他们生命中的所有际遇与抉择,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海外文摘·人物写真卷:二十周年典藏本
《海外文摘.人物写真卷:二十周年典藏本》是一部精品的荟萃。书中的所有文章都是从二十年来《海外文摘》刊登过的一万多篇文章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文章当初经过读才的推荐,编导者的筛选。又经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品评。可以说是千锤百炼、精中选优。本书的主编祝勇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他以作家特有的社会认知感和青年人的审美观念来选编这部作品,更突出了它的社会性、时代感和高品位。我们不能说它篇篇都是珍品,但它肯定是高质量、可读性强的美文。“新奇而不荒诞,优美而不媚俗,高雅而不孤傲”。这是《海外文摘》的特色,也是这部书
古物之美(人文之宝2020故宫六百年纪念手账)
这是一本穿越六百年的青春手账,收录了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院的馆藏珍宝。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看到孔子向往的礼乐之美;汉朝的铜镜,照出一个民族的粗犷之美;唐朝的三彩马,带我们重温大唐盛世之美;两宋的《清明上河图》与《千里江山图》,展现出中华传统美学的大成之美……古物之美,沉淀着时间的滋味,配以故宫学者祝勇先生的文字,听他将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走进一座“纸上的故宫”。 手账采用宫墙主题的布脊特种纸封面,美观耐用;由《千里江山图》组成的12个月主题备忘历,让新的一年极具仪式感;100g道林书纸空白页,适用书写、手绘,留下2020年的珍贵回忆。手账兼具艺术性、功能性与书写的灵活性,适合自用、赠友。
最后的罂粟
最后的罂粟 bkbk505412 前言: 冷冰川说,这次合作是我们们迄今最亲密的接触。 第一次接触是名年前,我出《声音的重量》,封面用了冷冰川的画,那时开始注意这个闪烁着几分寒气的名字,猜想有这名字的该是怎样一个人,后来发现《读者》杂志不止一次地用他的画作插图,又买到他的画册。江苏美术出的,叫《冷冰川》的世界》一直珍藏,再后来就认识了冷冰川 我意外于冷冰川的质朴可起——与预先的想像不问。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一个人的身份来定义他们的外形在我们的想像里干部、知识才子、商人、画家早就戴上了各自的陆警像中药区于各归其类,绝不能混淆如果一个画家外表与官员无异或者一个知识分子长得像商人肯定会引起我们的感官不适。 有人说,作家绝对不能长得漂亮,长得漂亮了肯定写不出好又章画家呢,外形不能正常,正常了就不是好画家. 很传神,但并不可靠。 三与朋友相识一交往的细节,我常常忘得一干二净剩下的只是一种感觉,仿佛一个故事没有过程,只有结局。所以我和冷冰川的交往过程很短结局很长。 冷冰川很安静。 他的画很细,那似乎不该是由人来完成的,如果说是上帝惜用了他的手,那是对他的吹捧,至少那些细如发丝的线条应该是由机器完成。我只愿面对他绘画的结果而不愿面对过程——是不忍。采风时和他“同居”,他开始画画,我就睡觉醒来时他已结束工作、每个夜晚他的刀刃都要经过一次历险——他的作品都是一次性完成不能修改刀锋的丝毫慌乱都会使他前功尽弃。他握刀的姿势有点像外科医生他胸前的黑纸上到处是一触即痛的敏感神经。 我喜欢冷冰川的果断。 冷冰川果断地说 我不可能很完美,你想连我犯错误的乐趣也抢走么,我的缺陷是我个性的一部分,我的缺陷你都无法学到。 与名字相反,冷冰川的画让我找到了南方——感官上的南方。看不出明确的地理位置,但每一片丰腴的叶子都暗示着它们‘亏阳光的联系。冷静的刻刀下,呈现出一个情欲旺盛的世界。每一个细胞都在膨胀。他的黑白画不仅包含着绚丽耀眼的色彩与光芒而且包含着喧哗的众声像陈丹青形容的,疏阔、明朗、幽深、响亮。 冷冰川的画如黑夜,为我们的梦游提供方便、每个人都有可能情不自禁被它们裹挟而去。那诱惑来自睡梦中的少女。她们的梦境写在她们的脸上。 冷冰川的画令我感受到双重梦境。 冷冰川又说 美丽的作品(包括爱情及所有的艺术)多少都含有几分误解,或至少是幻觉。没有误解和幻觉;艺术、爱情会存在吗。 很久以后,我发现冷冰川差不多每本画册的名字都相问——《冷冰川的世界》。 每逢出书,他都要从上次的书中抽掉不满意的册页更换以更好的作品。画册仿佛游动的画展,他在其中不断地调整。他以此来保证每一本新集在品质上都超越前者,并可望在谢幕时出一本最理想的画册。 汪家明先生刚到三联书店我和冷冰川就与他巧遇。我建议冷冰川在三联出一本书——不是画册——有图画,有文字。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好的建议马上变成我自己的繁重的工作。读画是有趣的,写画就变得艰难。第一年没有动笔第二年写了一点,被电脑病毒一网打尽,现在是第三年。三万字写了三年。我写得最慢的一本书。 冷冰川不催,他一年只画十张画。 我们俩比慢。 自由有时是最大的限制。这本书写得辛苦,汪先生的宽容是原因之一。自由有时会使我失去言说的必要。 自由导致失语。 画如梦,不可解。我惜画说了点自己的话与画无关,或有关。 但愿是误解。 二00四年七月二日深夜 后记: 跋/冰冷川 几年前,当我和祝勇在某个无不良印记的春夜聊到这本“情色”读本的时候我就猜到祝勇无论怎样用他的力量都写不到那个流水落花的地方。果然祝勇只写到他的矜持就“不爱真理了”。 祝勇是个严肃的人。他从不在自己的生活里找灵感他似乎是离人群很远,但他的所思所想却离人越来越近——我也不在自己的生活里找灵感,但我直接从生活找动人的细节画得越深入越让我读清楚内心。所以我的作品细节结实,繁复,含有轻微的催情成分——但它的抚慰是真诚的,只使人迷醉,没有毒素。其实我与画中的人儿都没有什么享乐“我”和“她”只是展示一种对自由的个人化的造型一种素朴的性命的滋味;一切不过是“人”性情中的即兴之作。但它的妙处,在于这种不着边际 的对自由和情色的心花顿发的机锋唱答——事实上祝勇在他用情的文字里也常常唤醒我们的自由的醉意。 祝勇是个明白人。他的深省与惊醒,冰冷又敏感很适合他文字里叛变的气质——我也算个明理的人,但我创作中是不讲理的,我随心所欲地表达——我拒绝承前,又不想超过任何人,不用世俗的见识,也不用理性判分。所以我只是个流浪者,靠直觉创作的流浪者,不停地接近“心”的灾难。祝勇笔下的分寸和他的身体的分寸是平实典雅的,从没有怪诞的表情。但他的明晰思辨,简明直接,像老刀手。看祝勇和他的文字,我们像遇见一个陌生人,他周身散发着一种孤冷,使人在熟悉的情境中生出疏异之感。而祝勇呢,就是凭惜这种疏异感建立了他与人与历史的渊源关系。 祝勇是个内向的人,有像森林一样漂亮的沉默,他的森林里有着无人能识破其底蕴的坦诚和隐衷…… 祝勇是个充满信念的人。对他不了解的人只能窥见他的力量的很小部分…… 祝勇还是个有文字洁痹的人从他干净的文字里见得到他清洁灵魂的影子。实际上,很难准确地评说他的鲜活的文字也难三言两语说清他作品里的庄重、沉着的声音——他用灵性和睿智的深度解释了自己的思考和自己在历史中的声音——这些矜持的声音和思考感动了我们孤独的回忆,像深深地在我们心里埋下的诗句。埋下了,就是栽种的意思。
江山美人
本书收选的是作者近年发表的谈论历史文化的散文。编辑体例是由编者确定的。把《北京站》作为本书首篇,是因为车站包含着关于出发与抵达的永恒喻意,包括空间上的出发,与时间上的出发。本书最后一篇《出走与归来》,则表明了我对于双脚的意义阐释。作为对全书的总结,出走与归来,实际上是作者写作的核心意象。
纸天堂
《纸天堂:西方人与中国的历史纠缠》内容简介:从马可波罗、利玛窦、马戛尔尼、呤唎到洛克,这些怀揣各种目的来到中国的西方人眼中,折射出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东西方历史文化的纠结。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即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史上几个具有特色的结点,反映了中国朝政、历史的变化。
黄宗英
《黄宗英》包括痴迷二十年,赵丹只为演鲁迅、快乐的阿丹——写于赵丹逝世周年祭前、存之天下——敬献《赵丹画册》等内容。
舒芜
《舒芜》收入的文章大都是回忆亲人、朋友的,有:白色的飘飏、家馆滋味忆吾师、敬悼王组人师、忆台静农先生、遥祭吴白匋教授、悼念楼适夷先生等几十篇。
念白(祝勇、洁尘、冷冰川联合创作;诗意文字描绘黑白世界的缤纷色彩)
在墨纸上用刀刻画线条是艺术家冷冰川独特的“刻墨”手法,细腻繁复的线条构造出的黑白世界让人生出各种想象。作家祝勇与洁尘信手拈花,分别以五十篇短文遥相唱和,与冷冰川的一百余幅画作隔空交锋,结成这本精致的小书——《念白》。 在洁尘笔下,每幅画作都仿佛一个女人的喁喁私语,细微、柔软、缠绕、隐忍,一如冷冰川刀下南方潮湿而茂密的植物;在祝勇眼中,那些女人体只是风景的一部分,而风景,与她的身体一样宁静和幽深。
辽宁传
这是一部关于辽宁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的书。辽宁刚好处于几大文化板块的衔接带上,像一个绳扣,把蒙古人的草原文化板块、中原汉民族的农耕文化板块连接起来。辽宁就像从中国肌体上取下的一个切片,谈论辽宁,就是谈论中国。作者以地域为切片写就辽宁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的故事,从历史、文化、交融、发展、未来等多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的辽宁。读懂辽宁,读懂中国。
万卷如雪:祝勇谈散文
收入本书的文字,前前后后跨越了二三十年,既是一本私人写作史,也是一本散文阅读史,可以说本书既是关于中国散文写作脉络的梳理,也是作者个人写作阅读的思考总结。本书传达了有关当代文学的独立观念,是对当下写作的有益探索。对于与读者也是一本指导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指南读物。 文学史不只是过去时,更是进行时。文学史是不断生成的,我们正在经历着,甚至是创造着文学史。唯有如此,文学才鞥阔步向前。
祝谌予
祝谌予先生是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和中西医结合的倡导者,青年时代从师于施今墨先生,后又东渡日本学习西医。祝谌予先生一生勤勉,于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诸多领域颇多建树,尤其是在中医诊断治疗糖尿病领域,率先提出糖尿病中医诊断辨证分型,并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中医方法,同时结合西医诊断学、药理学,研制出治疗糖尿病切实有效的中药方剂,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奠定了基础、做出了很大贡献。《祝谌予》系统介绍了祝谌予先生的生平传略、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全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适合中医药研究人员、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