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324 条
弘治皇帝
在明代的皇帝中,明孝宗朱祐樘(即本书的主人公弘治皇帝)可以说是一位“中兴之主”。 朱祐樘幼年时备受磨难。他出生后即被母亲偷偷隐藏起来,幽居密室不见天日达6年之久。后来他的父亲成化帝偶然得知他的存在,才命人将他迎入宫中。在历经了无数的坎坷后,他17岁登上皇位。面临紊乱的朝政和千疮百孔的社会现实,他即位后力挽危局,改革弊政,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在位18年间,他勤于政事,任用贤能,斥弃奸佞,整顿吏治,起用了王恕、马文升、徐溥、刘健、谢迂、李东阳等正直贤能之士。在整顿朝纲、治理黄泛、关心民间疾苦等方面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当朝朝序清宁,物阜民丰,国库充盈,外患平定,是为“弘治中兴”。 本书作者在明代史实的基础上,择取了弘治年间大量的文化、社会生活,采用章回体结构全书,以28章的篇幅,通过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丰富生动的情节,讲述了弘治皇帝奇特的身世和登上皇位的曲折经尻与众位臣子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弘治年间开创出一派新朝气象的艰难历程;正直的臣民与贪官、太监、恶妃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等,生动地展示了一幅明弘治年间社会生活的画卷。
王阳明(全三册)
7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1%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命运从不曾眷顾王阳明。初入官场,他因直言上疏而得罪权奸,被贬到蛮荒的龙场;后平定宁王之乱,本是天大的功劳,却因小人作梗,只得急流勇退;晚年也因“心学”的盛行而遭人非议。王阳明的一生,逆境比顺境多,苦难比辉煌多,争议比褒扬多。然而,信奉“良知之学”的王阳明,凭借着“心学”的智慧,在暗无天日的时代,屡屡成功破局,做出一番学问和事业,挣得一片光明与美好,影响和激励着每一个在人生至暗时刻奋力突围的人。
王阳明1:龙场悟道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本册讲述了王阳明如何被贬龙场而悟道的经历。正德初,宦官专权,王阳明因仗义执言,被廷杖、流放贵州龙场。一路上被追杀,遭遇海难,辗转江湖,生命受尽践踏,人生似乎已至绝境。这一切并没有熄灭王阳明心中的那盏明灯,奋力自救,于龙场一夜悟得“知行合一”的大道,在绝境中完成自救;与苗人交朋友,和土司交往,平定战祸;受邀去贵阳教书,曾经的“绝境”已变成了桃源。
王阳明
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而不失品味、严谨且不失趣味的语言,将王阳明从凡人到圣人并创立心学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既写了他险象环生的仕途命运,又写了他正己修身的心学思想,还写了他的诗词文章以及私人生活,等等。王阳明的一生,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军事家、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
长城之外:北境与大明边防(著名汉学家窦德士代表作,对明代九边防御的全面陈述,一部明代的国家安全史)
7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窦德士的代表作。作品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讲述了大明王朝的边防战史,并从战争史的视角,对明代的政治制度、地方管理、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书将明朝北部边境防御历史划分为14个时期,论述明朝皇帝、官员和将领在实际处理边境防御问题时,是如何思考、争论、做出决策的,探究明朝是如何在长达276年的统治中确保领土完整的。本书为审视大明王朝的兴衰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有助于全面认识明朝北部边境的防御体系,有助于了解明朝军事决策机制和军事防御思想的变迁过程,有助于思考北部边防对明朝政治、经济的影响。
讲给孩子的故宫里的明清史.明朝.3:豹房怎么成了皇帝的家?
这是一本历史故事书。由历史学家阎崇年先生为孩子而写。全书以朝代为纲,以人物为引,讲述了明朝弘治至嘉靖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后有“阎爷爷大讲堂”小栏目,将历史故事背后的趣味典故、文化艺术、建筑特色、政治制度等进行多维度解读。书后还有本册大事记和故宫平面示意图,帮助读者加深印象。全书配以精美的手绘插图,细节严谨考究,力求还原,带给读者丰富的视觉体验。
王阳明(全集)
22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3%
明代大智者王阳明的一生,是追求人生大智慧的一生,是成功运用人生大智慧的一生,是学做圣贤的一生,是成就圣贤的一生,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一生。长篇历史传记小说《王阳明》全书约108万字,分《学做圣贤》、《龙场悟道》和《我心良知》三部,从王阳明在浙江余姚出生写起,以其五十八岁在江西大余青龙铺逝世为终。全书依据王阳明亲传弟子钱德洪等人编排的王阳明年谱,依照《王阳明全集》所提供的诗赋、奏疏、文章等资料,参照多种史籍以及各种研究资料,结合作者的儒学和佛学修行实践,以求学人生大智慧和运用人生大智慧为核心,力图描述作为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的王阳明的一生。
别开生面话明朝
以明朝历代帝王为时间序列,以明朝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讲述了明代的官僚政治、君臣冲突、党争与政争、民变与外战,最终从文化的桎梏、体制的顽疾、经济的畸形几个方面,揭开明朝灭亡最本质的原因。 除此之外,书稿的写作视角还从庙堂转向民间,讲述了明代的启蒙思想、人文主义、市井文化、党社与市民运动、商品经济的勃起,以一种崭新视角展现大明王朝向近代转型的宏伟历史进程。
心圣·王阳明
3人今日阅读
本书内容来自史料,是王阳明人生传奇通透写照。详细讲述了王阳明在宦海浮沉中高人一筹的处世智慧,堪称体悟阳明心学的最佳读物。 《心圣王阳明》呈现了王阳明跌宕起伏悲壮的一生,生动地还原了当时明王朝各种政治势力的激烈角逐,对各种权谋的描写尤为精彩,同时也揭示了阳明心学的孕育、发展与精华。王阳明光明磊落的人生态度与大彻大悟的心学精髓,在小说中交织缠绕,相互印证,不断升华。众所周知的“破心中贼”、“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要义,都通过龙场悟道、南赣破贼、平宁王叛乱等故事传达给读者,可观可感。
历史就要细看:明朝(套装共4册)
1人今日阅读
《历史就要细看:明朝》(套装共4册)包括了《明史不忍细看》《大明权力场》《明史演义》和《明史简述》。《历史就要细看:明朝》(套装共4册)以明清正史及相关史料笔记为线索,以皇帝、权宦、奸佞及其他文臣武将的政治作为和君臣关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正评反批,论述了明朝日见衰亡与辽东满洲迅速崛起,力求以客观、凝重的笔法和别样的视角展现一个真实而磅礴的明朝时代,并从体制和经济角度探讨王朝兴衰和明王朝灭亡最本质的原因。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历史:唐宋元明清1400年(套装共15册)
3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1%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历史:唐宋元明清1400年》(套装共15册)囊括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历史演变,从严谨到有趣通俗,从大人物的小细节,到大事件中的小人物,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再现中华辉煌1400年的历史现场,为读者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民族从封建走向社会主义的历程。
王阳明传: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5%
王阳明是怎样一个人?他生活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如何?他怎样一步步走上了明代的政治舞台?广为人知的“投江渡海”的传说,是否真有其事?他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和各种政治势力有怎样的联系?一生几经波折,原因何在?他以“致良知”为中心的心学体系究竟是如何建立、如何发展而成的?“良知”说,究竟有怎样的含义?他所说的“心”“良知”,和传统儒家所说的“性”“理”等概念,是怎样的关系?当如何评价?他本人的思想和作为,对我国历史和文化有怎样的影响?有没有可供我们今天参考的因素和值得吸取的教训?本书建立在对国内外所见王阳明生平资料的网罗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上述问题,做了认真的考证,从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勾画出比较真实的王阳明的生平脉络。
龙床:明六帝纪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7%
本书以明朝的六位皇帝为线索,试图以一种不甚拘于格套的选材、思路、风格和写法,展现十四至十七世纪的明朝历史。作者不是一个专业治史者,也不愿意模仿他们的方式和体例去写,也不是以历史为素材,搞文学创作,而是正相反,希望把文学的精神和视角,带到历史写作中去。本书因此相当好读。
故宫六百年(独家定制版)
5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0%
【微信读书全网独家首发,独家定制版】本书以紫禁城建筑的空间次序横坐标,以紫禁城历史的时间次序为纵坐标,立体、全景式地反映紫禁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通过对紫禁城六百年历史的回顾,揭示定都北京的历史意义,展现中华文明在宫殿建筑、园林、绘画、读书藏书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对封建皇权的黑暗残酷进行批判,揭示中国历史走向二十世纪的民主自立的历史必然性。
哈佛中国史(套装全6册)
5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9%
本《哈佛中国史》六卷本丛书,由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集结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库恩三位知名汉学家,萃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全新的中国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视野、多学科学识颠覆传统中国史叙述模式,倾十年之功写就,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非常能代表西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史研究全新成果和水准的多卷本中国通史。
哈佛中国史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9.8%
《哈佛中国史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五卷。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别出心裁,从气候这一环境史角度讲述元明帝国的发展与兴衰,凸显出这一时代的两大特征:蒙古征服后东亚大陆的新型政治秩序与环境变迁带来的社会生存困境,进而呈现出中国第yi个连贯的生态历史。同时,他还探讨了中国古代专制、社会复杂性和商业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九龙传说
从永乐盛世到“弘治中兴”,大明王朝烈日当头,又将夕阳西下。一代明君弘治皇帝励精图治却英年早逝,15岁少主隆重登基,“八世明太祖”正德大帝横空出世——先帝在世,老太师王恕曾预言,太子国运属“天雷无妄卦”,会有藩王兴“九龙之乱”,复永乐之事,定要为大明找到那四个人,完成“四象克九龙”的人才大计。于是,大明王朝的夜幕里,一时间群雄辈出……《朱雀传》《白虎传》《玄武传》《青龙传》《狴犴》《蒲牢》,小说用六章四十八回来讲述大明王朝英雄的热血故事篇,强藩悍匪,南倭北寇,正德皇帝剑指天下,吹响精英集结号。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王阳明的权谋与智道,研究并探讨他的思想理论,通过王阳明做官时的韬光养晦、荣辱不惊、居安思危、中庸之道等各个方面,告诉了读者如何左右逢源,并建立一个强大的人脉网,如何在危机来临时应对自如等等,进而在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王阳明为臣智慧》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王阳明在仕途之路上的种种遭遇,深刻剖析了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王阳明的权谋之道,而且也看到了在王阳明的影响之下,他的众多弟子与同僚们因与王阳明的接触而发生的仕途上的转变。
剑桥中国史(全集)
30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7%
“剑桥中国史”丛书共16卷,各卷皆由国外知名学者主编,卷内各章节亦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并注意吸收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已出版11卷。包括:《剑桥中国秦汉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下卷)》《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上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下卷)》。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合集)
1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2%
本书为《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第7卷的中译本。由国外研究明代历史的专家执笔,吸取了中国、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主要魔术明代的政治史,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全新修订典藏版)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0.8%
2004年夏天,一部名为《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的历史作品突然问世,因其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面目,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作者李亚平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作家,被誉为“黄仁宇之后最会讲历史的人文学者”。此后,备受好评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之“大明王朝纪事”等书相继推出,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人”的视角诠释帝王将相,通过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全新解读历史巨变与政治迷局,用轻松有趣的独特方式讲出了历史的真相,使人豁然开朗又难以释怀。2015年,《大明王朝纪事》推出全新修订典藏版,读懂朱元璋、张居正、嘉靖、崇祯等传奇历史人物得势与失势之谜!
西樵四书院
1人今日阅读
西樵山位于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西樵山实现了由寂寂无名到闻名遐迩的转变,四大书院的创建与兴盛更使西樵山赢得了理学名山的美誉。四大书院分别是湛若水(明代心学代表人物之一)创建的大科书院和云谷书院、方献夫(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创建的石泉书院、霍韬(华盖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创建的四峰书院。四大书院不仅奠定了广东在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地位,也开创了明清数百年间广东书院倡导的敢为天下先、兼容并包、家国情怀的思想传统。 本书是一部系统讲述西樵山四书院的通俗读物。全书以嘉靖时期政局变动、理学心学之争为背景,分为“庙堂之上”、“江湖之远”、“大科之兴”、“风气朝廷”、“百年疑案”、“齐家治国”、“天下西樵”、“千秋云谷”、“盛极而衰”等九章,呈现了四大书院的创立过程,四大书院对岭南文化、教育的作用,以及明后期四大书院的坎坷命运。
大礼议
71人今日阅读
正德帝身后无子,由兴藩世子朱厚熜继皇帝位,是为嘉靖帝,文武百官请其入继大宗,作为嗣子,改认堂伯弘治帝为父,而称生父为叔,自此引发震动朝堂长达二十四年的“大礼议”。 为追尊其生父母,嘉靖帝不惜以武力镇压伏阙抗议的言官群体,导致左顺门血案;编纂《明伦大典》,构建皇权正当性的理论文本;编造罪名以阻塞言路,扼杀士人“为王者师”的政治理想;不断变更国家礼法,名为“恢复祖制”,实为提高生父的政治地位,巩固自身皇权;又为操控群臣,大张阁权,几易首辅,朝廷政治风气日下,为党争愈演愈烈创造了条件。 本书通过“大礼议”事件,研究明代嘉靖朝政治文化之异变,尤其是围绕嘉靖帝生父朱祐杬神主入祔太庙的问题,嘉靖君臣唇枪舌剑,博弈多年,最后嘉靖帝如愿将生父称宗祔庙,也达成了皇权重塑、小宗变大宗的目的。但嘉靖帝却动摇了以“礼”为主的政治文化体系,皇权私化,名分礼秩混乱,导致了明中叶政治动荡、君臣冲突、社会失序的危机,乃至晚明政治秩序逐步崩溃瓦解。
旧宫殿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4.9%
离开《血朝廷》的迷局,祝勇在《旧宫殿》中回溯最初的皇权原貌,从紫禁城内的各宫各殿、对象器皿蔓衍出过往历史的种种。以皇权斗争为线索,演绎明成祖朱棣在夺权过程中各种隐秘而又惨绝人寰的阴谋手段。作者将庞大的考察基底,于坚实的散文中羼杂小说的虚构,透过本书,我们不仅看到深藏于真实历史底下,一种绞尽脑汁的潜规则,也见识一个阴谋中崛起的大明王朝脆弱不堪的内心世界……祝勇让冰冷的建筑在人迹与事物的运行中渐渐回暖,成为一个“往日重现”的镜像,映照宫殿中无数暗影蛛网,使血腥、杀戮、斗争与卑微,全然无所遁形。
大明完人王阳明(艺文类聚)
本书是关于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传记。作者通过征引大量的文献史料和王阳明生平著作,来描述他好学曲折、风云激荡、光明伟岸的一生。全书文字简洁,可读性强,史料可信度高,是了解一代大哲王阳明不可多得的传记书籍。
家国黄河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黄河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历程的河流传记。作品远溯漫漫时空,从亿万年前黄河孕育诞生,黄河流域升起第一缕文明曙光,直至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了千万年来黄河与中华民族生死相依的历史画卷,透视了治河与治国密切交织等重大社会命题,阐释了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根和魂的丰厚内涵和时代价值。
北京城旧影寻踪
1人今日阅读
本书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附录五个部分,前四个部分记录了各区每条街巷中的文物古迹以及历史文化遗存,附录包括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及会馆旧址一览表,供对北京文化感兴趣的人员阅读。
千古大儒:王阳明
1人今日阅读
他是光耀古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伟大圣人。 王阳明的一生辉煌而传奇,他十二岁就立志要做圣人,十五岁前往边关考察,新婚之夜与老道彻夜交谈。步入凶险难测的官场后,他因直言上谏而被贬,几经生死,坎坷不断……终于,在蛮荒僻静、远离京城的贵州龙场,他顿悟了圣人之道,由此创立了心学。 其心学中“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的实践运用,让他屡用奇兵,一次次平定叛乱,挽救大明王朝于危急时刻,成就了他人难以企及的赫赫事功。 数百年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张居正、黄宗羲、曾国藩、章太炎对其推崇备至;阳明心学甚至东渐日本,造就了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帷幕,日本当代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也视王阳明为精神偶像…… 本书作者历时八年,翻阅数百万字的王阳明著作、言论、资料,一字一句,完整讲透王阳明传奇的一生。翻开这本书,你将真正读懂王阳明,领悟心学的无边智慧和无穷力量。
从马政到财政:明代中后期太仆寺的财政功能和影响
本书主要研究明代中后期太仆寺财政功能的产生及其对国家财政的影响问题。太仆寺历来是管理国家马政的中央行政机构,但自明代中后期开始,在赋役折银化的大背景下,马政赋役也开启了折银化的过程。两京太仆寺所管辖的南北直隶和河南、山东部分养马府州县的马户差役、牧马草场和马匹等,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太仆寺的白银收入,太仆寺因之逐渐成为钱粮衙门,建常盈库专门管理白银的存放和收支。明中叶以降,随着皇室财政和国家财政的日益恶化,常盈库中盈余的大量白银被朝廷视为缓解各类财政危机的救命稻草,太仆寺因之被日益卷入国家财政之中,成为中央财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发挥出巨大的财政功能,并对明后期的财政管理及缓解财政危机产生重要影响。本书利用大量一手史料,收集数千个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书中观点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论证,结论明确而可靠,是迄今第一部以财政视角系统研究明代马政的专著。
王阳明大传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 致良知 心即理 知行合一
本套书通过对正德、嘉靖两朝历史的通俗演义,期望还原出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之千古完人王阳明的圣人形象。书中既写到了王阳明险象环生的仕途命运,又写到了他正己修身的心学思想,还写到了他的诗词文章以及私人生活,可谓将王阳明的一生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完整的呈现。 通过阅读本套书,读者可以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更全面地了解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他的心学思想。尤其是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心即理、事上练、知行合一等,至今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能帮助我们以更加平静而坚韧的内心立足于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
旷世之恋——明宪宗与万贵妃
万氏4岁选入宫中为孙太后宫女,及长始侍明宪宗于东宫。由于善迎帝意,宠冠后宫,使得后宫其他女子难得进御。成化二年正月,万氏生皇长子,宪宗大喜。皇长子不久即薨,万贵妃悲痛非常,且亦不得再孕,从此万妃性情大变……而宪宗无计可施,不忍见罚。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去世,时年59岁。宪宗伤心欲绝,辍朝七日,八月宪宗过于悲痛而驾崩,时年41岁。
心学圣人王阳明
4人今日阅读
全新修订打磨,新增5万字!重现王阳明的成圣之路,剖析知行合一的神奇威力,让你的人生顿悟破局! 在行中知,在知中行 想是困难,做是答案。 这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王阳明是明朝杰出的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式人物。 读王阳明的人生,学习知行合一,能帮助我们建立强大的自我,以平静而坚韧的内心,立足于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 本书以幽默的笔触和颇具戏剧感的节奏,全面解密王阳明的传奇人生,理清阳明心学脉络,剖析知行合一的神奇威力,解读成大事者的人生智慧。 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变数。 他年少丧母,年纪轻轻患上绝症,青年时仕途屡屡受挫,中年为官又惨遭贬黜。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无论身处困境还是顺境,他都宠辱不惊,泰然处之。在不断地探索与精进中,他从儒、释、道典籍中汲取智慧,最终悟出了最深刻却又最简单的心学智慧,从而超凡入圣。 本书参考大量正史、野史、笔记及今人研究,文笔通俗、幽默,既有历史作品的厚重,又有悬疑小说的张力和戏剧的节奏感,让人一口气读完王阳明起伏激荡的精彩一生。 人生实短,世事纷繁,成大事者,王阳明!
唐伯虎传
5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艺术史学者孙炜集10年研究积淀创作的关于“江南第 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全景式传记。 提到唐伯虎,我们会想到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形象,也会与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戏说形象联系一处。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究竟什么样? 唐伯虎少年得志,却连遭四位至亲离世的打击,悲痛过后府考夺冠,却又因“科场舞弊案”前程尽毁,紧接着又遭继室反目,劳燕分飞……若不深入了解,我们很难将其风流形象与父母早亡、丧妻丧侄、理想覆灭、继室反目、卖画谋生、悲情离世的苦难人生相勾连。 为还原真实的唐伯虎,作者结合百余幅高清古画,以通俗晓畅的叙事对其跌宕短暂的54年故事人生与艺术人生做了详述,并由此为抓手,勾勒出江南文艺界群英雅集、交游唱和、践别往还的生活情景,吴越之地文化兴盛、书画市场蓬勃发展的社会风貌,以及明中期科场、官界、文艺圈错综交织的人际关系。借由其画、其诗、其文、其字,我们不仅看到唐伯虎是如何从几近毁灭的至暗人生竭力挣扎走向重生,在人格精神与艺术领域重塑了留给后世的印象,也对其通透洒脱的人格魅力,洞明出世的达观思想,超越当时、直达当世的艺术成就有了具象了解。
大明欢歌(全四册)
成化十二年冬,大明王朝危如累卵。蒙古铁骑压境,女真部族叛乱,权阉汪直执掌西厂搅动朝堂风云,万贵妃为固权掀起储位之争,年幼太子朱祐樘在阴谋漩涡中命悬一线。为破死局,司礼监怀恩与忠臣袁斌暗中组建“影子杀手”——一支由民间高手组成、誓死效忠太子的暗卫。女扮男装的江湖孤女杨柳,因身手卓绝被太子亲选入队,自此以利刃为笔,在血雨腥风中书写护国传奇。 深宫中,她与储君并肩破解毒杀案、截获边关密信,却在权谋与真心间步步沉沦;朝堂外,她率残部重聚旧部,孤身潜入敌营解救被俘恩师,更揭开生母惨死背后的惊天秘辛。当西厂屠刀斩向影子军团,当蒙古铁骑突破居庸关,一场关乎帝国存亡、爱恨抉择的终极对决悄然展开……历史洪流中,谁以血肉铸盾护山河不倾?谁又能于烬灭灰飞处,守住赤诚初心?
经典名作这样读才有趣——玩转古典文学中奇趣冷知识(套装12册)(知趣丛书)
2人今日阅读
现代眼光,读者视角,妙语解读神仙妖魔世界的人情世故。注重细节、引人入胜的研究佳作。感受消逝于历史的名士风流。以扎实的文本细读,生动剖析秦汉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讲述经典京剧名伶与余音绕梁的唱段,感怀中华传统戏曲艺术之美。从吃穿住行、文化娱乐等角度,展示明代人的极致生活美学。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学术随笔集,同时具有趣味性、可读性。解构吴敬梓在刻画人性方面的成就。结合生动形象的山海经图,构建中国特色博物学世界。以名作史料为颜料的清代诗文浮世绘,是对先贤历程的追摩路径。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兼顾学术与通俗、美术与文学。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9%
本书为《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第7卷的中译本。由国外研究明代历史的专家执笔,吸取了中国、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主要论述明代的政治史,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大明王朝的复兴:弘治中兴十八年
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1.0%
本文讲述了明孝宗朱祐樘的生平以及他开创的弘治盛世。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虽然他只有三十六年的短暂生命,却造就了一个繁华灿烂的十八年盛世。这段历史夹在大明成化朝黑暗岁月与正德朝荒唐年代之间,却带给了中国人一段足够幸福与怀念的生活。明孝宗朱祐樘被称为“中兴令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一批为人正直的大臣,开创了一个盛世,史称“弘治中兴”。本书追根溯源,全景式呈现明孝宗朱祐樘传奇式人生,同时讲述了如刘大夏、王恕、马文升等名臣的沉浮人生。
明史其实超好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6%
读《明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最底层走向人间王者的朱元璋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到几十年不见朝臣的帝王的荒唐生活,看到了一个帝国由兴而衰,由盛而亡的背后故事,这座百年王朝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我们主考正史,内容丰富,理趣兼备,力图勾勒出一张大明王朝的全景图。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明朝史(中)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明朝史(中)》叙述了明朝中期的历史,从造成大明由盛转衰的朱祁镇,到沉迷修仙的嘉靖为止。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力挽狂澜于即倒的千古名臣于谦,以及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汪直和刘瑾,这一时期的明朝初现颓败之势。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明朝史(套装共3册)
2人今日阅读
这是一个奇葩皇帝迭出的朝代,这是一个能臣和佞臣并出的朝代,这是一个党争发展到巅峰的朝代,这是一个宦官弄权的朝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诞生于这个朝代,中国历史上最耿直的清官也诞生于这个朝代,古典小说在这个朝代开始迈向巅峰,科举考试也在这个朝代逐渐僵死,这个朝代就是明朝。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部,以明朝历史人物的经历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大明朝轮廓,并对具体的事件和现代社会的勾连做了具体而详细的阐述,读来十分有趣。
从开国斗到亡国:明朝残酷权力斗争全史
8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5%
从没有哪个朝代,斗得像明朝那么狠、那么花样百出!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最激烈的朝代,终其一朝,皇帝斗阁臣,阁臣斗阁臣,阁臣斗宦官,斗争之惨烈,花样之繁多,令人“叹为观止”。而无休无止的内斗,也耗尽了明朝的国力。 嘉靖大礼议:皇帝斗阁臣 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暴亡无嗣,其堂弟朱厚熜继位,称嘉靖帝。此后,关于以谁为宗法意义上的父亲,嘉靖帝与朝臣们争论不休。冲突最激烈时,包括内阁大学士毛纪在内的二百余名护礼派官员集体跪于左顺门外情愿,换来的却是嘉靖帝当廷杖责的命令,其中有十七人被活活打死。在这一顿棍棒之后,敢与嘉靖帝唱反调的大臣越来越少,皇权一度压倒阁权。 严嵩与夏言的角力:阁臣斗阁臣 严嵩与夏言本是同乡,夏言一度将严嵩视为自己人。严嵩表面上对夏言很恭敬,暗地里却无时无刻不想扳倒夏言。1548年,针对是否出兵收复河套一事,严嵩利用嘉靖帝不愿出兵的心理,与力主出兵的夏言唱反调。最终,夏言失败致仕,但严嵩仍觉不足,再次上疏弹劾夏言离京时怨谤皇上、纳金受贿等等,终于激怒皇上,下令将夏言斩首。 东林党人挑战魏忠贤:阁臣斗宦官 1624年,东林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倒魏运动”。面对文官们的弹劾,魏忠贤与客氏一起长跪在明熹宗朱由校面前哭诉,最后博得了朱由校的同情和支持。逃过一劫的魏忠贤转头就对东林党发起了残酷的反击,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六君子”被投入诏狱,后遭到秘密杀害。东林书院也被拆毁,其木料与田地变卖后所得被运往苏州,用作魏忠贤生祠的修建之资。 翻开本书,领略明朝残酷无情的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