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书名中的结果
共 101 条
精神分析引论(果麦经典)
5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4.0%
1915年—1916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为非专业人士开设了一门心理学讲座,课程逐渐深入。《精神分析引论》忠实地收录了当时的讲稿,并由弗洛伊德润色而成。全书包含了弗洛伊德最主要的学说:失误、性、梦、潜意识,是100年来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不二之选。
精神分析引论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6%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理学家,世界上有影响的四大心理学家之一。他在研究歇斯底里的过程中,和布洛伊尔一起采用催眠法治疗歇斯底里,从而创始了精神分析疗法,并建立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体系。此后,精神分析学不仅在国外心理学界,对西方的哲学、社会和文学思潮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不是改良家,而只是观察家”,或治疗神经病的医生。他在观察或治疗时,发现病人的本能欲望受了不适当的压抑而成病,因此,他认为人世间的道德律所要求于人的有关性的牺牲往往超过了必要的程度,因而他相应地把性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以致造成理论上的乖谬。
精神分析引论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1%
《精神分析引论》曾被译为17种语言出版,是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改变了人类思维方式的伟大著作,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在现代心理学种,精神分析是一个重要学派,它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弗洛伊德从过失心理学谈起,深入浅出,让读者从入门到深入,一本书读懂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引论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0%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导论
7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5%
临床精神分析一直关注的是病人与他人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运作的?如何转化的?如何在精神分析理论的框架中理解与他人的关系?为了解决关系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定位问题,格林伯格和米歇尔提出两种基本的解决方法:驱力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与他人的关系是由驱力满足的需要所产生的,并被其所塑造;以及各种关系模型,在这些模型中,关系本身被看作是首要的,不可再分的。两位作者对精神分析观点的历史进行了巧妙的综述,追溯了两种模型之间的分歧与相互影响,以及主要的理论家在努力确立对待这些模型的立场中所采用的复杂策略。并进一步阐明,只有在考虑驱力模型与关系模型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情况下,才能全面理解诊断与精神分析技术中存在的许多争议和方法。
镜子、父亲、女人与疯子:拉康的精神分析世界
4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2%
在1966年的法国,拉康已是最负盛名的精神分析家与哲学家,他被奉为结构主义四巨头之一,与米歇尔·福柯齐名。他的思想波及深远,不仅启蒙了雅克·阿兰米勒、齐泽克在内的数代分析家与学者,还广泛地影响了文学、电影、性别理论等领域。 在拉康的课堂上,他不会用“阴茎嫉羡”来形容女性学员的野心和抱负,也从不认为成为母亲是每个女人命定的安排。他认为精神分析的重点在于让一位女性明确自己的欲望,从而在是否生育这一问题上获得选择的自由。他教人们直视欲望。他说欲望是请求减去需要的剩余。要忍受关系中另一方的不满足。因为当需求被无条件满足时,欲望便被杀死了,而不再有任何欲望的空间,终将导致一段关系的艰难。他观察到幼年时的照料者如镜子一般映射出我们的自我形象,照料者的混乱与爱的匮乏,会导致一个人在自我认知上的紊乱和自我发展的困难。 镜子、父亲、女人、疯子这四个关键词,分别对应了拉康的想象界、符号界、实在界,以及他晚年对症状的重新理解。作者拆解了拉康庞大复杂的思想体系,以通俗化的解读,借拉康之口回答了自我、欲望、女性、疯子与正常人之间的界限等大众感兴趣的话题。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3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0%
精神分析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之后他的学生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被称为新精神分析理论。从内部发展逻辑来划分,主要有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比昂学派、拉康学派等。由于精神分析发展历史的局限,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单纯地学习并运用某一个流派,不仅会产生单一性的认知,而且实践运用上也并不可行。 目前,我国大部分心理学培训极少有涉及新精神分析的培训。不仅是由于比昂和拉康的理论晦涩难懂,更是因为能将其理论运用于中国心理学实践的人少之又少。为满足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学习新精神分析的需要,作者立足中国国情,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把新精神分析所有概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不仅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更是把每个概念的由来以及各个流派的不同理解进行了全面的解释。
爱与岁月: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爱情
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8%
大部分人都渴望着与某个重要他人拥有激情之爱——爱意初萌芽,继之以浓情,长长又久久。我们似乎可以轻易地提出这些问题:是什么让人觉得亲密关系是既饱含激情又富有意义的?这种富有意义的激情体验能经久不衰吗?当我们需要为生计而奔波、处理家庭琐事、养儿育女、日渐衰老——激情体验又该如何从中幸存呢? 本书写得诗意盎然,故事中的困难情境和人物的内心挣扎让人感同身受,它并没有简单地把信息像食物一样放到精美的盘子里送给读者,让读者被动地等待启蒙。本书最有力量的影响来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深的个人卷入,作者会潜移默化地邀请你和他一起思考,共同解密充满激情的关系中人类体验的矛盾本性。 爱,何以历久弥新,岁月长存?
齐泽克精神分析学文论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5%
在整合西方学界之里程碑式的著名学者——拉康、弗洛伊德、马克思、黑格尔、康德、海德格尔、德里达、福柯,等等——的相关学术要点的基础之上,本课题力图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视域出发,将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数十部理论专著中所包含的相关理论节点置于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西方人文思想平台上,以齐泽克的五个虽晦涩难懂、频遭误读,却又广为流传的基本术语——这些术语很多都源自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如原质(the Thing)、幻象(fantasy)、快感(jouissance)、视差(parallax)和意义(meaning)为切入口,追根溯源、条分缕析,对齐泽克文学观做全面的梳理、阐释和评述
精神分析与心灵治疗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7%
本书辑录了荣格的11篇文章,用比较均衡的笔墨,从相对平衡的视角,更好地讨论了心理学与东西方宗教的主题。本书的内容还涉及了哲学的范畴,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境界。时至今日,本书中对于东西方哲学和宗教的独到阐述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是研究荣格思想的必读作品,对于心理学爱好者及对东西方宗教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均有较大参考价值。
释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5%
《释梦》认为在精神活动中,梦起了主角作用。心灵的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里比多”,主要指性驱力,是一个不固定的、可塑的力量,可因为过剩而成为困扰的力量。这个力量必须释放出来才能得到快乐和防止痛苦,因此它就要寻找一切可能找到的出口。如果不能靠直接动作来得到满足,“里比多”就会通过精神渠道寻求释放。或者用“释梦”语言来说,这欲望能用在想象中实现欲望的方式来求得满足。弗洛伊德宣称,所有的梦,即使带有焦虑色彩的恶梦,也都是满足这类欲望的手段。
从灵魂到心理:关于经典精神分析的社会学研究
1人今日阅读
从知识社会学角度对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的全新研究。20世纪,弗洛伊德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与英文“标准版弗洛伊德心理学作品全集”的翻译出版有着直接关系。本书从弗洛伊德作品的英译本与德文原著之间细微的文本差异入手,颇具理论想象力地展现了精神分析在从德国向世界范围(特别是美国)的传播中,如何从一项依据人类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兼具艺术与科学的思想实践,逐渐理性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过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思想核心“灵魂”和对人类文明的关注,在其传播变迁中经由“理性化”而成为了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
爱欲与文明(译文经典)
1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4%
《爱欲与文明》讲述了: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精神分析的神话学:拉康欲力理论研究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3%
本书主要围绕法国思想家拉康(Jacques Lacan)的“欲力”(Trieb)理论展开相关研究。作者从精神分析各学派乃至各界对“Trieb”一词在翻译上的差异和争论入手,引出拉康对于弗洛伊德“Trieb”概念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性发展;并在对弗洛伊德欲力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和阐述的基础上,就拉康有关欲力的理论,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展开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阐发。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果麦经典)
23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2%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敏感、潜在的敌意和苛刻的要求。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了我们的感情和行为、干扰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的生活会是截然不同的面貌。本书是卡伦·霍妮的重要专著,引人入胜地刻画了人格中难以察觉的神经症。她提出神经症是一种偏离共同文化模式的心理紊乱,是人的内心与环境产生冲突无法平衡的结果。全书对焦明确,语言生动细腻,帮助现代人认识和接纳自我,走出焦虑泥潭。
文学理论
1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6%
本书选择文学活动中的十四个基本问题为章节结构全书,融问题导论、研究论文及导读、延伸阅读、问题与思考、研究实践为一体,以图架构一个中西对话、古今对话和师生对话的平台,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理念。本书适宜作大学中文系本科生文学理论课程教材及文艺学与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启蒙读物。
上海译文大学译丛精选集(套装共26本)
1人今日阅读
学术才不该是冷门书,经典也可以不难读,涵盖8大学科,内容丰富翔实,兼备学术性与可读性,是广大学子的不可多得的宝藏书,聚焦时代经典问题,领略各个学科顶尖理论家的高屋建瓴。给理科生读点文科读物,给文科生读点理科读物,刘擎、张爱玲、菲尔德·卡斯特罗、玛格丽特·米德鼎力推荐,斯坦福大学、锡拉丘兹大学高度肯定。《上海译文大学译丛精选集(套装共26册)》主要收入了《希望的理由》《桑切斯的孩子们》《社会学与人类学》《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文明的进程》《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社会学》《社会学主要思潮》《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新城市社会学》《世界经济简史》《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一卷)》《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二卷)》《西方哲学史》《当代政治哲学》《希望的原理》《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人文科学的逻辑》《大自然的常数》《科学人对抗权力政治》《观念的历险》《对空言说》《传播政治经济学》《传播学史》共26本。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1.4%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弗洛伊德心理学套装(全4册:刻意回避+与自己对话的3个维度+杜拉的梦+文明及其缺憾)
《刻意回避: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畅销110余年,更贴近日常生活的名家经典,深刻洞察普通人的内在宇宙。 我们自以为的无心失误,实则是刻意回避的真实。 在本书中,弗洛伊德呈现了200多个他本人及朋友的真实案例,从精神分析的视角,透视我们内心的压抑、混乱、冲突。让你在读懂别人的同时认识真正的自己。 《与自己对话的3个维度》 大师巨献 传世经典 名家新译 字字珠玑 弗洛伊德后期的成熟作品,精神分析学集大成之作 剖析个体复杂的人格心理结构,探寻社会悲剧与人性痛苦的根源 深刻影响人类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杜拉的梦:弗洛伊德亲自示范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的案例版 实操版,释梦巅峰之作 弗洛伊德首部独立完整的释梦临床分析 终其一生所系统分析过的少数重要病例之一 弗洛伊德所有作品中唯一一本非学术性长篇作品 既是弗洛伊德学说从假说走向科学的代表作,还是一份专业的案例分析,更是一个充满悬念、引人入胜的文学故事。弗洛伊德对这个梦的天才解析不仅剖析了杜拉不为人知、甚至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的梦境语言,还为我们破译了精神冰山与心灵深处的密码。 《文明及其缺憾》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晚年研究的重要转向,开辟审视社会文明与文化问题的全新视角。 深刻探讨社会文明与人类本能的关系,揭露文明发展背后的隐忧。 以具有反抗精神的理性批判,唤起时人对于文明问题的反思。 本书是弗洛伊德晚年对其生活的欧洲社会文明问题的不懈探索和反思。
共生管理:重塑商业伦理和企业价值观
《共生管理》是关于新型商业伦理和企业价值观方面的探索性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章。上篇“灵魂的模样”,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出发,首先探讨个性觉醒的时代特点,进而从生物学等多元视角对人类既自私又利他、既是天使也有心魔的“混合人性”展开论述,并由此质疑经济学、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对“共生思想”的觉醒与发展进行了“考古”学阐释。中篇“价值与探索”则依据共生思想的价值判断,对经济领域的三大课题进行辩误性的商榷,即对“利润最大化”、“股权”治理结构、以及由“忠诚”引出的用人原则,展开解惑式的探索。下篇“创想与文化”,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企业联盟合作、共生型联邦组织、企业共生文化等,提出了建设性的创意构想。
追寻记忆的痕迹:新心智科学的开创历程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6%
本书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在书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更能窥见最顶尖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考路径,以及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本书已被翻译成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波斯语等十多个语种,先后荣获2006年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和2007年度美国国家学院知识传播奖。
根本恶
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4%
当今,根本恶显性地存在于我们四周,但我们智识资源的缺乏使得我们难以充分地把握住它。我们面对的信息充斥着集中营、恐怖袭击和极端人类苦难的照片和影像,可当问及何为根本恶时,我们却失语了,无法找到合适的话语去描述它。伯恩斯坦试图发掘根本恶与人类责任的意涵。他转向康德、黑格尔、尼采、列维纳斯、阿伦特等哲学家,依照他们各自对根本恶的不同体验和思考,为我们梳理出根本恶这一观念在奥斯维辛前后的发展脉络,阐明了我们面对根本恶时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文化通史(套装共十册)
5人今日阅读
《中国文化通史》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彰显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本书力图突出“通”字,纵向上,全书各卷之间脉络贯通,于沿革流变中体现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横向上注重时代精神对文化现象的整合,注重诸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本书将中国文化置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去考察,既注意中外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也注意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书不仅写汉民族的文化,同时也重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创造及其特色,尤其注意突出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各民族间的文化互相渗透、交流与融合。
20世纪精神分析批评话语研究
1人今日阅读
本书以20世纪为一个时段,综合考察精神分析理论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美学和文化批评话语的相互影响,从而勾勒出精神分析批评话语在20世纪的地图。主要研究精神分析批评话语的基本概念、批评话语的变迁及其展开。
与自己对话的3个维度
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3.2%
本书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两篇成熟作品——《超级快乐原则》及《自我与本我》,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本书是弗洛伊德于1920年出版的一本承上启下的著作。这部著作中,弗洛伊德提出在本我所遵从的快乐原则以及自我所遵从的现实原则之外,还有一个强迫性重复原则,即快乐原则。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在这本书中也得到了完整的体现。《自我与本我》是弗洛伊德在1923年出版的有关自我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代表弗洛伊德晚年转向社会、文化、道德和宗教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其思想比较成熟的一本力作。
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套装共八册)
1人今日阅读
“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共4卷,全八册。作者为清华大学资深教授万俊人,丛书分别以“伦理学基础:原理与论理”“伦理学主题:价值与人生”“伦理学限阈:道德与宗教”“伦理学前沿:道德与社会”为主题,精选了20世纪西方著名伦理学家围绕上述主题的经典性文本,完整呈现了20世纪西方伦理学的流变脉络、知识状况和理论前沿,为读者了解这一非凡时期的西方伦理学的知识提供了较为完整、准确和清晰的知识地图和理论语脉。
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 10
《中国文化通史》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彰显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本书力图突出“通”字,纵向上,全书各卷之间脉络贯通,于沿革流变中体现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横向上注重时代精神对文化现象的整合,注重诸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本书将中国文化置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去考察,既注意中外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也注意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书不仅写汉民族的文化,同时也重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创造及其特色,尤其注意突出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各民族间的文化互相渗透、交流与融合。
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心理学入门,一套就够了(套装10册)
本套装书包含《心理学入门》《制怒心理学》《欲望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心理学入门基础》《第一印象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入门》《拖延心理学入门》《内向者心理学入门》《博弈心理学》共10册。 《心理学入门》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概念,运用丰富的案例、幽默的解说和有趣的插图,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碎片化阅读模式的轻松读物。 《制怒心理学》怒火,首先点燃的是自己;有效制怒,让愤怒不再可怕。科学揭示愤怒成因,理智激活人生智慧。人人都要掌握的愤怒情绪管理指南。 《欲望心理学》不但从心理学层面剖析了欲望的来源,揭开了欲望的本来面目,还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教导人们合理地控制欲望,从而提醒生活中那些正在为满足一个个欲望而殚精竭虑的人们,及时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回归幸福的正途。 ……
喜智与悲智:杨绛的文学世界(杨绛诞辰110周年纪念)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专著。作为融贯中西的文学大家,杨绛先生以睿智、精纯、真诚、旷达的文字俘获了万千读者的心灵。本书深入浅出,详尽解读杨绛的全部戏剧、小说、散文作品,抉幽发微,引领读者体察杨绛作品独特的审美特征、精神意蕴与文化内涵,进入这位身披“隐身衣”的智者的内心世界,领略其幽默与悲悯交织、理性与感性并举的智慧魅力。作为海内外第一部系统化、总体性阐述杨绛八十余年文学创作的专著,本书亦力图通过个案分析把握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变迁中知识分子的精神脉动。
聪明还是蠢?我的大脑有话说(套装共4册)
本套装讲述了人脑如何演化出空间监测系统的故事、大脑如何经常犯错的糗事……将神经科学与普通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令神秘而引人好奇的大脑走下神坛,帮助读者快乐地了解关于大脑想知道的一切。通过阅读这套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更能窥见最顶尖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考路径,以及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
风靡世界的科普系列01:爱因斯坦、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诸多大咖推荐(套装共5册)
《我包罗万象》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追寻记忆的痕迹:新心智科学的开创历程》本书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在书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追捕祝融星:爱因斯坦如何摧毁了一颗行星》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进行了计算,于1859年提出假设:水星轨道内尚有一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他还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为之命名(对应中文译名即“祝融星”)。此后,人们开始疯狂地寻找这颗行星……《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与猜想》本书是科普界一代宗师乔治·伽莫夫的代表作,在一众自然科学经典名著中宛如灯塔一般,是科学爱好者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西方现代文论与哲学(修订版)
1人今日阅读
西方现代在哲学上是方法论的时代,相应地,在文论上就是批评论的时代。西方现代哲学和文论中关于语言的研究,也主要是哲学方法论和文学批评论的研究,其合理性较多;其中也有关于语言的哲学本体论和文学本质论的研究,但不是主要的,也没有多少合理性。西方现代哲学的价值主要不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而在方法论上。相应地,西方现代文论的价值主要不在本质论和创作论上,而在批评论上。如此肯定西方现代哲学方法论和文学枇评论的价值是就整体而言的,若就诸多单个的哲学方法论和文学批评论看,却往往免不了自身固有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以及由于好走极端而导致的荒谬性。
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
本书是西方哲学的通俗读物。与现代社会流行的此类专著、教科书不同,它不是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观点,而是挑选出其中某些哲学问题、命题或名言进行论述与分析。为此本书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趣味性”。既然此书为“趣谈”,就必须从西方哲学中挑选出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哲学问题、命题或名言,使读者见到此题目就能够吸引他,并迫不及待要去读它。第二“哲理性”。既然是西方哲学的读物,当然不能离开哲理性这条主线,尽管不是全面论述西方哲学家的理论观点,但无论写那方面的问题、命题或名言,都是从一个侧面、一个视角反映哲学家思想,而且应该从中揭示出其深刻的哲理性的内涵。第三“启发性”。就是让读者读后不仅增长了哲学知识,而且无论在看问题上还是在思想方法上得到一些启示、帮助与提高。
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Ⅱ):伦理学主题:价值与人生下册
“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共4卷,全八册。作者为清华大学资深教授万俊人,丛书分别以“伦理学基础:原理与论理”“伦理学主题:价值与人生”“伦理学限阈:道德与宗教”“伦理学前沿:道德与社会”为主题,精选了20世纪西方著名伦理学家围绕上述主题的经典性文本,完整呈现了20世纪西方伦理学的流变脉络、知识状况和理论前沿,为读者了解这一非凡时期的西方伦理学的知识提供了较为完整、准确和清晰的知识地图和理论语脉。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春之卷/总第21卷)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其办刊宗旨是:荟萃百家成果,展示人文情怀,鼓励开放创新。书中设有语言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献学、学术名家等栏目,发表汉语言文学各专业的相关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3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5%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木心全集(典藏套装十六册)
6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5%
理想国典藏版“木心全集”,汇齐15种文字著作(含讲稿《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收入木心晚年定稿、作家影像、创作手迹等,一字一句,悉从木心生前的文稿原貌(及陈丹青听课笔记),均首次布面精装——【一】 木心讲稿系列3种《文学回忆录》(上下册)《木心谈木心》《鱼丽之宴》【二】 木心散文小说系列6种《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素履之往》《爱默生家的恶客》【三】 木心诗歌系列6种《西班牙三棵树》《我纷纷的情欲》《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友情提示:套装“木心全集”之外,另有2册“木心精选集”(编选者童明),一是诗歌《木心诗选》,一是小说《豹变》,如双子星座,但均为单行本,不属于“木心全集”。
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1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7%
世界名人,或以其深邃的思想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或以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或以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智慧,以及人格魅力,必然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50堂经典哲学思维课
4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2.6%
在飞速运转的当代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无意义的漩涡。在信息爆炸的流量王国里,我们总被眼花缭乱的动态迷惑。但是,会思考的人往往能辨清身处的环境,掌握应对挑战的能力,从容做自己。而学习哲学,不是为了获得一个唯一的答案,而是学会思维的方式,让你勇于做出决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如何直面人生。本书选取50个切中当代生活的大问题,带你重温50部哲学经典:你为何会成为“打工人”?“小确幸”有什么问题吗?人工智能为何无法取代人?你愿意生活在监控中吗?……在问题的背后,是50种历久弥坚的思维方式。通过每篇10分钟的短阅读,快速吸收智慧精华,对话哲学家的沉思人生,指引你向人类思维的边界不断探索。
弗洛伊德文集(全十二册)
3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4%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全十二册)是国内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权威、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
哲学大师谈人生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5%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自我与本我(专家伴读版)
11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5%
习惯性否定自己的人,其实是自我与本我在冲突! 本书初版于1920年代,是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代表作,收录《超越愉悦原则》《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自我与本我》三篇文章。 为什么做事总喜欢拖延?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为什么一点小事没做好,就喜欢责怪自己? 这些习惯性的自我否定,本质上都是自我与本我在冲突。 弗洛伊德在书中,头一次描绘出人类内在的人格结构,讲清自我与本我究竟有何含义,如何影响我们日常行为和情绪,我们又该如何平衡它们,从而帮助人们洞察自我否定的根源。 读客《自我与本我(专家伴读版)》特邀心理学专家李孟潮专业导读、全书伴读,为读者讲解书中重要的概念,解析难点和重点,伴读者从头读到尾!
西方哲学通史
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1%
《西方哲学通史》一书,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自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时期至19世纪中叶西方经典哲学的生平事迹,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培根、洛克、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等,并对他们影响世界的哲学体系和重要的思想成就做了通俗幽默而清晰的讲解。有哲学家家的故事,又有各种哲学思想观点。让读者在读故事中就能轻松厘清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了解各种哲学大家的观点,堪为通俗易懂的哲学入门普及读物。
木心讲稿系列4册
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5.1%
木心讲稿系列3种(1)《文学回忆录》(上下册)——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2)《木心谈木心》——在历时5年的“世界文学史”课程中,木心曾应听课生再三恳请,于1993 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9堂课的半数时间,讲述了自己的文学写作。其全部内容,包含在陈丹青的原始笔记中。(3)《鱼丽之宴》——为什么木心是木心,Who is who?木心自己公布的一本“答案之书”。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修订本)
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6.2%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影像》(修订本)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国精神分析学与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作者张一兵以拉康著名的《文选》(Écrits)中最重要的文本为基本解读对象,深入解析了拉康哲学复杂的学术背景,并以他独有的颠覆式的历时性关联,分别说明了拉康与超现实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语言学结构主义等学术思潮之间潜在的承袭关系,尤其是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深刻背叛与激情高扬。在张一兵笔下,拉康哲学中的伪个人主体理论被曝光于西方现代思想史广阔的逻辑平台上:在镜像映射中,人类个人自我的本质不过是小他者影像构成的想象性操作而已;在象征性逻辑中,传统哲学的主体被指证为大写他者的无意识自居,个人主体因而沦为一具腹内空空的语言稻草人;所以,个人存在之真永远都只能是一种现实中的不可能性。
张中行全集
12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4%
该书为全集,收录了张中行先生的所有作品,编排的顺序为“成名作”、人生哲学、学术著作,包括佛学、语言、语文,再次为诗词,自然接合自作诗集、自传,后面是杂文。全集主要包括先生最有影响力的负暄系列作品,即《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人生哲学《顺生论》,佛学著作《禅外说禅》《佛教与中国文学》,学术著作《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作文杂谈》,诗词著作《诗词读写丛话》及其习作《说梦草》,自传《流年碎影》,杂文《散简集存》等。这些作品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讲词大全集
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7%
本书收录了古今中外200余篇伟大的演讲词,这些演讲词的感召力不仅体现在演讲技巧的登峰造极上,更是演讲者伟大思想、情操、责任以及人格魅力的完美结合,有的引经据典,古朴雄辩;有的直抒胸臆,铿锵有力;有的言简意赅,机敏睿智;有的字斟句酌,发人深思。这些响彻时空的声音,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理性思考,开阔文学视野,提高演讲水平,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67.2%
本卷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由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是中文版主编车文博研究弗洛伊德的精髓所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