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1
走近钱学森2019
37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1.9%
钱学森院士是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出身华丽家族,家学深厚,于1935念横渡太平洋,成为美国航空大师冯·卡门的高足。他在美国从事火箭研究,参与国防机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准备回祖国效力,突然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甚至因“间谍罪”被逮捕入狱。美国千方百计阻止他回国,因为他们深知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 经过五年谋划与抗争,在周恩来直接过问下,钱学森在1955年回到祖国。毛泽东亲切接见了他,称他为“火箭王”。钱学森运筹帷幄,对中国的“两弹一星”以及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大国地位的提升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本书深度解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没有不实赞美,也不回避迷茫和困境,真实而完整地呈现了他的一生。书中首次公布了钱学森诸多鲜为人知的照片,其中包括钱学森本人在美国拍摄的摄影作品。 《走近钱学森》既是钱学森的个人传记,也为“两弹一星”群体画像,它是一部记录了共和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历程的史著,它充满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昂扬格调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年轻人蓬勃向上,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2
奥本海默传(诺兰导演电影《奥本海默》 灵感来源、普利策奖获奖传记)
15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5%
这本书是关于“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最为完整的一部传记,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的灵感来源。奥本海默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曾被三次提名诺贝尔奖。他是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在这之后,他不仅睿智地申明了核弹的危害,也充满希望地提及了核能的潜在益处。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 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在1954年的听证会上,奥本海默的反对者们对他的政治倾向和专业判断进行了抨击,但实际上他们是在诋毁他的人品和价值观,这一过程也暴露了奥本海默个性的诸多方面:他野心勃勃又没有安全感,他才智超群又幼稚可笑,他果断坚决又惶恐不安,他坚忍淡泊又充满困惑。作为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他早年间就打造了一副内心的铠甲。从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上西区度过的童年时光到1967年他离开人世,本书追溯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探究了这副盔甲背后奥本海默谜一般的个性。这是一部深入内心的传记,无论在研究资料还是撰写过程中,作者都秉持一个观点,那些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和决策,在奥本海默身上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了他的科学研究事业。奥本海默曾是释放核威胁的推手,但后来他致力于遏制核威胁,奋勇地将我们从核弹文化的歧途上引开。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贡献是一份国际原子能管制计划,迄今为止,这仍是核能时代保持理性的杰出范式。 在本书长达25年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成千上万份文献记录,它们来自国内外的档案资料和个人收藏。本书还参考了国会图书馆中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以及联邦调查局在超过25年的对奥本海默的监视活动中积累的数千页记录,作者还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 这本书让奥本海默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带领我们进入核时代,又步履维艰地寻找着消除核战争威胁的方法,虽然他没有成功,但是我们的努力还在继续。
3
奇特的一生
134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8.3%
数年如一日抢夺每一分钟的人,会过上怎样极致的人生? 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亚历山大·柳比歇夫出版近70部学术著作,各类文章报告总计12500页机打稿,研究领域涉及各个学科,还精通文学、戏剧和音乐。而他的人生如此丰满的秘密,就在于他所开创并践行的“时间统计法”。自28岁立下创建有机体自然分类法的毕生目标后,整整56年的漫长时间里,柳比歇夫对每笔时间花销都进行了记录,精确到分秒,且无一日中断,不断总结和优化时间管理方法。时间统计法变为柳比歇夫生命的骨架,让他获得了最高效的工作力和最旺盛的生命力。作家格拉宁通过整理柳比歇夫的日记和时间账本,以侦探般的嗅觉,抽丝剥茧地还原出这位时间管理鼻祖传奇的一生。在这个时间紧缺的匆忙时代,柳比歇夫站立在时间之河的中央,等待人们发现时间的奥秘。
4
走近费曼丛书:别逗了,费曼先生!
1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0%
理查德·费曼,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对原子弹发展贡献卓绝。《别逗了,费曼先生》为费曼自传,书中的这些故事,是科学怪才理查德·费曼和拉尔夫·莱顿高高兴兴打鼓的七年之间,零散而随意地积累起来的。一个人的一辈子,竟然能发生这么多奇妙而发疯的事情:在大学宿舍里愚弄同学、观察蚂蚁、模仿猎犬嗅气味、不可思议的计算能力、撬开了装着原子弹保密文件的九个保险柜、在酒吧的厕所里跟人打架、看裸体舞表演、在巴西打桑巴鼓、学日语的尴尬、画儿画得相当不错、愚弄精神病医生、破译玛雅天文学古本,等等。这些令人发笑的故事,表现的是费曼坦率诚实的品格、自由的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作为他生活轴心的物理学研究,其实是这个大玩家用全部的好奇心和热情来玩的一个玩具。
5
突破:我的科学人生(医学人文丛书)
5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5.0%
卡塔林•考里科,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改写历史的mRNA疫苗技术的奠基人,全世界最伟大的生物化学家之一。 在这部自传中,考里科坦诚、风趣、真挚,将她坚忍不拔的奋斗人生娓娓道来。她是匈牙利小镇上一名屠夫的女儿,在没有自来水、电力不足的土屋中长大,因对自然深感兴趣而立志成为科学家,这个志向指引她考入匈牙利最好的大学塞格德大学,进入最好的研究所,却因研究得不到资助而将全部家当缝进女儿的玩具熊,举家迁居美国,继续追逐她的梦想:用创新的mRNA技术,重塑医学的未来。 主流科学界曾长期不看好mRNA研究。考里科经历了被解雇、降职,期刊拒稿,也申请不到经费,困境与失败成为她数十年里的人生基调。但她永不言弃,因为她坚信自己的研究将改变世界,拯救生命。 四十年艰苦的探索之后,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mRNA疫苗技术成功落地,向全世界证明了考里科的卓越成就,而诺贝尔奖的颁布将她的名字永久印刻在了人类科学史上。 作为专注于研究工作的科学家,考里科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女儿,但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考里科的女儿苏珊在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的赛艇项目中摘得金牌,与母亲顶峰相见。考里科说:科学研究就像赛艇运动一样,看不到终点线,不知道自己与终点线的距离,每一次都要全力以赴。 在这部自传中,卡塔林•考里科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她的成长、家庭、科研道路,讲述她如何克服困境、突破自我,讲述她的信念和力量源泉,也鼓舞所有和她一样怀抱梦想的人,勇敢前进,执着追求。
6
蚕丝:钱学森传
50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8.4%
《蚕丝:钱学森传》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钱学森是如何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以及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从而摇身变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这本书都做了解答。
7
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
4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0.3%
本书详细梳理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和对现代物理发展的影响与贡献,并深入探寻其学术研究上深邃精简风格与独特科学品位的形成。这本传记不仅描述了杨振宁一生的行止,也为他在物理学上的历史地位做了一个总体评价,展示了20世纪现代物理学群星闪耀、蓬勃发展的鲜活剖面。
8
富兰克林传
3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0.0%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iamin Frarlklin)(1706-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发明家和音乐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做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9
钱学森
3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9.0%
钱学森(1911―2009):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 1923―192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入思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希望科学救国,1929―1934年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攻读铁道机械工程。1934年8月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飞机机械工程,仅用一年就获得硕士学位。1936―1939年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冯·卡门,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9―1955年任教于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1939年9月“二战”爆发后不久,美国制订了研制核弹、导弹的计划;冯·卡门受命主持美国火箭、导弹的研制工作,钱学森作为得力助手,成功跻身于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导弹专家之列。 1955年10月回国;从无到有地领导了中国的导弹、火箭研发,一手提拔了许多科技创新人才。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荣获国际科技大将“小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10
情绪自由
33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1.8%
10个经典又各具风采的女性,10种常见又容易失控的情绪。 《情商是什么》作者李筱懿多年沉淀,用心理学知识教你待人接物。 摆脱内耗体质,找到不焦虑的活法。 本书是李筱懿畅销作品《情绪自控》的修订迭代版。 多愁善感、心思细腻闻名的林黛玉,一生善妒、最终落得凄凉下场的末代皇后婉容,在金钱和爱情间摇摆不定的喜宝,压抑自我以致痛失真爱的欧也妮·葛朗台……
11
科技群星闪耀时:15个创新传奇
31人今日阅读
本书是当今杰出的创新者之一斯蒂芬·沃尔弗拉姆(Stephen Wolfram)为数学、物理学和计算科学史上的“群星”所写的传记。他以独特的个人视角讲述了科学和技术史上的有趣人物,及其思想和成就,其中一些人甚至与他有过精彩碰撞。作者从他与理查德·费曼的回忆到与乔布斯的碰撞,从图灵的工作如何释放几代人的创新力,讲到艾达·洛夫莱斯在计算史上的真正影响,将读者带入思想家和创造者们的思想和生活,并将书中故事与自己的兴趣、见解和经历结合在一起,以独到眼光透过历史审视了伟大思想背后的动力,解读科学发展、创新的规律,以及后世能汲取的启发。
12
追寻记忆的痕迹:新心智科学的开创历程
2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7%
本书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在书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更能窥见最顶尖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考路径,以及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本书已被翻译成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波斯语等十多个语种,先后荣获2006年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和2007年度美国国家学院知识传播奖。
13
牛顿传(修订版)
2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3.6%
按照一份在历史上知名的影响力人物名单——“100 个伟人”所列,艾萨克· 牛顿排名第二。牛顿从大学新生到升任剑桥大学教授只用了8年时间,他所创建的诸多原理,帮助我们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模型。他是世人景仰的天才,更是破界创新者。 然而,牛顿并非如历史一向记述的那样是个人格无瑕的人。过去的传记作家往往为了神话牛顿的“科学伟人”形象,故意避而不谈他从事炼金术和个人信仰。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怀特则以特有的科学视角,求证于牛顿留下的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提出了牛顿痴迷炼金术、神学研究和他奠立近代科学基础之间的重大关联。 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性格曲折难解、穷尽一生追求知识的天才,他同时还是个为学术界所不容的炼金术士。在孤独的少年时代,他对传统的教育不满,难以觅得他人的友情,于是他将自己隔离,超越成长环境的限制,去探索更为广阔的科学世界。尽管他是历史上大受尊敬的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创立科学方法的楷模,但他一生花费在炼金术上的精力,远远超过探究纯科学的心力。终其一生,他都想要了解他所碰到的事物。这种对新知渴求致使他达到近乎疯狂的状态,与此同时,他也改变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
14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2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4%
在家人的眼里,他,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却又是绝佳的科研领军之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用他的话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15
与女科学家面对面:成为你自己
19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6.2%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科学研究似乎是男性的专利,女性不适合也做不好。事实上,我国的女科学家比例也相当低,科技部等13个部们今年7月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鼓励女性做科研。 女性到底能不能做好科研?那些凤毛麟角的科学女神为何选择科学之路?她们是怎么修炼成功的?她们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她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苦修尼吗? 本书挑选了六位网红级科学女神(90后万蕊雪,80后黄芊芊,70后颜宁、汤楠,60后辛晓平),通过对她们的长期跟踪采访,以新颖的视角,介绍她们的科研故事、喜怒哀乐,她们的恋爱、家庭、育儿经验,以及业务爱好等,带领读者走进科学女神的世界。
16
香农传
18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7.3%
克劳德·香农,从零开始构建出一门全新的科学,奠定了当今信息时代的基础。他率性地工作,严肃地游戏,从不认为这两者之间有区别,并为任何吸引他注意力的好奇心而感到高兴。他将枯燥的技术性科学转变为大量富有魅力的谜题,而解决谜题的方法是成年人的游戏之道。信息早在香农之前便已存在,被认为是一封电报、一张照片、一段话,乃至一首歌。而在香农之后,信息被完全抽象为比特。香农通过把握信息的本质,使我们当今的世界成为可能——我们现在可以从太空将捕捉到的地球的照片完整地传回地球,尽管香农没有写出保护这一图像免于错误与失真的代码,但是他早已证明了这种代码的存在。香农是一位罕见的科学天才,既满足于制作可以自动穿越迷宫的电子老鼠、杂耍机器人和喷火小号,又是研究数字电路的先驱,发明了首台能下国际象棋的电脑,首台可穿戴电脑。他的天才都展现在他为自己设置的谜题上,展现在他充满游戏精神的思维里。他的思想都留下了他深层次洞察力的烙印。
17
费曼经典:一个好奇者的探险人生
17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92.7%
本书完整收录了诺奖得主、科学顽童理查德·费曼的61篇经典自传文章,经过费曼的忘年密友拉尔夫·莱顿的精心编排,我们得以沿着生平时间重走费曼的冒险旅程:在麻省理工学院捉弄同学,在普林斯顿大学与爱因斯坦对话,研发原子弹的同时开遍保险柜,学敲鼓并加入桑巴乐队,在诺贝尔奖晚宴的趣事,学画、卖画、办画展,靠冰水和夹子解密航天飞机事故……费曼的这些文章,展现了他对科学、教育和人生的独特观念和态度,也告诉我们:做一个有趣的人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难,也更重要。 作为费曼的好友,编者拉尔夫·莱顿为本书增加了新的注释,这些着意补充的细节为费曼的叙述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同时收录包括费曼的照片、绘画作品、手稿在内的的30多张图片。此外,本书还特别收录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弗里曼·戴森所作的前言,并以知名演员、导演艾伦·艾尔达在加州理工学院毕业庆典上的演讲作为后记,为这本精彩的自述辅以他人视角,更能让读者看见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费曼。
18
美丽心灵:纳什传
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87.5%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生动传记中,西尔维娅•娜萨逼真地再现了一个数学天才的一生。他的生涯被精神分裂症所打断,但是在经受30年毁灭性的精神疾病困扰后,竟奇迹般地康复,并因年轻时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书追溯了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 1928—2015)在30岁以前短暂而辉煌的传奇生活,他解决了一系列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 在盛名的顶峰,纳什遭受了灾难性的精神崩溃,陷入可怕的精神错乱。他辞去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职,沉浸在一系列奇怪的幻想之中,最后成为普林斯顿一个在黑板上乱涂数字命理学疯话的梦幻般幽灵人物。他几乎被世界所遗忘——直到他从癫狂中苏醒并重新获得世界的关注。本书作为一本出色的传记,同时引人入胜地描述了天才们杰出而又脆弱的本性。 本书已译成6种语言出版,并被改编成同名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
19
爱因斯坦自述
16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5.6%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20
来自未来的人:约翰·冯·诺依曼传
15人今日阅读 推荐值 79.7%
◎ 他是数学家,创立了博弈论。 ◎ 他是计算机科学家,是电子计算机之父,今天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都是根据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设计的。 ◎ 他是物理学家,提出了冯·诺依曼意识假说,是提出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的鼻祖。 ◎ 他是气象学家,是现代数值天气预报之父。 ◎ 他是生物学家,其元胞自动机理论为DNA 的发现打下了基础。 ◎ 他是曼哈顿计划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为原子弹的研发做出了较大贡献。 …… 爱因斯坦颠覆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理解,哥德尔在形式逻辑领域具有革命性贡献,但认识他们三位的人都指出,冯·诺依曼是迄今为止最聪明的人。 ◎ 6 岁,能心算8 位数乘法。 ◎ 8 岁,已看完45 卷的《世界通史》,学会了微积分。 ◎ 17 岁,发表了人生中的第 一篇数学论文,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 18 岁,在三所大学分别学习化学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与数学 的博士生课程。 ◎ 22 岁,顺利通过博士生答辩。 ◎ 30 岁,和爱因斯坦等人一起,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六大教授。 冯·诺依曼的那颗“不可思议的大脑”及其远非同时代人能望其项背的科学贡献,直接形成了一种难以被解释的“冯·诺依曼现象”。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各种挑战密切相关,令人不禁怀疑他莫非一位穿越时空的旅人,悄无声息地播下塑造地球未来所必需的各种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在诸多领域的贡献,对我们理解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这本书的作者带我们踏上了一段令人惊叹的旅程,探索了天才和独特的历史环境如何完 美结合,让一个人在惊人的多样化领域中驰骋,并在他所到之处引发革命。要想充分理解21 世纪以来的知识潮流,我们必须了解冯·诺依曼的思想是如何帮助商业、科技等领域的新想法变成现实的。环顾四周,冯·诺依曼留下的足迹依然随处可见……